<h3> 還記得這句歌詞嗎:“半如鄉村半如城”?這是老校歌的第一句,說的就是最早四中的校園環境。</h3><h3> 相對于紫禁城而言,往西北走有個西什庫,再往北叫后庫,四中就坐落在后庫。</h3><h3>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初中的時候,曾有個王桂老師,談起過后庫。他說:這后庫存放的物品是朱砂和水銀,后來國運不濟荒廢了。清末在這里建立學堂時,需要經費。有人從荒地里挖出水銀和朱砂,于是賣了換錢,不但湊齊了建校經費,還補助了學生伙食。</h3><h3> 王桂老師還說:四中這塊地也還曾被稱作“法國義地”,所謂義地就是墳地,有人出錢在這里買塊地,埋葬在中國死去的法國人。足可見當初此地之荒涼。</h3><h3> 關于“水銀說”我可以證實,因為當學生時我們曾在四中操場周邊栽樹挖坑,發現過土里有星星點點的水銀珠。于是如獲至寶,收集起來玩耍。就是做個小紙筒,有點像現在的膠囊,稍大一些,封口之前里面放點水銀,封好之后就可以在一個斜面上翻跟頭!</h3> <h3> </h3><h3> 在我看來四中的校園建設,從建校到現在大致分三個階段,即清末民初建校初始階段,解放后五十年代初大發展階段,文革以后全面提升階段。雖然階段不同,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處在社會大變革的初始時期。是有識之士“教育先行”的產物!</h3><h3><br></h3><h3> 清末民初建校初始階段:這個時期維新派力推“廢八股,立學堂“,順天中學堂也就是后來四中的前身應運而生。</h3><h3> 這是從背面看校門:傳達室、花壇,甬道,后來花壇拆掉,種了一圈樹,形成一個自然的影壁。</h3> <h3> 這就是建校初期最早的教室,現在看似乎很簡陋,但就在普普通通的教室中走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h3><h3><br></h3> <h3> 這是另外一些教室,建筑形式似乎“高級”一點。</h3> <h3> 這是教員備課休息的地方,整齊而干凈,稱之為“教研組小院”,是一大排低矮的平房。但是請注意這些平房里藏龍臥虎,名師輩出,一大批優秀的教師就在這里工作,他們是創造四中百十年輝煌的主力軍!</h3> <h3> 這是從剛才的甬道過來進入的第一個小院,最早做什么用待考,五六十年代,西屋(也就是圖片右側)做音樂教室,后增加功能做電化教室。音樂教室對面,也就是東屋,是美術教室?,F還健在的畫家劉玉山、關乃平兩位學友對此地應該不陌生。</h3> <h3> 這是教研組小院南面的學生宿舍小院。提供給住家較遠的同學住宿。宿舍實行學生自治,自己管理自己。宿舍的編號也仿照清華,叫XX齋。60年代,著名的“大禹治尿”的故事就發生在此地。(關于這個故事,可參看四中百年紀念冊,其中有介紹。)</h3> <h3> 還是四中那首老校歌能夠概括這一階段的四中校園:半如鄉村半如城,花木蒼翠四時榮。</h3><h3><br></h3><h3>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國家建設急需大批人才,北京四中義不容辭地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建設祖國的滾滾洪流中。盡管建國初期,又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財政異常緊張,但是政府還是劃撥資金,在四中修建了這所教學樓。于是,四中校園建設進入了五十年代初大發展階段。</h3><h3> 新教學樓於53年建成,坐落在大操場南面,上下兩層,32個教室。韓振東老師曾跟我們講起過這個教學樓剛建城時的情景:我們一伙同學拍著屁股圍著樓房轉圈,那個高興呀,別提了!</h3> <h3> 這時的北京四中,一片欣欣向榮。四中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而且是德智體全面發展,曾在首屆北京中學生運動會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多次獲得三好杯足球賽冠軍、籃球賽冠軍。一大批教師先后獲得勞動模范,先進生產者稱號、劉老張老也成為全市首批特級教師。</h3> <h3> 看看,這就是當初的教室,學生在上自習課。</h3> <h3> 這是同學在校門口挖樹坑,準備栽樹綠化。</h3> <h3> 宿舍小院成了臨時軍訓,練習瞄準射擊的場地。</h3> <h3> 到了1966年,好端端的一個四中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正所謂在劫難逃!我不想也不忍過多地敘述這時候四中所遭受的苦難……</h3><h3> </h3><h3> 直到76年的10月以后,四中才和全國各行各業一樣,一步一步開始了撥亂反正的艱苦歷程。四中這塊金字招牌的價值才又一次逐步被人們所認識。為了適應國內經濟建設形勢的需要,也就是在1983年北京市政府決定把四中校園的全面改建列入全市的重點工程。于是四中的校園建設進入了第三也就是全面提升階段。</h3><h3> 在后來的幾年和十幾年里,整個校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這些老學子欣喜地發現:一個全新的四中出現在了我們面前!</h3><h3> 只有見證歷史的老校長室還靜靜地留在原地,注視著這里發生的一切,還有象征四中精神的老校門保留在校園中心,默默地向人們講述四中的優秀傳統。</h3><h3> 還是讓我們細細品味一下四中新校園的美麗風采吧!</h3><h3> </h3> <h3> 老校門遷至校園內以后,新校門改開在校園西側,不過這個校門留存時間很短,短到很多人都沒有感覺到它曾經的存在就被另一個新校門代替。</h3> <h3> 這個新校門,不僅僅外觀和質量得到提升,而且更突顯了這所老校的莊重。</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3mpaoxg75why45pah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新校門全景</a></h3> <h3> </h3><h3> 進門后向東,右側是綜合樓,主要包括大禮堂、大食堂和學校附屬的其他功能區域,如社團活動校友基金會辦公等。</h3><h3> 進綜合樓拾級而上迎面孔子塑像,向右拐再上臺階,最里面擺放著渾天儀。盡管某種意義上這都是裝飾品,但是這種裝飾卻烘托著濃濃的文化氣息。</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85ggpj4dn9cdwlx9h4"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全景</a></h3> <h3> 孔子像</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z4668jpqy3f5dzn9tr"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a></h3> <h3> 渾天儀</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gaoow97weei5qmy9t9"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全景</a></h3> <h3> 大禮堂!重要的大型活動場所。</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4dqq45237rt7yxezu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大禮堂內部全景</a></h3> <h3> 從綜合樓出來,一路往東,右側的建筑挺拔秀麗,這就是新建的科技樓。</h3><h3> 科技樓共有12個實驗室(物理、化學、生物),2個大型計算機室,電教中心和天文館。這些設施不僅用于教學,還用于擴大學生視野。</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o6nny2la39t78a9yu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科技樓外觀全景</a></h3> <h3> 這是生物實驗室,室內有許多先進的電子顯微鏡。</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5y22po7gmmc48ew9h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生物實驗室全景</a></h3> <h3> 毗鄰科技樓,校園的東南是藝術樓,樓的門廳正面是大型彩色漆畫,側面還擺放著曾侯乙編鐘復制品。這里有四中校史陳列,以及音樂美術教室。</h3><h3> 漆畫的名字是《藝術之源》。作者劉玉山從世界各地區不同風格的大量巖畫資料中,遴選出反映先民最主要生存方式的十幅代表作,通過二度藝術轉換和再創作,用漆畫制作出來。</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720yun.com/t/58vk6e8hr1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藝術樓門廳全景</a></h3> <h3> 這是藝術樓內的音樂教室!室內色彩莊重典雅,寬敞明亮!進得門來就禁不住要引吭高歌。</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wl55pz485ainwom9t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音樂教室全景</a></h3> <h3> 緊挨著藝術樓的是圖書館樓。這是一個三層小樓,內有通頂中廳,中廳中央是孫中山先生塑像。環廳拾級而上,墻面上懸掛著常迥、馮至、馮元楨等知名校友的照片。這里有十萬余冊圖書,供學校師生借閱。</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5y2d79o6do048ew9h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圖書館門廳全景</a></h3> <h3> 國父孫中山先生塑像</h3> <h3> 圖書館樓上是閱覽室。學校實行選修和免修制度。據說這些在閱覽室讀書的學生有的在準備學科競賽,所以不用回教室上課。</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jlqqxnz8edhnamr6ty"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閱覽室全景</a></h3> <h3> 從圖書館樓出來,往東繞一下,會路過學校東門(在原老校門的位置),然后往北是新建的體育館,體育館下層是游泳館,上層是籃球館。</h3><div><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720yun.com/t/bbvk6e8mpq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瀏覽游泳館和籃球館</a><br></div><h3><br></h3><h3> 老校長室后側西面,有一塊紀念碑,很值得品味。</h3><h3> 這個紀念碑命名為“奧運紀念碑”,設立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是為紀念奧運先驅顧拜旦而立,上面有前奧委會主席羅格和其他委員的簽名,何振梁先生的簽明也在上面。</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gaoow7yexnh5qmy9t9"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奧運紀念碑全景</a></h3> <h3> 離開奧運紀念碑,出體育館西門,往右拐就是改建后的老校門,穿過老校門,哇!豁然開朗!這就是被多少人羨慕的四中大操場!還用我多說嗎,自己看吧!</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x7443wm7r70ry359s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全景</a></h3> <h3> 站在新建的體操臺上,環顧大操場,曾幾何時,變化真大呀!六三年,我上初三,在家里養了幾只兔子。暑假時,我到四中大操場上拔草回家喂兔。也是那一年我升入四中高中。記得課間操一結束,老師讓我們原地撿拾石子,以防范運動時摔倒挫傷。</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4dqq45qjnzu7yxezuw"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全景</a></h3> <h3> 每逢重要時刻,坐落在大操場南端的旗桿上都要升起五星紅旗和校旗。五星紅旗在中間,兩面小一些的四中校旗護衛在兩邊。這張照片拍攝于2017年9月29日,正值北京四中百十周年校慶。不知為什么,當時看到這三面旗幟在風中飛舞,我禁不住老淚縱橫,是感慨,是感激,總而言之是五味雜陳……</h3> <h3> 大操場與南面的教學樓用高大的鐵網隔離,從中間的出口往南到教學區,右前方先看到的是韓茂富老師的塑像(前文已有介紹不贅述),左側是一組催人奮進雕塑群像,描述的是小青年拔河場面,那是一個多么激動人心的時刻,這分明是四中學子精神的寫照!</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gaoowx9g4ec5qmy9t9"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全景</a></h3> <h3> 從這組塑像往西,來到教學樓和辦公樓之間,這是個過道兒,在二層部分是個封閉通道,連接辦公樓和教學樓,通道下面是空的,通往西校門前的小空場。就在下面過道兒的東墻上有一幅浮雕《追求》,這是1960屆校友,著名畫家劉玉山先生捐贈給母校的作品之一。</h3><h3> 《追求》主要通過手托太陽奔跑的青春少女,表現年輕人對光明未來的熱情追求。</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dq77w2nqget35lmyh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全景</a></h3> <h3> 最具特色的當屬四中的教學樓,每間教室都呈正六邊形,這是新穎而大膽的設計!里面有27個教室,還有4個語音教室。</h3> <h3> 趁著同學們去上體育課,我走進他們的教室拍照,只見課桌上下滿是學習用品,有些凌亂但不失學習氛圍。</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y5oo3x2887tpy429s8"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全景</a></h3> <h3> 從教室里走出來,環視著整個校園,不禁感慨: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學校,有著優良傳統的學校,有著與時俱進和先進教育理念的學校,也是一個有著現代教學設施和設備的學校,是無數學子向往的學校,也是無數校友懷念的學校,總而言之是一個充滿活力、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學校!</h3><h3><br></h3><h3> 順著新校門,一路向東,路旁的無名志士紀念碑打斷了我的思路。紀念碑不高,上面放著一付用過的手套,是那種干重活的勞保手套,還放著一頂帽子,帽子還冒著熱氣,好像是一個人干活累了,手扶巨石,在這里小憩。</h3><h3> 碑的正面是四中的紀念章,紀念章旁莊重的鐫刻著:</h3><h3> </h3><h3> 謹向</h3><h3> 為民族解放事業和</h3><h3> 祖國建設事業獻身的</h3><h3> 北京四中學友致以崇高的敬禮</h3><h3> </h3><h3> </h3><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720yun.com/t/x74483xmnysry359s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點擊此鏈接可觀看全景</a></h3> <h3> 是啊,我們的學友中有那么多杰出的人才,我們感謝他們,懷念他們!</h3><h3> 我們更應該感謝我們的母校,是母校讓我們這些曾是無知的少年,成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者。</h3><h3> 當然,你也許不那么杰出,僅僅是個普通勞動者,那又何妨!我們的母校同樣會以我們為榮!</h3><h3></h3><h3> 好了,話題扯遠了。</h3><h3> 我們為四中以往的輝煌而驕傲,我們更對四中的未來充滿期待。</h3><h3> 作為學子,衷心地祝愿我們的母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往直前,為人類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彭州市|
天祝|
应用必备|
古丈县|
闽侯县|
兰西县|
牟定县|
安远县|
德钦县|
民乐县|
乌拉特后旗|
浦江县|
娄底市|
常德市|
富民县|
合阳县|
太保市|
梁河县|
崇左市|
鹤山市|
自治县|
西吉县|
吐鲁番市|
古浪县|
息烽县|
筠连县|
宁强县|
韶关市|
象山县|
颍上县|
奉化市|
体育|
察哈|
瑞安市|
囊谦县|
凌云县|
阿尔山市|
绥中县|
三河市|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