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h3><div>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div><div> ——唐·李白</div><h3><br></h3><h3>仕女圖</h3><div>仕女圖亦稱“仕女畫”,是以中國封建社會中上層婦女生活為題材的繪畫。一種瓷器裝飾的典型紋樣,畫面以仕女為主題。最早見于唐代長沙窯瓷器。宋元時期仕女圖較為罕見,這與當時花鳥畫盛行有很大的關系。</div> <h3>局部圖</h3> <h3>【作品名稱】:仕女圖</h3><h3>【款識鈐印】:趙宋交</h3><div>【規(guī) 格】:46X70cm </div><div>【作品材質】:安微宣紙</div><div>【工 藝】:100%純手繪</div><div>【裝裱形式】:畫芯(畫芯即畫家在宣紙上完成的作品,還未進行任何裝裱就叫畫芯)</div> <h3><font color="#010101">毽藝神韻</font></h3> <h3>秋思</h3> <h3><font color="#010101">探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問春</font></h3> <h3>蕉陰迎客</h3> <h3>明清時期是仕女圖的發(fā)展時期。明代早期由于當時青花原料的限制,仕女圖并不多見。明中期的仕女圖多反映貴族婦女的生活,雖然為數不多,卻對后來仕女圖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成化朝仕女雖不甚精細,但頗有古意。明晚期仕女圖大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現狀。清代仕女圖尤為盛行,但歷朝風格各不相同,如順治仕女的衣帶飄然,康熙仕女的妙筆傳神,乾隆仕女的精細寫照,無不具有獨特的時代特色。</h3> <h3>書畫緣</h3> <h3>清代仕女畫的風格雖然失去了唐、宋時代仕女畫健康舒展的畫風,但在表現技巧上卻吸取了文人畫的一些積極因素,造型強調姿態(tài)優(yōu)美風格崇尚淡雅飄逸,并把西方繪畫的優(yōu)點融合到作品之中,給后來人物畫技未能的革新開辟了道路。</h3> <h3>春風夜月圖</h3> <h3>新茶</h3> <h3>縱觀歷史,仕女畫從起源、形成到發(fā)展。經歷了二千多年漫長的演變過程,成為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為我們今天的繪畫創(chuàng)新提供了豐富的經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秀山|
高阳县|
九江市|
正镶白旗|
靖西县|
黄龙县|
永康市|
慈利县|
澄江县|
衢州市|
克东县|
井冈山市|
紫金县|
金川县|
疏附县|
峨边|
洱源县|
边坝县|
江北区|
哈密市|
峨山|
车致|
天长市|
壶关县|
元氏县|
霸州市|
临猗县|
周至县|
常宁市|
奉化市|
富川|
泾源县|
贵阳市|
安仁县|
北宁市|
三江|
屏山县|
临泉县|
巴青县|
勃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