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標題:《湖南?長沙》</p><p class="ql-block">圖片:選自網絡</p><p class="ql-block">撰文:整理網上資料</p><p class="ql-block">配樂: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彎】 何紀光演唱</p><p class="ql-block">制作:棍道弟子</p><p class="ql-block">時間:2018年1月16日初稿</p> <h3>動態視頻《長沙城市宣傳片》</h3> <p class="ql-block">片頭圖片(見下圖)</p>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那時正值文革大串聯時期的1966年深秋,如果沒有記錯的活,在武漢待了大概不到一星期,就去到長沙,長沙也便成了我(時年15歲)所去到的第四座城市。</p><p class="ql-block"> 作者</p><p class="ql-block"> 2018年1月16日</p><p class="ql-block">長沙</p><p class="ql-block">長沙,湖南省省會,古稱潭州,別名星城,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瀏盆地西緣,是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南地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湖南省的政治、文化、科教、經濟以及商貿中心。</p><p class="ql-block">長沙總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轄6個區、1個縣,另代管2個縣級市;設有5個國家級開發區和9個省級園區;2016年,常住人口764.52萬人。</p><p class="ql-block">長沙被列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存有“馬王堆漢墓”、四羊方尊、三國吳簡、岳麓書院、銅官窯等歷史遺跡,發生過清末維新運動、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等愛國救亡運動,凝煉了“經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打造了“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演藝湘軍”等文化品牌。</p><p class="ql-block">截至2016年,長沙共有高等院校57所,獨立科研機構97家,兩院院士52名,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15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2家;有雜交水稻育種、“天河”超級計算機、國家首臺3D燒節打印機等重大科研成果。還有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2016年5月6日,長沙開通中國首條中低速磁懸浮線路。</p><p class="ql-block">2017年11月,長沙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GDP邁入“萬億。</p><p class="ql-block">(下圖為:長沙地標建筑)</p> <p class="ql-block">中文名稱:長沙</p><p class="ql-block">別名:星城、潭州</p><p class="ql-block">行政區類別:地級市</p><p class="ql-block">所屬地區:中國中部-湖南省</p><p class="ql-block">下轄地區:6區1縣、代管2縣級市</p><p class="ql-block">政府駐地:岳麓區岳麓大道218號</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瀏盆地西緣</p><p class="ql-block">面積:11819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常住人口:791.81萬(2017年)</p><p class="ql-block">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p><p class="ql-block">著名景點:岳麓山、橘子洲、世界之窗、馬王堆漢墓、湖南省博物館等</p><p class="ql-block">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p><p class="ql-block">火車站:長沙站、長沙南站、長沙西站等</p><p class="ql-block">著名高校: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大等</p><p class="ql-block">軍校: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p><p class="ql-block">歷史名人:曾國藩、黃興、劉少奇、雷鋒等</p><p class="ql-block">城市精神:心憂天下,敢為人先</p><p class="ql-block">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p><p class="ql-block">軌道交通:長沙軌道交通</p><p class="ql-block">(下圖為:長沙夜景)</p> <p class="ql-block">【城市象征】</p><p class="ql-block">〔市樹〕</p><p class="ql-block">香樟樹為一種常綠喬木;原產于中國東南沿海,隋唐時即傳入長沙地區。據園林、文化部門普查,長沙市200多株古樹名木中,古樟占了三分之一,有86株,高居首位。圓通寺的古樟,樹齡近千年,胸徑達2.28米。1985年11月30日,確定香樟樹(見下圖:千年古樟)為長沙市市樹。</p> <h3>〔市花〕</h3><h3>杜鵑花(見下圖)與報春花、龍膽花合稱中國三大名花,而且位列其首,長沙地區的氣候與土壤十分適合杜鵑花的生長,長沙人稱杜鵑花為“映山紅”。1985年11月30日,確定杜鵑花(見下圖)為長沙市市花。</h3> <p class="ql-block">〔地名由來〕</p><p class="ql-block">“長沙”之名最早見于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此后歷朝歷代,長沙均為湖南首邑和南方重鎮,新中國成立后,長沙作為湖南省省會,成為國務院首批頒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p><p class="ql-block">一.得名于長沙星</p><p class="ql-block">二十八宿中珍宿有一附星名為“長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論,認為長沙地名源于星名。</p><p class="ql-block">二.得名于萬里沙祠</p><p class="ql-block">萬里沙祠一說最早見于晉闞馬因所著《十三州志》:漢“有萬里沙祠,西自湘州,至東萊萬里,故曰長沙。”</p><p class="ql-block">三.得名于“沙土之地”</p><p class="ql-block">唐大歷間長沙太守張謂(見下圖)著《長沙土風碑銘》引《遁甲記》云:“沙土之地,云陽之墟。”</p><p class="ql-block">四.得名于長形的沙洲</p><p class="ql-block">長沙湘江中的水陸洲,長約5000米,寬約100米,是一較有特色的地理景觀。</p><p class="ql-block">五.得名于“蠻越”語“祭祀女神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楚國“南平蠻越”之前,長沙居民屬蠻越族。在蠻越語中,“長”是“祭壇”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p><p class="ql-block">結論</p><p class="ql-block">長沙地名,應是先民們根據長沙古代的自然環境特征而逐步確認,最后約定俗成,流傳后世:理應始于“洪荒之世”,至西周時已被確認。</p><p class="ql-block">(下圖為: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p> <h3>【歷史沿革】</h3><h3>長沙歷史發展,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據考古判斷,在距今15~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長沙地區就有原始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已形成氏族與部落。</h3><h3>殷商之世,長沙屬揚越之地,是百越部落(見下圖)的分支。</h3><h3>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楚國黔中郡。</h3><h3>秦設長沙郡,為秦初全國三十六郡之一,郡治湘縣。</h3><h3>西漢置長沙國,治臨湘縣。王莽始建國元年,改臨湘縣為撫睦縣。</h3><h3>三國時期屬東吳。</h3><h3>吳、晉、南朝,臨湘縣析出湘西縣,南朝宋開始,湘西縣為衡陽郡首邑,上隸荊州或湘州。</h3><h3>隋統一中國,廢州郡,行州縣二級制,長沙郡改潭州,臨湘縣改稱長沙縣,為潭州州治。</h3><h3>唐武德三年入唐版圖;貞觀元年設十道,潭州屬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分十五道,潭州屬江南西道。</h3><h3>宋太祖乾德元年二月,入宋版圖,至道三年分全國為十五路,潭州為荊湖南路路治。</h3><h3>元世祖至元三年正月初一(1276年1月18日),長沙入元版圖,設安撫司。</h3><h3>明洪武五年六月,潭州府更名長沙府。</h3><h3>清順治四年四月初八,長沙納入清版圖,沿明治設長沙府,上隸湖廣,仍轄12州縣。</h3><h3>民國元年4月,并縣歸府,長沙、善化二縣合并為長沙府直轄地。</h3><h3>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成為湖南省省會。</h3> <h3>【行政區劃】</h3><h3>截至2017年,長沙轄6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長沙市區(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及瀏陽市、寧鄉市、長沙縣;80個街道、95個鎮、14個鄉,715個社區、1169個村。政府駐岳麓區岳麓大道218號。</h3><h3>(下圖為:長沙市行政區劃地圖)</h3> <p>【地理環境】</p><p>〔位置境域〕</p><p>長沙位于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沙盆地西緣。介于東經111度53~114度15,北緯27度51~28度41之間。東臨江西省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面積11819平方公里。</p><p>(下圖為:長沙在湖南省中的地理位置)</p> <p>〔地質特征〕</p><p>長沙市境內地質特征是:地層出露齊全,花崗巖體廣布,地質構造復雜,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在長沙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層大約是10億年以前形成的。約6億年前,長沙還是茫茫大海,但海水不深深。以后海水逐漸由東而西退出,瀏陽、長沙和望城大部分地區升出海面,成為江南古陸的西北緣。由于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的影響,形成長條形的山間坳陷盆地——長(沙)平(江)盆地(見下圖)。</p> <p>〔地形地貌〕</p><p>長沙市東有連云山、大圍山、九齡山等呈東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狀排列,峽谷平行相間,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最高峰七星嶺(見下圖)海拔1607.9米。長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望城區喬口湛湖的海拔23.5米,為長沙市最低點;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差1584.4米。</p> <p>〔氣候〕</p><p>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征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長沙市區年平均氣溫17.2度,年積溫為5457度,市區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長沙夏冬季長,春秋季短。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見下圖)。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度以上有85天,氣溫高于35度以上的炎熱日,年平均有30天,并酷熱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較暖,入夜轉涼。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長沙氣候平均氣溫低于0度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度~5.1度,越冬作物可以安全過冬。</p><p><br></p> <h3>〔土壤〕</h3><h3>長沙土壤種類多樣,可分為9個土類、21個亞類、85個土屬、221個土種,總面積1366.2萬畝,其中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分別占土壤總面積的70%至25%。其他還有菜園土、潮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h3><h3>〔水文〕</h3><h3>長沙市的河流大多屬湘江水系,另外匯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主要有瀏陽河(見下圖)、撈刀河、靳江河與溈水河。支流河長5公里以上的有302條,其中湘江流域289條。按支流分級:一級支流24條,二級支流128條,三級支流118條,四級支流32條;另有13條屬資江水系;長沙水文特征:水系完整,河網密布;水量較多,水能資源豐富;冬不結冰,含沙量少。</h3> <h3>【自然資源】</h3><h3>〔礦產資源〕</h3><h3>長沙礦產種類繁多,尤以非金屬礦獨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鐵、錳、釩、銅、鉛、鋅、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種,有全國獨有的菊花石(見下圖),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海泡石,生產規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礦等。其中大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16處,礦點300多處。</h3> <h3>〔植物資源〕</h3><h3>長沙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見下圖)為主,有自然生長和引進栽培樹102科、977種,其中常綠樹462種,落葉樹515種,喬木457種,灌木414種,竹藤類106種。主要林木有松、杉、櫟、樟、楠、椿、茶、油茶、柑橘、毛竹等。</h3> <h3>〔水資源〕</h3><h3>長沙市境內年平均地表徑流量82.65億立方米,徑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經長沙市的常年徑流量年均692.50億立方米,全年可通航。長沙市水能蘊藏量24.53萬千瓦,地下水總儲量9.35億立方米/年,僅利用16.72%。最大的水庫為寧鄉縣境內的黃材水庫(見下圖)和瀏陽市境內的朱樹橋水庫。</h3> <h3>【人口民族】</h3><h3>〔人口〕</h3><h3>截至2017年末,長沙市常住人口791.81萬人,城鎮化率為77.59%。</h3><h3>〔民族〕</h3><h3>2010年,長沙市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回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門巴族、赫哲族、裕固族、鄂倫春族、烏孜別克族等54個少數民族,共計7.35萬人,其中過萬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苗族(見下圖)。</h3> <h3>【經濟】</h3><h3>〔綜述〕</h3><h3>2016年,長沙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23.70億元,上升到全國第13位。</h3><h3>第一產業</h3><h3>2017年,長沙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88.43億元,其中農業增加值245.16億元,林業增加值19.48億元,牧業增加值100.27億元,漁業增加值14.53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8.98億元。</h3><h3>第二產業</h3><h3>截至2013年,長沙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煙草制品、汽車制造、非金屬制品業、新材料等五大支柱型產業。</h3><h3>2017年,長沙全部工業增加值4101.4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533.26億元。</h3><h3>第三產業</h3><h3>2011年,長沙市有銀行機構41家,融資性擔保機構69家,各類私募投資機構近200家,花旗銀行(見下圖)、新韓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等一批外資銀行入駐長沙。</h3><h3>2017年,長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47.68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1489.69億元,商品房銷售額1736.74億元,全社會運輸周轉量547.65億噸公里,進出口總額(海關口徑)938.02億元。利用外資項目197個,合同外資金額78.92億元,旅游總收入1770.06億元。長沙金融機構各項存款(本外幣合計)余額17141.83億元,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31.65億元。</h3><h3><br></h3> <h3>【社會】</h3><h3>〔文體事業〕</h3><h3>截至2017年底,長沙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2個,博物館(紀念館)15個,檔案館14個。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4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13%。全市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項目241項次(市級、區縣、鄉鎮街道三級),全市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達530萬人。年末擁有各級健身運動輔導站691個,公共體育運動場地1852個。</h3><h3>長沙的娛樂業主要有長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華龍池和太平街,主要以小型清吧、演藝吧為主。夜總會以田漢大劇院和歌舞廳為主,內容有雜技、歌舞表演、相聲小品、特技表演等。<br></h3><h3>(下圖為:中南大學圖書館)</h3> <p>〔科學技術〕</p><p>截至2017年底,長沙有科學研究開發機構95個,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328項。專利申請37050件,授權專利17170件,簽訂技術合同3496項,成交金額102.54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510.2億元。</p><p>〔醫療衛生〕</p><p>截至2017年,長沙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449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87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2個;婦幼保健機構11個。衛生技術人員7.74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93萬人;注冊護士3.65萬人。衛生機構床位7.37萬張。</p><p>(下圖為:長沙市長海醫院)</p> <p>〔人民生活〕</p><p>2017年,長沙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46948元;人均工資性收入25241元;人均經營凈收入6782元;人均轉移凈收入8343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4645元。居住人均消費6947元;生活用品及服務人均消費2810元;交通通信人均消費4813元;教育文化娛樂人均消費6378元;醫療保健人均消費2266元;其他用品和服務人均消費708元。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55.1輛;計算機91.4臺;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84.9臺。城鎮居民人均自有現住房面積45.5平方米。</p><p>〔社會保障〕</p><p>2017年,長沙有社會福利院、敬老院、養老院、光榮院(見下圖)等195所;城鎮各類社會服務設施4412處;發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04億元,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3.96萬人(包括城鎮和農村居民)。</p><p>2017年末,全市參加勞動保障部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226.11萬人,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人數達8.45萬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人數達257.35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209.1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142.92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4.7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為146.57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為144.53萬人;參加城鄉醫療保險人數為513 .02萬人。</p><p><br></p><p><br></p> <h3>〔傳媒〕</h3><h3>長沙的媒體有國內主流媒體“湖南電視臺”(見下圖),還有長沙戶外傳媒、報紙雜志傳媒、數字網絡傳媒等,其中湖南衛視為中國大陸年收入個收視率最高的地方電視臺。</h3><h3>長沙是中國金鷹電視節的永久舉辦地,金鷹獎為中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長沙發行的有影響力的報紙有《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全國性報紙《體壇周報》和《今日女報》,都曾多次獲得“全國地方報紙管理先進單位”稱號。同時,各大報紙紛紛推出了電子網頁版。</h3> <h3>【教育】</h3><h3>〔初等教育〕</h3><h3>2017年,長沙普通小等918所;幼兒園在園幼兒29.39萬人;全市共投入學生免費入學和資助經費12.56億元,全市所有義務教育階段159.9萬人次學生全部享受了免雜費入學。</h3><h3>〔中等教育〕</h3><h3>2017年,長沙普通高中83所,初中學校230所;小學升初中入學率106.2%。</h3><h3>〔高等教育〕</h3><h3>2017年,長沙擁有普通高校57所,在校研究生6.16萬人;普通高校在校學生61.04萬人。</h3><h3>長沙市主要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見下圖)、中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長沙師范學院等。</h3> <h3>【交通】</h3><h3>〔鐵路〕</h3><h3>長沙是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鐵路貫穿城市南北,滬昆鐵路連接東西;京廣高速鐵路與滬昆高速鐵路在長沙火車南站(見下圖)交匯。2014年,長沙高鐵南站累計發送旅客1424.75萬人次。</h3><h3>火車站:長沙站、長沙南站、長沙東站、長沙北站</h3><h3>鐵道線路:京廣鐵路、石長鐵路、長株潭城際鐵路、長益常城際鐵路、京廣高速鐵路、滬昆高速鐵路、渝廈高鐵(規劃)等。</h3> <p>〔公路〕</p><p>2014年,長沙市公路運輸承擔了長沙市76.6%的客運量和89.0%的貨運量。全年共完成客運量9765.34萬人次,貨運量2.71億噸次,完成旅客周轉量61.1億人公里、貨物周轉量264.27億噸公里。</p><p>截至2010年底,長沙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5306.54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29.51公里/百平方公里。另有3條國道、14條省道和106條縣道密集分布,等級公里總里程為12346.90公里。</p><p>國道:106國道、107國道、319國道</p><p>國家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滬昆高速公路</p><p>省級高速公路:長永高速公路、長吉高速公路、長張高速公路、瀏醴高速公路、長株高速公路、岳臨高速公路、長潭西高速公路、長韶婁高速公路。</p><p>城市環線:長沙繞城高速公路。</p><p>(下圖為:重磅2019 長沙公路大爆發)</p> <h3>〔航空〕</h3><h3>長沙有黃花國際機場(見下圖)、大托鋪2個機場,其中,黃花國際機場位于長沙東郊的長沙縣黃花鎮,距離市區約22公里,有長沙機場高速公路和長永高速公路直達。機場可直航境內75個主要城市和香港、曼谷、首爾、釜山、大阪等境外城市,2009年初,開通了直航臺北、新加坡、高雄的航線。</h3><h3>大托鋪機場位于長沙南郊三環線以外,以前為軍民兩用機場,今為專用軍事機場。</h3> <h3>〔水運〕</h3><h3>長沙港(見下圖)可通江入海,共與長江南岸及南京、上海、連云港等港口通航。長沙輪船客運中心站每天有到益陽、津市、安鄉、常德、茅草街、湘潭、湘陰、岳陽等地的班船。此外,截至2010年11月,長沙有湘江千噸級航道和全國最大的內河主樞紐港—霞凝新港,港口吞吐量達1100多萬噸,其中港口國際集裝箱吞吐量36萬標箱,重件雜貨350萬噸。</h3> <h3>〔市內交通〕</h3><h3>橋梁隧道干道</h3><h3>長沙城區主干道有五一大道、芙蓉路、東風路、韶山路、萬家麗路、三一大道、中山路、黃興路、湘江路、瀟湘路、人民路和一環線、二環線、三環線等。連接湘江兩岸的過江隧道有八橋兩隨:橘子洲大橋(見下圖)、銀盆嶺大橋、猴子石大橋、月亮島大橋、黑石鋪大橋、三汊磯大橋、福元路大橋、湘府路大橋、營盤路湘江隧道、南湖路湘江隧道。</h3> <h3>〔軌道交通〕</h3><h3>長沙軌道交通,是服務于長沙市的軌道交通系統,長沙地鐵1號線已于2016年6月28日運營、長沙地鐵2號線已于2014年4月29日運營、長沙地鐵4號線已于2019年5月26日運營、長沙磁浮快線(見下圖)已于2016年5月6日運營,該線路是中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中低速磁浮鐵路。</h3> <h3>〔公共交通〕</h3><h3>普通公交</h3><h3>2015年9月,長沙市內共有3家從事公交運營的公司。另外,郊區望城區里有2家,長沙縣里有3家。2017年,全年公共交通客運量達11.63億人次,城區萬人公交車保有量達到16.9標輛/萬人。截至2014年底,長沙城區共有公共汽車(見下圖)5517輛;擁有出租車7957輛,2017年實現了2輪公交線網優化調整,共調整和優化線路60余條,填補空白點90余個。</h3> <h3>快速公交(BRT)</h3><h3>線路名稱 始發站 終點站</h3><h3>萬家麗線 湘龍路龍塘樞紐站 市廣電中心站</h3><h3>1號線 長沙火車站 中信新城</h3><h3>2號線 濱江新城 赤崗沖</h3><h3>3號線 長沙火車站 星馬片區</h3><h3>4號線 長沙火車站 金霞組團</h3><h3>5號線 雷鋒鎮 桐梓坡</h3><h3>6號線 坪塘街道 黃興鎮</h3><h3>(下圖為:長沙快速公交BRT)</h3> <p>【歷史文化】</p><p>〔方言〕</p><p>長沙方言屬新湘語長沙話,主要以長沙城區和長沙縣、望城區為代表。長沙也有一些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忌諱,比如以前因為有虎出沒而忌說“虎(fu音)”,把“腐乳”讀作“貓乳”、“府正街”讀作“貓正街”。</p><p>〔地方戲〕</p><p>長沙湘劇是湖南大戲中的一個主要劇種,唱遍大江南北,風靡海內外的花鼓戲名劇《劉海砍樵》(見下圖)其膾炙人口的“比古調”唱段,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所喜愛。</p><p>長沙彈詞是長沙城市曲藝的一種,它源于道情,因用長沙方言說唱,也稱長沙道情,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 <p>〔民俗〕</p><p>長沙過漢族的所有節日,其中一些節日具有地方特色,也有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廟廟會(見下圖:長沙十萬人陶公廟熱鬧趕廟會)為趕集的一大特色。農歷三月三時,長沙人都有地菜煮雞蛋的習俗。立夏時有吃立夏粳之俗。驚蜇時農家于暗處點燈,用石灰撒房間四周及潮濕暗角。小孩點燃一個個爆竹,丟向屋角墻下,邊丟邊喊:“驚蟄,驚蟄,炸得蟲蟻筆直”。</p> <p>〔宗教〕</p><p>長沙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職人員(見下圖)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幾萬人,信眾10萬人。</p> <p class="ql-block">[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長沙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有325名會員;紅星木雕城計劃騰出3000平方米的空地,打造“非遺博物館”,常年舉行展示和演出;寧鄉大成橋鎮81歲農民謝國恩自費建立長沙首家非遺民俗館,搜集散落在民間的“滄浪遺珠”。長沙共有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7項市級非遺項目,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分別為7人、11人、32人,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基地14個、非遺專題博物館7個。</p><p class="ql-block">〔長沙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p><p class="ql-block">1.湘繡(見下圖);</p> <p>2.瀏陽花炮制作技藝(見下圖);</p> <h3>3.湘劇(見下圖:湘劇《琵琶記》)</h3> <h3>4.長沙彈詞(見下圖:長沙彈詞曲藝家彭延昆)</h3> <h3>5.廟會(火宮殿 民俗廟會,見下圖)</h3> <h3>6.石雕(菊花石 傳統美術雕,見下圖)</h3> <p>7.長沙銅官窯瓷(見下圖)燒制技藝</p> <h3>8.瀏陽文廟祭孔音樂(見下圖)</h3> <p class="ql-block">[地方特產]</p><p class="ql-block">*湘繡</p> <p class="ql-block">*菊花石雕</p> <p class="ql-block">*中國紅瓷器</p> <p class="ql-block">*瀏陽花炮</p> <p class="ql-block">【旅游】</p><p class="ql-block">[綜述]</p><p class="ql-block">由于八年抗戰、文夕大火和“破四舊”,導致長沙城區古建筑、古文物幾乎損壞殆盡,完整保存的麻石街僅存4條。歷史街區:太平街、潮宗街、化龍池、小西門、天心閣歷史文化街區。</p><p class="ql-block">長沙地下文物豐富,重要的考古發現有長沙馬王堆漢墓、寧鄉炭河里遺址和青銅器、長沙走馬樓簡牘、春秋戰國楚墓、銅官窯等。</p><p class="ql-block">(下圖為:長沙旅游景點動圖)</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區〕</p><p class="ql-block">國家5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1.岳麓山風景區</p><p class="ql-block">岳麓山風景區(見下圖)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海拔300.8米,占地面積35.20平方公里,是南岳衡山72峰的最后一峰,位于橘子洲旅游景區內,為城市山岳型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岳麓山位于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市湘江西岸,依江面市,現有麓山、橘子洲、岳麓書院、新民學會四個核心景區,為世界罕見的集“山、水、洲、城”于一體的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湖湘文化傳播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岳麓山因南朝宋時《南岳記》中“南岳周圍八百里回燕為首,岳麓為足”而得名,融中國古文化精華的儒、佛、道于一體,包容了歷史上思想巨子、高僧名道、騷人墨客共同開拓的岳麓山文化內涵。景區內有岳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云麓宮、新民學會舊址、黃興墓、蔡鍔墓、第九軍區司令部戰時指揮部舊址等景點</p> <h3>2.橘子洲</h3> <p class="ql-block">3.新民學會舊址</p> <p class="ql-block">4.岳陽樓景區</p><p class="ql-block">岳陽樓景區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墻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緣、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p><p class="ql-block">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以及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見下圖),更使岳陽樓著稱于世。</p> <p>國家4A級旅游景區:</p><p>1.世界之窗</p> <h3>2.湖南省石燕湖生態旅游公園</h3> <h3>3.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h3> <h3>4.長沙洋湖濕地公園</h3> <p>長沙十景:</p><p>1.長沙世界之窗</p> <p class="ql-block">2.岳麓書院</p><p class="ql-block">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座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筑被完整保留,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h3>3.天心閣</h3><h3>天心閣,為“新瀟湘八景”,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八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h3><h3>天心閣景區因天心閣而命名,以天心閣和長沙古城墻為主要景點,包括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的崇烈亭、崇烈門、《太平軍魂》浮雕、歷史名人石刻畫廊等組成景區核心景觀。自古享有“瀟湘古閣、秦漢名城”的美譽,天心閣不但是古城長沙的象征,而且見證了長沙的歷史發展與變遷。</h3> <h3>4.開福寺</h3> <p>5.湖南省博物館(新館) </p> <h3>6.仙劍瀑布</h3> <h3>7.杜甫江閣</h3> <h3>8.馬王堆漢墓</h3> <h3>9.靖港古鎮</h3> <p class="ql-block">10.長沙摩天輪</p> <h3>〔歷史古跡〕</h3><h3>1.愛晚亭</h3><h3>愛晚亭是岳麓山中觀賞楓葉秋景的最佳地點之一,每當深秋時節,愛晚亭四周被層層紅葉所包裹,異常美麗。愛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1952年愛晚亭重點時,由當時的湖南大學校長李達專函邀請,毛澤東親筆題寫“愛晚亭”三字,如今亭子懸掛的愛晚亭匾額,就是根據毛澤東手書手跡而</h3> <h3>2.西漢長沙王陵墓群(見下圖)</h3> <h3>3.四羊方尊(寧鄉炭河里遺址出土,見下圖)</h3> <h3>4.天心閣城墻(見下圖)</h3> <h3>5.麻石街(見下圖)</h3> <p class="ql-block">【名人】(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p><p class="ql-block">陳寅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歐陽詢</p> <h3>齊白石</h3> <p>曾國藩</p> <h3>張仲景</h3> <p class="ql-block">〔城市榮譽〕</p><p class="ql-block">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最具中國特質的國際文化名城、2010~2011中國十大會展品牌中心、國家級節能減排的示范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13~2016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并獲“長安杯”、中國城市創新競爭力排名第11、第三批“少數民族流東人口服務管理示范城市”、東亞文化之都、潛在的國家重要交通-教育-醫療-文化-貿易中心、城市產業競爭力指數排名13、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14、中國十大節慶城市、全國無償鮮血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中國首屆最具軟實力城市、全國暢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全國綠化模范示范城市、全國創業先進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第二批“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世界“媒體藝術之都”、中國城市營管環境質量排名第10、世界城市名側評為世界二線城市、2018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12。</p><p class="ql-block">(下圖為:全球最高榮譽“全球綠化城市”)</p> <h3>〔友好城市〕</h3><h3>自1982年長沙市與剛果(布)布拉柴維爾市結成湖南省第一對友好城市以來,截至2014年12月,長沙市已與23個國家的38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或友好經貿合作城市。</h3><h3>剛果共和國 布拉柴維爾市 1982.8.9</h3><h3>日本 鹿兒島市 1982.10.30</h3><h3>美國 圣保羅市(見下圖) 1988.5.9</h3><h3>瑞士 弗里堡市 1994.6.10</h3><h3>新西蘭 波里魯阿市 2000.2.24</h3><h3>美國 澤西市 1995.11.29</h3><h3>德國 新魯濱市 2004.5.20</h3><h3>俄羅斯 烏里揚諾夫斯克市 2006.6.19</h3><h3>意大利 1阿雷佐市 1997.9.26</h3><h3>韓國 龜尾市 1998.10.19</h3><h3>美國 奧克蘭市 1999.3.22</h3><h3>比利時王國 蒙斯市 1998.5.14</h3><h3>澳大利亞 奧本市 2006.3.7</h3><h3>芬蘭 羅瓦涅米市 2004.11.3</h3><h3>南非 金伯利市 2008.9.25</h3> <p class="ql-block">【餐飲】</p><p class="ql-block">長沙境內主要以湘菜為主,湘菜源遠流長,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其著名詩篇《招魂》中,就記載了許多湖南菜肴。西漢時期,湖南的菜肴品種就達109個,烹調方法也有九大類。明清兩代,是湘菜發展的鼎盛時期,湘菜的獨特風格基本定局。清朝末年,在長沙先后出現了軒幫和堂幫兩種湘菜館。民國初年,出現了戴(楊明)派、盛(善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種流派,奠定了湘菜的歷史地位。</p><p class="ql-block">長沙小吃主要有:口味蝦、長沙臭豆腐、糖油粑粑、黃鴨叫、德園包子、麻辣子雞、楊裕興(見下圖:楊裕興百年粉面)等。</p> <h3>〔湘菜十大招牌菜〕(圖1~圖10)</h3><h3>1.毛氏紅燒肉”</h3> <h3>2.臘味合蒸</h3> <h3>3.東安子雞</h3> <h3>4.組庵魚翅(又名紅煨魚翅)</h3> <h3>5.平江火焙魚</h3> <h3>6.霸王別姬</h3> <h3>7.剁椒魚頭</h3> <h3>8.永州血鴨</h3> <h3>9.湘西酸肉</h3> <h3>10.麻辣子雞</h3> <h3>〔長沙十大特色小吃〕(圖1~圖10)</h3><h3>1.糖油粑粑</h3> <h3>2.口味蝦</h3> <h3>3.口味蟹</h3> <h3>4.長沙臭豆腐</h3> <h3>5.香辣唆螺</h3> <h3>6.醬板鴨</h3> <h3>7.長沙紅燒豬腳</h3> <h3>8.長沙米粉</h3> <h3>9.長沙燒烤</h3> <h3>10.德園包子</h3> <h3>【長沙旗袍秀】</h3><h3>長沙橘子州舉行世界吉尼斯旗袍秀活動</h3> <h3>2017端午節長沙都正街旗袍秀</h3> <h3>長沙女大學生紅楓旗袍隊</h3> <h3>旗袍秀展示傳統服飾之美</h3> <h3>長沙橘子州舉行世界吉尼斯旗袍秀活動</h3> <p class="ql-block"> —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扬州市|
鸡东县|
茂名市|
静宁县|
浮山县|
龙游县|
晋江市|
鄱阳县|
巴彦县|
融水|
禄劝|
钟山县|
丰都县|
唐海县|
富裕县|
裕民县|
三穗县|
红安县|
大英县|
文成县|
吴忠市|
望城县|
封丘县|
通州市|
台东县|
收藏|
台北市|
张家川|
云浮市|
南丹县|
东山县|
泾源县|
怀柔区|
涡阳县|
肇源县|
新余市|
新巴尔虎右旗|
忻州市|
双城市|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