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工匠精神----父親的歌</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僅作此文獻給父親以及與父親一樣為新中國建設奉獻出畢生才智的企業前輩……)</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一直想寫寫父親。</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今年的兩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我覺得,認真執著、嚴謹專注、敬業鉆研、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這些"工匠精神"的內涵和精髓,也是父親的人生格調和旋律。</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父親祖藉廣東潮州,幼時隨我的祖父母遷居上海。因為祖父母對身為長子的父親的厚望,又加之父親的聰敏好學,父親一直受到正規系統的教育,二十歲,父親便從西子湖畔的著名大學畢業了。</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二十歲,風華正茂的年齡,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百廢待興,父親聽從祖國的召喚和安排,只身來到齊齊哈爾一一這座當時的東北重工業基地,進入了第一機床廠一一這個當時的國家重點機床企業。這一落腳,父親便將自己畢生最美好的時光凝結在了這片黑土地上。</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許是天賦遺傳,許是理工專業的訓練,又或許是幾十年企業文化的熏染,還或許是這幾種因素兼而有之,父親的認真嚴謹和勇于鉆研是出了名的。只要提起父親,廠里認識的人沒有不豎大拇指的:趙工,那可是個好人,業務精深、極端認真,是個難得的專家喲!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大學時代的父親)(圖片右下角是翻拍舊照時的日期。以下同)</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我的記憶里,當然只能是些生活瑣事了。</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記得剛上學時,父親教我包書皮,書皮的上下左右的折面必須要用尺量齊對稱,我當時以為書皮就該這么包的,后來感覺到其實不用這么費事,只要能把書包上就行唄,問父親,父親講:單就包書皮而言,的確不必這么講究,但是你上學了,很多事要學會獨立去做,我就是想讓你養成無論做什么事都要認真都要一絲不茍的習慣。</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小學二年級時,紅小兵轉為少先隊,父親又對我戴紅領巾規范與否叫上了真。戴紅領巾時,我總是把后面的角留的很小,有時衣領翻下來還會完全給蓋住,父親發現了讓我改正,我嘀咕: 誰規定了,非得露出一大塊三角來?父親當時沒吭聲,我以為這事過去了,哪知過了兩天,父親下班回家遞給我一本雜志(記得是《兒童時代》): 你看看,毛主席是怎么戴紅領巾的!我翻開一看,有一張毛主席戴著紅領巾與少先隊員的合影照片,毛主席的后衣領露出一大截紅領巾的三角……</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針對我什么事都無所謂大咧咧的毛病,父親還專門找來了胡適寫的《差不多先生傳》這篇文章讓我讀,因為他知道我最崇拜文章寫的好的人了。(真難為父親,那個年代是怎么淘弄到胡適的文章的)</span></h1><h1><br></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父親就是這樣,或是以自己的言行影響規范你,或是找讓你信服的事例警醒約束你。</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3><font color="#010101">(父親工作在一廠。二排右四是父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父親工作在一廠。二排左二是父親)</font></h3>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父親在工作中是怎樣的認真,我不清楚,但他的一個學生曾私下里向我描述過一些情景,很能說明父親的風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父親曾任廠工學院(也稱機電學院)機制教研室主任,教學生專業課,“趙老師給我們上課,最常說的就是兩個字----標準,做作業,要標準工整 ; 繪圖,要標準精確 ; 語言表述,要標準嚴謹 ; ……總之什么都離不開'標準'二字,我們上趙老師的課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們還講了個招笑的事,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時比較流行的一個娛樂項目是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交際舞,周末學院舉辦舞會的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候,這些學生就跑去偷看,“我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就想看一下趙老師的舞跳的標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嘻………”</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我和父親。六十年代攝于上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父親工作在一廠。左一是父親,左五是蘇聯專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父親為培訓班授課,前排左四是父親)</font></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現在人們過生日買個生日蛋糕是件極平常的事,專賣店里各式風格的蛋糕琳瑯滿目。我小的時候,生日蛋糕?----我們都沒有這個概念,更別說見過蛋糕的樣式了。但是父親卻親手做過一次生日蛋糕。</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父親想給過生日的外祖母送上個別致的禮物,當時物資匱乏生活拮據,父親頗費了番腦筋,最后決定做個生日蛋糕。我記得父親用從上海帶回來的精粉,打進了好幾個雞蛋,加上發酵粉和白糖等,在一起攪拌后灘在一個父親自己改制的心形容器里,在上面又擺上大棗、葡萄干......哇!蒸出來后是個“心”形的又大又胖又暄軟的壽桃哎!父親又在壽桃邊緣嵌進一些桃瓣桔子瓣(當然都是罐頭的),最后又融化了一板巧克力(也是上海貨),在壽桃上澆出“生日快樂”的美術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當時的情景一一壽桃的大小花色,巧克力的字樣,父親制作時專注的神態,擺花時力求完美的挑剔,完成之后父親欣賞自己杰作時的欣喜、滿足、自豪……都清晰地刻在了我的記憶里。 </span></h1><h1><br></h1> <h3><font color="#010101">(第三排左五是父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二排左三是父親)</font></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電腦開始使用(尚未普及)的時候,父親已近要退休的年齡了,但他仍以他貫有的對新生事物永遠充滿好奇探求的勁頭,立刻鉆研了起來。從DOS入手,從打字編程序學起,很快,父親就能嫻熟地在電腦上繪圖和搞設計了,至于給家里編排個通訊錄,為我們設計打印本相冊臺(掛)歷,將各種資料照片翻拍后歸類存檔等,這在父親來說更是小事一樁。我時常感慨,父親在有生之年是沒有用上微信,不然,他老人家不定玩出什么花樣呢。 </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3><font color="#010101">(1990年父親在德國)</font></h3>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父親究竟獲得過哪些榮譽,取得過多大成績,他從來不和我們說,我又是個工科盲,不懂也不感興趣他工廠里的事。父親在晚年,經常懷著感恩感激自豪之情述說的幾件事,卻讓我多少見識了父親的份量。</span></h1><h1><br></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因為家庭出身和海外關系,父親在五八年曾被列為運動的對象,廠里的老工人聽說后馬上都站了出來:“……你們知不知道,小趙為我們解決了多少技術難題,他一個上海大城市來的小伙子,每天在車間里和我們摸爬滾打,吃了多少苦,他的革新成果又提高了多少效率!你們要搞他,絕對不行!”每次父親講起這件事,都會激動得臉頰通紅,眼中噙滿淚水:這些老工人,很多都是隨遷廠過來的(一廠的主體是從沈陽遷過來的),都是元老啊,說話那是相當有份量的,你爸爸就是在這些老工人的保護下,沒有受到運動沖擊啊! </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1972年,父親因患嚴重的肝病住進醫院將近一年,一天,廠里的領導來探望并帶來一個在當時都無法想的好消息,“小趙,廠里要申報你晉升工程師,因為你業務突出貢獻大。你知道,現在能有這個名額和機會實屬不易,你一定要好好寫申報材料!” 那個特殊的年代已經有許多年沒有職稱晉升這事啦,父親還在醫院住了這么久!領導仍然把這個機會給了父親,這是多大的認可呀!不久,父親就成為當時廠里最年輕的為數不多的工程師了! </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應邀回母校參加校慶)</font></h3>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還有件事情讓晚年的父親說起來自豪萬分:你知道爸爸在機電學院的時候我們教研室的實力多強么?學生畢業論文答辯,按規定必須請東重(東北重機學院,現并入了燕山大學)的副教授級別以上的人來做評委,這些評委知道了我們幾位的實力后(父親他們這幾位,有清華的有北航的有浙大的,都是老牌的高工),很是驚訝----依你們的資歷實力根本輪不到我們來當評委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其實這算什么呀,廠里面名牌大學生和各級技術專家好多的,我們的企業是國家機床行業的領頭羊,很多的研發成果是填補了國家空白的,并且還為國防軍工企業提供著大量的專利技術和成套設備。那時候,工廠真是一派生機呀,技術人員爭項目搞革新,工人們比干勁促生產,大家都為自己能在這里工作而自豪和滿足啊。</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父親沉浸在這些往昔崢嶸歲月的時候,企業已在走向萎縮疲軟衰敗,人們的價值取向也在發生著改變,父親回憶這些,何嘗不是為了趕走堵在心頭的失落和失望啊。</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我以為,隨著父親那代人退出歷史舞臺,隨著人去廠空,他們那曾挺起新中國工業建設脊梁的一代人所形成所堅守的認真執著、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企業文化和精神,將會成為遙遠的絕響。</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今天,又重提“工匠精神”, 我想,這不僅僅是時代的需要,也不僅僅是價值導向的需要,還應有對父親那一代老企業人的肯定、褒獎和安慰。</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不管價值取向如何飄搖,“工匠精神”,永遠會讓我激動會讓我倍感親切!因為,這是父親留給我的珍貴財富,是父親那一代人矗立在我內心深處的一座不可替代不可逾越的人格豐碑!</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2016、3、27</span></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常德市|
自治县|
辛集市|
兴隆县|
昌宁县|
明水县|
贞丰县|
铁岭市|
新津县|
涡阳县|
浪卡子县|
光泽县|
高台县|
雅江县|
宣武区|
政和县|
胶南市|
增城市|
简阳市|
于田县|
鹤岗市|
铅山县|
汝阳县|
昭觉县|
梓潼县|
横山县|
龙胜|
宁武县|
赣榆县|
新乡县|
电白县|
太康县|
鹤壁市|
仙居县|
闸北区|
金山区|
昌黎县|
前郭尔|
扎囊县|
通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