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詔安是個有故事地方!</h3><h3><br></h3><h3>《老同學》</h3><div><br></div><div>無論相隔多遙遠</div><div>仿佛你從未走遠</div><div>無論分別多少年</div><div>好像你一直在身邊</div><div>紅墻 白楊 青瓦</div><div>誰在八舍窗前彈著吉他</div><div>柳絮 楓葉 雪花</div><div>誰在小白樓長長的燈光下</div><div>借給你飯票的兄弟</div><div>他 還好嗎</div><div>圖書館為我占座的姐妹(兄弟)</div><div>你 怎樣了</div><div>那誰和誰在哪兒呢</div><div>那誰和誰可成了一家</div><div>老同學 說不完的話</div><div>老同學 時光雕刻的花</div><div>老同學 最真最美的笑</div><div>老同學 喝不夠的酒</div><div>無論相隔多遙遠</div><div>仿佛你從未走遠</div><div>無論分別多少年</div><div>好像你一直在身邊</div> <h3> 第一站:金光明寺?據介紹詔安金光明寺主要供奉金曜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是孔雀明王法脈的傳承道場,也是金曜法門利國利民大公益事業的具體實現。詔安金光明寺作為承載金曜孔雀明王完整系統的經法傳承的道場,將此人間佛法利國利民的大公益理念發揚光大,傳遞釋、道、儒、醫、易、民中華民族各流派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能量。</h3> <h3>第一次到該寺廟,肯定先合影留念下。</h3> <h3>四大金鋼</h3> <h3>四大美女</h3> <h3>你們在看啥米</h3> <h3>阿育王神柱</h3> <h3>詔安美食</h3> <h3>詔安愛菲爾鐵塔?詔安良峰公園標志性建筑</h3> <h3>第二站武廟?據查資料武廟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與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文廟,交相呼應,成為詔安歷史上極具名氣的“文武雙廟”。兩座廟宇經歷了太多的人間滄桑,歷史上均是多次重修,最后武廟在文革中全毀,而文廟大殿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毀。據民間的說法是,詔安自從有了文廟、武廟以后,文官、武官輩出,而文廟被毀之后就再沒有出過文官。</h3><div> 到了武廟以后,看到牌坊的第一感覺是太噪雜,因為正對著詔安繁華的街道。牌坊上寫著“關帝廟”,才知道這里是供奉“伽藍菩薩”的武廟。走進牌坊,立馬就會被廟前的廣場上兩棵參天的榕樹所吸引。看著那粗壯的樹干,感覺起碼也要兩三百年才能長成。廟前的廣場不大,卻停滿了單車和電動車,邊上還擺了好幾桌麻將,很多老人在打牌,場面相當熱鬧。看到樣的場景,心想真是大煞風景了。</div><div> 走進廣場,我們的目光很快就被廟門上那典型的閩南特色建筑給震住了。廟門上豎寫著“武廟”兩字的金漆牌匾,周圍簇擁著典型潮州通雕工藝的木雕,門樓上大型的精美“潮州瓷雕”,瞬間秒殺了我們好多歷史專業的“磚家”。</div> <h3>關帝廟</h3> <h3>武廟</h3> <h3> 沿著詔安縣城文化古街下走,穿過左邊狹窄幽深的巷子后,就來到了武廟,武廟南側的巷內,便是“懷恩古井”的所在之處。古井緊挨墻角而筑,井口覆以獨特的半月形石板,井旁西墻上鑲嵌著“懷恩古井”四字隸書石刻。“這井水清澈、甘洌,現在雖然有自來水,但住在附近的居民還是經常取水來用,甚至泡茶來喝。”附近居民沈老先生熱情的向我們介紹。</h3><div> 據《詔安縣志》記載:“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懷恩縣治時所鑿。井呈梯形,深約7米,直徑約2米。地面夾墻筑井臺,高0.55米,由條石砌成,并雕刻菱形圖案。井面覆蓋半月形石板,中為井口,直徑0.72米……”細細數來,懷恩古井開鑿至今已有1300余年,千年來,井水始終甘洌、泉源不絕。傳說:“此地有龍泉 能享用半縣”</div><div>關于“懷恩古井”的建造,還有一個傳奇的故事。據當地人士介紹,相傳當年此地沒有一口井水適合飲用,正當鄉親們愁眉莫展時,鄉里的一位長者夢見有位身高七尺、手持龍頭拐杖的老翁。老翁一手指道:“此地有龍泉,能享用半縣。”說畢,便消失在一道祥光之中。驚醒之后,長者趕忙向鄉親們說起此事,但老翁指的地方,卻讓大伙感到困惑不解:如此高地,怎會有水源?隨后,當地通曉風水地理的先生隨即趕來,見到此地后連連拍手稱好。眾人當即著手開鑿,果真挖到七尺(2.3米)時,一股清泉噴涌而出。</div><div> 古井修筑完工后,鄉親們便在井面覆以半圓形石板,寓意此井能使半個縣享用,且老翁托夢之時正值正月十六,為半個月。相傳,鄉親們為表達對老翁的懷念和感恩之情,便將該井取名為“懷恩古井”。</div><div> 經歷了千余年的風雨,“懷恩古井”也曾險些被毀。據介紹,在“文革”時期,破“四舊”熱潮迅速涌向全國,各地紅衛兵對這項事業投入了很高的熱情,文物古跡、圖書字畫等文化遺產成為“革命”對象的重中之重。為使“懷恩古井”免遭毀壞,當地群眾自發在古井周邊抹上灰土,將古井掩蓋起來,并將所在的巷子用磚石圍堵,避免被紅衛兵發現。就這樣,躲過文革破壞,古井得以保存下來。</div><div> 在自來水、礦泉水普及的今天,“懷恩古井”仍然存在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雖說井水已不再作為人們直接飲用的水源,但提繩、吊水、抬水的情景卻依舊在古井邊重現。古城的人民以這種古老的取水方式,印證著古井的存在,也留下自己的生活印記。</div> <h3>懷恩古井</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們來到古街口的城隍廟。圖為城隍廟對面正在演戲。這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城隍廟大門內高懸的大算盤引發我們這批“歷史專業磚家”們思考,求更多高人解釋,據說是要告訴人天地有數,萬物有靈,要人以善為本,這可以從算盤對面柱子上的對聯看出:“罪有重輕罰,富而不仁加一等;功無大小賞,貧能作善倍三分”;還有一件大唐朝的寶貝——懷恩古井,它躲在城隍廟和武廟間隔的一條過道里;最動人心的是廟宇屋頂的剪瓷雕,這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百年傳承的老技藝格外受人青睞。</font></h3> <h3> 這里是詔安縣前街,始建于明代中期。在這里,你會感受到一個古風猶存的小城,街上的建筑多是明清時期留下來的。我們看到的第一座明朝古牌坊就是“父子進士”坊。該坊部分雕刻件失落,主體及其余部分卻保存完好。原來是詔安四都上胡人一對父子胡文、胡士鰲都中了進士,所以立下了牌坊。牌坊是花崗石仿木結構,單檐歇山式加兩坡,三間三層,上懸“恩榮”直寫字匾已失落,中鐫“父子進士”坊匾,整座牌坊的雕刻、圖案古色古香,顯出一份難得的古意,可是它飽經滄桑。其中南側一根石柱和中下梁一部分已被毀,據說于1939年7月被日本飛機轟炸。有一根后來重建的新柱子頂住,顯得格格不入,但卻更顯牌坊歷盡風雨。穿過這座牌坊,我們仿佛穿越歷史,世俗的功名利祿、紅塵愛恨盡都散去。</h3> <h3>他們竟然念念不忘在黑暗中尋找1995年的記憶?詔安中山公園</h3> <h3>那年是1995年元宵節</h3> <h3>看誰更油條,都是老油條。</h3> <h3>詔安經典的“貓仔粥”故事?從前詔安縣城里有一對母子相依為命,生活過得煞是艱苦,但是兒子特別孝順,而且善于烹飪。母子倆就靠兒子幫人燒菜維持生計。</h3><div><br></div><div>有一天城里一大戶人家請客,叫這兒子去幫忙燒菜。兒子到那兒看到有錢人廚房里有許許多多新鮮的魚,肉,蝦,想起了母親一輩子都沒吃過這么好的東西。于是趁著主人不注意,他每樣東西都偷偷藏了一些,準備帶回家給母親補補身子。沒想到被主人發現了,主人追問他藏那些東西干什么。他一緊張就把所有東西都混在了一起,然后謊稱是要帶回家里喂貓的。主人便不再強加追問了。</div><div><br></div><div>兒子回家后看到所有的好色料都混在了一起,有點懊惱,但覺得要扔掉怪可惜的,于是把它們煮成了一鍋粥。沒想到母親嘗了這粥以后贊不絕口。從此“貓仔粥”的做法便在詔安流行開來。</div> <h3>詔安古街九三歷史背影</h3> <h3>睡在上鋪的兄弟?東山</h3> <h3>詔安舜琴同學家的愛心早餐</h3> <h3> 第三站:紅星梅園:“烏山藏古道,峻嶺飄梅香”,位于詔安紅星鄉西埔村的萬畝梅園早已是漫山銀裝素裹,萬花凌寒爭吐艷。身處梅林之中,怎樣賞花都不為過。藏在梅林間遠眺,花如香雪,樹成茂林;偎在梅花旁近瞧,花似珠玉,樹如龍虬。生于嶺上村野間,這些白色的花兒們多少有些“素面朝天”的氣質,卻絲毫不耽擱它們一樹一樹、一坡一坡地盛開。有的花伸向亭廊,在扶欄邊綻放;有的枝遮蓋屋頂,如瓦上生花;有的相互攙扶,連成了一道走廊。孩童們在鄉間一路奔跑,連嬉笑聲里也染上了一股梅香。花前樹下拍照留影的游人也不由地在臉上升騰出一絲溫柔。</h3> <h3> 走進梅園,梅花品種豐富,顏色各異。每年冬天驛道兩側的白梅、紅梅等競相綻放,引來賞梅的游客絡繹不絕。園區風景獨特,景中有物、物中有景,山、水、石互為依托,梅、茶相融合,加之背山面水,滿園繽紛、梅香四溢,仿佛沉浸在一望無際的梅花海之中。梅園里萬畝梅樹錯落,休閑小木屋、烏山紅色旅游展廳、涼亭、木棧道,吸人眼熟。游園,品茶賞梅,聞香。漫山遍野如白雪紛飛,與山下碧波的湖水相互映襯,美不勝收……</h3> <h3>最小攝影師</h3> <h3>兩人在看啥米?</h3> <h3>賞梅園之角</h3> <h3> 每年寒冷時節,詔安紅星鄉烏山的萬畝梅園疏枝綴玉,萬株梅花繽紛怒放,一片香雪海。</h3><div>當你登上賞梅亭,向下眺望:漫山遍野銀裝素裹,宛如一片白色的花的海洋,如同大海的波濤,隨風起伏,甚是壯觀。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div><div> 歲月催人老,卻催不老梅花爛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紅星鄉,梅花如海,讓人珍愛。<br></div><div><br></div> <h3>中國書畫藝術之鄉處處皆文化。</h3> <h3>好吃的詔安甘蔗甜啊!</h3> <h3>采花大盜</h3> <h3>詔安版“云水謠”</h3> <h3>過客</h3> <h3>你拍我看</h3> <h3>三國演義盡在漳浦三美美</h3> <h3>梅后更美</h3> <h3>梅花三弄</h3> <h3>梅園拍客</h3> <h3>除了合影還是合影!</h3> <h3>跑者</h3> <h3>沈勵真同學老公導游!</h3> <h3>戰斗中的“斗士”</h3> <h3>拍拍更給力</h3> <h3>又是四人組合</h3> <h3>建設華僑農場?這里人杰地靈,青山綠水。這里也是印尼歸僑的故居,回到家鄉安家落戶,并建立了華僑農場,帶來了異國風土人情及生活習俗。這里以自然風光為依托,以印尼文化風情為底蘊,展示出東南亞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在這里,您可以看到印尼特色國花;品味別具風味的印尼食品,種類繁多、馨香可口,會使您胃口大開。</h3> <h3> 1937年發生在詔安縣的“月港事件”與著名的“漳浦事件”發生在同一天。1937年7月14日至16日,中共閩粵邊特委代書記張敏在詔安縣建設鄉月港村達三祠堂召開云和詔縣委擴大會議,傳達閩粵邊特委會議精神。16日下午2時,國民黨詔安保安團的一個連,在保安團長沈東海的帶領下,直奔建設鄉月港村,采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包圍了達三祠堂。他們在開槍打死云和詔縣委委員羅貴炎和打傷其他兩三人后,又強行解除了主持會議的張敏以及其余特委領導和縣委、區委領導的武裝,搜查了會場和宿舍。之后,將張敏等12人押解到縣城。4天后,張敏等人被槍殺于詔安縣城良峰山麓的虎咬巷,這就是震驚國內外的“月港事件”。</h3><div> 據查資料得知,“月港事件”與“漳浦事件”一樣,都是閩粵邊區黨在抗戰初期一次血的教訓。“烈士們都犧牲得十分悲壯,事件發生后,毛澤東非常重視,這個事件對后來南方游擊隊的整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據悉中共地方黨組織后來在南方游擊隊的整編上,吸取了兩個事件的教訓,避免發生被國民黨吞并的可能性。</div> <h3>這才是歷史專業參觀之地</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屏|
固原市|
峨山|
株洲市|
喜德县|
襄汾县|
安国市|
若尔盖县|
彩票|
荆州市|
无为县|
乃东县|
抚顺县|
黔西|
望江县|
峨眉山市|
收藏|
林口县|
宜昌市|
织金县|
阿合奇县|
罗源县|
德格县|
天峻县|
灵璧县|
五大连池市|
普兰店市|
无棣县|
邵东县|
思南县|
平凉市|
舟曲县|
宣恩县|
德昌县|
特克斯县|
永靖县|
永福县|
上思县|
永定县|
德庆县|
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