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張藝謀之于我,就是中國電影的一個神話,他從不拍電視劇,似乎一輩子只屬于電影。</h1><h1> 他的電影從來劍走偏鋒,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題材,無論是歷史還是現代題材,總會令人耳目一新;他的電影從來招人矚目,無論酸楚僻俗還是大雅華貴,無論一派唱頌還是討罵不堪,總能讓人議論紛紛。</h1><h1> 美攝大師張藝謀,無論導演的電影是否叫座叫好?留下的永遠都是一幅幅唯美的畫卷。欣賞他的作品,從來不乏美的享受。他說過: “拍得好的商業電影有一定藝術性,藝術電影也有一定的商業性”,他把自己的電影歸結為藝術類影片,至少我是認同的!</h1> <h1> 周末下著雪,我只能窩在家里翻看張藝謀網絡電影片集消遣時光。</h1><h1> 一部17年前的老電影《幸福時光》喚醒了我的塵封記憶。正因當年它曾深深感動過我,才有了今天不曾抹去的追憶。</h1><h1> 由于家庭影響,我從小酷愛看電影,但十幾年前看過仍有深刻印象的電影實在不多,《幸福時光》算是其中一部。我的印象主要來自片中雙目失明的殘疾女孩,和扮演她的女演員董潔。</h1> <h1> 董潔,遼寧人,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h1><h1> 都說張藝謀眼賊,此話不假。自鞏俐開始,他執導的電影成就了諸多女演員人生輝煌,董潔便是其一。細心觀察,她們身上似乎都有著某些共同特點,甚至隱約可見鞏俐的影子。沒錯,這就是張藝謀的審美風格。</h1><h1> 2000年,參加央視春晚的董潔被老謀子選中出演《幸福時光》的女主角,並憑借該劇獲得第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電影新人獎及第47屆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h1><h1> 2003年精彩繼續,董潔主演的民國愛情劇《金粉世家》獲得了央視年度收視冠軍。同年,她還憑借愛情片《地下鐵》提名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2015年,因出演都市家庭輕喜劇《虎媽貓爸》提名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配角。</h1><h1> 一個學舞蹈的女孩,能跨界成為影視明星,真要感謝“伯樂”——張藝謀的慧眼識金。</h1> <h1><b style="font-size:15px;"> 圖為:《幸福時光》董潔與趙本山劇照</b></h1><h1> 《幸福時光》是講述一群工廠草根,充滿人情味故事的輕喜劇。說的是一位退休單身老工人及其工友們,與雙目失明姑娘間的動人故事。男主角是大名鼎鼎喜劇明星趙本山,女主角便是初涉影壇的清澀女孩董潔。 </h1><h1> 重看《幸福時光》,且不說故事情節如何跌宕抑揚,演員作戲如何幽默詼諧,倒是女主角清純質樸、柔弱單薄的形象,自然溫潤、文靜內斂的表演,讓我頓悟了張藝謀執導影片中女主角的審美風格……。</h1><h1> 回首老謀子的片集,鞏俐、章子怡、周冬雨、董潔……,甚至本色出演的魏敏芝們皆莫如此。</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b>圖為 : 《幸福時光》董潔劇照</b></span></h3><h1> 影片“幸福時光”中善良淳樸、清純可愛的盲女(董潔飾)樸實無華的表演,就象鄰家領來的小妹。</h1> <h3 style="text-align:center;"><br></h3><h1> 工人們為幫助命運坎坷的盲女建立起生活信心,將廠區一輛報廢汽車改成了專供工友們談情說愛的“愛情小屋”,請盲女擔任了“管理員工作”。善意的欺騙,由此引出了一段段幸福而荒唐的故亊。</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幸福時光》董潔與趙本山劇照,看看小姑娘發自內心的笑,夠有多么甜美</b></h3><h1> 老謀子的慧眼成就了董潔;董潔在處女作中的表現,成就了自己的演員之路。</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幸福時光》董潔與趙本山劇照</b></h3><h1> 董潔的自身特質,絕對符合了老謀子的審美標準。她在表演中的感覺和對角色的把握,絕對符合了老謀子的審美期待。</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張藝謀為董潔說戲</b></h3><h1> 張藝謀1982年自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畢業后,一直擔任專業電影攝影師。</h1><h1> 1986年他票演了第一部電影《老井》,竟連獲三座影帝獎。</h1><h1> 1987年,他改行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便斬獲中國首個國際電影金熊獎,實現了電影生涯的三級跳: 攝影師——演員——職業導演。</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86年,張藝謀跨界本色出演了電影《老井》,並意外獲得成功。他的電影創意天賦得到充分釋放,並自此成就了他的導演之路。</span><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老井》中張藝謀劇照</b></h3><h1> 鞏俐是老謀子處女作《紅高粱》中的女主角,無疑也是他心目中的女神和審美標桿。</h1><h1> 鞏俐有著骨感、雋秀的面龐,端莊、且不失鄉土氣息的外表,沉穩而不失堅韌內欽的性格,質樸而富有內涵的表演風格。而所有這些,又幾乎成了30年來張藝謀電影女主角的共有特質。</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老謀子執導影片的最初8年,鞏俐與之珠聯璧合的表演,成了他駛向成功彼岸的壓艙石。所有影片中,鞏俐是他唯一的女主角。正是這段黃金合作期,成就了張藝謀導演生涯的巔峰,也成就了鞏俐表演生涯的輝煌。</span><br></h1><h1> 1987年至1995年,《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我的父親母親》等影片大紅大紫,在國內外屢獲大獎、異彩飛揚。老謀子也成了國內唯一3獲奧斯卡獎提名、5獲金球獎提名殊榮的國際著名導演。</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紅高粱》導演張藝謀與鞏俐</b></h3><h1> 1987年的《紅高粱》,是張藝謀與鞏俐的成名之作,也是張藝謀從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h1><h1> 《紅高粱》確立了張藝謀電影的藝術風格,也奠定了他成為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領軍人物的歷史地位。</h1> <h1> 1987年《紅高梁》片中,高亢火辣的銀幕情感渲泄,強烈對比的視覺色彩沖擊,都構成了日后張藝謀電影創作的基本藝術風格。</h1><h1> 而鞏俐在《紅高粱》中的精彩表演,也形成了張藝謀影片女主角的審美風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7px;">圖為 : 鞏俐在《紅高粱》中的劇照</b><br></h1><h1> 憑心而論,鞏俐的外表很難令人恭維,因為她末必符合大部份人的審美標準。</h1><h1> 但我也同意屏幕“美人”,還應符合多維度標準的定義,即: 人物的脾氣品性、行為舉止、思維談吐、待人處世等多方面表現出的文化修為與善美內質的綜合評價等等。從這個意義講,鞏俐塑造的銀幕形象是美的,是符合大眾傳統審美標準的!</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紅高粱》中鞏俐的劇照</b></h3><h1> 1990年鞏俐與李保田在《菊豆》中,激情上演了一段以上世紀20年代為背景的侄嬸畸戀故事。</h1><h1> 這部電影也成了國內第一部獲奧斯卡獎提名的華語影片。無可否認,享此“殊榮”除了鞏俐的傾力出演,老謀子的嘔心瀝血方為股肱。</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菊豆》中,鞏俐將封建婚姻制度下,婦女的屈辱、壓抑、忍耐、抗爭、期盼、無奈的復雜生存心理,以及凄慘悲情的人生故事演繹得淋漓盡緻,鞏俐儼然成了菊豆。</span><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鞏俐在《菊豆》中的劇照</b></h3><h1> 張藝謀出生于陜西西安,初中畢業曾有4年插隊在關中農村。執導初期,他癡迷于所熱愛和熟悉的農村題材,並為此屢獲殊榮,也頻遭詬病。</h1><h1> 鞏俐執著地陪他一路走來,也讓自己從一張村姑娃娃面,直演成了鄉下婆姨臉。</h1> <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菊豆》鞏俐、李保田劇照</b></h3><p> 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成了老謀子電影作品的又一力作。熟悉他的作品之人都知道,“紅色”和“趣味美”始終都是他創作的二塊基石,這部《大紅燈籠高高掛》都將它們演繹到了極致。</p> <h1> 老謀子偏好“紅色”,是因為紅色充滿不穩定的動感,既顯示了青春的活力,也顯示了生命的悲壯與崇高。</h1><h1> 老謀子注重“趣味美”,是因為崇尚畫面構圖與細節表現的不同。趣味既是藝術的魅力,也是個性的張揚。</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鞏俐劇照</b></h3><h1> 老謀子對于鏡頭構圖和場景表現的要求近乎苛刻,對于視覺審美效果的追求近乎瘋狂。他傾力經營的每一個鏡頭與畫面,幾乎都具有廣告畫般的精美。</h1><h1> 他對視覺審美效果的苦心孤詣追求,顯示了對電影藝術與眾不同的理解。而所有唯美畫面之中,律動的靈魂往往是那巨大靜物壓迫下的柔弱生命體,星星點點或紅或白,這種用長鏡頭所表現出的強烈反差所帶來的震撼令人唏噓。</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在老謀子對電影美的追求中,尤以《大紅燈籠高高掛》表現得最為經典而充分。它的畫面構圖精致、對稱和諧,具有一種中國傳統的古典美。電影中每一場景的表現,仿佛都是一幅幅畫風古樸的油畫。</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大紅燈籠高高掛》四姨太梅珊劇照</b> </h3><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例如大公子回府,樓上吹簫與四姨太幽會那場戲中,重樓玉影宛若仙至的場景設計,真乃匠心獨運教人拍案稱絕!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動靜相得益彰的時空調度,既展現了老謀子對唯美畫面表達的獨到見解和把控能力,又保持了整部影片以四合院為基調的穩定、壓抑、和諧,平整畫面的統一,還傳遞了特殊場景中那一絲隱忍的浪漫氣息。</span></h1> <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大紅燈籠高高掛》四姨太飄然而過</b></h3><p>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實景拍攝,幾乎看不出人工輔助照明的痕跡。這種自然質樸的表現手法,充分體現“趣味美”的根本特點。</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大紅燈籠高高掛》唯美的夜景拍攝</b></h3><h1> 1994年的《活著》,曾被被冠以“中國十大禁片”之一,而披上一層神兮兮的色彩。它也是張藝謀執導影片中唯一至今仍未在國內公映的影片。</h1><h1> 奇怪的是,它在豆瓣的評分竟然高達9.1分,可見網上觀片早己不是難事。但是,為什么至今仍未解禁該片?也撩動了我的好奇心。</h1> <h1> 只要看看演員陣容表就能知道,這是一部23年前大腕云集的影片。他們是: 葛優、鞏俐、姜武、牛犇、郭濤、倪大紅、堇立范、黃宗洛……。</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活著》葛優(富貴)劇照</b></h3><h1> 影片根據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時間自上世紀40年代未,至70年代末,跨度長達30多年。</h1><h1> 影片講述了一個小人物福貴(葛優飾)一家,解放前后悲歡離合的故亊。他們是蕓蕓眾生中一群普通人,家庭隨國家的動蕩而沉浮。但無論如何艱難困苦,卻一直頑強快樂地活著。</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活著》鞏俐(家珍)劇照</b> </h3><h1> 富少福貴嗜賭成性,他的妻子家珍(鞏俐飾)屢勸無果,只能帶著女兒離開了他。</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活著》鞏俐、葛優劇照</b> </h3><h1> 當夜,福貴輸光了家產,氣死了老爹,從此孑然一身。他沒有任何獨立謀生的能力,只能靠變賣母親的首飾,租了一間破屋慘然度日。</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活著》傾家蕩產的富貴(葛優)劇照</b> </h3><h1> 一年后,家珍手拉著女兒,懷抱著剛剛出生的兒子回到了家中。</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活著》中家珍(鞏俐)拖著孩子回家劇照</b> </h3><h1> 經過了生活磨難的福貴,決心痛改前非。他靠演皮影戲掙錢養家,過起了安份守己的日子。</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活著》中富貴(葛優)拉車賣藝劇照</b></h3><h1> 好景不長,解放戰爭爆發,福貴被國民黨抓伕,歷經生死磨難輾轉回家團圓后,方知女兒已因病變成了啞巴。</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圖為 : 《活著》鞏俐、葛優劇照</b> </h3><h1> 解放后,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政治運動中,福貴一家雖有小樂,但也有煩惱,雖能平安度日,但逆境卻一直如影隨行……。</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活著》鞏俐、葛優劇照</b></h3><h1> 時至今日,影片無論從政治背景、故事內容、表現手法、語言文字哪方面去審視觀察,我都想不出“禁播”它的任何理由。</h1><h1> 但是許多人卻在網上證實,他們都曾多年前在國外影院觀看過這部電影。中國人拍的華語電影,卻無法在國內上映,實在令人疑惑不解!難怪多年以來,網上為此而議論紛紛,甚至謠言四起了。</h1> <h1></h1><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活著》中富貴女兒和女婿劇照</b></h3><h1> 《活著》為什么被國內禁播?我執著追尋著事情的原委,尋找著最為合理的答案。</h1> 在沒有官方證實緣由之前,我相信還是以下的解釋最具說服力。即,“影片拍攝方未積極報審所致”。也就是說,由于本片主要投資方來自境外(日本),片方并未堅持依靠大陸市場收回投資。更何況當年大陸對于海外文化投資的票房收入卡得很死,所以片方干脆來個魚死網破,用版權斷絕了國內的播昳權。<br> 不是國內禁播,而是國外老板不讓國內播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活著》中富貴女兒結婚時的全家照</b> </h3><h1> 有人調侃說“鞏俐的形象是最接地氣和親民的”我完全贊同!</h1><h1> 鞏俐在老謀子電影中扮演的角色,幾乎都是社會低層勞動婦女的形象。沒有光鮮的外表、沒有華麗的衣衫,受盡屈辱卻能執守著心底的善良,歷經磨難卻能秉持著內心的堅強。鞏俐展現給觀眾的,不僅是角色們的淳樸正直、堅韌頑強,更是中國婦女優秀品質在銀屏上的張揚。</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秋菊打官司》中鞏俐的劇照</b></h3><h1> 1995年《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公映,成了鞏俐對于傳統銀幕形象的一次逆襲。</h1><h1> 這是一部由鞏俐、李保田、李雪健、孫淳主演,以上世紀30年代上海十里洋場為背景的情景、犯罪片。</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塑造上海灘黑白二道的交際花,對于慣常表演忠厚樸實農村婦女形象的鞏俐和喜愛她的觀眾而言,無疑都是一場顛覆性的挑戰,成敗喜憂參半。</span><br></h1><h1> 觀影中,鞏俐的表演尚可圈點。一個舊上海紙醉金迷中的風塵女子,唯利、輕俏、尖刻、世俗的形象,被鞏俐演繹得入木三分,也改變了人們對于鞏俐國民好女人的固象記憶。</h1><h1> 難怪有人感慨——原來鞏俐也能演壞女人,浪起來也夠不要不要的!</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搖啊揺,搖到外婆橋》鞏俐劇照</b></h3><h1>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講述的是上世紀30年代的故事,農村青年唐水生來到上海投靠六叔(李雪健飾),並經他引薦做了歌舞皇后小金寶(鞏俐飾)的貼身傭人。</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搖啊揺,搖到外婆橋》小金寶(鞏俐)與水生劇照</b></h3><h1> 小金寶是上海灘惡霸唐老爺(李保田飾)的女人,卻與其手下的宋二爺長期私通。宋二爺(孫淳飾)覬覦唐老爺位子妄圖取而代之己久。</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搖啊揺,搖到外婆橋》鞏俐劇照</b></h3><h1> 六叔猝死,令唐老爺心生警覺,決定帶著小金寶、水生等人前往小島暫避。</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搖啊揺,搖到外婆橋》唐老爺(李保田)劇照</b> </h3><h1> 小島上,只有寡婦翠花帶著一雙兒女居住。唐老爺一行來到小島后,下令對登島生疏面孔格殺勿論。</h1><h1> 小金寶在與翠花母子相處中,對生活有了另番理解。 一天,小島蘆葦叢中發現了翠花相好男人的尸體,小金寶知道此人為唐老爺所殺,對唐老爺的殘忍痛恨不己。</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搖啊揺,搖到外婆橋》翠花母女劇照</b></h3><h1> 水生無意中得知宋二爺要殺害小金寶,便將此事告知了唐老爺和小金寶,小金寶竟為此而悲痛欲絕。</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搖啊揺,搖到外婆橋》宋二爺劇照</b></h3><h1> 宋二爺東窗事發后,被唐老爺活埋了。小金寶也終因奸情敗露,而被虐殺在小島上。</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搖啊揺,搖到外婆橋》鞏俐劇照</b></h3><h1> 影片結尾,老爺將翠花的女兒帶回上海,準備再培養成為另一個小金寶。曲盡片終,嘆息中不禁令人捫心自問,難道這也是人生的一種輪回嗎?</h1><h1> 但是,最令我不解的卻是,老謀子為什么要選這么拗口的歌謠作為片名?</h1><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搖啊揺,搖到外婆橋》翠花女兒劇照</b></h3><h1> 說起張藝謀電影,不得不提到他的另一位女主角——章子怡。</h1><h1> 1996年影視圈傳聞,由于感情糾葛,鞏俐與張藝謀的合作戛然而止,老謀子急需填補他的女主空缺。</h1><h1> 1996年,剛從中戲畢業的章子怡引起了張藝謀的關注。章子儀不僅外形酷似鞏俐,竟連戲份兒也有幾分神似。新人可塑,老謀子堅信經過他打磨歷練后,章子怡定成大器。</h1> <h1> 1999年老謀子執導的新片《我的父親母親》公映,剛剛踏入影壇的章子怡以其清淳質樸的表演一炮走紅,並被媒體稱為“小鞏俐再生”。</h1><h1> 老謀子成功了,因為他造就了“小鞏俐”;章子怡也成功了,因為她踏上了高速路。也正是這部電影,成就了這位名不見經傳小姑娘日后國際影星的輝煌。</h1>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章子怡與鞏俐外形是相似的——都不夠妖艷,甚至帶了幾分土氣。正因如此,她們站在了田間地頭、草屋牛舍旁,才能顯得和諧美好,仿佛她們生來就該屬于那片土地。</span><br></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我的父親母親》章子怡劇照</b></h3><h1> 但依我看來,章子怡與鞏俐內在也有著不小的差異。章子怡顯得更加成熟冷峻,內心也更加獨立強大,眉目間也更能透出女人的自信與堅強。</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我的父親母親》章子怡劇照</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雪野中最傳統、最熟悉、最樸實的裝束</b></h3><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的父親母親》中,章子怡的出彩與成功是必然的。</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其一、老謀子是位農村題材大師,國內一線導演中,沒有哪一個能比他更熟悉中國農村和農民了;</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其二、涉世未深、未經雕琢的章子怡那份尤為可貴的清純是本色和自然的;</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其三、與章子怡這位小白搭戲的,都是當紅影星和老戲骨:鄭昊、孫紅雷、李濱。新老對手搭戲,新手極易出彩;</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其四、電影的本子好,戲份足。</span></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我的父親母親》章子怡、鄭昊劇照 </b></p><h3><b> </b><span style="font-size:20px;">章子怡的橫空出世,填補了張藝謀電影——謀女郎的缺憾,也孕育了新一代國際影星的未來。</span></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我的父親母親》章子怡劇照</b></h3><h1> 新世紀來臨,在電影商業化大潮沖擊下,老謀子的電影人生也毫無懸念地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囗。</h1><h1> 眾多桂冠加持,志得意滿后的張藝謀,終于告別了鐫繡情感糾葛、品味草根人生、針砭社會不公、探糾生存哲理的藝術電影套路,離開了嚴苛而挑剔的小眾電影市場,轉身投入了勁爆而殘酷的商業電影票房大戰。</h1> <h1> 2002年后,老謀子轉型執導的商業大片《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以及《金陵十三釵》,兩次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榜紀錄、四次奪得了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國內商業片擂主的桂冠,也實至名歸。</h1>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002年,萬眾矚目的武俠商業片《英雄》公映。這是張藝謀第一次涉獵武俠片制作,但他面臨的挑戰遠不止于此。</span><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圖為 : 《英雄》中張曼玉劇照,論鏡頭前的藝 表現力,張藝謀絕不輸李安</b></h1><h1> 2000年,臺灣著名導演李安的武俠片《臥虎藏龍》在國內上映並獲得巨大成功。2001年該片連獲四項奧斯卡獎,仰止的高度似乎無法超越。</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膽大“妄為”的老謀子,選擇此時用功夫片練手,如同在用自己聲譽玩火,無異與狀元搶紅袍。</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英雄》張子怡的唯美瞬間</b> </h3><h1> 《英雄》擁有超豪華的演員團隊可謂群星璀璨,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王、陳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盡在其中。李安《臥虎藏龍》中的4位主演,老謀子用了一半,這架式真夠拼的! </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英雄》中功夫天皇李連杰雄姿</b></h3><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英雄》制作中,老謀子使出了渾身解數,招招都在“亮劍”。無論場景設計、服裝道具、文白武打、調度連接、藝術表現都竭盡全力,很難挑剔。</span><br></h1><h1> 這就是陜西楞娃張藝謀頭撞南墻的犟勁:“只有不敢為,沒有不可為”。</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英雄》中,章子怡冷面絕殺劇照</b></h3><h1> 在我看來,有了不懼挑戰、敢為天下先的膽魄,無論成敗老謀子己經贏了。</h1><h1> 六年后,在北京奧運的開閉幕式上,張藝謀再一次用他的史無前例向全世界證明了自己。 </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英雄》中,章子怡詩畫般的劇照</b></h3><h1> 章子怡的回歸,為《英雄》增色不少。2000年,章子怡以自己在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中精彩表現,瞬間成為了國內外矚目的“功夫女星”,也因此拓展了她文武兼備的戲路空間。</h1><h1> 盡管章子怡在《英雄》超豪華國際巨星團隊中僅出演了女二號,但她冷面、果敢、堅韌不撥的角色特質,兇狠、迅捷的拳腳功夫,還是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印象。</h1><h1> 此間的章子怡己不再是《我的父親母親》中,那個天真無邪的小姑娘了。一如鞏俐不再是《紅高梁》中,那個熱辣淳樸的村姑一樣。她們都在職場歷練中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開拓了屬于自己的生存天地。</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英雄》中,冷面女俠章子怡劇照</b></h3><h1> 2004年,商業片《十面埋伏》上映。這部由章子怡擔任女主角,劉德華、金城武、宋丹丹等當紅明星聯袂主演的武俠片,是老謀子在商業武俠片制作中的又一次創新嘗試。</h1> <h1><b style="font-size:15px;"> 圖為: 《十面埋伏》章子怡與金成武劇照</b></h1><h1><b> </b>《十面埋伏》拍攝中,張藝謀擯棄了傳統商業武俠片制作那種巨景弘圖、人多勢眾、排山倒海、血腥廝博、極盡奢華、一擲千金的制作手法。</h1> <h1><b style="font-size:15px;">圖為 : 《十面埋伏》章子怡與金成武劇照</b></h1><h1> 代之而為的是,結構清新、人物簡單、置景實樸,既有矛盾和懸念,又有情感與纏綿,文之入情、武之精彩,那種清新自然的武俠情景藝術片的創作風格。</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十面埋伏》章子怡與金成武劇照</b></h3><h1> 《十面埋伏》大部場景都選在了戶外,老謀子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和攝影專長,將每幀畫面都處理得唯美無瑕,人在景中、景在戲中,美不勝收。</h1><h1> 難怪有人評論 : “張藝謀是把武俠電影當成旅游風光片拍了”。</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十面埋伏》黑與黃色彩寫真般劇照</b></h3><h1> 章子怡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位多才多藝的歌舞伎。劇中,她有一大段彩綢擊樂鼓的獨舞,是為本片精彩看點。專業的舞姿、扎實的功底,讓她在劇中出盡了風頭、爭盡了彩頭。</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十面埋伏》中,章子怡大秀舞姿劇照</b> </h3><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片中舞至酣,張子怡旋之如風、躍之似虎,輕如鴻、疾似電,上下翻騰直叫人眼花繚亂,驚嘆稱奇。</span></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十面埋伏》章子怡未用替身,基功了得</b></h3><h1> 章子怡的冷艷與干練、兇狠與果敢,己然成了她新的表演風格。拳腳刀槍、一招二式也頗有些功夫明星的味道。章子怡在老謀子商業片中的更佳表現值得期待。</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十面埋伏》章子怡再樹冷面女武星的銀幕標簽</b></h3><h1> 2006年《滿城盡帶黃金甲》公映,惡評如潮。但該片還是以3億元刷新了國內電影票房榜的紀錄,並以8000萬美元紀錄刷新了2006年華語電影排行榜——這就是商業電影的價值。</h1> <h1> <b style="font-size:15px;">圖為 : 《滿城盡帶黃金甲》鞏俐劇照</b></h1><h1> 憑心而論,無論你喜不喜歡《黃金甲》,它都是老謀子商業影片中的巔峰之作。 </h1><h1> 周潤發、鞏俐、周杰倫、劉燁、倪大紅、李曼、陳瑾等一大批老星新秀聚首《滿城盡帶黃金甲》,傾情演繹著根據《雷雨》穿越改編的歷史大戲。</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滿城盡帶黃金甲》鞏俐劇照</b></h3><h1> 《黃金甲》演員陣容強大、場景設計恢弘、服飾道具絢麗、置景構圖華美,所有要素都符合商業大片的要求,票房的成功已屬必然。</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圖為 : 《滿城盡帶黃金甲》鞏俐劇照</b> </h3><h1> 說到商業電影片,我認為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僅有沖擊,難有深度。這是由其商業價值觀所決定的。我無意貶低商業影片的存在價值,因為有市場需求就有市場價值。</h1><h1> 以美國好萊塢大制作影片為代表的商業大片,迎合了當代商業社會快節奏、高強度、激烈對抗、殘酷競爭的環境需要,最大限度滿足大多數受眾特別是年青群體尋求刺激、主動減壓、追求新奇、情感渲瀉的需要。</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滿城盡帶黃金甲》身披華麗裝束鞏俐劇照</b><b style="font-size:15px;"> </b></h3><h1> 以美國好萊塢為代表的商業大片基本具備如下特點: 投資巨大、故事簡單、沖突強烈、表演夸張、色彩艷麗、場面恢弘、特效逼真、驚險刺激、新奇科幻。非如此,則難以滿足觀眾需求博取更大市場價值。</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滿城盡帶黃金甲》鞏俐、周潤發劇照</b></h3><h1> 商業電影,就是一種以滿足最大觀影需求為手段,以票房高低為標志,以商業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商業文化現象。</h1><h1> 商業電影從來不以獲獎多少論成敗,而只以票房高低論英雄。</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劉燁劇照</b></h3><h1> 老謀子的商業影片,走的基本是好萊塢大投入、大制作、高科技路子,動輒幾億投資往往令小眾電影導演們嘖舌不已。</h1><h1> 所不同的是,老謀子在調度和運用華麗的明星團隊、龐大的助演群體、昂貴的服裝道具、奢豪的建筑置景、高科技的特效手段時,大量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竭力用聲、光、色華麗展現中華文化特色和中國審美情調,保持和發揚了張藝謀藝術電影的特有風格。</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滿城盡帶黃金甲》豪華場景劇照</b></h3><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商業片《黃金甲》,是老謀子執導商業片中投資最大、耗時最長、制作難度最高、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但公映后,卻難得專業圈的茍同。</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認為拋開劇本、劇情、結構、表演不說,僅從影片的視覺效果和美學欣賞角度評價,影片還是大有可圈可點之處。可以用構圖精美、畫面震撼、色彩華麗、對比強烈、回味無窮來形容它,否則就難言公平了。</span><b style="color:rgb(1, 1, 1);"> </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b><b>圖為: 《滿城盡帶黃金甲》超具視覺沖擊劇照</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 </b></h3><h1> 《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豆瓣專業評分僅為5.2,令人汗顏。評價是否公允?只能見仁見智了。</h1><h1> 但我卻認為老謀子在這部電影中積累的經驗、積蓄的能量,一定會在2年后北京奧運會上爆發。 </h1><h1> 沒有《黃金甲》的首創,就沒有張藝謀奧運會上的成功,如此評價絕不過分!</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滿城帶黃金甲》鞏俐劇照</b></h3><h1> 鞏俐在《黃金甲》中飾演了女一號,從張藝謀電影消失8年后悄然返場,多少令人感到意外。</h1><h1> 遺憾的是,老謀子的女神回歸,並末如愿為該劇加分。相反《黃金甲》所遭惡嘲怒罵,反噬效果卻令人窘迫難堪。</h1><h1> 細數該劇的不足,我以為首先是粗糙的劇本作爛了一鍋好菜。其次是夸張的場景、華麗的服飾、眩目的道具、甚至宮女們胸前的大奶搶盡了風頭,反倒令周潤發、鞏俐一干實力明星暗然失色,顏面掃地。他們在炫麗場景中的表演尤如行尸走肉,給人僅余一具具掛著大牌標簽的活動衣架而己。</h1><h1> 《黃金甲》最大敗筆,在于其場景處理重心偏置所引起的感觀錯亂。即:過度奢華的場景與服飾,沖淡了影片的情節,干擾了演員的表演。</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滿城帶黃金甲》鞏俐劇照</b></h3><h1> 周冬雨,石家莊人,2011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是在老謀子電影擔任女主角,並一炮走紅創造奇跡的又一位女演員。仔細看看周冬雨,是不是也能找到當年的鞏俐和章子怡的影子?</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初出茅廬的周冬雨</b></h3><h1> 2010年外形條件並不好的在校大學生周冬雨,被張藝謀選中,並在《山楂樹之戀》中擔任了女主角。正因為她在片中的出色表演,才使她獲得了第56屆西班牙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女演員獎和第20屆上海影評人獎最佳新人獎。</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山楂樹之戀》周冬雨劇照</b></h3><h1> 2010年上映的《山楂樹之戀》,是由張藝謀執導,周冬雨、竇驍主演的愛情故事片。是一部講述人生、人情、人性,充滿了正能量的情感藝術片。</h1> <h1><b style="font-size:15px;"> </b> 老謀子的《山楂樹之戀》,是一部地道的小制作情感藝術片。劇情簡單到只有二位主演,場景簡單到僅有一個小鎮、兩間小屋,外景簡單到只有幾處原野、一條小溪和小路。</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山楂樹之戀》周冬雨、寬驍劇照</b><b style="font-size:15px;"> </b></h3><h1> 但是,《山楂樹之戀》的鏡頭里卻能裝滿了真誠、善良與美好,記錄了一段至死不渝的凄美愛情。</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山楂樹之戀》周冬雨、寬驍劇照</b></h3><h1> 《山楂樹之戀》這部被專家們定位為小制作情感藝術片的小眾電影,竟然取得了1.6億的票房收入,又沖破了國內文藝片票房紀錄的天花板,創造了國產電影又一個奇跡。</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山楂樹之戀》周冬雨劇照</b></h3><h1> 《山楂樹之戀》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和金像獎,斬獲了中國電影華表獎和優秀故事片獎。</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山楂樹之戀》周冬雨、竇驍劇照</b></h3><h1> 說實話,靜態的周冬雨并不美,不美在眼睛不大、身材瘦小單薄,略帶苦相的面龐象個受氣包。</h1><h1> 但是, 動態的周冬雨很美,美在自內而外的清純、溫文而雅的秉性,靈秀乖巧的五官,小烏依人的嬌好。</h1><h1> 還要說老謀子的“眼毒”,好導演看演員不僅是入木三分,而是能造化一生。</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山楂樹之戀》周冬雨劇照</b></h3><h1> 魏敏芝,河北人,土生土長的農村姑娘。1998年,13歲的魏敏芝被張藝謀選中,出演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女主角。</h1><h1> 她是張藝謀電影中年紀最小的女主角,也是第一個真正來自農村的女主角,還是第一個在電影中使用實名的女主角。</h1><h1> 魏敏芝性格開朗,脾氣倔強,影片中她幾乎是本色出演,真實感人廣受好評。</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本色演員——農村小姑娘魏敏芝</b></h3><h1> 《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1998年拍攝的反映中國鄉村教育現狀的紀實故事片。影片以一個偏遠山村小學年僅13歲的“代教”女孩,拼命守護28名學生,不讓一個輟學流失的真實感人故事,呼吁全社會關愛農村教育、關注貧困鄉村。</h1> <h1> 影片采用了實物實景拍攝,演員幾乎全是非專業演員。拍攝手法更象是在制作一部現場紀實片。影片風格純樸、自然、真實、感人,播出后廣受好評。</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和孩子們在一起劇照</b></h3><h1> 《一個都不能少》連獲了十多項國內外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圣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劇照</b></h3><h1> 《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反映貧困山村教育現狀的好影片。它所講述的故事真實感人,它所揭示的問題發人深省。</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給魏敏芝說戲</b></h3><h1> 《一個都不能少》引發了社會上下的極大震動,以及對于城鄉差別、貧困人囗、鄉村教育問題的極大關注與深刻反思。我感覺,它的極積作用不亞于幾十份高質量的“關于改變我國農村現狀問題的專題報告”。</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進城找人劇照</b></h3><h1> 影片中,被村長請來做代教老師的魏敏芝只有13歲,為了兌現給請假老師做出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她不惜和學生們打做一團;為了不讓困難學生輟學,她帶領學生們搬磚掙錢;為了找回進城打工的學生,她只身步行幾十里進城尋人。本身還是孩子的小姑娘樸實的倔犟,催人淚奔。</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劇照</b> </h3><h1> 張藝謀電影多次出現過“倔犟”的主題,如《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紅高粱》中的九兒,以及《一個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無不是用倔犟堅持著信念的追求,也反映了老謀子執導的電影對于“善念”、“執著”的理解與褒揚。</h1><h1> 《一個都不能少》反映了張藝謀對他所熟悉農村題材的偏好。也反映出他對農村歷史和現狀問題的思考與關注。在他的作品里,既有對傳統美好的頌揚,也有對落后愚昧的針砭,更有對城鄉差別、貧富差別、教育差別的思考。</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劇照</b></h3><h1> 魏敏芝本色出演《一個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令人眼前一亮。張藝謀讓一位13歲的農村小姑娘把角色塑造的如此真實完美、如此動人心屝,真令人難以置信。</h1><h1><br></h1> <h1></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圖為 : 《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劇照</b></h3> 走出影院,那個樸實、忠厚、善良、倔犟、執著得讓人心疼小女孩的美好形象還深深印刻在腦海里,無論如何也揮之不去……。<br><br><b> 也許這就是張藝謀電影要告訴我們的女主角審美風格——樸實、善良、執著,內心強大而美好。<br> </b><h1><b> 全文結束 2018.2.2于長安</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即墨市|
探索|
龙南县|
多伦县|
叶城县|
南充市|
新绛县|
古田县|
西林县|
天水市|
林西县|
慈溪市|
潼南县|
独山县|
乌兰察布市|
高阳县|
阿荣旗|
北京市|
元氏县|
临夏市|
墨竹工卡县|
泰顺县|
常州市|
青冈县|
涞水县|
平安县|
平凉市|
石棉县|
宜宾县|
大悟县|
鄂州市|
邹平县|
台北市|
北流市|
安康市|
江达县|
郁南县|
三门县|
红河县|
南靖县|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