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中,為了表彰紀念參戰的指戰員和支前模范,當時各野戰軍和軍區向他們頒發了許多紀念章,以紀念他們的功績。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解放戰爭十大功勛紀念章。這些紀念勛章不僅組成了一部輝煌的解放戰爭史,也是解放軍英勇奮斗,不怕流血犧牲的見證。</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也有幸參加這場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并榮獲了其中的幾枚紀念獎章。我又通過不懈的搜集,最終集全了這套解放戰爭十大著名的獎章。本文中使用的十大獎章圖片,均為我的收藏品。并以此紀念父輩們的豐功偉績。讓我們從他們留下的這些珍貴的獎章中,重溫那段崢嶸的歲月吧!</p> <p class="ql-block"> 我軍的紀念獎章與我軍的歷史一樣燦爛輝煌,解放戰爭時期是我軍紀念獎章頒發的高峰。大戰役結束后,我軍都要及時頒發紀念獎章,以獎勵、表彰功臣,紀念歷史。</p><p class="ql-block"> 據《軍博文史》記載,解放戰爭十大功勛紀念獎章頒發數量約為:</p><p class="ql-block"> 1. 解放東北紀念章150萬枚;</p><p class="ql-block"> 2. 華北解放紀念章260萬枚;</p><p class="ql-block"> 3. 淮海戰役紀念章(華東軍區版)60萬枚;</p><p class="ql-block"> 4. 淮海戰役勝利紀念章(中原軍區版)30萬枚;</p><p class="ql-block"> 5. 渡江勝利紀念章120萬枚;</p><p class="ql-block"> 6. 解放西北紀念章50萬枚;</p><p class="ql-block"> 7. 解放華中南紀念章200萬枚;</p><p class="ql-block"> 8. 解放西南紀念章70萬枚;</p><p class="ql-block"> 9. 解放海南島紀念章15萬枚;</p><p class="ql-block"> 10. 解放西藏紀念章4萬枚。</p> <h3>毛主席、朱德等領導人親自領導布署三大戰役。</h3> <p class="ql-block"> 一、解放東北獎章及遼沈戰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地區分:遼寧、安東、遼北、吉林、松江、黑龍江、嫩江、合江、興安共九個省。1945年5月31日毛澤東在七大講話:“東北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區域,將來如果東北能在我們的領導之下,那對中國革命有什么意義呢?我看可以這樣說,我們的勝利就有了基礎,也就是說確定了我們的勝利。”</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 蘇聯出兵東北對日作戰,抗聯隨蘇軍行動,為東北的收復和解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八路軍、新四軍11萬,加上黨政干部2萬人,從延安、中原、冀北、山東等地開赴東北建立根據地。</p><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12日,林彪、羅榮桓率東北解放軍發動攻擊,連克遼寧昌黎、灤縣、興城、綏中、義縣。國民黨軍被分割在錦州、錦西、山海關地區。10月7日,林彪、羅榮桓率東北野戰軍(四野)主力攻打錦州。由于錦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蔣介石急調北寧縣華北“剿總”的5個師和山東的2個師,連同原在錦西4個師,共11個師,于10月10日至15日猛攻塔山,以解錦州之圍,但未能突破解放軍的陣地。</p><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廖耀湘指揮的國民黨軍第九兵團11個師和3個騎兵旅由沈陽馳援錦州,亦被阻止在黑山、大虎山東北地區。14日,東北野戰軍對錦州市發起攻擊,15日攻克。此戰,東北野戰軍傷亡24548人,殲滅國民黨軍10萬余人,其中俘范漢杰以下官兵8萬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使東北戰局急轉直下,對國民黨軍形成了“關門打狗”的態勢。</p><p class="ql-block"> 10月17日,駐守長春的曾澤生率第六十軍26000人起義,其余在東北“剿共”副總司令鄭洞國率領下投降。</p><p class="ql-block"> 蔣介石此時仍想奪回錦州,打通關內外的聯絡,令第九兵團繼續向錦州前進。東北野戰軍主力于26日在黑山、大虎山將第九兵團包圍,經兩天激戰,殲10萬人,廖耀湘等多名高級將領被俘。11月2日解放沈陽、營口,再殲敵近15萬人。</p><p class="ql-block"> 此役歷時52天,我軍以傷亡69000人的代價,取得殲滅國民黨軍隊47.2萬的巨大勝利并解放了東北全境。</p><p class="ql-block"> 遼沈戰役的勝利,使解放軍在數量上超過國軍,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到一個新的轉折。</p><p class="ql-block"> 1950年2月15日,東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崗,副主席李富春、林楓、高崇民聯名向周恩來呈文:”東北人民為紀念“四野”解放東北,擬贈全體官兵解放東北紀念章百萬枚。” 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批準。6月25日,制作完成112.5萬枚紀念章。7月15日下午,東北軍區接受“東北解放紀念章”大會,在沈陽紅星劇場隆重舉行。</p><p class="ql-block"> 東北解放紀念獎章,也稱“遼沈戰役紀念章”,是解放戰爭系列紀念章發行最早的一枚。頒發給東北軍區、東北野戰軍部隊和有關人員,頒發量約150萬枚。</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遼沈戰役的前線指揮員。</h3> <h3> 錦州南北的黑山、塔山阻擊戰,是遼沈戰役中打的最激烈的戰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沈陽。</h3> <h3> 東北野戰軍在解放了東北后即入關準備進行平津戰役。</h3> <p class="ql-block"> 二、華北解放紀念獎章和平津戰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 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及地方武裝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p><p class="ql-block"> 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由林彪、羅榮桓和聶榮臻(華北軍區司令員)組成黨的總前委,林彪為書記,統一領導奪取和管理平、津、唐等地的一切事宜。</p><p class="ql-block">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 1個“剿匪總司令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0個整師(包括在戰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隊)及非正規軍4個師,共52萬余人(內改編25萬人)的巨大勝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區。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來。</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后,華北軍區和華北人民政府為表彰解放華北地區參戰人員和紀念華北解放,報請中央人民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批準,決定頒發“華北解放紀念章”一枚。由于當年戰事繁忙,無暇制作平津戰役紀念章,所以此章亦被稱為: 平津戰役紀念章。但據了解有個別部隊,于后來制作了一些“平津戰役紀念章”給本部隊參戰人員留念,但此種章的權威性、代表性及收藏價值,均不如“華北解放紀念章”。</p><p class="ql-block"> “華北解放紀念獎章”的設計者,是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的兩名原日軍反戰人士小野澤亙和森茂,二人畢業于日本美術專科學校,小野于1939年到中國北平市,1945年進入華北解放區,成為抗敵劇社舞美,劇社于1949年4月改為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森茂在14歲時到中國丹東,1946年6月進入華北解放區晉察冀日報工作,后轉入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 </p><p class="ql-block"> 1950年8月15日,華北軍區政治部下發《華北軍區政治部關于頒發華北解放紀念章的規定》。規定“在華北全區截止1949年5月6日完全解放,凡在此日前參加華北解放軍建制之部隊、機關、學校及軍事工業部門之全體人員和脫產之人民武裝工作人員,均發給華北解放紀念章”。</p><p class="ql-block"> “華北解放紀念獎章”為銅制琺瑯獎章。獎章由兩部分組成,章面圖為嘉禾圖案簇圍著一名著50式軍裝的解放軍戰士,持槍守衛著“萬里長城”和“八一軍旗”,獎章下方銘刻“華北解放紀念”六字;獎章另一部分由橫幅紅面黃杠的授帶組成,與章面連成一體,獎章后面鑄“1950”字樣。</p><p class="ql-block"> “華北解放紀念獎章”的名稱,與解放戰爭其他的地區解放紀念獎章有區別,其他紀念章名稱多為“解放某某地區紀念章”,即“解放”二字在前面,地區在后。而“華北解放紀念獎章”則是“地區”在前面,“解放”在后,原因在于強調在華北地區的解放過程中,愛國民主力量所發揮的作用。 此章頒發數量約260萬枚。</p><p class="ql-block"> 因我父親也參加解放了華北,所以也獲得了這枚紀念獎章。</p> <h3> 部分平津戰役的前線指揮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津解放</h3> <h3> 和平解放北平解放軍入城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北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石家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太原。</h3> <p class="ql-block"> 三、淮海戰役紀念獎章(華東軍區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淮海戰役是人民解放軍以徐州為中心、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的廣闊地區進行的圍殲華東國民黨軍隊精銳主力的一次規模巨大的決定性戰役。1948年11月5日開始,整個戰役歷時66天,殲敵55萬。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使國民黨政府的中心地區南京、上海、武漢直接暴露在解放軍兵鋒面前,為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p><p class="ql-block"> 為紀念這次戰役的全面勝利,華東野戰軍向參戰官兵和支前有功人員頒發了淮海戰役紀念獎章。此章約60萬枚。</p><p class="ql-block"> 章體基本情況:</p><p class="ql-block">圖案:中心為兩支交叉的帶刺刀的步槍,上為閃著光芒的紅星,下有“淮海戰役紀念”銘文。</p><p class="ql-block">形制:無掛、圓形,背面銘文: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頒發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p><p class="ql-block">材質:紅銅、油漆紅、咖啡或銅鍍鉻琺瑯紅、咖啡</p><p class="ql-block">尺寸:直徑27毫米</p><p class="ql-block">重量:6克</p><p class="ql-block">發行范圍及發行量:第三野戰軍 60萬枚</p><p class="ql-block">版別:背面銘文有凸起和凹印之分,有油漆版和鍍鉻琺瑯版之分,有多種徽章廠標記版。</p><p class="ql-block"> 我母親當年作為第三野戰軍的一員,親歷了這場大戰,并榮獲了由華東軍區頒發的這枚淮海戰役紀念獎章。</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淮海戰役前線指揮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激戰碾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支前的民工大軍。</h3> <p class="ql-block">四、淮海戰役勝利紀念獎章(中原軍區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第二個戰略性進攻戰役。</p><p class="ql-block"> 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共分三個階段:</p><p class="ql-block"> 第一階段,1948年11月6日,華東野戰軍分路南下。8日,國民黨軍何基灃、張克俠率部2萬余人戰場起義。10日,我軍把黃百韜兵團分割包圍于徐州以東的碾莊地區。經過10天逐村惡戰,至22日全殲敵軍10萬余人,敵兵團司令黃百韜自殺。同時,中原野戰軍為配合作戰,出擊徐(州)蚌(埠)線。11月16日,攻克宿縣,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這時,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統一指揮淮海戰役。</p><p class="ql-block"> 第二階段,11月23日,中原野戰軍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了從華中趕來增援的黃維兵團12個師。28日,蔣介石被迫決定徐州守軍作戰略退卻。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撤至蚌埠,副總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揮。12月1日,敵棄徐州向西南逃竄。4日,華東野戰軍追擊部隊將徐州逃敵包圍。6日,敵孫元良兵團妄圖突圍,即被殲滅,孫元良只身潛逃。同日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集中9個縱隊的優勢兵力,對黃維兵團發起總攻。經過激戰,至15日全殲敵12萬余人,生俘黃維。此后,為配合平津戰役,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對杜集團圍而不殲,部隊進行了20天休整。</p><p class="ql-block"> 第三階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華東野戰軍對被包圍的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經過4天戰斗,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共30萬人,俘獲杜聿明,擊斃邱清泉,李彌逃脫。</p><p class="ql-block"> 這次戰役,我軍參戰部隊60萬人,敵軍先后出動兵力80萬人,歷時65天,共殲敵55.5萬余人,使蔣介石在南線戰場上的精銳部隊被消滅干凈,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使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處于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p><p class="ql-block"> “淮海戰役”是在解放戰爭進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p><p class="ql-block"> 淮海戰役后,1949年1月15日,中原軍區,中原人民解放軍決定頒發“淮海戰役勝利紀念章”,授予在參加“淮海戰役”的中原野戰軍指戰員,支前立功的民兵民工及后方人員。</p><p class="ql-block">章名:淮海戰役勝利紀念獎章</p><p class="ql-block">質地:銅質</p><p class="ql-block">時間:1948年11月5日——1949年1月10日</p><p class="ql-block">章別:紀念獎章</p><p class="ql-block">通寬:3.5CM</p><p class="ql-block">通高:3.9CM</p><p class="ql-block">頒發處:中原人民解放軍,中原軍區</p><p class="ql-block">頒發量: 30萬枚</p><p class="ql-block"> 我父親當年作為第二野戰軍的一員,親歷了這場大戰,并榮獲了這枚紀念獎章。</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戰雙堆集。</h3> <p class="ql-block"> 五、渡江戰役勝利紀念獎章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是1949年4月由當時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特別為“渡江戰役”取得偉大勝利而頒發的紀念章。</p><p class="ql-block"> 材質為:紅銅,直徑3.2厘米。</p><p class="ql-block"> 正面圖案是:波滔滾滾的長江,江面上排列著揚帆的戰船,戰船在洶涌的驚濤中直馳江南大岸,炮彈在四周擊起水柱,空中硝煙彌漫,英勇善戰的人民解放軍戰士,手持刺刀槍沖鋒陷陣,爭先恐后隨時登上江南大地。下方鑄有:渡江勝利紀念字樣(見圖)。</p><p class="ql-block"> 背面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頒發,及1949年4月21日為渡江戰役紀年月日”。該圖案氣勢恢宏,構成一幅令人驚心動魄的壯觀場面,達到了其畫斷而意不斷的藝術境界。</p><p class="ql-block"> 這些深沉著厚重歷史的徽章都有包漿,有一層歷史沉積的“皮”,如解放前的徽章,是用模鑄出來或用水壓機壓出來,邊角較圓鈍,而且是自然的包漿;假徽章是用沖床沖出來的,邊角較尖利,而且沒有氧化。</p><p class="ql-block"> 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長江中下游強渡長江,對國民黨軍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1949年4月20夜發起渡江作戰,歷時42天。</p><p class="ql-block"> 渡江勝利紀念獎章,它記載了1949年4月20日,由于國民黨政府拒絕接受和平協議條款,21日,毛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隨即在江西湖口至江蘇江陰一千余里的長江戰線上,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向頑固的國民黨軍隊發起了強渡長江戰役。此戰役徹底摧毀了國民黨所謂天塹江防堡壘,同時,也驅逐了英、美、法等國在長江一帶外來侵略的武裝力量,并解放了南京。渡江戰役的勝利,表示國民黨在長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組織力量的軍隊宣告覆滅。此戰役共殲敵四十多萬。這勝利也使國民黨南京政府垮臺滅亡。</p><p class="ql-block"> 五十九年過去了,每當見到這枚紀念章,我都心潮澎湃,難以忘懷老一輩的革命家和革命先輩所作出的偉大貢獻。同時也能感受到那段輝煌、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戰斗歷程。</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當年也親身參加了這場渡江戰役,并榮獲了這枚紀念獎章。</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百萬雄師奮勇渡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軍占領南京。</h3> <h3> 毛主席為此寫下了著名詩篇: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h3> <h3> 當年解放南京時,我母親和戰友們在南京中山陵合影留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上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福州。</h3> <p class="ql-block"> 六、解放華中南紀念獎章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渡江戰役后,在中南、西南方向,國民黨軍隊還有白崇禧、胡宗南兩個主力集團負隅頑抗。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1949年7月,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發起宜沙戰、湘贛等戰役,逼近長沙。8月4日,國民黨長沙綏靖公署主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及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率部起義,長沙和平解放。在人民解放軍威逼下,白崇禧集團退守湘南,企圖與粵北的余漢謀集團、湘西的宋希濂集團組成湘粵聯合防線,阻止人民解放軍南進。</p><p class="ql-block"> 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四野兵分三路進軍中南地區:西路軍斷敵退往云南、貴州之路;東路軍解放廣州,與西路軍形成大鉗形合圍;中路軍由北向南,進攻湘南并向廣西推進。</p><p class="ql-block"> 這次遠距離的包圍迂回戰從1949年9月開始,到1950年5月1日海南島解放,共殲敵43萬人,使中南大陸和除南海諸島以外的兩廣沿海島嶼均獲解放。</p><p class="ql-block"> 我父母有幸參加了解放華中的戰役,并榮獲了這枚功勛紀念獎章。</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武漢各界慶祝解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和平解放長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廣州解放</h3> <h3>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h3> <p class="ql-block"> 七、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獎章和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獎章為紅銅鍍鉻,油漆紅、黃、咖啡色,直徑37毫米,重11克。正面圖案為中國版圖上的西南地圖(四川、貴州、云南、西康、西藏)五省(區)。地圖上有一顆黃色五角星,上部為飄揚的四面八一軍旗。外環左右兩邊分別飾以咖啡色齒輪和黃色的麥穗,最下方繪有象征勝利的紅色飄帶,飄帶中鐫刻有“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繁體銘文。其背面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頒發”(繁體)和“1949-11-1-12-27”的銘文。</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國民黨在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區尚有100多萬軍隊。鑒于西南地區敵人的布防形勢,遵照毛主席“對西南之敵均取迂回動作,插至敵后,先完成包圍,然后再回打”的戰略方針,中央軍委部署人民解放軍以第二野戰軍全部、第四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的四個兵團、16個軍、51個師,以及桂滇黔邊縱隊的8個支隊的兵力,分別由陜甘、鄂西進攻川北和川東,由湘西進攻貴州,并在占領廣西后進軍云南。</p><p class="ql-block"> 1949年11月1日我軍殲滅敵19兵團,15日解放貴陽,30日解放重慶。12月9日,國民黨云南省主席盧漢在昆明宣布起義;國民黨西康省主席劉文輝、西南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等在雅安聯名通電起義。到了12月下旬,國民黨胡宗南所部在成都地區被全部消滅,27日成都解放。整個戰役歷時57天,殲滅了國民黨軍隊5個綏靖公署、8個兵團、34個軍、102個師以及非正規部隊共計90余萬人,解放了四川、貴州、云南、西康(1955年7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西康省。原西康省所屬區域劃歸四川省)四省。</p><p class="ql-block"> 西南戰役的結束,徹底粉碎了蔣介石集團企圖盤踞西南地區、伺機卷土重來的意圖,標志著在中國大陸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大規模作戰的基本結束。</p><p class="ql-block"> 1950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在重慶成立,賀龍任軍區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為紀念“西南戰役”的勝利,西南軍區特制紀念獎章,頒發給參戰的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18兵團,第二野戰軍第3、第4、第5兵團,第四野戰軍第38、第42、第47、第50軍,湖南省獨立一師、二師,桂滇黔邊縱隊的指戰員,以及隨軍入川的西南服務團、支前民工和為西南解放做出貢獻的相關工作人員,以示紀念和褒獎。同時,給在戰斗中壯烈犧牲的烈士家屬頒發了刻有“烈屬”字樣的紀念獎章,以示敬意和緬懷。</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也有幸參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戰役,并榮獲了這枚解放西南的紀念勛章。</p><p class="ql-block"> 一枚小小的紀念獎章,濃縮了那段血與火的崢嶸歲月,也承載了無數先烈槍林彈雨、舍生忘死的英雄故事,見證了一段輝煌的戰斗歷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成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重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向廣西進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昆明</h3> <h3>解放大西南后,我父親和戰友們的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 八、解放西北紀念獎章和解放大西北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解放西北紀念獎章為銅質、銅鏈綬帶,1950年頒發。解放西北紀念獎章由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由上海亞洲廠和五合廠制造,其上有我軍解放的西北5省地圖,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象征著人民政權在西北的勝利。該徽章1950年開始頒發,有的部隊直至1951年才頒發完。</p><p class="ql-block"> 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北包括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與現在的建制大致一樣。解放戰爭初期,西北我軍粉碎了敵人對陜甘寧的重點進攻后,開始了外線進攻。1949年,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第一野戰軍遵照中央徹底解放大西北的方針,發動了解放西北的一系列戰役。參加解放西北的我軍先后有4個兵團、12個軍、36個師近40萬指戰員。當時盤踞在西北的國民黨軍隊亦有40余萬。</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敵軍西逃,我軍搶渡涇河,20日解放陜西省會西安。7月我軍各部在擊退敵軍反撲后,集中主力,采取“鉗馬打胡、先胡后馬”的方針發起扶眉戰役,殲敵4個軍,并乘勝消滅馬步芳主力,于1949年8月26日解放蘭州。然后分兵三路直撲河西走廊、青海和寧夏。</p><p class="ql-block"> 南路由王震率第一兵團進入青海,于9月5日解放西寧。馬步芳集團全軍覆沒。中路由許光達率第二兵團沿河西走廊陸續西進,相繼攻占武威、張掖等地,打開了通往新疆的通道。北路由楊得志率第十九兵團進入寧夏。9月19日,國民黨第八十一軍起義,9月23日解放寧夏銀川,馬鴻逵集團被摧毀。9月25日,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率所部近十萬人通電起義。隨后,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通電起義、新疆和平解放。之前,9月19日,綏遠省主席董其武也發表通電率所部五萬人宣布起義。至此,整個西北地區均告解放。 </p><p class="ql-block"> 1950年,西北軍政委員會對參加解放大西北作戰的所有參戰官兵和其他人員頒發了解放西北紀念章。</p><p class="ql-block"> 章體基本情況</p><p class="ql-block">圖案:中心為西北地圖,上部為飄揚的五星紅旗,下部有“解放西北紀念章”和“西北軍政委員會頒”銘文。</p><p class="ql-block">形制:銅鏈掛、圓形,背面銘文:1950 上海五金制</p><p class="ql-block">材質:紅銅鍍金、琺瑯紅、白彩</p><p class="ql-block">尺寸:直徑34毫米,總長57毫米</p><p class="ql-block">重量:12.5克</p><p class="ql-block">頒發范圍及頒發量:第一、二野戰軍18兵團和民工干部及立功民工,共頒50萬枚</p><p class="ql-block">版別:正面文字有大小之分,背面有不帶徽章廠號和小數字之分。</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和平解放西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進軍大西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入隴作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激戰蘭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蘭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銀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青海。</h3> <h3> 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講話和題詞。</h3> <p class="ql-block"> 九、解放海南紀念獎章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珍藏的這一枚“解放海南島紀念獎章”是解放海南島戰后,解放軍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制作的紀念章,頒發給參戰的解放軍40軍、43軍,瓊崖縱隊的指戰員和有功民工。約15萬枚。</p><p class="ql-block"> 解放海南島紀念獎章正面,是藍天、白云、波濤洶涌的大海,一艘艘懸掛鮮紅“八一”軍旗的木帆船正劈波斬浪迎面駛來。設計獨特,制作精良。章為圓形,銅質鍍鎳,直徑3.1厘米,厚0.3厘米;章的正面撰寫著紅色的“解放海南島紀念章”,字分兩行。背面上方有別針,便于佩戴,下方背文: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頒發。</p> <h3> 1949年底,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發展,祖國大陸大部獲得解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般的進攻打擊下,國民黨軍隊已成強弩之末,但仍進行頑抗。在海南島,國民黨海南島瓊崖防衛總司令薛岳及余漢謀指揮的5個軍、海軍艦艇50余艘、空軍作戰飛機40多架,共十萬余人,據守該島,作困獸斗。</h3><div> 為徹底打擊國民黨頑抗勢力,解放祖國第二大島,中國人民解放軍著手發起海南島戰役。早在1950年3月5日,人民解放軍一部即潛渡瓊州海峽,以接應主力登陸。在這次潛渡戰斗中,登陸戰士們冒著國民黨軍飛機、軍艦的俯射和轟炸,強行登陸,突破了國民黨守軍的防線,到7日與在海南島的瓊崖縱隊(由馮白駒領導)勝利會師,為下一步的主力登陸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div><div> 1950年4月16日傍晚,解放軍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賴傳珠率韓先楚的40和李作鵬的43軍,共十萬余人組成登陸兵團開始登陸作戰。第一梯隊共五萬余人分西、東兩路向海南島進發,在粉碎國民黨軍的海陸空立體防御后,于17日3時勝利登陸。薛岳急忙指揮其部隊進行反撲,被解放軍擊潰。4月22日,薛岳率殘部逃往臺灣。23日,解放軍解放瓊島重鎮海口。在當地地下武裝,馮白駒指揮的瓊崖縱隊的有力配合下,經過10天多的激戰,于5月1日占領北黎、八所兩港為止,解放了全島。從3月5日第一批加強營偷渡開始,共歷時58天,殲敵5個師9個團,共33150人,取得了解放海南島的全面勝利。此役解放軍傷亡4500余人。</div><div> 海南島戰役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渡海登陸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以翻江倒海之勢,勝利渡過瓊州海峽,一舉解放了海南島,創造了世界海戰史上木船打軍艦的先例。</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揚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渡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搶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登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解放海口市</h3> <h3> 解放軍與瓊崖縱隊勝利會師于五指山。</h3> <p class="ql-block"> 十、解放西藏紀念獎章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這枚紀念獎章,是新中國解放獎章系列的最后一枚,這也是西藏特殊歷史情況決定的。圖案設計也很有寓意,毛澤東思想旗幟插上珠穆朗瑪,紅五星照耀工農聯盟為基礎的新中國,新西藏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這種獎章制作考究,模具精美,用金較純,與藏地慣用金銀是相承的。而且它比其他解放獎章少得多,只有約4萬枚,尤其品相完美的更少。</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向西藏進軍誓師大會。</h3> <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西藏的歷史和現實情況,決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針,并于1950年1月正式通知西藏地方當局派出代表到北京洽談西藏和平解放事宜。當時控制西藏地方政府的攝政大扎·阿旺松饒等人,在某些外國勢力的支持下,在西藏東部昌都一線調集藏軍主力,布兵設防,企圖以武力對抗。1950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人民解放軍渡過金沙江,解放昌都。</p><p class="ql-block"> 昌都解放后,中央政府再次敦促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來北京談判。1951年2月,十四世達賴喇嘛任命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全權代表,凱墨·索安旺堆、土丹旦達、土登列門和桑頗·登增頓珠等四人為代表,赴北京全權處理和中央人民政府談判事宜。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在北京簽訂,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使西藏擺脫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的羈絆,打破了西藏社會長期封閉、停滯的局面,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發展進步創造了條件。</p><p class="ql-block"> “十七條協議”明確規定,有關西藏的各項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強迫,西藏地方政府應自動進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時,須采取與西藏領導人員協商的方法解決。1951年10月,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昌都戰役殲滅八千藏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簽訂和平協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邊進軍,邊修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藏和平解放。</h3> <p class="ql-block"> 解放戰爭勝利后,戴著紀念獎章的我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對這些紀念獎章和父輩們的輝煌業績,不由得賦詩一首:</p><p class="ql-block"> 七律 解放戰爭十大功獎章之詠(新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枚枚舊鑄覽軍功,昔憶錦州喋血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淮海鏖兵分楚漢,平津圍旅亮旗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江豈阻雄師勇?五嶺能尋壯士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橫槊祁連胡馬破,西南劍指藏途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 第二句指解放東北的遼沈戰役;</p><p class="ql-block"> 第三句指淮海戰役;</p><p class="ql-block"> 第四句指解放華北的平津戰役;</p><p class="ql-block"> 第五句指渡江戰役;</p><p class="ql-block"> 第六句指解放華中南;</p><p class="ql-block"> 第七句指消滅馬家軍,解放西北;</p><p class="ql-block"> 第八句指解放大西南和西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干县|
岳普湖县|
邓州市|
宜阳县|
炎陵县|
泸州市|
顺昌县|
龙川县|
吉木乃县|
茂名市|
洛浦县|
株洲市|
宜昌市|
错那县|
正宁县|
科技|
扎兰屯市|
西藏|
安新县|
甘南县|
墨竹工卡县|
玛沁县|
贵南县|
六枝特区|
景东|
大厂|
斗六市|
哈巴河县|
南部县|
灵川县|
东平县|
北安市|
额济纳旗|
昂仁县|
易门县|
全州县|
吴江市|
丰台区|
凤山市|
凤凰县|
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