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2017年暑期,一次偶然的小聚餐,卻不約而同不可避免的談到了班級聚會。那些年,那些人,還有那些事全都涌上了心頭……</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font color="#ed2308">成 長 印 記</font></i></b></h1> <h3> 1999年10月我們入學報到,61位兄弟姐妹組成了一個大家庭——251班!軍訓拉開了三年汾師生活的大幕,灰頭土臉的我們就這樣一頭闖進了青春的大門。</h3> <h3> 2001年盛夏,我們送別了第一任班主任王東保老師。那會的我們都很消瘦啊,十多年后的今天,漸進中年的我們已經集體發福了,看來歲月真的是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啊!</h3> <h3> 三年的時間轉瞬即逝,2002年6月,我們畢業了。坐在前排中間的美女老師就是我們后來的班主任——馬小萍老師。其實,每一張畢業照的背后都是一段難過的回憶,因為大家就要各奔東西了。依稀還記得畢業晚會、依稀還記得宿舍樓前整裝待發的行李、依稀還記得目送和淚水……我們帶著離別的傷感和年輕的夢想揮別校園,誰知這一揮就是十五載。</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font color="#ed2308">回 憶 滿 滿</font></i></b></h1> <h3><font color="#010101"> 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三年不算很長。但是,這三年間的每一次開懷大笑、每一份悲傷失意、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未來都不會再有了……曾經滄海難為水——讓我們一起去回眸這些成長的點點滴滴吧</font></h3> <h3> 第一次參加校運會,那種莊嚴神圣、緊張激動不亞于參加閱兵的部隊吧?現在還能記得那一身馬甲西褲真的不合身啊。</h3> <h3> 第一次見識學校還會有花園,而且那么漂亮!現在想來,我這只??是在井底坐的太久了</h3> <h3> 這兩個小本本是我最早擁有的證件了,學生證除了每學期開學注冊一下,好像沒別的用處。借書證上倒是有密密麻麻的借閱記錄,那會都是手寫登記了</h3> <h3> 2000年10月,母校迎來了50周年校慶。只記得三點: 1、回來了好多老校友,人物都不小;2、學校團委書記主編了一本校史,那是迄今為止我的名字唯一一次被印刷在一本書里;3、一場大雨沒擋住,慶典儀式臨時改在電影院舉行,精心準備的幾個大型節目……哎,可惜了!</h3> <h3> 下課了,結伴同行。那會的我們真的不知道未來會是啥樣子……</h3> <h3> 一年中最快樂的節日來嘍,每年的元旦,我們都會早早準備:采購水果、編排節目、晚會主持、會場布置……元旦聯歡從下午的餃子大宴開始,再到時長堪比春晚的節目表演,好多同學甚至玩個通宵。現在終于明白——學生時代的窮開心才是真正的開心</h3> <h3> 中間戴上帽子的就是我們永遠年輕漂亮的馬老師,那會就和我們打成一片,當然,現在也是!</h3> <h3> 下次聚會,爭取重來一次餃子宴。一起包,一起吃,要的就是那無拘無束的歡聲笑語</h3> <h3> 這一刻被所有同學都一致認為是最美一瞬間</h3> <h3> 終于看到那個叫留言冊的本本了。濃濃同窗情,絲絲離別愁。一切盡在其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i>久 別 重 逢</i></b></font></h1> <h3> 聚會的事大家立說立行,在馬老師的鼎力支持和全體同學的積極配合下,經過組委會的同學精心策劃、高效籌備,短時間內包括花名冊、邀請函、簽到墻、回憶錄、會標條幅、餐廳住宿、鮮花禮品、水果飲料、合影攝像、活動流程在內的前期準備全部就緒。聚會報到時間最終確定為——2017年8月16日。同學們,回“家”吧!我們不見不散!</h3> <h3>來了先簽個到</h3> <h3>二寶,你笑啥了?</h3> <h3>再聚首</h3> <h3> 世間有這么一種情感,雖然不能時時相聚,但卻能一見如故,這就是同窗情。</h3> <h3>久別重逢哪能不握個手呢?</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i>交 流 分 享</i></b></font></h1> <h3> 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回到純潔簡單的校園。終于有這么個場合,我們可以不分高低貴賤而隨意的坐在一起說真話,說實話,說知心話;終于有這么個機會,可以見到那些口中代表“同學”二字的人了,終于可以見到熟悉的臉龐,訴說別后的思念,傾聽彼此的故事……</h3> <h3> 座談會條幅內容來自喬永紅同學的朋友?,即插即用,非常完美。</h3> <h3> 師恩難忘,首先把最誠摯的祝福送給老師</h3> <h3> 有才有心的二寶同學精心制作了PPT,通過視頻、 圖片、文字展示了汾師三年、別后十五年的點點滴滴,那些當初的大小合影、校服校徽、各類證件、校園情景……將我們帶入了深深的回憶中,大家都看的目不轉睛、感慨萬千</h3> <h3> 有太多的話想說給大家聽了,座談會遠遠超出了計劃用時。十五年的風雨洗禮,大家變得成熟穩重、優雅大方……</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i>豪 情 干 杯</i></b></font></h1> <h3>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相逢一笑不如把酒言歡。不由得想起了畢業聚餐,不同的是——往昔離愁別緒,今朝歡聲笑語</h3> <h3>兄弟,干杯??</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font color="#ed2308">重 游 母 校</font></i></b></h1> <h3> 回來了,曾經高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學樓還在,校門變得更加開放包容,是在等候和歡迎每一位學子的歸來嗎?</h3> <h3>而我們離開時它是這個樣子的</h3> <h3> 有太多囧事發生在這里,餐廳翻新期間,飯票是紙質的、稀飯是在水龍頭上隨接隨喝的、三餐是蹲在地上吃完的,當然最懷念那會的消費很低調,三五塊錢就吃的很美氣了……</h3> <h3> 這座小樓那會叫1號樓,那時我們班的男生住在210</h3> <h3> 這個是3號宿舍樓吧,大部分的女生都住在這里。那會男生們都很少涉足這里,那會學校管理的嚴格細致程度,放到現在甚至好多中學都做不到,這一點確實讓人懷念</h3> <h3> 這是曾經的藝術樓,隔段時間就被音樂老師安排到這里練琴。當時最大的幼稚就在于在那小小的琴房里只知道彈琴不知道“談情”啊!</h3> <h3>現在變成這樣了</h3> <h3> 從這個小巷子進去就是我們的第一個教室了,位于學校的東北角,記得門前還有個大棚。</h3> <h3> 當時教室的外觀就是這個樣子的,木門木窗高大寬敞,冬天冷不冷忘了反正夏天挺涼快</h3> <h3> 舊教室被翻新改造了,但是我們還是來到了門前,久久不愿離去</h3> <h3> 有人問:“青春在哪里?”我想:“青春就在操場上!” 肆意奔跑、追逐嬉戲、球場拼殺、散步談心、晨跑做操、堆雪人打雪仗、晚飯后月光下……當年雖是黃土跑道、水泥球場,但是快樂不打折</h3> <h3> 這個年齡了,只有和同學們走到一起了才有玩的興致和放松的機會</h3> <h3> 我們后來的新教室就在操場邊的這棟實驗樓里</h3> <h3> 流連于新教室門前</h3> <h3> 操場通往圖書樓的月亮門換成了柵欄,記得原來月亮門兩側是一排櫥窗,里面經常會展出學生的書法、繪畫、寫作、剪紙、海報等作品,甚至有學長在里面辦過個人書法展,總體感覺學校現在的育人氛圍沒有以前濃厚了。完整看過并記憶深刻的好多長篇小說,都是在這里借閱的。</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font color="#ed2308">回 歸 課 堂</font></i></b></h1> <h3> 從這里畢業后,絕大部分的同學脫下校服告別母校,卻又走進了大大小小的各級各類學校,拿起教鞭登上了三尺講臺。課堂對我們來說似乎不太稀罕,但是今天不一樣……</h3> <h3> 首先,時隔十五年,我們又一次一排排、一列列、肩并肩的坐在了一起</h3> <h3> 其次,我們又有機會可以激動的喊聲:“老師好”</h3> <h3> 讓人倍感親切的是回到教室,竟然還是原來的木桌椅,還是熟悉的棗紅色。再次聆聽老師的教誨,我們覺得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是——還能做一回老師的學生</h3> <h3>同桌的你</h3> <h3>同桌的你</h3> <h3>同桌的你</h3> <h3>柳林老鄉-2000年盛夏</h3> <h3>柳林老鄉-2001元旦</h3> <h3>柳林老鄉-2002元旦</h3> <h3>柳林老鄉-2018正月</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font color="#ed2308">難 說 再 見</font></i></b></h1> <h3>相聚總是匆匆,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h3> <h3>合影一</h3> <h3>合影二</h3> <h3>合影三</h3> <h3> 說好了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還會再見,卻又淚眼汪汪</h3> <h3> 青山在,人未老,同學情正濃。我們相信:青春永不散場!再見了,我的兄弟姐妹們……</h3> <h3> 歲月增,水長流,情懷依舊深。我們相信:青春永不散場!再見了,我的兄弟姐妹們……</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i>聚 后 感 想</i></b></font></h1> <h3> 聚會結束后大家都感慨萬千,分別寫下了自己的感受、感悟,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h3> <h3> 把馬老師寫給我們的聚會留言放在結尾,作為本篇紀實的總結,愿我們所有同學在成長的路上銘記師恩,都做充滿正能量的人!</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海市|
双鸭山市|
宜章县|
哈尔滨市|
祁阳县|
黑龙江省|
宜都市|
九寨沟县|
盖州市|
瑞金市|
揭西县|
靖远县|
宜都市|
罗平县|
富源县|
仪陇县|
威远县|
景泰县|
加查县|
罗平县|
广州市|
南溪县|
利津县|
鲁山县|
井冈山市|
宜昌市|
丹东市|
台中县|
阿图什市|
山丹县|
江门市|
凌云县|
桃江县|
金寨县|
隆尧县|
刚察县|
阳西县|
巨野县|
铜山县|
铜陵市|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