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國家記憶:傳奇哈軍工

自由行

<p class="ql-block">  在新中國的東北方向,曾經有一所聲名顯赫的軍校,她僅有短短的十三年軍齡,但卻為中國的國防工業培養出了一大批領軍人才,同時也為后來兩彈一星,運載火箭,載人航天,航母,核潛艇,先進戰機,深潛器,銀河計算機等大國重器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由于校址位于哈爾濱的緣故,通常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哈軍工"。</p><p class="ql-block"> 現在就讓我們再次走近她,慢慢揭開她的神秘面紗。</p> 戰火催生 <p class="ql-block">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為抗擊美帝國主義對朝鮮的侵略,中國政府派出了一百多萬優秀兒女,組成志愿軍赴朝參戰。</p><p class="ql-block"> 雖然志愿軍指戰員經過浴血奮戰,最終將裝備精良,不可一世的美軍拉下了神壇,但面對敵人現代化的武器,志愿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p><p class="ql-block"> 此外,由于志愿軍缺乏工程技術人才,致使蘇聯援助裝備的戰斗力也大打折扣。</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1952年3月18日,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和副總長粟裕聯名向中央軍委呈送了"關于成立軍事工程學院的報告"。</p><p class="ql-block"> 一個星期以后,1952年3月26日軍委主席毛澤東就批準了這一報告。從此,軍工正式踏上了籌建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聶榮臻,粟裕寫給軍委的報告首頁及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在報告上的批示</p> 臨危受命 <p class="ql-block">  確定了建院的戰略目標后,由誰來領銜負責就成為一個嚴肅的問題擺在了最高領導人面前。</p><p class="ql-block"> 經過縝密謀劃,統籌考慮,毛澤東最終選擇了遠在朝鮮前線的陳賡作為院長的最佳人選。于是,中央軍委即刻電令陳賡回國述職。</p><p class="ql-block"> 1952年6月23日,北京懷仁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集體召見陳賡。在聽取了他的匯報后,經毛澤東提議,所有人一致通過,推舉陳賡作為即將誕生的軍事工程學院首任院長兼政委。</p><p class="ql-block"> 最后,主席還不忘深情地叮囑陳賡"有困難,找總理"。</p> <p class="ql-block">??1<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5px;">952年7月8日,毛澤東主席任命陳賡任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委。</span></p> 砥礪前行 <p class="ql-block">  1952年7月8日,陳賡正式接到了毛澤東的任命狀,由此開始了他與軍工結下的不解之緣。</p><p class="ql-block"> 接下來在陳賡的直接領導下,軍工開始了緊鑼密鼓,有條不紊的籌建工作。</p><p class="ql-block">1952年6月3日,周恩來致函布爾加寧,要求蘇聯按五個系的 規模向軍工派遣專家顧問團。</p><p class="ql-block">1952年8月5日,陳賡陪同蘇聯專家小組開始在上海,南京,大連 ,哈爾濱四個城市 中為軍工選址。最后, 由于安全原因確定為哈爾濱。</p><p class="ql-block"> 確定校址后, 陳賡接著選定由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演變而成的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以及華東軍區司令部軍事科學研究室做為主要班底,開始著手組建哈軍工。同時,他還根據專家推薦,在全國范圍內為軍工選調了80位教授。</p><p class="ql-block">1952年11月24日,中央軍委向全軍下達指示,為軍工選調300名助教及一千名學員。</p><p class="ql-block">1952年12月15日,中央軍委批準成立哈軍工建設委員會。</p><p class="ql-block">1953年2月21日,軍委命令軍工隸屬于軍委總部直接領導 ,下設5個系,6個部, 22 個專科,24個本科。</p><p class="ql-block">1953年4月25日,軍工校舍破土動工。</p><p class="ql-block">1953年5月13日,蘇聯顧問團到達。</p><p class="ql-block">1953年5月15日,毛澤東批示軍工每年畢業生的數量不得超過800人。</p><p class="ql-block">1953年8月6日,軍委副主席彭德懷視察哈工。</p><p class="ql-block">1953年8月26日,毛澤東為軍工成立 及一期學員入學頒發訓 詞,并為學報題寫報名。</p><p class="ql-block"> 至此,哈軍工一期學員開學的準備工作已全部完成,只等著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野軍大正門</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50年代的哈爾濱</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校舍施工時的工地現場</p> 如期開學 <p class="ql-block">  1953年9月1日下午1點30分,授旗和閱兵式開始。首先,院長陳賡從中央軍委代表團團長張宗遜將軍手中接過鮮艷的八一軍旗。接著是張宗遜將軍發表授旗講話,然后由院長陳賡致答詞。接著在陳賡院長的陪同下,中央軍委代表團檢閱了受閱部隊。</p><p class="ql-block"> 最后,在雄壯的軍樂聲中,分列式開始,護旗兵高舉軍委剛剛授予的軍旗,引領著學員方隊,助教方隊,干部方隊,戰士方隊依次通過檢閱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授旗后,陳賡院長代表軍工全體教職員工致詞</p> <p class="ql-block">??陳賡院長檢閱第一期學員</p> <p class="ql-block">  授旗和閱兵儀式結束后,2點45分在激昂的國歌聲中,開學大典正式開始。</p><p class="ql-block"> 典禮的第一項,由張宗遜將軍宣讀毛澤東主席頒布的訓詞,接著是院長陳賡的致詞,后面依次由總部首長和各軍兵種代表,黑龍江省省長,蘇聯顧問團團長分別致賀詞,最后則是哈軍工教育長宣讀全院學員,教職員工給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致敬電。</p><p class="ql-block"> 至此,整個典禮全部結束,軍工也從這一刻開始由籌建正式轉入了教學。</p><p class="ql-block"> 縱觀整個軍工籌建的歷史,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新中國創造的又一個奇跡。她是在百廢待興的基礎上,在最高領導層的直接關注下,舉全國之力,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建成了的高等軍事院校。這種速度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絕無先例可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澤東為哈軍工頒布的訓詞</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為軍工學報題寫的報名</p> <p class="ql-block">??周恩來,劉伯承,羅榮桓,傅鐘,蕭華,甘泗淇為哈軍工成立題詞</p> 辦學歷程 <p class="ql-block">  初建的哈軍工共設有五個系,這五個系分別是:空軍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軍工程系,裝甲兵工程系和工兵工程系。</p><p class="ql-block"> 隨著我軍軍力的發展壯大,1959年在陳賡院長的建議下,中央軍委決定改變軍工的培養目標,從武器裝備的維護使用,改為先進裝備的研究和設計。</p><p class="ql-block"> 為落實軍委新的辦學方針,1960年軍工開始了分建與擴建。</p><p class="ql-block"> 這次調整首先將涉及常規武器的專業交給各軍兵種的院校,然后在軍工原有的基礎上擴建與新興武器裝備相關的專業。</p><p class="ql-block"> 調整后的軍工仍設五個系,但此時的五個系已改變為:空軍工程系,原子工程系,海軍工程系,電子工程系和導彈工程系。</p><p class="ql-block"> 1966年又根據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增加了計算機系,并將導彈工程系改為火箭工程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體蘇聯顧問團成員在軍工圖書館(文廟)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8年夏,哈軍工部分院系領導合影(從左至右:黃景文,李開湘,劉居英,唐鐸,謝有法,趙本源)。</p> <p class="ql-block">  軍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通過13年的時間摸索出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辦軍校方法。 </p><p class="ql-block"> 他們依靠老干部,老教授的聰明才智,與中青年教師密切協作,通過教學加科研的途徑,采用自編或在蘇聯同類軍校教材基礎上改編教材的方法,教書育人,為我軍和國防現代化培養出了上萬名合格的軍事工程技術干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軍工頒發的首張畢業證書</p> <p class="ql-block">  1955年11月,剛剛回國不到一個月的著名科學家,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博士,便來到成立之初的哈軍工,親自了解我國軍事技術的發展情況,并籌集發展火箭,導彈的技術力量。</p><p class="ql-block"> 1959年1月23日,時隔四年后,錢學森博士再次來軍工參觀訪問。參觀結束后,錢學森感慨的說:"在我國現有的條件下,這么短的時間內,辦起這樣一所完整的,綜合性的軍事技術學校,在世界上也是奇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錢學森在哈軍工</p> 鑄就輝煌 <p class="ql-block"> 軍工成立后的十三年時間,得到了中國最高領導層的特殊關注。十三年內朱德,周恩來,彭德懷均兩次來學院視察。董必武,鄧小平,李富春,楊尚昆,彭真,鄧子恢,薄一波,譚震林以及劉伯承,賀龍,陳毅,葉劍英,林彪元帥,黃克誠,粟裕,羅瑞卿大將,楊勇,張愛萍,謝富治上將等都視察過這里。</p><p class="ql-block"> 一所大學獲得如此多的殊榮和關照,這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絕無僅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9年12月23日,周恩來視察哈軍工</p> <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6日,鄧小平視察哈軍工</p> <p class="ql-block">??1964年7月31日,朱德與董必武一道第二次視察哈軍工</p> <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日,彭德懷元帥視察哈軍工</p> <p class="ql-block">??1964年7月16日,劉伯承元帥視察哈軍工</p> <p class="ql-block">??1963年6月18日,陳毅元帥視察哈軍工</p> <p class="ql-block">??1960年11月15日,賀龍元帥視察哈軍工</p> <p class="ql-block">??1961年8月,葉劍英元帥視察哈軍工</p> <p class="ql-block">??1961年8月7日,林彪元帥視察哈軍工</p> 轉業拆分 <p class="ql-block">  1965年10月21日,軍工接到了中央批準軍委"關于軍工等三所院校改變管理體制的報告"。</p><p class="ql-block"> 按照報告規定的時間,從1966年1月1日開始,三所院校改為地方體制,歸國防科委領導。</p><p class="ql-block"> 1965年12月19日,軍工又接到中央軍委通知,經周恩來總理同意,軍工改制可推遲到1966年4月1日起執行。</p><p class="ql-block"> 如此重要的一所院校,正處在一個鼎盛的時期,卻莫名其妙的被突然宣布轉業,這件事情的內幕至今仍是一個謎,答案目前欲無從知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軍工退出軍隊序列之前,院長劉居英在軍工“一道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發出的錄取通知書及哈軍工退出軍隊序列前后頒發的畢業證書對比</p> <p class="ql-block">  從1966年4月1日開始,軍中再無軍工的編制。</p><p class="ql-block"> 此后,在10年浩劫中,改制完成的哈軍工再一次被"肢解",徹底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p><p class="ql-block"> 文革結束后,雖然南遷到長沙的軍工部分專業又重新劃歸中央軍委領導,但此時無論從學院規模還是專業的設置來看,與昔日的哈軍工早已不可同日而語。</p><p class="ql-block"> 可嘆,一代軍中名校就此畫上了句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4月1日,哈軍工退出軍隊序列當天,主要領導合影</p> 兩任院長 <p class="ql-block"> 首任院長 陳賡大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2年6月,由朝鮮奉調回國。</p><p class="ql-block">1952年7月11日,毛澤東簽發命令,任命陳賡為軍工首任院長。</p><p class="ql-block">1954年10月31日,被任命為解放軍副 總參謀長兼哈軍工院長。</p><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將軍銜。</p><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29日,擔任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委員。</p><p class="ql-block">1958年,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p><p class="ql-block">1959年,任國防部副部長兼哈軍工院長。</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16日,陳賡因心臟病突發,在上海逝世,享年58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任院長 劉居英少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任中長鐵路管理局局長。抗美援朝期間,先后擔任志愿軍鐵道軍管總局局長,中國鐵道運輸司令部司令員兼政委。</p><p class="ql-block">1954年初,由朝鮮戰場回國。</p><p class="ql-block">1954年2月28日,被中央軍委任命為哈軍工副院長。</p><p class="ql-block">1961年7月24日,周恩來總理簽署命令,任命劉居英為哈軍工院長。</p><p class="ql-block">2015年12月6日,劉居英因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99歲。</p><p class="ql-block"><br></p> 人才輩出 <p class="ql-block"> 哈軍工從成立到變換體制的十三年時間里,共招收了13期學員,送出合格畢業生12139人。</p><p class="ql-block"> 根據2012年的統計,從哈軍工共走出了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30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143名將軍,其中上將6人,中將16人,少將121人。可謂人才輩出,桃李滿天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軍工一期畢業生畢業典禮會場</p> <p class="ql-block">??軍工教育長向一期636名畢業學員宣讀畢業命令,副院長劉居英向一期畢業學員頒發畢業證書</p> 枝繁葉茂 <p class="ql-block">  哈軍工雖然在中國歷史上僅存在了短短的十三年時間,但她卻通過拆分,培養出了一批今天中國的優秀大學。若從這個角度來看,完全可以說,軍工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p><p class="ql-block">由哈軍工衍生出來的院校包括:</p><p class="ql-block">國防科技大學</p><p class="ql-block">哈爾濱工程大學</p><p class="ql-block">南京理工大學</p><p class="ql-block">裝甲兵工程學院</p><p class="ql-block">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p><p class="ql-block">防化指揮工程學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吸收哈軍工部分專業,帶有哈軍工血統的院校包括:</p><p class="ql-block">海軍工程大學</p><p class="ql-block">空軍工程大學</p><p class="ql-block">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p><p class="ql-block">第二炮兵指揮學院</p><p class="ql-block">西北工業大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國防科技大學正門</p> <p class="ql-block">??哈爾濱工程大學正門</p> <p class="ql-block">??南京理工大學正門</p> 軍工遺址 <p class="ql-block">  哈軍工校舍的規劃、布局是由院長陳賡,副院長李懋之,蘇聯顧問團首席顧問奧列霍夫等與技術人員集體討論的結果。總體規劃由高步昆,殷之書等完成。建筑的“大屋頂”造型則采納了技術員陳星浩的創意,最后由哈爾濱建筑設計院總工程師李光耀主持完成了設計。</p><p class="ql-block"> 從哈軍工拆分,南遷開始,其校舍的歸屬權曾發生了多次變更。加之近年來哈爾濱城市的高速發展,致使當年哈軍工的部分校舍已不復存在。</p><p class="ql-block"> 為了給后人留下盡量多的,有關哈軍工的歷史文化遺產,筆者整理了部分尚存的,屬于哈軍工的建筑照片,以期用它作為留給未來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一道門及其細部裝飾</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一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軍人俱樂部</p> <p class="ql-block">??哈爾濱文廟,原軍工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致知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31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11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21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41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51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部分學員宿舍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早期的綜合服務樓(87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72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空軍工程系的實驗風洞</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三甲試驗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42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26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將軍樓和將軍樓食堂(59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八一樓及82~85號樓樓區(加高)</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56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紀念館(原導彈工程系學員食堂)</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的子弟學校"育紅小學"。截至2019年,從這所小學中,共走出了3名兩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軍工大操場林蔭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附錄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參與哈軍工創建的將軍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授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陳賡大將(院長)</p> <p class="ql-block">謝有法中將(政委)</p> <p class="ql-block">劉居英少將(副院長、院長)</p> <p class="ql-block">李懋之少將(教育長,副院長)</p> <p class="ql-block">劉有光少將(副政委)</p> <p class="ql-block">李開湘少將(導彈工程系政委,院副政委)</p> <p class="ql-block">唐鐸少將(空軍工程系主任)</p> <p class="ql-block">唐凱少將(工兵工程系主任)</p> <p class="ql-block">賀振新少將(炮兵工程系政委)</p> <h3><br></h3><h3>(1961年晉升)</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張衍少將(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p> <p class="ql-block">徐介藩少將(裝甲兵工程系主任)</p> <p class="ql-block">張子明少將(教育長,院副政委)</p> <p class="ql-block">薛克忠少將(工兵工程系主任)</p> <p class="ql-block">吳振挺少將(工兵工程系副主任)</p> <h3><br></h3><h3>(1963年晉升)</h3><h3><br></h3> <p class="ql-block">徐立行少將(教育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附錄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部分消失了的哈軍工建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經威嚴的哈軍工正門及主入口大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體育館</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導彈教學實驗樓——129號樓(俗稱“保密樓”)</p> <p class="ql-block">??王字樓主入口</p> <p class="ql-block">??王字樓正面全景及鳥瞰</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工字樓”(軍人服務社)及王字樓南側的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88—93號樓及門診部樓分布圖</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88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89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門診部樓</p> <p class="ql-block">??老紅樓鳥瞰及樓區中央噴水池</p> <p class="ql-block">??老紅樓61,62號樓</p> <p class="ql-block">??老紅樓63,64號樓</p> <p class="ql-block">??老紅樓65,66號樓</p> <p class="ql-block">??新紅樓區69,70號樓</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黃樓區(94—98號樓)及工程隊分布圖</p> <p class="ql-block">??黃樓區94號樓</p> <p class="ql-block">??黃樓區95號樓</p> <p class="ql-block">??黃樓區97號樓</p> <p class="ql-block">??黃樓區98號樓</p> <p class="ql-block">??陳賡院長曾經居住過的小平房</p> <p class="ql-block">??“小平房”和水塔</p> <p class="ql-block">??哈軍工院內的大煤氣罐</p> <p class="ql-block">??海軍工程系試驗水池和職工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哈軍工第一任首席蘇聯顧問奧列霍夫中將及與妻子長眠于莫斯科的墓地(照片來自"老兵大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謹以此篇獻給所有曾經在軍工大院生活,工作,學習過的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參考書目:</p><p class="ql-block">陳賡大將與哈軍工 滕敘兗</p><p class="ql-block">軍中名校哈軍工 吳新民</p><p class="ql-block">哈軍工大事年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保護知識產權,轉載本文時請務必注明美篇原始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建于校園中的陳賡院長銅像落成揭幕</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哈軍工校園視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贡区| 陆良县| 阿巴嘎旗| 信丰县| 德令哈市| 镇宁| 抚松县| 华容县| 贵州省| 广平县| 绍兴县| 新乡市| 中方县| 达州市| 都匀市| 合作市| 乐都县| 土默特左旗| 余姚市| 莆田市| 苏州市| 淮安市| 涞水县| 永清县| 吉水县| 南京市| 准格尔旗| 万荣县| 抚远县| 博野县| 美姑县| 恩施市| 大关县| 从化市| 广宁县| 海城市| 金堂县| 安化县| 平山县| 嘉黎县|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