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伏爾加河畔(原創(chuàng))末完成初稿,60*80cm,2018年12月。</h3><h3>本想趕在18年最后一天完成的初稿,因看羅胖跨年演講耽擱了,不小心成了跨年習(xí)作。再見了2018!就把這幅畫,還有演講的結(jié)束語<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對未來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獻(xiàn)給現(xiàn)在。” 一起帶到2019吧??</span><br></h3><h3><br></h3> <h3>秋日晨曦(原創(chuàng)),60*80cm,2018年11月創(chuàng)作。</h3><h3>每次一起欣賞姨夫旅行歸來的攝影大片,都是很愉悅的精神享受。<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葉卡捷琳娜宮花園秋日清晨那一瞬間的光影留在了姨夫的相機(jī)里,我又把它留在了畫布上。</span></h3><h3><br></h3><h3><br></h3> <h3>牡丹(原創(chuàng)),40*80cm,2018年10月創(chuàng)作。</h3><h3>第一幅牡丹花習(xí)作,還是覺得國畫寫意牡丹更有味道,很想請教莫上師印象牡丹該怎么畫??</h3> <h3>水邊的阿狄麗娜(原創(chuàng)),50*60cm,2018年10月作品</h3><h3>源自一幅攝影圖片,看到她的那刻,耳邊回響起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巜水邊的阿狄麗娜》。嬌美的水仙,灰藍(lán)的湖水,枯黃的落葉,搖曳的樹影,真實(shí)與虛幻,綻放與敗落,陽暖與陰冷,仿佛是靈與靈的對話,于是我畫下了這幅習(xí)作。</h3><h3><br></h3><h3>“阿狄麗娜來自于希臘神話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個(gè)孤獨(dú)的塞浦路斯國王,名叫皮格馬利翁。他雕塑了一個(gè)美麗的少女,每天對著她癡癡地看,最終不可避免地愛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眾神祈禱,期盼著愛情的奇跡。他的真誠和執(zhí)著感動了愛神阿芙洛狄忒,賜給了雕塑以生命。從此,幸運(yùn)的國王就和美麗的少女生活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br></h3> <h3>Vicky and Vinca (原創(chuàng)),50*60cm,2018年9月作品<br></h3><h3>姐姐家的小V和長春花</h3><h3>生命是個(gè)神奇的存在,有時(shí)是一個(gè)隨遇而安的小精靈,有時(shí)是一束嬌美的小花,只要心靈能夠感應(yīng)到她,便能撫平你、激勵你、點(diǎn)燃你</h3> <h3>日出·印象(臨摹),50*60c?m,2018年8月作品。</h3><h3>時(shí)隔兩年,再次臨摹莫大師這幅印象派開山之作,還是被她朦朧的色調(diào)、隨意凌亂的筆觸迷惑了。那輪紅日,是的,是那輪藍(lán)灰色薄霧中的紅日,永遠(yuǎn)定格在腦海里了。</h3><h3>這幅名作的網(wǎng)絡(luò)版本色彩千差萬別,不知哪個(gè)版本更接近原作,只能是邊臨摹邊想像著完成了這幅習(xí)作,希望有一日能一睹原畫真容。</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這幅名畫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爾港口畫的一幅寫生畫。</span>描繪的是在晨霧籠罩中日出時(shí)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紅、藍(lán)灰和橙黃等色組成的色調(diào)中,一輪生機(jī)勃勃的紅日拖著海水中一縷橙黃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輕松的筆調(diào)中,交錯滲透,渾然一體。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霧中漸漸變得模糊不清,遠(yuǎn)處的建筑、港口、吊車、船舶、桅桿等也都在晨曦中朦朧隱現(xiàn)……這一切,是畫家從一個(gè)窗口看出去畫成的。”這幅畫作<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被當(dāng)時(shí)的畫評人諷刺為“這畫是對美與真實(shí)的否定, 只能給人一種印象”,莫奈所幸將其取名為日出.印象</span></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br></h3> <h3>sunset Seine river(臨摹),50*60cm,2018年8月作品。</h3><h3>二年后再次臨摹Monet的這幅塞納河日落,對畫作中的光、色、影以及輪廓線等有了更深的感悟。感謝莫上師??</h3><h3>“我一生都在畫塞納河,每一時(shí)刻,每一季節(jié)。我從未對它厭倦:對我來說塞納河一直是新鮮的。”——克勞德·莫奈</h3><h3>莫上師,我想臨摹你的塞納河,每一幅,每一年,永不厭倦。??</h3> <h3>雨后湖畔(原創(chuàng)),50*80cm,2018年6月作品。</h3><h3>6月21日夏至,酷暑難耐,期待一場痛快淋漓的大雨如約而至。</h3><h3>練習(xí)濕畫法,希望能表現(xiàn)出雨后初晴濕潤清朗的效果。發(fā)現(xiàn)畫天空和云還是手指最好使,真是對不起這雙??了</h3> <h3>一簾幽夢(原創(chuàng)),60*90cm, 2018年6月作品。</h3><h3>夢境中的畫面。 漸漸感覺到可以和畫中物進(jìn)行對話,欣欣然。端午安康??</h3> <h3>荷塘(原創(chuàng)),50*70cm,2018年5月作品。</h3><h3>山有扶蘇,隰有荷華。</h3><h3>天氣漸熱,畫畫荷花,心自清涼下來。畫到錯綜凌亂的莖葉卻又心升焦躁,分分鐘想皈依國畫,來個(gè)大寫意痛快一把。習(xí)畫也是修心,一點(diǎn)都沒錯。</h3> <h3>白樺林(臨摹),40*80cm, 2018年5月作品。</h3><h3>記不清是聽了樸樹的"白樺林"想起畫這幅畫兒,還是看了列維坦的這幅名畫想起了樸樹的那首歌兒,藝術(shù)是如此相通,好的作品總能喚起心靈深處的共鳴,不管相隔多少時(shí)空。</h3><h3>第一次畫白樺樹,本以為至少需要二個(gè)星期才能完成,誰知拿起筆竟是停不下來,列維坦的構(gòu)圖、用色仿佛你就站在那里,眼望著這片寧靜溫暖的白樺林,呼吸著林中清涼濕潤的空氣,錯落生動的樹干,光影斑駁的花草地,引領(lǐng)你的視線交匯至樹林深處,黃、綠、白、藍(lán)、紫、赭紅,一切都是如此自然,混然天成,大可戳戳點(diǎn)點(diǎn),一氣呵成。</h3><h3>感謝列維坦,臨摹得雖是青澀,總是擁有了自己的一片白樺林????喝茶時(shí)對著發(fā)會兒呆,感覺好極了。<br /></h3><h3><br /></h3><h3>"列維坦的世界名畫巜Birkenhain》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寧靜、溫馨、柔和的光線。整個(gè)白樺林都包圍在那暖暖的陽光之中,使人有種說不出的愜意和投入,仿佛要置身于童話世界。這種光線的繪制手法是列維坦吸收法國正在興起的印象主義外光畫法而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的嘗試,描繪陽光照在樺樹林中的光感和空氣感,具有鮮明的印象派畫風(fēng)。"</h3> <h3>牡丹(臨摹),50*60cm, 2018年5月作品。</h3><h3>方丹的這幅花卉更接近印象派,臨摹起來開始覺得簡單,細(xì)細(xì)揣摩,卻有很多微妙絕倫的色彩變化,繁雜細(xì)碎的線條,層層疊疊的花瓣,虛虛實(shí)實(shí)若隱若現(xiàn),難度遠(yuǎn)超之前臨摹的幾幅。</h3><h3>方丹和莫奈原來曾是同門師兄弟,一起在德拉克羅瓦的門下,難怪喜歡他??<br /></h3> <h3>小蘿莉(原創(chuàng)),40*40cm,2018年4月作品。第一次畫人像心里很是忐忑,好在小美女模特在千里之外的印度,也??不到我把她畫成什么樣子??</h3> <h3>小蘿莉素描稿(原創(chuàng)),40*40cm, 2018年4月作品。第一次練習(xí)人像素描,獻(xiàn)給了小蘿莉,印度電影猴神大叔里可愛至極的小女主。記得看那場電影時(shí)從頭哭到尾,回家喝了好多水才緩過神來...</h3> <h3>牡丹(臨摹),50*60cm,2018年4月作品。選來選去,竟還是方丹的牡丹,國色天香,精氣神都有了。想想自學(xué)西畫已有一年半,還是深愛中國元素,保不齊哪一天又皈依國畫了呢。</h3><h3>這個(gè)流光溢彩的瓶子畫起來很有趣,愛上??也愛上了瓶兒</h3> <h3>牡丹(臨摹),50*60cm, 2018年4月作品。提高了背景明度,相對牡丹花,水汪汪的玻璃瓶成為難點(diǎn),寫下落款那一刻感覺輕松了好多。</h3><h3><br /></h3><h3>"方丹·拉圖爾的《牡丹》采用了深褐色的背景,畫面色調(diào)為低明度的深色調(diào),采用了豎構(gòu)圖的形式,在一個(gè)平放的臺面上,玻璃花瓶里插滿了嬌艷的牡丹花,幾朵牡丹花處于受光部分,位于整個(gè)畫面的視覺中心,與背景的深褐色形成了鮮明對比,主次分明。在花束中,花葉主次分明,花朵底部的花葉顏色的明度和純度偏低,與花卉的色彩關(guān)系形成了明度上的強(qiáng)烈對比,而處于花卉上部的花葉,色彩明度、純度偏高,形體關(guān)系明確,刻畫細(xì)致,在畫面里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與花卉的顏色形成了補(bǔ)色關(guān)系。整個(gè)畫面構(gòu)圖嚴(yán)謹(jǐn)、考究,用色渾厚、沉靜,不拘泥于傳統(tǒng),用印象派的色彩關(guān)系和綜合技法展示給人們新的畫面和濃郁的生活氣息。</h3> <h3>玫瑰與百合(臨摹),50*70cm,2018年3月作品。臨摹方丹的花卉靜物,那色彩那構(gòu)圖很自然地把我?guī)胧攀兰o(jì)的心境中,沉靜而美好,大師的魔力。</h3><h3><br /></h3><h3>"亨利·方丹·拉圖爾( HenriFantin-Latour 1836-1904),1863年出生于法國格勒諾布爾市。拉圖爾是浪漫主義與印象主義之間的過渡性人物。最擅長畫花卉靜物,配以精致的容器加以點(diǎn)綴,追求樸素寫實(shí)的特點(diǎn)。拉圖爾并不像印象派畫家那樣注重戶外的瞬間光色影像,他總是在畫室中把經(jīng)過長時(shí)間思索獲得的客觀性賦予那些美麗的花朵。</h3><h3>創(chuàng)作于1888年的《玫瑰與百合》是方丹·拉圖爾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畫面采用豎構(gòu)圖的形式,使用淺褐色調(diào),平展的臺面上擺放著鮮艷的花卉。畫面中細(xì)致刻畫的百合花顯得靈動、自然,花瓣十分鮮活,顯示出生命的律動。在畫面的下方,有一簇色澤豐富、美麗的玫瑰花,與百合花的顏色相對應(yīng),統(tǒng)一之中又有變化,豐富了畫面的色彩層次。整幅畫的色調(diào)和諧、雅致,淺色系的暖色調(diào)是人們喜愛的色調(diào)。畫面的構(gòu)圖是常見的C形豎構(gòu)圖,僅僅依靠細(xì)密的用筆和細(xì)致的刻畫,簡單的兩組花卉刻畫得神韻十足,花卉質(zhì)感的刻畫十分美妙。</h3> <h3>花卉靜物(臨摹),50*70cm, 2018年3月作品。原畫作者是英國畫家安妮奶奶,第一次臨摹靜物花卉和陶罐甚覺有趣,歷時(shí)一個(gè)星期,正趕上三八節(jié)當(dāng)天完工,節(jié)日快樂??心境如花??????</h3><h3><br></h3><h3>"1933年出生的英國畫家Anne Cotterill,直到2010年去世前,她都是一個(gè)勤奮多產(chǎn)的畫家,每天都要工作好幾個(gè)小時(shí),捕捉花朵轉(zhuǎn)瞬即逝的美麗。她說:「花開了,我便畫花。花謝了,我便畫自己。你來了,我畫你。你走了,我便畫一幅回憶。”</h3><h3>看得出,畫了一世,她很開心。</h3> <h3>大天鵝(原創(chuàng)),30*40cm,2018年2月作品</h3><h3>她在歌唱擁抱第一縷陽光??</h3> <h3>夢幻天鵝湖(原創(chuàng)),30*40cm, 2018年2月作品</h3><h3>不知為什么一直鐘愛天鵝,覺得她不該是人間之物,或是偶落凡間的仙子吧</h3> <h3>丹頂鶴(原創(chuàng)),40*40cm,2018年2月作品,新春吉祥</h3><h3>鶴鳴九皋,聲聞于野。</h3> <h3>天鵝湖(原創(chuàng)),30*40cm,2018年2月作品。</h3><h3>夕陽西下,湖面波光粼粼,天鵝閑雅似仙子,寧靜如睡蓮</h3> <h3>卡瓦格博峰(原創(chuàng)),50*60cm,2018年1月作品,他的美無以言表,自己粗拙的畫技不能表現(xiàn)他的萬一????</h3><h3><br /></h3><h3>"卡瓦格博峰是太子雪山主峰,藏區(qū)八大神山之首,處于世界聞名"三江并流"地區(qū),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是全世界公認(rèn)為最美麗的雪山,被譽(yù)為"雪山之神"。"</h3><h3>相傳卡瓦格博曾是當(dāng)?shù)匾蛔鶡o惡不作的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和當(dāng)?shù)氐难Ч砉譄o惡不作。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于公元8世紀(jì)入藏,協(xié)同藏王赤松德贊和靜命大師為建西藏第一座藏傳佛教寺廟桑耶寺,歷經(jīng)八大截難、驅(qū)除各般苦痛,把妖魔一一伏法。在雅魯藏布江畔的海保日山上,蓮花生大師召集了吐蕃王國境內(nèi)所有降伏的山神妖魔,讓他們皈依佛法,傳以密法,協(xié)助創(chuàng)建桑耶寺,并給他們分工,令其各守一方,成為佛教的保護(hù)神。卡瓦格博被分配守護(hù)原來所居的"絨"地,于是這邊"絨"地變?yōu)閯贅方饎偟臉吠粒▔牵⑸徎ù髱煹姆氐亍?lt;/h3><h3>從此,卡瓦格博山神改邪歸正,從此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格薩爾麾下一員驃悍的神將,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統(tǒng)領(lǐng)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統(tǒng)領(lǐng)邊地,福蔭雪域。其形象隨之而變:一頭二臂,銀盔甲,白色披風(fēng),身跨白色駿馬,一手持寶瓶,一手持長矛,英俊威武,風(fēng)流倜儻地出現(xiàn)在寺廟的壁畫和雕塑、供奉在神壇之上。</h3> <h3>面茨姆峰(神女峰)????,50*60cm,2018年1月開篇之作(原創(chuàng))</h3><h3><br /></h3><h3>" 緬茨姆峰,又稱神女峰,意為大海神女。坐落于云南省德欽縣東北方10公里處。是梅里雪山的上峰之一,靠近卡瓦格博峰。從遠(yuǎn)處望去面茨姆峰像觀音菩薩懷抱嬰兒,將溫柔、雋秀、莊重、優(yōu)雅全部融匯在濃濃母愛中。"</h3><h3>傳說中,此峰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隨格薩王遠(yuǎn)征惡羅海國,惡羅海國想蒙蔽他們,將面茨姆假意許配給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與面茨姆互相傾心,永不分離。</h3><h3>又有人傳說面茨姆峰為玉龍雪山之女,雖為卡瓦格博之妻,卻心念家鄉(xiāng)。雪峰總有云霧繚繞,人們稱其為緬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施甸县|
周至县|
祁阳县|
大姚县|
上犹县|
探索|
岱山县|
额尔古纳市|
昌吉市|
东莞市|
康乐县|
赤城县|
浦东新区|
济宁市|
广东省|
高要市|
蒙山县|
江安县|
壤塘县|
渝中区|
安多县|
勐海县|
南召县|
唐河县|
通河县|
饶阳县|
吕梁市|
板桥市|
武功县|
龙州县|
凉城县|
咸宁市|
漳浦县|
仪征市|
中宁县|
佛山市|
临颍县|
定西市|
浦县|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