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年寒假沒有提前做出行計劃,朋友忽然約我一起去雁蕩山,就這樣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h3><h3>以前每次出行之前都會做一番計劃和安排,規劃一下行程,并且讓女兒查找關于出行目的地的各種信息。比如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特產美食等等。這一次時間太過匆忙,沒有時間準備。而關于雁蕩山除了高中課本中沈括的《夢溪筆談.雁蕩山》一篇文章之外一無所知。</h3><h3>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之句。……</h3> <h3>DAY1</h3><h3>青島—溫州—雁蕩山,7:30出發到達酒店是下午2:30</h3><h3>朋友訂了雁蕩山靈峰景區腳下的靜凡居民宿,這是一家非常有調調的民宿。原木色桌椅上擺著龍泉青瓷茶具,鐵銹色鋼板書架上放滿文藝青年愛讀的書籍??,陽光穿過大大的落地窗,什么也不做,感受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意境。</h3> <h3>第一天沒有做行程安排,我們休整一會就到酒店周圍轉了轉。這是山腳下一個小村莊,沿街的房子差不多都改造成了酒店、民宿和賓館。我們在村子里面的小路穿行,看到不一樣的風景。</h3><h3><br /></h3><h3>粉墻黛瓦,濃濃的江南特色。</h3> <h3>這是很古老的石頭院墻,院子里面的木制房子已經搖搖欲墜,不知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雨滄桑,承載了幾代人的故事。</h3> <h3>據酒店老板說今年是雁蕩山最冷的一年,酒店門前的水池從沒結過冰,而今年水池已經結了一層薄薄的冰。</h3> <h3>小扣柴扉久不開</h3> <h3>一枝白梅出墻來。</h3> <h3>雞雀同寢,一片安靜祥和的景象。</h3> <h3>熱心的店家每晚都會給客人煮一碗糖水。第一晚我們喝的是南瓜甜湯。</h3> <h3>DAY 2</h3><h3>今日計劃游覽靈巖、方洞、大龍湫。</h3><h3>為了趕上靈巖飛渡的表演時間我們一早8:30出發來到靈巖景區。道路兩旁杉樹高聳直立,仰頭向上望去周圍山巒疊嶂,奇石怪峰,形態各異,有的像青蛙,有的似金烏,有的若玉兔??……靠你自己去觀察去想象。進入景區不遠便是徐霞客的雕像,徐霞客曾經在1613年(萬歷四十一年)來到雁蕩山,并寫下了雁蕩山游記。</h3><h3>沿石階而上就到了靈巖寺,大雄寶殿對面兩座山峰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繩索,這就是著名的靈巖飛渡表演地。靈巖飛渡是模仿古時采藥人在懸崖峭壁上采藥的情景。如今已變成高空驚險表演。</h3><h3>繼續上行是小龍湫和臥龍谷,小龍湫是落差為100米左右的瀑布。臥龍谷一側的山腰上修建了玻璃棧道,棧道的盡頭是一灣清潭,這也是小龍湫的源頭。</h3> <h3>天柱峰</h3> <h3>臥龍谷</h3> <h3>煞風景的斷腸崖,據說是黃曉明版《神雕俠侶》拍攝地。拍完后景區就立了這么一塊石頭。</h3> <h3>臥龍谷玻璃棧道</h3> <h3>小龍湫源頭</h3> <h3>小龍湫瀑布</h3> <h3>第二站——方洞</h3><h3>方洞其實就是山腰上行程的天然山洞,如今依山洞修建一道觀,因山洞向內凹所以只需在洞口修建道觀前半部分即可。</h3><h3>方洞景區有一懸崖鐵索橋,行至中間搖晃有點厲害,特別是有調皮的人用力晃動時。</h3><h3>方洞景區最后一個景點是景天湖,說是湖,其實就是一個小山峰上的一個再小不過的小池塘,或者可以說是小水灣,沒什么可看的。</h3> <h3>雁蕩山特有的地貌——球型流紋巖</h3><h3>由1.4億年前火山噴發時巖漿形成的大氣泡,形狀如球狀,后經上億年的風化,球狀表面破裂露出一個個圓形的坑。</h3> <h3>走在懸崖鐵索橋上</h3> <h3>下山路上的大樹樹根橫切面,人們常說"樹冠有多大樹根就有多大"這個照片可以看出樹根的深度和廣度。</h3> <h3>計劃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變化才是生活的一大部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原本想著游覽三處景區,可是游覽兩個景區后大家都覺得有些累,恐怕第二日吃不消。于是決定打道回府休息。趕回酒店才2:30左右,大家在床上、茶桌上、書桌前、餐桌上、游戲中度過下午時光。</h3> <h3>今晚的糖水是銀耳羹。雖然帶著滿滿的罪惡感,可我還是把糖水喝光了,我給自己的理由是"明天還要爬山,這點東西很快就消耗了。"</h3> <h3>DAY 3</h3><h3>原計劃今天行程是雁蕩山外圍景區顯勝門,可是前一天只完成計劃的三分之二,所以今天先要去看大龍湫,然后再去顯勝門。</h3> <h3>第一站 大龍湫</h3><h3>景區大門對面山崖上溝壑交錯,崖壁凹凸不平,宛若衣帶生風,騰云駕霧的佛菩薩,不知是不是這雁蕩景色宜人,引得這一眾仙人來次聚會。</h3> <h3>進入大龍湫景區第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剪刀峰,它是由兩塊拔地而起的巖石構成,好似剪刀?,不過一粗一細我看更像蟹鉗,吃貨總是能聯想到和吃有關的東西。這個剪刀峰可謂一步一景,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形狀各不相同。第一個角度像剪刀,我說像蟹鉗。前行第二個角度像啄木鳥。第三個角度像熊??爬樹,可是我覺得更像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鼴鼠的故事》中的小鼴鼠。最后一個角度像桅桿。</h3> <h3>路邊裸露的樹根相互交錯,演繹著什么叫盤根錯節。</h3> <h3>雁蕩最著名的地貌就是"球狀流紋巖"。這張圖片可以清晰的看到橫向流紋。</h3> <h3>大龍湫瀑布與貴州的黃果樹瀑布、黃河的壺口瀑布、黑龍江的吊水樓瀑布并稱中國四大瀑布。它不似其他幾個瀑布以水勢兇猛,雄偉壯觀,橫向跨度大而聞名,大龍湫是以高達190多米的縱向落差高而獨樹一幟。</h3><h3>由于是枯水季落差高達190多米的大龍湫遠遠望去宛若游絲。走近仰望,如同李白筆下的"疑似銀河落九天"的那種水從天上來的感覺。順勢向下看,水被風吹散,好似一斛珍珠散落,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姿。繼續向下看,水珠完全吹散像雨又像霧,形成朦朧水幕,好似一層薄紗,在陽光的折射下散發七彩光芒。</h3><h3>"湫"就是池塘的意思,想必之所以起名為"大龍湫"就是因為水從天而降并未咆哮東流,而是形成一灣如翡翠般的清池,仿佛一面青銅古鏡,無論水勢大與小我自安然等待,無論游客多與少我自靜默觀望,完全一副看盡世間滄桑一切了然于心的狀態。水珠灑落在池邊一塊塊石頭上,由于溫度低被水珠包裹的石頭結成了冰,好像一顆顆夜明珠散落岸邊。</h3> <h3>關于大龍湫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描寫過,這里附上兩首古詩。</h3><h3>大龍湫 </h3><h3>【宋】趙師秀</h3><h3>一派落虛空,如何畫得同。</h3><h3>高風吹作雨,低日射成虹。</h3><h3>西域書曾說,先朝路始通。</h3><h3>或言龍已去,幽處別為宮。</h3><h3> <br /></h3><h3> </h3><h3>大龍湫之瀑 </h3> <h3>【清】袁枚</h3> <h3>龍湫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綿。</h3> <h3>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煙。</h3> <h3>況復百丈至千丈,水云煙霧難分焉。</h3><h3><br /></h3><h3>《夢溪筆談.雁蕩山》中也提到了大小龍湫。文章云"雁蕩經行云漠漠,龍湫宴坐雨蒙蒙"</h3> <h3>瀑布左側崖壁上有一些摩崖石刻,年代并不久遠。石刻前有一個小亭子名曰"忘歸亭",應該是景色太美游客忘記歸家之意。</h3> <h3>第二站 顯勝門</h3><h3>顯勝門位于雁蕩山外圍景區,驅車約30分鐘,門票價格只有15元。由于沒有過度開發,這里的風景是最自然,最美的。</h3> <h3>一隅長廊掩映在翠竹之中頗有古意,后來才知道這是《神雕俠侶》拍攝劇組留下的。</h3> <h3>游雁蕩有感賦詩一首,自娛自樂。</h3><h3>萬仞山中巒疊嶂,</h3><h3>翠黛掩映歷滄桑。</h3><h3>巋然不動自守望,</h3><h3>不與日月爭短長。</h3> <h3>顯勝門</h3><h3>兩塊山石對峙而出,形成兩扇巨大的山門。山門好似被哪位力大無窮的壯士輕輕推開一道門縫,虛掩著露出門內的若隱若現的美景,讓人無限向往。</h3> <h3>《瑯琊榜》1中藺少閣主出場時的景色就是在這里取的景。回酒店特意重新溫習了一遍??</h3> <h3>由于是旅游淡季,整個景區只有我們一行四人,偶然會遇一兩位上山挖冬筍的村民。雖是冬季卻風和日麗,走在靜謐的山路上好不愜意。由于這里并不屬于雁蕩山主景區所以一切還都保持著自然景色,石板鋪成山路,石縫之間長滿青苔,路邊沒有商業攤點,崖壁上也沒有所謂的名人石刻。除了山石鋪就的山路還有天然大石上鑿出的臺階,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諧,這才是我喜歡的美景。</h3> <h3>從門內向外張望</h3> <h3>光芒四射</h3> <h3>沿著溪水逆流而上,經過蜿蜒崎嶇的山路就會看到掩映在山谷最深處的"含羞瀑"。不知是誰起的名字,甚是貼切。遮遮掩掩,時隱時現,一會好似銀紗被風吹動飄忽不定,一會又似銀龍從天而降浮游翻騰。峰回路轉,終于揭開神秘的面紗,含羞瀑完全展現在我們眼前。這一掛瀑布在兩座山峰之間,山峰之間落石交錯形成露天山洞,瀑布由洞口處一泄而下,一波三折落下來。美好的東西從來不是輕易得到的,美妙的景色也不會輕見到。此景得來廢了一番功夫所以覺得更加喜愛。</h3> <h3>崖壁上滲出的水滴落在山路上結成冰,非常滑,要把腳踩在石頭縫中,或是緊貼著崖壁走才會避免打滑摔跤。</h3> <h3>上山容易下山難</h3> <h3>山間小路</h3> <h3>山泉石上流</h3><h3>山石中滲出的泉水匯集在一個如湯碗大的石窩里,聰明的山民在石窩側面差了一根細竹,這樣泉水就源源不斷的流出方便大家使用。</h3> <h3>回來路上經過一個樂清縣仙溪鎮南閣村,這里有個牌坊群,這是個古老的村落,有許多的明朝時修建的牌坊,牌坊層層遞進,氣勢不凡。。牌坊采用木石結構,上部為木質結構,雕龍畫鳳,造型逼真,做工精美,雖歷經幾百年風雨顏色退盡,但還是頗為精美。</h3> <h3>每天的行程都很輕松,9點多出門,3點多就回來了。晚上孩子們還是很有精神頭,所以還會繼續玩游戲。</h3> <h3>今晚的夜宵是紅豆甜湯,喝了滿滿一碗后上床休息。</h3> <h3>DAY 4</h3><h3>今天是最后一天,安排了離酒店最近的靈峰景區。</h3><h3>靈峰景區可以用"奇""險""雄""峻"來形容,這里更像北方的山,石頭多于樹木,所以更像粗獷霸氣的中年男人。顯勝門雖然山形奇特、險峻,但樹木茂密,翠竹搖曳,所以多了一份秀氣,更像是儒雅俊美的小生。</h3> <h3>雁蕩山上到處是山洞,所以寺廟、道觀都依洞而建。</h3> <h3>果盒橋</h3> <h3>果盒亭</h3> <h3>如斯里蘭卡藍寶石般清澈透明的潭水。</h3> <h3>通往靈峰古洞的臺階上有十二生肖的石刻雕像</h3> <h3>靈峰古洞中的許愿池</h3> <h3>爬上曲折幽奇的靈峰古洞來到洞頂,就可以向瑯琊閣提問了,把你的問題放進抽屜,三天后會得到答案。</h3> <h3>合掌峰</h3><h3>兩峰之間的洞穴暗藏玄機。</h3> <h3>玄機——就是這藏在兩峰之間的觀音洞</h3><h3>觀音洞建有九疊危樓,建筑極具匠心,與天然洞穴融為一體,為雁蕩山第一洞天。觀音洞隱于合掌峰中,洞高113米,深76米,寬14米,洞中共有九層樓閣。太陽正照洞底大殿,每天才數分鐘。觀音洞為雁蕩山第一洞天,深藏玄機。</h3> <h3>從觀音洞向外看,對面山峰林立,好像一位位神仙護法。</h3> <h3>通往長春洞的臺階。有一只小黑鳥在領路。</h3> <h3>靈峰景區最高的洞——長春洞</h3><h3>據說門口"長春洞"三個字是梁啟超所題,兩邊對聯是康有為所題。這個洞是私人洞,有一位老人家住在這里。也許是老人家太孤單,我一到他就一直向我介紹長春洞的來歷。支持我爬上兩千多級臺階的是想要戰勝自己的信念,是想看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風光,不過這里被樹木遮擋,完全看不到什么景色。最大的收貨就是看到了一種叫栝樓的植物。</h3> <h3>長春洞的海拔</h3> <h3>栝樓,長在懸崖壁上,看起來很像橙子??。但實際上他是一種中藥。</h3> <h3>小的時候我家門前有一條河,我常常幻想也許有一天我沿著這條河逆流而上就會找到河水的源頭,那里有一個山洞,我會在那里找到一本武林秘籍,然后我就在山洞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最后就成為武林高手混跡江湖。可是這個愿望一直沒有實現,我甚至連一個山洞都沒見過,當然防空洞除外。這一次來到雁蕩山每見到一個山洞我都要去瞧瞧,總想滿足一下兒時的幻想。</h3> <h3>雁蕩山上有好多好多山洞,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呢?</h3> <h3>觀音洞</h3> <h3>北斗洞</h3> <h3>雁蕩山是1.4億年前火山三次噴發形成。特有的地貌是球泡流紋巖。山體分為三層,第一層流紋巖,第二層球泡巖,第三層節理。</h3> <h3>推薦旅行途中必不可少的軟件——形色。</h3><h3>不認識的植物掃一掃就可以知道,除了欣賞美景外還可以學習到知識。</h3> <h3>雁蕩山的花</h3> <h3>雁蕩山的水</h3> <h3>手機已經成為孩子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走到哪里都要玩,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放下手機,走進大自然,感受美的存在。</h3><h3>再見雁蕩山!</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水县|
财经|
广河县|
彝良县|
六盘水市|
江口县|
信丰县|
祁阳县|
威信县|
临桂县|
昌宁县|
镇坪县|
南开区|
宣化县|
河津市|
右玉县|
喀喇沁旗|
嵊州市|
桐庐县|
淄博市|
翁牛特旗|
永修县|
六枝特区|
酒泉市|
澄迈县|
交城县|
金门县|
长乐市|
五大连池市|
惠来县|
五莲县|
开原市|
镇坪县|
繁昌县|
石嘴山市|
凤冈县|
和顺县|
金塔县|
石台县|
彭山县|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