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賀喜米壽子孫興, </h3><h3>華家林巒毓秀蔥,</h3><h3>同敵浴血得解放,</h3><h3>禎祥援朝保和平;</h3><h3>健朗體魄神彩奕,</h3><h3>康哉之歌夕陽紅,</h3><h3>長祿百福如東海,</h3><h3>壽比南山不老松!</h3><h3><br></h3> <h3>父親1930.01.24生于山東高唐華家廟村,1946年參軍,十年后探親,1990年離休</h3> <h3>大壽慶典在合川,四世同堂來慶賀!</h3> <h3>眾人拾柴火焰高,名人送壽老人樂!</h3> <h3>褪去戎裝軍魂在,風華正茂紅似火!</h3> <h3>窈窕美媳來祝福,孫輩敬酒兩盅喝!</h3> <h3>山東至親來捧場,孫女孫婿酒當歌!</h3> <h3>下個節目獻太爺,載歌載舞開心果!</h3> <h3>子孫攜手蠟燭點,分工有序福利多。</h3> <h3>重孫出世頭回見,抱著四世嘴難合!</h3> <h3><br></h3><h3>重孫重女不離懷,隨心所愿天倫樂!</h3><h3>(華夏神州萬年青,山河壯麗千古秀。</h3><h3>姐姐取名"華",弟弟取名"山"。)</h3> <h3>老二當兵在京城,漂亮媳婦生帥哥!</h3><h3><br></h3> <h3>老三創業磨難多,商業經營故事多。</h3> <h3>老三宜興紫沙壸,一縷茶香一份福,</h3><h3>誠實守信藝德高,茶道文化壺中出。</h3> <h3>老四大會來請柬,大學同窗墜愛河!</h3> <h3>父親有兩哥,我有弟弟仨,到了第三代,雪蓮花來家。(第三代才有女孩)</h3> <h3>調皮女童第四代,聰明伶俐多快活。</h3> <h3>設計嬉戲太爺爺,頭頂紅巾樂呵呵。</h3><h3>撫摸太爺兩鬢角,胡須為何這么多?</h3><h3>新年拜拜老太爺,壽比南山多快樂!</h3> <h3>天倫之樂孫繞膝,爺爺奶奶偷著樂(1995.01.24)。</h3> <h3>懷抱未來日子火,華家廟村是傳說!(華家廟村已拆遷)</h3><h3><br></h3> <h3>老人侃侃談往事,戰爭故事一大車。</h3> <h3>一、</h3><h3>雄糾糾,氣昂昂,跨江去打仗,</h3><h3>當炮兵,開汽車,十年回家鄉!</h3><h3>(軍功章已丟失許多)</h3><h3>二、</h3><h3>長輩送母到洛陽,初次見面當新娘。</h3><h3> 1954年17歲的母親經親戚介紹,與在河南洛陽軍校的父親雙方通信了解后,母親準備自己坐車去洛陽找未見過面的父親,可家里人不放心,委托會干木匠活,見過世面的大姥爺(姥爺的哥哥)陪同到洛陽與父完婚。</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父親從軍十年后,才見爺爺華振興(1887-1962)</p><p class="ql-block"> 1956年父親帶著母親抱著我從沈陽坐火車,一路思鄉心切,沒有睡意,參軍后第一次回老家探親,只見到他的父親和大哥,母親孔華氏(1950年初去世)和二哥早己過世,連張相片也來留下,真是忠孝不能兩全。</p> <h3>沈陽炮校學軍事,速成中學裝腦殼。</h3><h3></h3> <h3>駐扎洛陽才成婚,實行軍銜精神多!</h3> <h3>弟弟出生在廈門,哥哥已有三歲多。</h3> <p class="ql-block">戰友情,一世緣,生死戰友今如何?(上右楊股長。下左 蚌埠孟照賢同學)</p> <h3>兄弟成長母操心,為國備好四帥哥。</h3> <h3>年輕舅舅和母親,全家福像很難得。</h3><h3>(下圖后排左舅舅謝家平1981年去逝)</h3> <h3>慈祥姥爺謝濯之,永遠活在林巒中(照片中沒有已當兵的作者)。</h3> <h3>1975.11在秦皇島部隊所在地,父親和他的戰友們。第三張左數第二人(第四張左數第四人)是全國助人為樂模范、義務為行人指路的謝亮叔叔。</h3> <h3>老大老四放暑假,來京游玩見識多</h3> <h3>第二張,和舅舅謝家平,第三張,和堂哥華秀林。</h3> <h3>父親受命來支左,落戶北京愛祖國。(在分司廳中學任書記)</h3> <h3>謝莊軍人守京城,親戚朋友當兵多。(右上角:謝軍如 )</h3> <h3>哥哥衛國十三載,弟弟當兵三年多。</h3> <h3>家有現役軍人仨,全家喜愛著綠色。</h3> <h3>慶祝十一國慶節 ,親戚團聚圍一桌。 2005.10.01</h3> <h3>聚會家和萬事興,喜笑顏開老人樂。</h3> <h3>家有小女初長成,親戚朋友來慶賀! 2010.10.30</h3> <h3>父親壽辰八十二,大年三十全家樂。</h3> <h3>戰爭洗禮春常在,大風大浪奈我何。</h3> <h3>恩恩愛愛老兩口,閑情逸致遍地走。</h3> <h3>靚麗母親年輕時,親戚同事真感情。</h3><h3>(母親謝英蘭1937.05.10-2007.12.11)</h3> <p class="ql-block"> 多次去秦皇島的老部隊、老戰友家探望:徐春風叔叔、柯金婷阿姨一家。在濟南時我們是鄰居,徐叔叔是陜西人。阿姨是福建人,人特別好,對我們家百般細心照顧,阿姨還是市里勞動模范。</p> <h3>外出參觀漢石橋2014.10</h3> <h3>2004年參加書記培訓班。</h3><h3>第五排右邊數第六高個人</h3> <h3>2017.10 呀路古熱帶植物園</h3> <h3>增強血緣凝聚力,家有族譜寫春秋。</h3> <h3>父親的叔叔華振榮和嬸子</h3><h3>(我的二爺爺和二奶奶)</h3> <h3>親不親 故鄉人,打斷骨頭連著筋。</h3><h3>2010年5月4日回華家廟村</h3><h3>后排 左1張洪英(華興和夫人)、2張九清(華興海夫人)、3華興芬、4劉榮華、5華秀林、6華桂林、7華秀英之女、8彭志喜(華桂林夫人)</h3><h3>中排 左1華同江夫人、2華同江、3謝英蘭、4華同禎、5華同新、6華同新夫人、7華美英、8張桂芬(華秀林夫人)、9陳芝英(華英林夫人)</h3><h3>前排 左1華樹林、2華秀榮、3華英美、4華崇州、5華森林、6華興海、7華興和、8華木林</h3><h3>下圖前猅 左6華同友</h3> <h3>樸實忠厚家鄉人 2000.04.30</h3> <h3>2000.04.30</h3> <h3>上圖2000.04.30</h3><h3>下圖2000.05.04</h3> <h3>上圖2000.05.04華英美、謝英蘭、華玉蘭</h3><h3>下圖2000.04.30華玉蘭、華同禎、華同新</h3> <h3>大爺的孫女華興榮1972年來京幫忙,</h3><h3>兄弟們不會忘。</h3><h3><br /></h3> <h3>2017.12.03華興芬、華興榮來看三爺爺</h3><h3><br /></h3> <h3>華興榮在京幸福一家人 2017</h3> <h3>2002.05.05在平谷全家福。</h3> <h3>濟南市無影山路-原6205部隊</h3><h3>住過十年難忘記 2010.05.03</h3> <h3>華樹林、華桂林、華同友、華興和、</h3><h3>華興海、華森林、華木林、陳芝英。</h3><h3>剛出生母親奶少,只好喝堂嫂陳芝英的奶,此事我沒齒不忘。2000.05.03</h3> <h3>上圖 在高唐縣雙海湖花卉主題公園 </h3><h3>下圖 華興海、華立剛家2017.07.05</h3> <h3>2017.07.05在華家廟、華桂林家</h3> <h3>二大爺的孫女華春娥,孫婿尹東華</h3><h3>自主創業,在北京開"兵者拓展"公司</h3> <h3>華同新、姑奶奶華振蓮、華玉蘭、華美英</h3> <h3>左一 姥爺謝濯之</h3><h3>(1974年2月病故在北京軍區總醫院)</h3><h3>左二 姑姥姥去北京幫助做過家務</h3><h3>圖下 姑奶奶華振蓮也是舅舅的岳母</h3> <h3>2000.05.01姑奶奶華振蓮是父親的親姑,</h3><h3>也是我舅舅謝家平的岳母</h3><h3>我的妗子(舅媽)王愛美也是我的表姑</h3> <h3>妗子(舅媽)王愛美和大妗子2017.07.04</h3> <h3>2000.05.02母親和娘家人在一起</h3> <h3>高唐的發展靠時風車的扶持 2000.05.02</h3> <h3>2000.05.02高唐北湖公園</h3> <h3>高唐-書畫家李苦禪的家鄉2017.07.05</h3><h3><br /></h3> <h3>2017年7月4日妗子又娶漂亮的孫媳婦了</h3><h3>賀詞賀酒鑼鼓喧,</h3><h3>謝天謝地滋心田,</h3><h3>昆童展翅九萬里,</h3><h3>劉府仙女舞翩翩,</h3><h3>夢幻佳人多嫵媚,</h3><h3>前來凡間締良緣,</h3><h3>大愛無疆好時光,</h3><h3>喜結連理共纏綿。</h3> <h3>2017.07.04姑奶奶華振蓮家的</h3><h3>表姑姊妹仨來參加婚禮。</h3><h3>左一 表姑王秀英1970年前在濟南家幫忙做家務,對我們兄弟們有撫養之恩。</h3> <h1>2017.07.03表弟謝菊如</h1><h1>在高唐潘家驢肉店請客</h1> <h3>與謝全如、謝雙如合影</h3> <h3>華氏家風有傳承,</h3><h3>雪中送炭我先行,</h3><h3>心系災區去捐款,</h3><h3>好人好事好名聲。</h3><h3>2008.05.23在東風市場獲贈蘇波作品</h3> <h3>一筆畫書《真善美》,說出大家的心聲</h3> <h3>國家給老干部著書立傳《我的戎馬生涯》</h3><h3>您:</h3><h3>15歲棄家從戎,多年失聯,十年見真容。</h3><h3>被三十米外十多個敵人追趕,怎能逃生?</h3><h3>至今不能忘懷的,是戰友的犧牲。</h3><h3>保衛開國大典,保衛上海,保衛和平。</h3><h3>入朝作戰,無證開車,領導說行。</h3><h3>二十歲代理指導員,戰士得了夜盲癥。</h3><h3>飛機槍彈擦頭過,九死一生。</h3><h3>八十八歲,不忘初心,說自己還年輕。</h3><h3>思維敏捷,說話有力,上樓一陣風。</h3><h3>您就是那泰山頂上一顆不老松!</h3><h3>我的父親華同禎!</h3> <h3>展示父親信九封,永遠年輕老壽星!</h3><h3>一封來信一份情,封封家書傳家風。</h3> <h3>大伯華同福、侄子華興海、舅舅謝家平和兄弟的來信。</h3> <h3>謝謝朋友來祝福,好人愿望定實現。</h3> <h1> 父愛如山</h1><p class="ql-block"> 父親是一座山,坐在他肩上,總能看的很遠。父親是一顆樹,高大寬廣的樹冠,高高在前面為我們遮風擋寒。父親是那登天的梯,為兒女謀幸福,勞累心甘情愿。</p><p class="ql-block"> 父親是1930年元月24日出生在山東高唐,16歲背著父母參軍,十年后和母親帶著我從東北第一次回老家探親,那時我奶奶早已撒手人寰……</p><p class="ql-block"> 我們兄弟四人小時候最大的快樂就是盼望父親回家,父親大部分時間在部隊里,難得回一次家會給我們理發,給我們帶好吃的,記得每到夏天回來帶一大西瓜,我們哥幾個一會給開完,吃的肚子滾瓜溜圓,冬天回來帶一個大豬頭,我們幫著剃毛,煮一大鍋肉,散歡解饞。</p><p class="ql-block"> 誰家兄弟多了不調皮搗蛋,不給家長找麻煩,父親回家我們高興,母親更高興,因為父親為母親分憂解難,幫助看護我們,減少負擔,母親脾氣好了,家里也就沒有了爭吵,沒有了苦難,給父親改善伙食,我們也會分享一半。我們也樂意聽父母聊天,都是老家的新鮮事,一段接一段。 </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國家經濟建設遭受困難,幸虧國家對軍隊照顧,市民每月有定量供應,能解決基本溫飽,所以我們沒有挨餓,但農民人多地少,看天吃飯,生活很苦,我家在濟南無影山路原6205部隊,離老家農村很近,自然親戚走動的多,家里隔三差五的來人,大爺、舅舅不用說,遠親也不少,親戚走的時候,父母知道老家情況,從不讓人家空手走,不是送米送面送舊衣服,就是給錢,那時有一元錢就能買兩三斤不要糧票的高價糧。父親總是說:不能讓人說我們住城里了六親不認,咱們總比農村強。不過當時農村太窮,文化程度低,不去農村不知道那里的苦,社員到地干活,多干不能多得,所以出工不出力,你胡弄地一年,地就給你荒十二個月。每放暑假我就到農村老家去,天天吃高粱面貼餅子,紅薯面窩頭就咸菜,最奢侈的菜是醬油醋拌白蘿卜絲,不炒菜,更看不見肉,到春節才能吃到肉、炸藕盒等面食,所以小孩就盼著過年有好吃的。那時沒錢買菜,生產隊的地也舍不得種菜。我爺爺住的那個村不如姥爺家的村,玉米面總比高粱面地瓜粉好吃些,不過農村親戚人很淳樸善良,想方設法給你花1角錢買個嗆面饃饃解饞,還讓我吃過當地結婚宴席,其中一盤是熟肉片,有十片,一人只能吃一片,我不懂,上去就夾兩片肉吃,別人遷就我,啥話也不說。主食是白玉米面里摻白面蒸的所謂饅頭,剌嗓子,估計地里產的麥子都上交國家,分到家里不夠吃,還得省著過年吃。山東人多地少,誰家都得四個孩子以上,只好想辦法用一斤細糧換兩斤粗糧吃,那時我姥爺年輕,舅舅能干,孩子還小,一年下來的全家收入拋去平常分的糧食,現金分到十元,好多社員連一分錢也沒有,還欠生產隊的錢,因為平時按戶分了糧,但你出工少,掙得工分就少,一個整勞力早晨天亮下地干活掙兩分,早飯后下地掙三分,中午飯后下地到天黑掙五分,從早干到晚,沒有表,沒有時間概念,婦女學生掙的工分還要少,花錢只能養只母雞下蛋換錢,或者挑(賣)糧換錢用,因為副業不準多搞,否則就有極左人來割資本主義尾巴。三年自然災害,加上給蘇聯還債,最難時期,地里不長糧食,甚至餓死了好多人。為了不讓幾個孫子挨餓,姥爺把糧食全交到我唯一的舅舅家里,自己舍不得吃,姥爺在青黃不接的寒冬出去到別的省縣乞討,后來我父母知道后心里在流淚,堂堂的軍官老丈人也會去討飯,說起來沒有人相信,多年之后,媽媽還經常提起,說沒有照顧好姥爺。我現在養成了不亂花錢的習慣。我七O年當兵后給姥爺寄了十元錢,聽說姥爺在村里炫耀了好幾天,現在我后悔當時年輕、光玩、不懂事,寄錢太少了,沒讓姥爺多炫耀幾次,七四年我提干收入多了,可年初二月份姥爺得病走了,想當面孝敬他老人家也沒機會了,所以現在年輕人,乘老人健在,多在身邊敬孝,否則會后悔的。現在農村好了,回老家時,親戚反過來給我們送地方特產,所以要感謝改革開放,感謝黨的政策好!</p><p class="ql-block"> 在部隊時父親經常來信讓我好好干,經常給姥爺寄點錢,錢不在多,在一個心意,讓老人高興,當姥爺收到錢后,一邊高興炫耀,一邊耽心我每月六元錢津貼費不夠花,不讓我寄,說我爸給他寄錢了,看來父親不但讓我寄錢,他自己身體力行的孝敬老人。我在農村學會用紙卷旱煙葉抽,參軍后老兵給你煙抽,你也得買煙回敬人家,禮尚往來嗎,父親來信嚴格要求我不要抽煙。至今,這些家信已保留四十多年,是我進步的動力源泉。</p><p class="ql-block"> 父親是政工干部很威嚴,我們都很怕他,但父親從沒有打過我們,對我們做錯事一直是講道理,所以我們很服他,從沒有跟父親頂過嘴,在他面前沒有搗過亂。父親很廉潔,不會以權謀私,他是離休干部,醫藥費全報,從不亂開藥,從來不讓我們沾藥費的一分錢,為給國家省藥費,看病能拍X光片,就不做核磁,免費體檢也不去,怕麻煩人家(這個不提倡)。</p><p class="ql-block"> 父親經常給我們講過去的戰爭年代故事,念念不忘犧牲戰友的名字趙希河。說自己活到現在比他們強多了。心態好,看得開,常說戰爭年代什么沒見過,非常樂觀對待人生,這大概就是父親八十八歲長壽秘訣,一顆不老松。</p><p class="ql-block"> 順便說說我苦命而堅強的母親,她從小沒有了媽,和舅舅姥爺三人相依為命,自主能力相當強,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要求我們很嚴,我每次考試必須優秀,考良好回來就挨批,我一直想不通,跟母親總是擰巴,不服,等自己有孩子了,才知道母親撫養我們兄弟四個有多難,還難在父親老不在家,就是這樣,也想方設法去上班,掙點錢能幫助農村的親人們,到了自己有退休金和醫療保險,不給兒子找麻煩。現在我們都成家立業了,母親該享受子孫們的孝敬,可惜十年前因病離開了我們。 </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父愛如山,那么母愛如水,她總會為孩子們仔細考慮周全,一點一滴地付出著,用畢生的心血把我們拉扯大,人是要報恩的,現在開始把對母親的愛轉給父親吧!不是明天。 </p><p class="ql-block"> 過去的苦日子不能忘,家的歷史不能忘,親戚朋友不能忘,父母的恩情更不能忘!父母在家就是一個寧靜地港灣,讓子孫們團聚,給我們溫暖。</p><p class="ql-block"> 我寫了以上的話,就是想讓子孫好好地學習,積極向上,努力工作,牢記歷史,傳好家風。不要培養窮人的"富二代",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光會花錢不會干活,要讓孩子現在多吃點苦,長大才知道什么是甜。不要跟風,人家有什么,我家孩子也得有什么。要給孩子設定目標,想要什么,你自己去掙,靠訴孩子錢不是大風刮來的,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反過來就是富人的孩子要毀家,所以在我們不愁吃不愁穿時,就更加要求孩子們注重德智體的教育,不要當紈绔子弟。</p><p class="ql-block"> 謝謝親戚朋友們關注我的美篇,謝謝您還能看完。美篇展示了幾百張像片(好多是拼接的),小視頻兩個,有不合適的相片和文字請親戚朋友提出來,好改進,需相片,可贈送。</p><p class="ql-block"> 相片小,若看不清,可用手點一下,把相片放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湖口县|
邛崃市|
诸城市|
那曲县|
富民县|
安乡县|
白沙|
英超|
托克托县|
平谷区|
额尔古纳市|
海原县|
青冈县|
牡丹江市|
承德市|
华池县|
哈尔滨市|
平遥县|
乌海市|
福海县|
会泽县|
柯坪县|
裕民县|
明水县|
会昌县|
自贡市|
武川县|
盐源县|
西安市|
铁岭县|
临澧县|
尉犁县|
宁明县|
黑河市|
黔江区|
余干县|
会宁县|
岑溪市|
集贤县|
霞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