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鎮有一種特殊的美味:黃豆腐。這種豆腐用料考究,工藝復雜,色澤金黃,外形精致,味道鮮美,是當地極富盛名的美食。制作過程有泡豆磨漿,燙漿濾渣,酸漿點制包塊成形,火煮染色,上串吊掛等六道工序。</h3> <h3>泡豆磨漿:頭一天下午,將清洗干凈的黃豆用冷水浸泡,大約泡8小時左右,第二天早上3點開始磨豆漿。</h3> <h3>燙漿濾渣:將磨好的豆漿濾去豆渣,倒入鍋里煮熟,豆渣一般不食用,用來飼養家禽畜。</h3> <h3>酸漿點制:煮好的豆漿加入適量的酸水,酸水是頭一天從做好的豆腐里過濾出來的水,將酸水倒入豆漿時需要不停的攪動,仔細觀察豆漿的變化。</h3> <h3>包塊成形:這是最繁瑣的一道工序,全手工,需要人手多。首先將一塊20cm四方形的紗布放在小碗里,加入豆腐包成四方塊擠出水分,幾分鐘后再打開紗布添入小量豆腐,使每塊豆腐做到飽滿大小均勻,包好擺放整齊,在豆腐上橫豎擺兩根小壓桿,使每塊豆腐成十字形,用木板壓緊進一步擠出水分,約15分鐘后取木板拆紗布撒食鹽。</h3> <h3>火煮染色:將成形的豆腐再煮并加入姜黃粉,姜黃是一種有一定藥用價值的植物,能溫散通帶、溫通經脈、利膽、抗菌抗炎、降脂降壓、抗生育、抗腫瘤、光效應等作用。煮好變黃后撈出擺放簸箕里涼干。</h3> <h3>上串吊掛:用一條對折的線,線上穿有小珠子,將豆腐栓在線上,一串大概栓十塊。當天或第二天運往當地集市出售。</h3> <h3> 倘塘鎮黃豆腐,據考證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列為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h3><h3> 制作以小作坊為主,一般以家庭為單元。我所拍攝了解的張姓人家,每天生產300公斤左右,在當地是比較大的作坊了,有9名工人,都是親戚關系,從凌晨3點開始工作一直延續到下午6點左右才能全部完工。</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东山县|
新河县|
当阳市|
江安县|
南阳市|
藁城市|
清涧县|
綦江县|
龙里县|
阳西县|
绍兴县|
镇赉县|
元朗区|
石柱|
石棉县|
宁海县|
淅川县|
遂川县|
县级市|
比如县|
临桂县|
汾西县|
武威市|
泾源县|
桑日县|
随州市|
南漳县|
镇赉县|
华池县|
比如县|
黄陵县|
垫江县|
金坛市|
平阳县|
沾益县|
合肥市|
齐河县|
岳阳县|
长治市|
沐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