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上世紀80年代初,我技校畢業參加了工作。剛工作了半年,有個回津上學的機會。當時我只想走出那狹長的小山溝,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管是什么學校,學什么專業,管它呢,報名、備考。我如愿以償被錄取了。</h1><h1> 在1984年的秋天,我又回到了學校,重新作了一名學生。學校的全稱是天津無線電機械學校,位于天津市紅橋區丁字沽。所學專業是模具設計與制造,我們班叫84M2。此班是航空工業部和這學校聯辦的一個代培班,學生大多來自空軍各廠。其中空軍5721廠、5722廠占了我班的多半壁江山,還有5005、5704、5705、5706、5710、5713、5716等各廠也有幾個名額,剩下的就是幾名外系統的了,有唐山的兩位再加上我們四人還有一北京的小弟弟,我們這些人就比較“小眾”了。</h1> <h1>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h1><h1>看看我們84M2的芳華。</h1> <h1>這是現在的我們……我們的群。</h1> <h1> 那天在群里聊天兒,有同學提議說要我寫寫班史,我深知我這點墨水寫不了那么正規的班史,只能說回憶一下那三年的過往。那三年的學習時光是我求學路上最輕松愉快的三年,它不像小學初中時那樣懵懵懂懂,也沒有了上高中時那亞歷山大的升學率, 更沒有上技校時的壓抑和不甘。那三年給我們留下的許多畫面,現在想起還是那么溫馨、美好,那么清晰可見……,回憶是一種幸福,記住更是一種擁有。在這里我也不贅述大家學習上如何努力,成績如何優異,那是老師的事兒。我只寫咱班的“益事”、“趣事”、“哏事”,充其量算個“班趣史”吧。</h1> <h1>這是石家莊的同學剛入校報道時的場景,我們三年同窗就從這開始了。</h1> <h1> 我們班的47名同學,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操著不同的鄉音、帶著不同地域文化和興趣愛好匯集到了津城,我班可以說是人才濟濟。</h1><h1> 來自湖北當陽的曹瑞方文筆相當了得,他的作文經常作為范文在班里朗讀,曾被語文老師命名為“曹文”。可惜他現在沒在我們班的群里,要不寫班史是非他莫屬了,也不至于強趕我這“鴨子”上架了。</h1> <h1> 我班有許多人,字寫得相當漂亮。下面這組圖片是留在我畢業紀念冊里他們或蒼勁或娟秀的字跡,大家還能認出是誰的筆跡嗎?</h1> <h1> 在畢業紀念冊里的墨寶中,稱得上書法的是來自沈陽的富鐵城寫的這兩段了,不同的字體,同樣的蒼勁有力,顯示了一定的功底。</h1><div><br></div> <h1> 我記得當時在我班曾掀起了一陣學書法熱,毛筆、硬筆、粉筆都學。富大哥是當仁不讓的老師,當時教室后面的黑板報是他們展示的舞臺,我班的黑板報辦的特別具一格,板報字漂亮,插圖生動,常引來外面同學的圍觀。<br></h1> <h1> 這張照片就是董良玉在富大哥的指導下寫完板報字后,在他的作品前留念。不過現在怎么看都有點像領導在作秀。</h1><h1><br></h1><h1> 還有一群小兄弟和富大哥學篆刻,刻圖章。我們經常看到他們拿著一塊塊石材精心雕刻,有時比比劃劃還時不時的討論是用陽紋好,還是用陰紋更妙,樂此不疲。</h1> <h1>兩個版本的“七仙女”PK上了。顯而易見我們宿舍的合影在色彩上先取勝了。</h1> <h1>PK是假的,十四人親如姐妹是真的。</h1> <h1> 我班還有許多人喜歡唱歌,什么歌流行唱什么。</h1><h1> 男生中李慶廣的歌聲最獨特,他那印度語的《拉茲之歌》、《永恒的愛情》、《奴里》模仿得惟妙惟肖都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在聯歡晚會上他演唱的那些電影插曲,贏得了陣陣掌聲,以至于返場了好幾次。<br> 女生中高玉榮、賈智敏和張劍敏唱歌比較好。那年在全校的迎新年聯歡會上,她們就曾演唱了三重唱《太湖美》。“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她們一開口,禮堂的上空就回蕩起了,她們那比太湖水還美的圓潤甜美的歌聲……<br> 高玉榮還識譜,一首新歌拿著歌譜就能哼出調來,讓我們這些把樂譜看成是1、2、3、4的“普盲”們好生羨慕。但高玉榮過于矜持,總是喜歡低聲吟唱,讓我們聽不過癮。喜歡賈智敏的朗朗歌聲,她是新歌老歌都喜歡唱,在宿舍、樓道里經常可以聽到她的新歌演繹和老歌回放。前些日子我和比咱班低一屆的85C的同學說起在校的情景時,她們都提起了你們班的那位樓道歌唱家還好吧!這么多年了,她們還記得那歌聲,可見當時賈智敏的歌聲魅力了。<br> 我班還經常組織大家學唱新歌,記得有一次,李儉把當時最流行的《媽媽的吻》這首歌的詞譜寫在了黑板上,讓大家學唱。“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親愛的媽媽已白發鬢鬢……”那悠悠的曲調勾起了大家的思鄉之情……。“遙望家鄉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親愛的“小子”可回……”李儉指著歌詞的手停住了,原來是少了一個“燕”字,“小燕子”變成了“小子”,那意思全變了。這時坐在座位上的富大哥說話了,我覺得不對勁,咋多出一輩來啊。大家哄堂大笑……一首思鄉之曲,楞被我們演繹出了喜劇效果,這功力,不得了吧。</h1> <h1>十位帥哥坐在草地上變罷了,還擺上pose了。</h1> <h1>有來和他們PK的了。</h1> <h1>還請來女生來助陣了。</h1> <h1> 我班的許多男生都喜歡足球這項運動,記得那時每個班的教室里都配了一臺電視機,供同學們課余時觀看。只要電視里有足球?節目,那屏幕肯定是被足球霸占了,什么“聰明的一休”,還有我們女生愛看的電視連續劇就只能不連續了。趕上上晚自習時有精彩的足球賽,我們就把電視靜音,看“啞巴”足球,再派一人在教室外放哨,以防被老師發現。</h1><h1> 說到精彩的球賽,四年一屆的世界杯對球迷來講,那可算是饕餮盛宴了,1986年第十三屆世界杯在墨西哥舉行,我班的許多男生都躍躍欲試要半夜看現場直播,尤其是陳陽同學鬧得最兇,經常是在課堂上就聽他在那表決心,今晚半夜一定要到教室看兩個強隊的對決。無奈他熬夜本領實在欠佳,從宿舍到教室要同學叫起,有時看著球賽這位在球場上叱咤風云的前鋒竟能睡著了。被賀志強送了個“偽球迷”的綽號,真不知阿根廷得冠的那場決賽,陳陽同學是不是看的現場直播……<br> 我就是那時被喜歡上了足球這第一運動的,什么“越位”、“罰任意球時的人墻距離”還有“大、小禁區”都是那時候鬧明白的。直到現在我也喜歡看足球比賽。<br> 我班男生喜歡足球?就不像我,這樣光說不練了。那時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會到學校那球場上去踢球,他們的傳接配合、頭球擺渡、下底傳中和那臨門一腳都有板有眼,滿像那么回事的。在那草皮只是零星點綴的足球場上,他們奔跑著追逐著。如果趕在現在,我班的足球隊,準會被招致“里皮”的麾下,就沒“馮瀟霆”、“于大寶”之流的什么事了,“里皮”就可重溫他成為世界杯冠軍教頭的夢了。</h1> <h1>赤膊上陣。</h1> <h1>門前爭頂。</h1> <h1>隊員合影。</h1> <h1><font color="#010101">和我班女排隊員合影。</font></h1> <h1> 1981年,中國女排在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中,以全勝的戰績獲得了冠軍。舉國沸騰,全國人民開始關注女排,很多人都喜歡上了排球。我班的同學也不例外。</h1><h1> 在1986年的第十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上,中國女排一路過關斬將闖入了決賽,將和古巴隊爭奪冠軍。在決賽的前夕,我班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有獎競猜活動,猜猜究竟鹿死誰手。大家熱情很高,當然都猜中國獲勝,但要想競猜獲獎也不是多容易。要比分、甚至每局的小比分都要和現場相接近才行。我們當時是看的直播,當中國隊那記重扣被古巴攔出界外時,教室里一片歡呼聲。中國隊3 : 1戰勝了古巴隊,獲得了冠軍。隨即我們的有獎競猜也有了結果,胡樹欣和李儉分獲一、二等獎,看著他們手中獲得的鋼筆和筆記本,我們好生羨慕。<br> 在84M2班,我平生第一次接觸到了排球,那排球遠比我想象的要硬很多,在最初練習托球時,手指就被戳痛了好幾次,在練習墊球時,手腕都被砸腫了,還滲出了斑斑血跡。但我班的女生很熱衷這項運動,體育課上、課余時我們經常圍成一圈打排球,熟能生巧,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們有了長足的進步,能控制住排球的走向了。后來到場地上都能打起來了。<br> 我們的刻苦訓練得到了回報,在1986年的全校排球聯賽上,我班女隊獲得了冠軍。那時的獎品我還一直保留著,看看就是下面的這個小相冊。</h1> <h1>那模糊的字跡是 :</h1><h1>獎給 :</h1><h1> 校排球比賽冠軍隊</h1><h1> 84M2</h1><h1> 1986</h1> <h1> 不知為什么,這張我班女排隊員的合影沒有我們幾個替補隊員,我們白搖旗吶喊了,白站腳助威了,白把手腕都砸出血了……</h1> <h1>這張照片能清晰展現學校的大門,可惜照片上方有點曝光了。</h1> <h1>這是學校的主要景點——假山加噴泉。用現在的話說是“地標建筑”,攝影師廣注意九位美女的表情了,那假山都長到李鈾的頭上了。</h1> <h1>這也是在噴泉旁,后面是主教學樓。</h1> <h1>富大哥這張把地標建筑表現得最清楚。</h1> <h1>這張眾星捧月也不錯。</h1> <h1>這張能遠遠的看見教學樓。</h1> <h1> 在球類比賽中,我班還有一次勢在必得的冠軍卻失之交臂了。我班胡加全乒乓球打得非常好,那年全校組織乒乓球聯賽,還聘請他做教練,幫助小班兒同學提高球技。 班里還有幾名同學兵兵球也打得不錯,因此由胡教練領銜的84M2乒乓球隊被視為一號種子球隊。在第一輪比賽之前,小班同學提出為了增加比賽的觀賞性,先不讓他們的胡教練出場,教練一出場他們就沒得打了。結果我班的前幾名隊員都意外的失利了,胡教練都沒有上場的機會了。第一輪就被輪下來了,這真是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深謀遠慮的84M2兵兵球隊被小屁孩們給忽悠了……</h1> <h1>這里也是學校的一景點。</h1> <h1>天水代表隊。</h1> <h1>這的景致也不錯。</h1> <h1> 我班還一度興起了學彈吉他??熱,男生中陳陽、胡加全彈的不錯,女生中高玉榮、王玲學得比較靠譜,我和劉芳純粹是瞎湊熱鬧。《愛的羅曼斯》、《多年以前》、《綠袖子》還有許多和弦他們都能彈得朗朗上調。胡加全輔導我們女生很耐心細致,現在明白了,他那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br> 去年,女兒也買了一把吉他,我還煞有介事地扒拉了幾下,可再也彈不出個正調了,再也回不去的青春歲月,再也聽不到的悠悠吉他??聲……</h1> <h1>彈吉他??在不在調上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范”,得坐在窗臺上,得有夕陽,才有意境……</h1> <h1>這張照片很難得,它記錄下了我們的教室和那“奇葩”的課桌。那桌子和椅子是連體的,每個人擁有的空間是一定的。這是我遇到的最另類的課桌了,咱班那幾位身材魁梧的男生肯定對它深惡痛絕了。</h1> <h1> 上世紀八十年代,社會上曾一度刮起了跳交誼舞熱,這股熱風也刮進了我們學校,學校每到周末都組織舞會,并鼓勵老師和學生去跳交誼舞。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許多人都能在音樂中自如的散步了。我班有幾位交誼舞就跳得不錯,像王曉潔、陳陽、張恒俊、曹瑞方、許彥霞、何小麗等,他們都能徜徉在那舞曲中,把“慢三”、“快四”、“倫巴”等演繹得淋漓盡致。<br> 記得那時我班還跳過一次集體舞,是當時最流行的“16步”,最初全班都得上,搞得我們這些舞盲們,在那音樂聲中好一頓的“亂步”。<br> 我班還有更專業的舞蹈人才,李大浩同學是朝鮮族,那舞蹈細胞是與生俱來的,融入到血液里的。李鈾同學是從小喜歡跳舞,那柔美的舞姿是童子功練就的。用她的話說,我是走到哪就跳到哪,至今都未中斷。84年的秋天她來到了天津,就自然跳到了84M2。入學第一年,她就參加了那年的天津大中專文藝比賽,跳的三人舞《金梭和銀梭》還獲獎了。在第二年的全校迎新年的聯歡會上,李鈾和李大浩還參加了和85C、85M2聯合演出的《沈陽啊沈陽我的故鄉》,那段集體舞是李鈾和李大浩擔任領舞,最后那段雙人舞還是李大浩編排的。那節目贏得了全校師生的陣陣喝彩聲。</h1><div><br></div> <h1>這張照片就是迎新年聯歡后,我班的演員和外班同行的合影。</h1> <h1>這是我們上實驗課的情形。</h1> <h1>智力競賽當時也很風靡,學校也組織了智力競賽,要求各班選代表參加。我班也集結了隊伍,我有幸在其中。我們經過了初賽,進入了復賽,在那“強手如林”的決賽中,我們還獲了獎,是幾等獎還真不記得了。</h1> <h1>畢淑敏的那句“要么讀書,要么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現在被許多人推崇,我們當時也沒有這么深刻的理論,只是把它付之行動。</h1><h1>下面的這組照片,就是我們出游時留下的身影。</h1> <h1>去桃花堤看桃花。</h1> <h1>到水上公園賞美景。</h1> <h1>中環線上看夕陽。</h1> <h1>東站廣場觀夜景。</h1> <h1>邀同學來我們那小山溝一游。</h1> <h1>承德避暑山莊里留影。</h1> <h1>西沽公園離學校最近,這叫“近水樓臺”。</h1> <h1>哥倆這是在十三陵。</h1> <h1>這是我和85C的同學利用86年的暑假坐船去大連旅游。</h1> <h1>爬盤山。</h1> <h1>登香山。</h1> <h1>登八達嶺長城。</h1> <h1>回音壁前聽回聲。</h1> <h1>解放橋前留念。</h1> <h1>天安門廣場留影。</h1> <h1>這哥仨是在哪還真說不清。</h1> <h1>旅游不光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在出游時還有很多趣事、樂事,有許多抓拍就很有意思。</h1> <h1>這里有吃的、有喝的還有說悄悄話的。</h1> <h1>劉翠娟太超前了,那時就用手機拍照……</h1> <h1>細看這張照片,至少有兩位都沒露出頭來,三位美女和一位帥哥神情專注,其余的四位嘻嘻哈哈,差距啊!</h1> <h1>這張照片最有意思,這是在登香山的山路上。本想偷拍下這位帶禮帽的同學悠然自得的樣子,不成想把他拍得如此這般,我們偷窺的幾位照得還是蠻清楚的,這技術……</h1><h1>能認出那模糊的身影是誰嗎?</h1> <h1>最最喜歡抓拍的這張照片,雖然它是在宿舍里。</h1><h1>這照片讓我們想起了那睡上下鋪的年代,定格了我們女生專研編織技藝的瞬間。看下鋪的三位,有親自操刀的、有念口訣的還有觀陣的。上鋪的那位正埋頭苦干呢……</h1><h1>好懷念那睡上下鋪的時光……</h1> <h1> 1987年的元旦我班決定組織一次班級聚餐,大家的熱情都很高,我們在教室里搭起爐灶,分頭采買,一起準備共同幫灶。</h1><h1> 還記得南、北方同學因為芹菜是應該吃葉還是吃莖發生的爭執嗎?還有在餃子餡中是放炒雞蛋還是該放生雞蛋的各抒己見嗎?還記得那炸蝦片的味道嗎?還有那炸肉皮是我們大廚的創舉。真沒想到,平時不言不語的王曉虹當上了主灶,她竟還能瀟灑的把那炒勺抖起來,讓我們很驚訝。在那種條件下,用天津話說,我們楞“掂配”了一桌有葷有素,有魚有肉的“饕餮大餐”。</h1> <h1>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日子過得很慢,我們的歡聲笑語仿佛又讓那時光很匆匆。無論是怎么的“相對論”,我們還是迎來了1987年的夏天,那畢業設計季。</h1> <h1>這是大家在討論設計方案的情景。</h1> <h1> 難忘那浴血奮戰的日子。我們47個人分成4個設計組。每個組都想讓本組的設計更合理,每個人又想把那設計圖畫得最漂亮,為此大家起早貪黑,那教室的燈光每天亮到很晚,有幾天甚至是徹夜長明。<br> 那一張張零件圖啊!那零號圖紙的大裝配圖啊!那緊張的畢業答辯啊!<br> 大家還記得和誰是一個小組的嗎?下面這幾張照片就是每個小組成員和輔導老師的合影。<br> 看那噴泉都難得的噴水了。</h1> <h1> 那場畢業聯歡同學們一定不會忘吧,班里的幾位歌手的演唱自不必說,還有幾名男生表演的三句半,是自編的詞,應時應景。李大浩的愛人來津游玩,夫妻倆的那段雙人舞讓我們一睹了正宗的朝鮮舞的魅力。還有那董良玉那改了詞《紅梅花開》更是表達了他的心聲,“田野小河邊紅梅花兒開,有一位“姑娘”真使我心愛……。”當時我們還真不知道是哪位美女讓董同學這么心儀,現在知道了,是“尚”姑娘。如今董老板在石家莊的“尚記鹵肉鋪”已經開業了,董老板歡迎同學們去石家莊品嘗呢……</h1> <h1>我們畢業了。</h1><h1>再見了,津城;</h1><h1>再見了,老師;</h1><h1>再見了,同學們。</h1><h1>謝謝大家的一路陪伴。</h1> <h1> 時間能像退朝般沖淡一切,也能像漲潮般將一切積蓄。84M2的同學在畢業了23年后,越加思念那個有情、有誼、有故事的班級。那份思念,那份友情在積聚在膨脹在爆發。最初是王曉潔和幾位東北的互有聯系的幾位同學,向許彥霞表達了想回校園聚一聚的想法,我們的許班長也正有此意。于是她從各個渠道聯系同學,在那沒有微信的沒有群的日子,僅憑著有限的幾個手機號,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她聯絡了30多人,大家能在津城歡聚,我們的許班長功不可沒。<br> 在津城這面,單宗芬同學更是竭盡全力盡地主之誼。她多次到學校和當年的班主任和學生會的老師聯系,安排食宿地點,確定日程安排,落實出行車輛,聯系曾經教過我們的老師等等……在籌備的那幾天,許彥霞和單宗芬的手機都成了熱線,為她們的辛勤付出點贊!<br> 學校方面也很支持,提供了很多方便,劉老師、周老師更是給力。感恩學校,感謝老師們!</h1> <h1> 這樣在2010年的金秋季節,我們84M2的許多同學從天南地北奔向津城……<br> 天水的高玉榮和張林首先到了,廣州、深圳的飛來了,班長宋康偕同愛人來了,湖北的來了,石家莊的來了,北戴河的來了,沈陽的富大哥和郭健在半夜也風塵仆仆的趕到了……商永軍驅車從唐山也到了,隨后他那輛尾號是8808的黑色“廣本”就成了接站的班車。從學校到機場、到車站都不知他來回跑了多少趟,為他的默默奉獻點贊!為遠道而來的同學們打call。</h1><div><br></div> <h1>歡聚在酒店。</h1> <h1>這從黑白到彩色實現了三十年的穿越。時光能改變許多,但有些東西一點也沒有改變……</h1> <h1> 說到改變,我覺得劉芳改變了許多。上學的三年,她整天沉默不語不茍言笑。在那本畢業紀念冊里,我班男生就發出了“三年不曾見你言”、“穩重是你的天性,愿君常笑”的感嘆。今日的劉芳熱情開朗愛說愛笑,用她的話說,這幾天和男生說的話比那三年還多。難以置信那個坐在窗臺上彈吉他的小姑娘,變成了精明能干的職業女性。聚會期間財務歸她管,那小賬算得門清。這對她一個大公司的財務主管來講是小菜一碟。<br> 為她的改變點贊!</h1> <h1>2010的國慶,我們又相聚在了學校的“地標建筑”前,這次聚會共來了27人之多。</h1> <h1>時間是一把刻刀,盡管它留下了許多傷痕,但最終也把你我雕成了一朵如約綻放的花。</h1> <h1>冥冥之中仿佛是天意,我們選擇聚會的時間剛剛好。此時的學校已更名為“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校正準備拆遷,新校址選在了海河教育園區。2011年學校就開始搬遷了。下面這張照片是我2017年6月從校門前經過時,特意進校園里照的。校園內只剩下“地標建筑”孤零零的立在那,后面的教學樓、旁邊的宿舍樓、食堂、操場等等……什么都沒有了,都夷為平地了……</h1> <h1>往日母校同窗情今朝聚首話別長</h1><h1> 八四模二班同學會</h1> <h1>給老師獻花,感恩學校,感謝老師!</h1> <h1>老師講話,同學們座談。</h1> <h1> 周老師還拿來了我們檔案,那里有個人資料及三年的成績單。看著自己青春的面龐和那成績單,我們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br> “李大浩”、“張恒峻”、“富鐵城”玉樹臨風的宋康班長按照花名冊點名了,一開始還是只有到場的回答“到”,稍后無論點誰的名,大家都異口同聲的答“到”,我們班的47名同學今天都到場了……</h1> <h1>兩天的聚會日程還安排了去新校址參觀,瀏覽津城美景。特別是在大轎車上逛了“五大道”。“五大道”現在已是天津的主要旅游景點了,許多車輛都限行了,再沒有人能享受坐大轎車瀏覽“五大道”的待遇了。</h1> <h1>看看大家歡快的腳步。</h1> <h1>逛濱江道、游估衣街。</h1> <h1>故地重游。</h1> <h1>到鐘樓去撞鐘,到“泥人張”賞泥人,去“桂發祥”買“十八街”麻花。</h1> <h1>津灣廣場夜景有了我們加入更加流光溢彩了。</h1> <h1>狂歡之夜</h1> <h1>舉杯、碰杯??</h1> <h1>干杯、交杯??</h1> <h1>本來是我們女生和老師合影,中間加上了個“張帥哥”做花蕊了。</h1> <h1>有吃的、有笑的、有說的、有聽的。</h1> <h1>杜健一直在擺手,“照上我啊”。</h1> <h1>看我們的攝影師們都多么的敬業,是他們把那美好快樂的瞬間定格、留住。給他們打call。</h1> <h1>這舞姿比當年更奔放更熱烈。</h1> <h1>歌唱家們的演唱更專業。</h1> <h1>最后在歌星們的領唱下,同學們一起合唱《難忘今宵》</h1><h1>難忘今宵,</h1><h1>難忘今宵,</h1><h1>難忘2010的歡聚,</h1><h1>難忘那三年的時光,</h1><h1>難忘我們的84M2……</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照片 : 同學提供 </h1><h1>文字編輯 : 好好</h1><h1>感謝同學們提供珍貴的照片和大量素材,感謝同學們的支持,謝謝大家!</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钦州市|
巴塘县|
邯郸市|
卢龙县|
白银市|
观塘区|
咸丰县|
赤水市|
上栗县|
正蓝旗|
峨眉山市|
乐平市|
神池县|
若尔盖县|
乌兰浩特市|
嫩江县|
汉中市|
平山县|
桐城市|
金川县|
调兵山市|
青神县|
顺义区|
闽清县|
钦州市|
金沙县|
刚察县|
德安县|
石首市|
桂阳县|
宣汉县|
军事|
左云县|
虎林市|
如皋市|
昌邑市|
南岸区|
米易县|
富民县|
长沙市|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