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俗語<br></h1><h1>漢語中有很多俗語,一說大家都懂是什么意思,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出處。比如,為什么是露馬腳而不是人腳呢?下面這些俗語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你都了解嗎?一起長長知識!<br>1露馬腳<br>人們常用“露馬腳”來形容某人撒謊露出破綻,但為什么要用“露馬腳”而不是“露人腳”呢?<br>相傳,朱元璋與一位未纏“小腳”的馬姑娘結了婚。一天,馬氏乘坐大轎走上金陵的街頭,一陣大風將轎簾掀起,馬氏的兩只大腳赫然入目。<br>于是一傳十,十傳百,頓時轟動了整個金陵。“馬腳”一詞隨之流傳于后世。</h1><h1>這就是為何用“馬腳”而非“人腳”。</h1> <h1>“馬虎”的由來,宋代,京城一位畫家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后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br>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么,他說是虎,小兒子問他卻說是馬。<br>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br>此后,“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h1> <h1>老頭子是怎么回事?大街上,常能聽到年老的奶奶稱呼老伴“老頭子”,你可別認為它是形容人年老,實際“老頭子”的意思可比這深厚多了。<br>據記載,盛夏的一天,紀曉嵐正袒胸露背地校閱書稿時,乾隆皇帝踱步走來,紀曉嵐欲穿衣已經來不及了,便鉆入案下。<br>過了一會兒,他以為乾隆皇帝已經走了,便問館中人:“老頭子已經走了嗎?”話音剛落,發現乾隆皇帝就在他身旁坐著。乾隆怒問紀曉嵐:“‘老頭子’三字作何解釋?”<br>誰料,紀曉嵐從容答道:“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謂頭,父母天地又謂天之子,簡稱為‘老頭子’。”</h1> <h1>近年來開車遇上“碰瓷”的新聞可是不少,“碰瓷”也可以用“敲竹杠”來描述。而“敲竹杠”的由來與走私竟有著密切聯系。<br>清代,朝廷嚴禁鴉片,各地水陸要塞均設卡檢查。某水運客商在毛竹剛生長時就剖開嫩竹,藏進煙土,躲避檢查。<br>一次,商船行至紹興碼頭,該關卡一名師爺走上船用煙竿敲得竹杠“咯咯”響,客商以為師爺看出了破綻,便掏出數兩銀子塞給師爺,請求不要再“敲竹杠”。<br>從此,“敲竹杠”一詞便在民間流傳開來</h1> <h1>“吝嗇”原來是兩個人。大家肯定知道“吝嗇”是形容人小氣,但是卻不一定知道這竟是兩個人的名字。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王吝的人,中秋前夕去看望老朋友李嗇,但不舍得買月餅,就畫了一個月餅,提著去到李家。結果李嗇沒在,他的兒子說,王伯伯提著月餅來我們家,我要回一份禮才是,于是畫了一個大南瓜,送給王吝。后來李嗇回問兒子王吝有送禮嗎?兒子回到:“送了一盒月餅。” “那你回禮了嗎?”兒子答:“回了一個這么大的南瓜。”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兩人的名字吝嗇,用來形容那些刻薄小氣的人。</h1> <h1>水仙不開花——裝蒜。<br>“你不要裝蒜”,是在找人算賬而對方裝糊涂時常用的詞語,那么“裝蒜”源自哪里呢?相傳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長得綠油油,便稱贊了一番。<br>翌年冬天去又去巡查,可惜這一季節青蒜尚未長出。為討好皇帝,當地官吏差人把許多水仙移植到一起,遠遠望去其葉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后果然贊不絕口,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遷。<br>打這以后,人們就把弄虛作假或不懂裝懂嘲諷為“裝蒜”了。<br><br><br></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兰县|
弋阳县|
阳城县|
苗栗县|
阳江市|
昌图县|
巴塘县|
洪泽县|
安宁市|
广平县|
拜城县|
中阳县|
额济纳旗|
汉川市|
怀安县|
定州市|
普兰店市|
正安县|
阳高县|
衢州市|
乐平市|
连平县|
四川省|
若尔盖县|
漳平市|
汉寿县|
九寨沟县|
博乐市|
肥乡县|
广平县|
贵南县|
吴忠市|
八宿县|
建水县|
马龙县|
金川县|
东乡|
乌鲁木齐县|
耒阳市|
上蔡县|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