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相信在每個人的心中,母親永遠都在!即使她離開了我們多少年,即使我們也步入了老年,可是想起母親,心里永遠都是溫暖的,依然還是那么的親切,那么的思念!每每想起來還是揪心的痛,而這思念的痛,并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減輕。</b></h3><div><b> 世間的情有千萬種,第一種情就是母子情,也最珍貴,因為是她十個月的懷胎孕育分娩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們生命,并且無私的、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育成人。</b></div><div><b> 轉眼間,我也算是步入了老年的行列,青絲變白發,皺紋添額前,雖然在悠閑的時光里安然而過,可心頭仍然時常的被撞擊。</b></div> <h3>母親遺像</h3> <h3><b>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b></h3><div><b>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b></div><div><b>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他)給你包</b></div><div><b>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b></div><div><b>啊,這個人就是娘</b></div><div><b>啊,這個人就是媽</b></div><div><b>這個人給了我生命</b></div><div><b>給我一個家</b></div><div><b>啊,不管你走多遠</b></div><div><b>無論你在干啥</b></div><div><b>到什么時候也離不開咱的媽”……</b></div><div><b> 每當聽到《母親》這首歌,總是心酸、心痛,心潮起伏,心中懷念不已,感傷不已!</b></div> <h3><b> 今天是母親的祭日,萬千思緒都不期而至,濃濃的思念不由自主地涌上心頭,是悲傷,是無奈,更是無盡的追憶,感觸又是如此的刻骨與痛心……。回頭望,母親競離開我們整整的二十年了。但這二十年,母親似乎從未走遠,好像就在我們的身邊,過去的一切都還是歷歷在目。好像母親還和我們小時候一樣,給我們洗衣做飯、縫補衣裳,還在忙里忙外的操持著家務,微笑著、慈祥的望著我們。看著我們說笑,看著我們吃飯睡覺,每天早起喊我們起床上學,督促我們做作業;還在叮囑我們要好好工作,為我們取得的一點進步和成績而欣慰;還在操心著我們的小家,嘮叨著要我們夫妻和睦,帶好娃娃……。我們兄妹六個,每—個都讓母親牽腸掛肚,操心掛念。</b></h3> <h3>1997年母親爬嶧山時留影</h3> <h3><b> 母親從年輕時隨軍嫁給父親起,一直在家操持家務,生兒育女,把一生都默默地奉獻給了這個家,奉獻給了我們兄妹!是一位一生都在默默勞作的家庭主婦。不管是跟隨父親的工作調動顛簸輾轉,還是生活上的艱難,還是父親工作忙的顧不上家,再苦再累也從沒有抱怨過,全都是一個人扛著。記得小時候,全家是那個年代所謂的“非農業”人口,住在城鎮,沒有地、也沒有其他的經濟收入,就父親—人工作,七口人吃閑飯,就靠他那每個月八十元的工資生活,吃飯穿衣、燈油炭火、讀書就醫、人情世故等所有開支全都從這里面出,好在那個時候的小孩子好養活,沒有零食、沒有玩具、也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也不用上什么補習班,能吃飽穿暖有學上就行了。</b></h3> <h3><b> 父親每月的這八十元錢工資,在母親的精打細算管理下,競能養活了八口之家,還能接濟照顧一下兩邊老家的親人。我們兄妹六個出生和成長的時期正是上個世紀“三年自然災害”前到“十年文革”期間,那時候物質匱乏,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兄妹六個老大和老小的年齡只相差十歲,小時候向一群燕子一樣圍在母親的身邊,嘰嘰喳喳,吵吵鬧鬧,要吃飯,要穿衣,要上學。</b></h3> <h3>1992年帶父母親到河南旅游時在嵩山書院留影</h3> <h3><b> 那個年代幾乎一切都實行定量限制供應,一般的非農業城鎮居民的糧食標準是每人每月二十七斤,油半斤,要用糧食本(糧票)到糧所去購買,細糧(面粉)的比例不到三分之一,其它都是粗糧,而且面粉也不是現在的精粉、高筋粉、水餃粉等,只是普通的全麥粉,或少量的八五粉(即出粉率85%)。但是,母親管理的很精細周到,首先要保證讓父親吃好(父親的飯是單做的),有充沛的體力、精力去工作,還要照顧到我們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總是盡心的調劑生活,讓我們過節時還能吃上一頓面條、水餃、大包子,搟上一次單餅,或做一次香氣四溢的韭菜合子(一種鍋貼)。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圍在母親的身邊不離半步,不斷的吞咽著口水,看著母親忙著剁餡、調餡、和面、搟皮、包餡、下鍋,一端上桌,我們狼吞虎咽馬上就會一掃而光,而母親有時還吃不上,只站在旁邊既欣慰、心痛又無奈的看著我們吃。記得有一次我還孬吃,吃撐了,躺在床上打滾喊肚子疼。過去的記憶雖然有些苦澀,但卻也溫暖甘甜!這都成了讓我們一生都難忘的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b></h3> <h3><b> 母親手很巧,更很勤勞,縫補漿洗、織毛衣、裁剪縫紉做衣服、做鞋子、烙煎餅等家務活兒一應俱會,我們的冬衣夏裝、家里的床鋪被褥大都是母親親手縫制。那個生活都很困難的年代里,在母親的精心操持下,我們兄妹不曾被餓著,不曾凍著,不曾受委曲,甚至也很少穿帶補丁的衣服,還能利用布頭舊衣拚接出花樣格式,給我們做出一件別樣的衣服或被褥來,能夠體面的、溫暖的度過每—個春秋冬夏,讓我們快樂健康的成長,上學、工作,而后又一個一個的操心著讓我們擁有了各自的小家。</b></h3> <h3>1997年父母親在青島留影</h3> <h3><b> 母親是慈母,又是“嚴父”,常教導我們要尊重別人,與人為善,和小伙伴、朋友、同事搞好團結,每當我們在外面鬧意見、吵嘴打架,母親總是首先會嚴厲的批評我們,要讓我們先認錯,即使我們有理,還要再登門向人家賠禮道歉。所以,在我們的記憶中,不管我們家隨父親的工作調動,輾轉遷徙到了哪個地方,母親和鄰里之間,從沒有鬧過矛盾,和睦相處,贏得了好人緣和四鄰稱贊。母親善良,膽小怕事,在家中,父親威嚴,脾氣暴躁,我們兄妹又年小不懂事,經常惹事生氣,而母親就像是緩沖器,總是隱忍調和,有時寧愿自己受委屈。</b></h3> <h3>1997年全家陪同父母親在青島旅游</h3> <h3><b> 母親的離世非常突然。一九九八年一月十八日(陰歷臘月二十,離春節還有十天),記得很清楚,那天天氣陰,寒冷異常,傍晚不到七點,我正在參加單位同事的婚宴,中途接到電話說母親暈倒了,我急匆匆的往家趕,還未到家門口,就見救護車閃著警燈開走了,我騎著自行車在后面拚命追,趕到醫院急救室,只見母親雙眼緊閉,呼吸微弱,醫生正在緊張的搶救,全家人站在旁邊瞪著驚恐的眼睛,看著示波器上的波紋慢慢的變成了一條直線,看著母親慢慢的停止了呼吸,任憑我們撕心裂肺的哭喊,母親卻再也沒有睜開那雙慈祥的眼!</b></h3> <h3>1993年全家及外甥陪同母親在南京旅游</h3> <h3><b> 世界上還有比這讓人痛心無比的事情嗎?!你至親至愛的人突然要離開這個世界了,而你就在她的旁邊,眼睜睜的看著,卻無能為力,不能伸手去拉她一把!那種無奈、無助、悲憤、哀傷、嘶喊……的心情,真的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而且從家里到醫院,只有僅僅的一個多小時啊。我們全家人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上午還出去趕集買菜準備年貨,下午還在操持家務、忙忙碌碌的母親,從此就陰陽兩隔,再也不能和我們說話聊天了,從此再也不能相見!其樂融融的一個大家庭突然間一下子塌下了半邊天!此時,我們腦子里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哭天喊地的響成一片。一向威嚴的父親也老淚縱橫,拉著母親的手反復地哭喊著:老婆子,你不能走,你不能丟下我啊……,久久的不愿松開。</b></h3> <h3>1992年帶母親到鄭州時在亞細亞商場留影</h3> <h3><b> 母親享年六十六歲。在兄妹們都已成家立業,正當我們有能力報答她老人家,正是她該頤養天年、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的時候,就這樣連個招呼也不打撒手就走了!哪怕讓我們在她老人家的床前服侍—天也行啊!“子欲養而親不待”,愧疚和悲痛在噬咬著我們的心!從此我們和母親的維系就變成了那一座孤零零的墳塋,母親在里頭,我們在外頭,咫尺之涯啊,卻是哀愁無盡再難見!生死兩茫茫,惟有淚千行!</b></h3> <h3>1991年春節全家福</h3> <h3><b> 母親一生節儉,勤儉操勞,從未為自己打算,沒要求過任何回報,一生不愿意也從未給別人添過麻煩,更怕給我們兄妹增加一絲的負擔!所以,在完成了—生的任務后就匆匆的、頭也不回的走了!雖然每個人最終都要離開這個世界,離開自己的親人,但母親這樣突然提前的離去,卻是讓我們怎么也無法接受的!我們怎么也想不到,和母親母子一場,卻以這種匆忙的方式而離別,匆忙的都來不及看上我們一眼!</b></h3> <h3><b> 母親匆匆的走了,卻留給了我們一生的心痛和無盡的思念!此痛綿綿無絕期,年年墳前欲斷腸!任由淚水一次次溢滿了我們的眼簾,悲傷一次次灼痛了我們的心間!讓我們至今仍不能釋然,一刻也沒有放下想念她老人家的心!特別是母親走后的那兩年里,閑下來我一個人坐在辦公室里,或者夜深人靜的時候,每次想起母親都是心痛的難以自抑,淚眼盈眶,平時卻又在表面上表現出剛強。</b></h3> <h3><b> 時光流逝,思念永遠。母親的音容笑貌總是時常的在我們的腦海里出現。我們忘不了母親為這一大家子人起早貪黑、操持忙碌的身影,我們想起了母親包的餃子、烙出的煎餅和用肥肉煉油后剩下的肉渣包起的菜包子;想起了用定量的肉票買來的豬肉,燉起的那—鍋白菜粉條,看著我們兄妹狼吞虎咽,母親卻舍不得動—動筷子,總是吃剩菜剩飯;想起了夜晚,母親在昏暗的燈光下,踏著破舊的縫紉機為我們親手縫補衣衫的情景;想起了我們調皮時打我們屁股,母親無奈而又心痛的那雙淚眼;想起我們年少不懂事,還有意和母親作對,吵嘴頂撞,甚至幾天都不說話,常常氣得母親淚流滿面;想起了母親委曲求全的目光……,這—幕幕,恍然如昨,—轉眼母親卻已走了二十年!</b></h3> <h3><b> 人啊,真是奇怪,我們小的時候,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無憂無慮的生活,可以任性的哭鬧、耍性子,因為一點小事,可以抱怨、頂撞,甚至記恨父母,看不到也記不住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含辛茹苦,心安理得的享受著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細心的呵護照顧。長大了,在自己的小家和工作事業等借口的牽扯下,還是自顧自的往前走,忘記了身后邊那雙孤獨、關注和渴望的目光。可是,等到有一天,當我們能想起、能記起的時候,一轉身才發現,父母親卻已經遠遠的被我們撇在了身后,甚至已經享受不到我們遲來的醒悟了,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在內心里和文字上的無盡思念!變成了每年向例行公事一樣、什么用也沒有的上墳上供燒紙錢了!變成了永久的愧疚!</b></h3> <h3><b> 母親走后,我們兄妹每年三次都要到墳前燒香磕頭,送去紙錢,寄托哀思,希望母親在那邊過得好,不要再操心掛念。我們只求來世還做她的子女,陪在身邊,服侍母親直到永遠!雖然我們知道,這對母親來說已經沒有什么作用了,但我們仍然固執的認為母親能夠感知得到。</b></h3><div><b> “含辛茹苦教子育女—生操勞子孫敬</b></div><div><b> 勤勞節儉忠厚誠實終身為人四鄰贊”</b></div><div><b> 這是我為母親寫下并刻在墳前墓碑上的挽聯,這就是她老人家一生的真實寫照!母親的品德也是我們兄妹一生學習的榜樣!</b></div> <h3><b> 母親,其實從未離開,她一直都在陪伴著我們,活在我們兄妹中間,活在我們的心中!</b></h3><div><b> 我相信,母親會一直在高高的天上看著我們!一直在護佑著我們!在母親的福佑下,我們家開枝散葉,繁衍發展,孫輩們也大都成家立業了,重孫輩們也一個個的在茁壯成長,都生活的幸福安定。如果母親健在,也才八十八歲,高堂在上,一大家子人圍在母親的身邊該是多么溫馨幸福的場面啊!</b></div><div><b> 母親,您就放心的安息吧!只是每年我們給您送的紙錢不要再舍不得花,祝愿您在天堂里舒心、富足、無憂,沒有喧囂紛擾與操心,遠離疾病與痛苦。在天堂的國度里,但愿您能聽得到我們在這特別的日子里帶給您的祝愿、祈禱和思念……。</b></div><div><b> 愿母親在天堂里一切安好!</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 2018.1.18</b></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山县|
陆良县|
云龙县|
迭部县|
四子王旗|
德昌县|
莱西市|
泌阳县|
天门市|
图片|
固阳县|
芒康县|
即墨市|
尼木县|
故城县|
平远县|
澜沧|
翁牛特旗|
同德县|
苏尼特左旗|
青田县|
中江县|
封丘县|
乃东县|
巍山|
余江县|
绵竹市|
宜君县|
响水县|
当雄县|
明水县|
韩城市|
银川市|
宁夏|
灵川县|
昌宁县|
德阳市|
北流市|
甘孜县|
鲁山县|
祁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