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他把一生奉獻給了土地——記我的大舅魯如坤教授

行吟

<h1><br></h1><h3>1</h3> <h1><b><br></b></h1><h1><b><br></b></h1><h1><b>他把一生奉獻給了土地</b></h1>——記我的大舅魯如坤教授<h3></h3><h3><br></h3><h3>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看到家中的相冊里,有一張讓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大大的照片上,背景是蘇聯(lián)首都莫斯科的紅場,遠處有一座頂著幾個“洋蔥頭”式屋頂?shù)臇|正教教堂,十分惹眼。更重要的是,紅場上站立著一位身穿毛領大衣、戴著金絲邊眼鏡、看起來儒雅斯文的中國青年男子——那一刻我得知,那是我的大舅啊!</h3><h3>后來我得知,我的大舅魯如坤,是1957年被國家選派到蘇聯(lián)科學院土壤研究所進修《放射性同位素在土壤農(nóng)業(yè)化學上的應用》的中國留學生。那張照片,是他在參觀完列寧、斯大林墓以后,在紅場的留影。</h3><h3>也就是在那一年的11月,毛澤東主席訪問蘇聯(lián)。在莫斯科的一座大廳里,毛主席微笑著對在場的數(shù)百名中國留蘇學生說道:“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象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留學生們歡呼雀躍,而我的大舅,就在其中。毛主席的話,深深影響了大舅那一代新中國第一批青年知識分子。在蘇聯(lián),他如饑似渴地吸吮著科學知識,期待著奉獻祖國。</h3> <h3><b>少年時期的大舅</b></h3> <h3></h3><h3><br></h3>其實,大舅立志以科學報國,還遠遠在此之前。<h3>大舅出生于1926年,在他十一歲的時候,家鄉(xiāng)河南省永城縣就成為了日寇侵華的淪陷區(qū)。他的父親、我的外祖父魯雨亭,時任永城抗日縣長。永城淪陷后,他冒死在芒碭山麓拉起游擊隊,后毅然加入了新四軍,任新四軍第六支隊第一總隊總隊長。支隊司令員是彭雪楓將軍。1940年,魯雨亭烈士在與日寇的激戰(zhàn)中壯烈殉國!</h3><h3>此時,大舅正跟著他的爺爺魯紫銘先生,逃難在四川萬縣。顛簸流離途中,前清秀才出身的曾外祖父,在極為艱苦和困難的情況下,想盡了辦法,堅持讓幾個孫兒、孫女上學讀書,沒有讓他們失學!</h3><h3>1938年,大舅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遷到萬縣的原南京金陵中學,在從四川到陜西的流亡途中,在作為廟宇的窯洞中,完成了高中學業(yè)。</h3><h3>在中學時代,思想進步的大舅就常常和同學們議論抗戰(zhàn)局勢。1940年1月,大舅在寫給遠在豫皖蘇邊區(qū)抗日前線的父親的信中寫道:</h3><h3>“父親:前接來信,欣喜異常,因準備大考,未克奉稟。........前聽爺爺說父親再接再厲,百折不撓,忍耐辛勞,不懼艱苦,真使兒興奮萬分,也就是抗戰(zhàn)勝利的象征!現(xiàn)在敵人泥足深陷,愈陷愈深,將來勝利必屬我國......”</h3><h3>然而,這一封寄托著無限希望和濃濃父子情的家書到達新四軍的時候,他的父親魯雨亭烈士已經(jīng)犧牲兩天了!信,是由彭雪楓將軍代為啟封并回復的。</h3><h3>慈父遠走了,他終生報國的遺志,大舅傳承了下來。</h3><h3>1946年,大舅被中央大學、同濟大學、暨南大學同時錄取。怎樣選擇?爺爺魯紫銘為他分析:“同濟大學電機系,是德國人辦的,入學后要先讀一年德文,畢業(yè)也也要晚一年,學費也要多交一年;暨南大學是化學系,屬于基礎學科,而在此時的中國,還沒有條件發(fā)展;中央大學是農(nóng)業(yè)化學系,而中國將來最大的問題是農(nóng)業(yè),吃不飽肚子,什么都無從談起!”而大舅也想,“要使吃不盡苦頭的農(nóng)民與現(xiàn)代科學發(fā)生聯(lián)系”,“當為農(nóng)夫溫飽盡責盡力!”遂選擇了中央大學農(nóng)業(yè)化學系。</h3> <h3></h3><h3>新中國誕生后,1950年,他大學畢業(yè),被分配到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任實習研究員,并于1953年,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土壤學家李慶逵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學著作《土壤分析法》。留蘇回國后,他被調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br></h3><h3>大舅回國不久,我國就遇到了三年自然災害。盡管周恩來總理下令要“保專家口糧”,但家里吃的最多的,還是窩窩頭和菜團子,許多人患了水腫;偶爾國家給專家們發(fā)一點“食品券”,憑券可以在商場里買到“高級餅”,可那餅,“高級”得硬比青磚——就是在這樣的日子里,大舅還是抱著不滅的理想,堅持科學研究,深入到農(nóng)村、農(nóng)田里,潛心研究,并于1962年出版了《我國南方幾種水稻土的磷肥使用問題》的專著。</h3><h3>1966年,文化革命又來了,中國科學院成為“重災區(qū)”,科學家和知名學者受到迫害和排擠,魯如坤教授也受到?jīng)_擊,研究室的工作被迫停止,分析儀器無法使用,大舅被送到江蘇省一個叫竹鎮(zhèn)的地方,接受“勞動教育”,“早請示、晚匯報”,“斗私批修”,寫檢查......而他,還借著寫檢查的工夫,整理研究筆記。</h3><h3>文革的噩夢終于結束,盼來了“科學的春天”,大舅終于又回到了土壤研究所,在那幢他耕耘了五十個春秋的三層小白樓里,繼續(xù)從事他心愛的研究工作,“送走了歲月,留下了成果”。</h3> <h3><b>1978年,魯如坤教授意氣風發(fā)地走進全國科學大會會場</b></h3> <h3><b>新西蘭報紙報道中國科學家魯如坤來訪</b></h3> <h3>在這里,他領導的研究室完成了國家九五攻關專題、國家基金重點項目、中法政府間合作項目等;在這里,他指導中外學生學習進修,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農(nóng)業(yè)科學人才;從這里出發(fā),他奔赴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古巴、菲律賓、越南、墨西哥等國家,開展國際間科學研究合作;在這里完成的《我國主要類型土壤中磷鉀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有效施肥養(yǎng)分狀況》、《中國磷礦農(nóng)業(yè)利用研究》、《土壤磷素性質和磷肥品種對作物生長的關系》等研究成果,相繼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等獎項;他出版學術著作二十余種,古稀之年,還在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為我國農(nóng)業(yè)大面積施用磷肥與磷肥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大舅本人,曾任全國青聯(lián)委員、出席全國科技大會、科學規(guī)劃大會,成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專家、榮獲中國科學院“七五重大任務科研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曾擔任中國土壤學會秘書長;出任國內(nèi)外多家權威科學期刊的編委;連續(xù)兩屆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查組委員;被提名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多次受到毛澤東、劉少奇、鄧小平、葉劍英、華國鋒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h3> <h3>有一天,他的小孫女問他:“爺爺,你是一個科學家,你說,怎么樣才能成為一名科學家?”</h3><h3>大舅想了想,回答她:“堅持。無論什么情況都要敢于堅持,這是作為科學家最重要的品質,這也是一個普通人成長為一名科學家的最重要的東西。”</h3><h3>十多年前,在大舅近八十歲的時候,我看到一本大舅寄給母親的他作為第一作者的科學著作。書是綠色封面的,用英文著述,書名是《Partially Acidulated Phosphate Rock》(部分酸化磷肥研究)。這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與法國農(nóng)業(yè)研究發(fā)展國際合作中心中法政府間合作項目的成果。</h3> <h3>去年,大舅91歲了,精神矍鑠。他過完了生日,我們收到了一本薄薄的回憶錄:《記錄那些過往的歲月》。回憶錄冊頁的底色是悅目的土黃色,里面的文字和照片都非常簡單,一如我們對大舅的印象:儒雅,親切,總是微笑著,不多言。</h3><h3>在回憶錄的《序》里,有這樣的幾行文字:“生命劃過歲月的云鬢,吹拂起思念的絲弦......住進了高樓大廈,卻總懷念老屋中隨意的溫馨往事;面對滿桌的飯菜,卻總回憶小時候啃過的饅頭......”</h3><h3>大舅遠在南京,但讀著這句子,體會著句中蘊含的情愫,倒讓我仿佛看到了他:身在當代,思在未來,情在過往......</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坡区| 通州区| 柞水县| 台安县| 政和县| 沐川县| 七台河市| 大城县| 台南市| 奈曼旗| 梨树县| 绩溪县| 三明市| 富源县| 读书| 怀来县| 和林格尔县| 铜川市| 仙居县| 垦利县| 星子县| 通江县| 历史| 哈尔滨市| 大关县| 新蔡县| 乐山市| 元氏县| 古田县| 历史| 武汉市| 改则县| 吉林省| 雅江县| 呼伦贝尔市| 吴江市| 梁平县| 开远市| 克东县| 尖扎县|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