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p>加拿大落基山以其眾多的各具特色的冰川湖和冰川切割而成的俊俏的山峰而聞名。這里的旅游旺季是夏季,而我本人則偏愛冬季。</p><p><br></p><p>冬季的落基山被冰雪覆蓋而顯得特別純凈;沒有了熙熙攘攘的游客,所以冬季的落基山也特別安靜。</p><p><br></p><p>更重要的是寒風和超低溫像一把鋒利的冰刀雕刻出了難得一見的奇異景觀。<br></p></h3> <h3><p>P1 冰泡湖落日<br></p><p>Canon 5D Mark IV, 11-24F4L at 11 mm, F14, ISO100</p></h3> <h3>這里的冰泡是湖底的水草分解所產生的沼氣在溢出過程中凍結在冰塊中形成的自然奇觀。這個湖叫Abraham Lake, 大家習慣稱之為冰泡湖。</h3> <h3><p>P2 朱砂湖日出 Vermilion Lakes</p><p>我們到的那天溫度降到攝氏零下三十度,因為溫泉的緣故朱砂湖一部份湖面并沒有結冰,但水蒸氣遇冷結成了美麗的冰花。日出前的紅云猶如燃燒的火焰,這里成了冰與火的世界。<br></p><p>Canon 5D Mark IV, 16-35F2.8L III at 16 mm, F14, ISO100<br></p></h3> <h3><p>P3 城堡山飛云 </p><p>Canon 5D Mark IV, 11-24F4L at 13 mm, F16, ISO100, 1/10 秒,單張</p><p>飛云不是長曝光形成的,其實曝光時間只有十分之一秒<br></p></h3> <h3><p>P4 冰與火</p><p>Canon 5D Mark IV, 11-24F4L at 11 mm, F14, ISO100</p></h3> <h3><p>拍攝冰泡湖需要一些技巧:突出前景,壓縮中景。也就是說要突出前景的冰泡,壓縮中景的大面積湖面。這就要求需要廣角或超廣角鏡頭,超低機位,三角架需要去掉中軸,鏡頭貼近冰面。因為鏡頭距離前排的冰泡距離非常近,所以景深無法覆蓋整個畫面,需要聚焦合成(focus stacking)。日出的時候逆光拍攝因而也需要曝光合成。所以需要拍兩三張不同聚焦點和兩三張不同曝光的片子后期合成。</p><p><br></p><p>其實,冬季落基山的拍攝大體都是這種手法,比如第一張朱砂湖日出。</p></h3> <h3>P5 </h3> <h3>冰泡湖的冰泡其實很多,但要找到好的冰泡組合并不容易。經常是紅云已經上來了,但還沒找到中意的冰泡,這時候很是著急上火。在湖面上攝影師只有兩種姿勢:低頭找冰泡的和爬在冰面上拍攝冰泡的。</h3> <h3><p>P6 冷與暖 (Blue hours at Emerald Lake)</p><p>Canon 5D Mark IV, 11-24F4L at 16 mm, F14, ISO100, 30 秒</p><p><br></p></h3> <h3>P7 朱砂湖落日</h3> <h3><p>P8 冬季的落基山</p><p>Canon 5D Mark IV, 11-24F4L at 11 mm, F16, ISO100</p><p><br></p></h3> <h3>P9 這張圖利用了冰縫組成的引導線</h3> <h3><p>P10 狂風中的冰泡湖</p><p>Canon 5D Mark IV, 11-24F4L at 15 mm, F18, ISO100, 1/6 秒</p><p>正是因為冰泡湖上經常有大風把積雪吹走,我們才得以看到并拍攝冰泡奇觀。</p><p><br></p></h3> <h3>P11</h3> <h3>P12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h3> <h3>P13 中國水墨畫</h3> <h3>P14 冰與火 - 冒煙的雪山</h3> <h3><p>這張照片的拍攝點比較偏僻,而且是在小溪縱橫的樹林中。那天只有我們和另外一個本地的印第安人攝影師。拍完日出正準備換個構圖,印第安人過來說旁邊有一頭Elk被山地獅吃剩的骨架,還是新鮮的,說明山地獅就在附近。他說要不是因為有你們我早就走了,不會一個人在這兒。</p><p><br></p><p>原來想著冬天熊都冬眠了,原來還有獅子啊。</p><p><br></p><p>不過,這樣的美景冒點險值得。</p></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松阳县|
德惠市|
卫辉市|
建水县|
开原市|
镇坪县|
兴化市|
怀安县|
龙州县|
阳原县|
集贤县|
措勤县|
普兰店市|
年辖:市辖区|
凤冈县|
乡宁县|
恩施市|
皋兰县|
遂宁市|
区。|
遵化市|
孟州市|
江安县|
红河县|
安宁市|
平顺县|
孙吴县|
颍上县|
渝中区|
定安县|
镇雄县|
黄大仙区|
静乐县|
福安市|
宁陵县|
纳雍县|
安岳县|
鹤峰县|
连江县|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