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圖片/來自網絡</h3><h3>文字/彩云追月</h3><h3>寫于2018年1月18日</h3> <h3><a href="https://node.kg.qq.com/play?s=6sDNkv6JcOGl36l0&shareuid=609898812628308c3d&topsource=a0_pn201001006_z1_u255435779_l1_t1516349665__"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但愿人長久</a><h3> <h3>如今智能手機逐漸成為通訊往來的主要工具,發短信也逐漸取代了寫書信。一秒鐘的時間微信可以到達天涯海角,<span style="line-height: 1.5;">如果你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通話,發短信,加上微信后還能發信息,語音聊天,甚至視頻聊天等等。對于大家來說,簡直是個神了。</span></h3> <h3>在這個手機普及的時代,用手機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了。可是現在的年輕人想不到,也不可想象,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們遠距離是怎樣聯系和交流的。鴻雁傳書是最普通,最常用的聯系方式了。如果有了急事只好到郵電局發電報,可極為不方便,電話只有單位有,但很難能聯系到家人。</h3> <h3>我與先生相識于中學時代,我們是同一屆不同班的同學。課間,我偶爾見他喜歡和一幫男生打籃球,我只知道他長得不錯,喜歡運動,至于其他方面不是很了解。因為那時是個禁錮的年代,男女之間比較拘束,基本上不會交往,再加上他又不是和我同班的,似乎對他很陌生。</h3> <h3>我和他真正的相識是在七十年代末一個美麗的秋天,我高中畢業后在村里一所小學代課期間經人介紹后,我們倆才開始戀愛的。那時,他白天在工廠里上班,基本每晚來我家玩。我們交往半年以后,他響應國家號召,為了保衛祖國,去部隊服役了。盡管也是在省內,但也無法聯系交流,只能通過寫信的方式彼此傳情。于是,我倆便開始鴻雁傳書,一封信來一封信去,就這樣一寫便是八年。</h3> <h3>我覺得每次坐在書桌前寫信的過程,更像一種內在的傾訴,一種孤獨時的囈語。一般我會在信中告訴他我在教育教學、生活中發生的事,無論是開心和煩惱的事,我都會用那略顯稚嫩而又工整的筆跡一一描述出來,很想在一個靜夜里將思緒付諸筆尖,然后將一紙滿載思念素箋小心疊好,封入牛皮紙的信封中,貼上郵票,第二天一大早便趕去小鎮上把信投入墨綠的郵箱內。每次信寄出去以后,然后就是每天無比期望的等待對方的回信,期盼著郵遞員能早點送信來。</h3> <h3>如今的我常常懷念那些手寫書信時悠長的歲月。寫信是一個有趣而又漫長的過程,是一個等待那綿長但充滿欣喜的美麗循環,無論寫信讀信都能讓人心情愉悅,豁然開朗。</h3> <h3>在那時,無論是盼信、拆信、回信、寄信,每一個瑣碎的過程都會讓我充滿希望和樂趣。因為在信中,能看到對方平時看不到的內心表達和傾訴,還有對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其實到現在,我一直認為,書信是一種記憶,一種可以慢慢回味的情緣,也是讓人一生懷念的文字"烙印"。每每收到對方來信時的一剎那心里有說不出的激動,見字如見人,心里的那副高興勁兒真的是無法用言語表達,晚上便一個人偷偷地讀了一遍又一遍。讀完以后,藏于枕下,每晚睡前再細細品味。</h3> <h3>直到八六年冬天我們結婚后就很少再寫信了。因為結婚以后,先生差不多每個星期回來一趟,婚后不久我有了身孕。第二年因為他身體的原因,住進了醫院,我們又提筆開始寫信了,他信中告訴我說:"如果你快要臨產了,就給我發個電報,我趕緊回來。"</h3> <h3>他還告訴我說他在醫院住院治療,叫我別去看他。因為那時我還在鄉村小學任教,學校沒有電話,我十月懷胎的日子里,我們就繼續用書信的方式溝通聯系。直到我快要生了,我妹妹騎著自行車帶我去祝場郵電所,半路上我肚子疼的幾次差點摔下了,我忍著劇烈的疼痛,好不容易來到郵電所,我先給先生拍了個電報:"速歸"兩字。因為電報一個字一分價,很貴的。拍完電報,隨即妹妹陪著我來到祝場醫院,等待自然臨產。我生下女兒的第二天早上他趕到了醫院。</h3> <h3>1992年8月,先生離開工作生活了十四年的部隊,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span style="line-height: 1.5;">他轉業回家鄉剛來市區單位工作的時候,家里還沒有安裝電話,那時我還在市郊一所農村小學任教。有一天下午,突然有人喊我:"云子,有你的電話。"我一聽到有我的電話感到十分詫異。我趕緊來到學校前面村民會辦公室里接聽電話。我用戰戰兢兢的手拿起話筒接聽電話。我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原來電話是先生打來的,當我第一次在電話里頭聽到先生的聲音,一時間有說不出的緊張。我用顫抖的聲音問先生有什么事嗎?我下一節有課的。他說沒什么,就想給你一個驚喜,因為單位有電話,就順便跟你通個話。我只記得那部電話是老式電話機,撥號是撥一個數字轉一圈的那種。第一次接電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只覺得臉上熱辣辣,心里那股緊張心情無法形容,只感到心"砰砰砰"地亂跳,電話聽完也不懂得把電話機擱好,就轉身離開了,心想,也許她們會背后說我,當老師的連個電話都不知道擱好,突然間覺得無地自容,好丟臉啊。過了一兩年以后,自己家也安裝了電話就熟能生巧,習以為常了。</span></h3> <h3>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進步,手寫書信離我們漸行漸遠。從九十年代Bp機到第一代手機"大哥大",再到普通手機和智能手機,尤其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微信,已成為現代人們生活中的一種交流聯系方式。自從去年五月邂逅美篇以來,陸續有美友私聊我要求加美友微信,我遇到志同道合的美友也就添加了她們微信,我們在微信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聊的十分開心。將我們之間遙遠的距離一下子縮小到一個小小的圈子里。當下,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都加入了微信"這個大家庭" 。在這信息、照片和視頻"滿圈飛"的朋友圈里,可以享受到來自美友、微友的快樂和幸福,從而使自己也快樂。每當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之間就會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來傳達祝福。這些短信其實也包含了朋友之間濃濃的思念之情,心里有你,所以短信給你。</h3> <h3>如今,大家早已習慣使用集多功能、多應用于一身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QQ、微博、微信等眾多新時代的通訊方式滾滾而來,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登錄QQ或微信,寫日志、看小說、發圖片,盡情享受著豐富多彩的現代通信生活。</h3> <h3>從古至今,人們的交流聯系方式不斷在發生變化,從書信到微信,通信變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世界變得更小,溝通變得更方便。誰能知道二三十年后,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又會以哪種方式出現呢?我堅信,聯系方式在變,然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永不斷、情誼永不變。人們把自己的感情放進豐富多彩的交際通訊方式中,然后如同萬花筒般的發送出去、擴展開來,在這個絢麗多姿的世界里盡情綻放,讓這個世界處處充滿希望充滿愛。</h3> <h3>電子信息時代的今天,人們可以十分方便而又隨意地不分地域地相互交流聯系。如今手寫書信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靠鴻雁傳書也結束了原有的使命。步入中年的我也分享到了時代飛速發展給帶來的紅利。</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库伦旗|
抚州市|
贵溪市|
长宁县|
乌兰察布市|
石景山区|
江津市|
疏附县|
万盛区|
临沧市|
吉隆县|
安多县|
蓬安县|
新乡市|
大田县|
玉环县|
涞水县|
大埔区|
叙永县|
淮南市|
邢台县|
宕昌县|
遂平县|
漠河县|
泸西县|
溆浦县|
鲜城|
武汉市|
什邡市|
长沙市|
大石桥市|
通江县|
桃园市|
平舆县|
富顺县|
泰顺县|
石渠县|
基隆市|
健康|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