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桃花源記》,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理想中的桃花源就在重慶酉陽</h3> <h3>武隆天坑,重慶武隆后坪鄉天坑群世界唯一的地表水沖蝕成因天坑群,位于武隆后坪境內。景區總面積38平方公里。</h3> <h3>烏江龔灘畫廊,龔灘古鎮位于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隔江與貴州沿河縣相望,是酉陽“千里烏江,百里畫廊”的起點,被譽為烏江畫廊核心景區和璀璨明珠</h3> <h3>邊城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邊城鎮,地處湘黔渝三省交界處,“一腳踏三省”。文學大師沈從文的著名中篇小說《邊城》把茶峒優美的風景、善良的風俗和淳樸的人情等融為一體,勾畫出田園牧歌般的邊城風貌,引得國內外無數文人騷客前來觀光。</h3> <h3>鎮遠古鎮,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名鎮,位于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墻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筑、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h3> <h3>貴州省荔波縣的小七孔風景區,宛如小家碧玉,溪水潺潺,它的優雅,又如一串精美的綠寶石鑲嵌在這個世界同緯度保存最完好喀斯特地貌的地方</h3> <h3>肇興侗寨,有“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之美譽。肇興侗寨四面環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條小河穿寨而過。寨中房屋為干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br></h3> <h3>小黃侗寨如今早已是天下聞名的“侗歌之鄉”和“音樂天堂”了,到那里去旅游的確別有情趣。小黃村居民均系侗族,過去我們常用“詩的故鄉,歌的海洋”來形容少數民族地區善于歌唱的情況,而這樣的形容只有用在小黃侗鄉也許才使人感覺名符其實。因為小黃村不僅人人會唱歌也愛唱歌,而且村中正式的歌隊就有20多支,成員有1000余人。這樣的情況在別的地方顯然是不多見的。</h3> <h3>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西江有遠近聞名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制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h3> <h3>朗德上寨, 這是一個有百戶人家的苗族村寨。凱里市區29公里,距縣政府雷山7公里。四面群山環繞,村前是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流入美麗的丹江。跨溪有風雨木橋,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鴨嬉戲,兩岸水車成行。村寨背山面水,古木參天,游人光臨時都會受到熱情接待。</h3> <h3>加榜梯田,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鄉東北面,距縣城80公里,是中國最好梯田之一。梯田中散落著苗鄉特有的吊腳樓。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苗族是“稻飯魚羹”的民族。</h3> <h3>岜沙部落僅2000余人,分住在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個寨子里。走進岜沙,隨處可見茂密的森林。他們以稻作為主,狩獵為伴。這里箐黑林密,鳥道蠶叢,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千百年來極少有外人進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側的半坡上。村寨木樓古樸、簡單;四周則為密林環繞,環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著傳統,發飾奇特。</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江市|
永福县|
始兴县|
托克逊县|
班戈县|
白河县|
清原|
独山县|
保定市|
文山县|
龙南县|
克拉玛依市|
五河县|
伽师县|
襄城县|
广灵县|
遂宁市|
通州区|
宁乡县|
唐海县|
宜城市|
尚义县|
湘阴县|
吉首市|
武鸣县|
麦盖提县|
张家口市|
新密市|
黄大仙区|
苗栗市|
龙井市|
略阳县|
盱眙县|
绍兴市|
遂平县|
蓬安县|
平舆县|
平原县|
宜都市|
仙居县|
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