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2017年臘月11日,是敬愛的父親王清和老大人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特撰寫此文,寄托兒孫們的哀思,同時,也想借此把父親高尚的人品和博大的胸懷傳承給王家的后代。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009</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年2月28日,92歲的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轉眼已經八個年頭,但父親的音容笑貌深深的烙印在腦海里,永遠都不會淡忘。 </span></h3><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深諳孔孟,舊學功底深厚。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為人忠厚善良,通情達理,正直豁達,不貪不圖,安貧困窮。</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歷經磨難,性格堅強,百折不撓,從不給后人添麻煩,一生中想做的事情自己都做完了,硬是一蒿桿撐到了底。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精明能干,做事認真負責,公私分明,原則性強,工作出色,深得同事和領導好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父親博愛仁厚,92個春秋,辛勤工作了65年,經常教育我們要懂得居家不可不儉,待客不可不豐的為人之道。父親一生勤儉節約,但對于子女就業,孫輩讀書等重大事件,父親總是慷慨解囊,大力資助,是雪中送炭的福星。</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父親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在兒女的心中是偉大的,父親雖然沒有給我們留下更多的物質財富,但是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聽父親講,我們王家是書香門第,祖籍四川廣安,當年我爺爺的爺爺,在清廷為官出事,逃難至巫溪,以算命為生。到我爺爺這一輩有兩兄弟,年輕時候都在縣衙門里做文員,人稱王大老典,王幺老典。爺爺晚年以教私塾為生,很多弟子后來成棟梁之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父親92年風雨人生大致分為四個時期 。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勤奮學習的童年。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17年臘月11,父親出生巫溪縣城的正街(現在的人民街),是家里的幺兒,備受父親和哥哥姐姐的寵愛, 父親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在爺爺的私塾學堂長期名列前茅,父親博覽古典名著,舊學功底深厚;研究易經,會看風水,算命卜卦準確率很高;寫一手流利的楷書,這一切,為父親后來的人生打下了扎實的文學功底。</span></h3> 二,青年時期的父親修身齊家,工作順利。 <div><div><br></div><div> 父親17歲就去白鹿溪陶家(屬當地首富,后來的岳父家里)當學徒,三年學徒期滿,繼續為老板打工,父親勤奮好學,為人忠厚善良不謀己,在三個管賬先生中最受老板的信任,老板的言傳身教,讓父親學到了豐富的處世為人的哲理和當家理財的經商之道。27歲時,父親結束了10年的學徒生涯,娶了老板的幺女兒回縣城結婚成家,1945,父母親有了第一個兒子,我的兄長。 </div><div> 1948年,我出生后不久,爺爺和奶奶相繼去世,父親幾兄弟為爺爺奶奶舉辦了隆重的葬禮,爺爺自己會看風水,墓地選在北門坡上的筲箕凹(九層樓對面的山頂上),山大坡陡,路途遙遠,抬喪的人就有200多,出殯的時候,縣城的街坊鄰居都來送葬,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div><div> 解放后,父親最初在合作商店工作,因工作出色被調去縣聯社,后又被調去白鹿區供銷社作統計工作,因工作優秀,多次被萬縣地區評為先進工作者,一直到1958年。52年和56年母親又先后生了弟弟和大妹。父親每月將工資寄回家里,母親精打細算,把我們四兄妹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 </div><div><br></div><div> </div></div> <h3> 三,苦難的中年,以賣苦力養家糊口20年。</h3><div><br></div><div> 因工作能力強被人妒忌,因心直口快得罪領導,1958年,41歲的父親被打成右派分子,開除工職,下放到中壩公社下壩大隊勞動改造,身體單薄,細皮白肉的父親,從來沒有干過粗活,開始挑100斤重的糞桶,站都站不起來,三年自然災害差飯吃,用紅子兒粑粑充饑,造成便秘,幾天解不出大便,父親落戶家的好心大媽用竹簽給他撥。沒有了父親這唯一的經濟收入,一家五口以后的日子怎么過,想起這些,父親死的心都有,是母親給父親打氣,“要挺住,家里有我,總會有出頭之日的”。母親靠幫人洗衣服,燒開水賣來養活一家五口,我就幫母親縫洗了的被子,墊著小板凳上開水。</div><div> 禍不單行,我和弟弟一起得重病,母親輪換著背我們兄弟倆去醫院看病,后來在三伯父(他是巫溪有名的老中醫)的精心治療下,我們哥倆才慢慢好起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母親在段上的公共食堂工作,母親想方設法,也沒有讓我們吃過野菜。哥就帶著我們三兄妹,哥哥很小就會做飯給我們吃,小學畢業后,才14歲的他就輟學打工,為父母分憂。后來在幺姨爹的湖北竹溪轉運站工作,都在白鹿區,哥經常給父親送好吃的東西去。這樣的日子一直到1960年才出現轉機,當時在白鹿派出所工作的堂兄幫忙,把我們家的困難情況向上面反映,父親才回到縣城的家里。 </div><div> 父親回城以后,沒有工作,開始做包子賣,后來,包子也不準賣了,經朋友介紹開始做小工,這一做就是17年,無論是赤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大雪紛飛的寒冬,從未間斷。開始是做挑方丈石和火磚等零活,后來進入建筑工地,做專門侍候瓦工的小工,(拌三合土和送建筑材料),父親聰明能干,能寫會算,很快成為工地上小工隊伍的組長,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還要派工和管賬,父親工作認真負責,辦事公道無私心,深得工人們的信任和擁戴。 </div><div> 父親一介書生,歷盡磨難,練就了堅強的性格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夏天,赤膊在烈日下工作,白皙的皮膚曬成了臘肉皮,水滴在身體上都不沾,脫下內褲,屁股上就像是穿了一條雪白的內褲,冬天,由于石灰水的長期浸泡,雙腳的后跟都裂開很深的口子,父親就用針和線把裂開的口子縫起來。現在想起這些事心里就一陣陣心酸。 </div><div> 因為父親長期在白鹿工作,父親的青年時期我印象不深,直到父親回城以后,才開始清晰起來,有兩件事情,至今記憶深刻。一件事是1965年夏天,父親幫工給別人在河邊洗圍席,上初中的我,正放暑假,看天氣在變,母親要我去給父親幫忙,父親看天上滿天烏云,對我說,趕快收席子,話未說完,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雷陣雨像瓢潑一樣倒下來,父親大聲吼,快用大石頭壓住席子,父子倆手忙腳亂地追逐被狂風刮走的席子,用大石頭壓住,雨小了,我們倆淋得像落湯雞,還好,席子一張也沒有被風刮走。我第一次親臨狂風暴雨,狂風吹著雨柱,一輪一輪的向前推進,人都站不穩,父親單薄的身軀與暴風雨抗爭的畫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二件事是同年的冬天,父親在西門修建毛主席語錄塔,晚上工地要人留守值班,為了多掙錢,父親接活了,當時我已經放寒假,母親讓我去給父親作伴,半夜,突然狂風大作,像要把簡易的工棚掀翻,寒冷的刺激,狂風的呼嘯,嚇得我縮成一團,父親鎮靜地關好被狂風吹開的工棚門,用木板頂住,然后對我說,男子漢對惡劣的環境要有承受能力,貪生怕死有什么用啊!我心里在想,父親單薄的身軀里怎么有這么強大的力量呢? </div><div> 父親回城以后,家里的經濟狀況有所好轉,1963年生了小妹,小妹又白又胖,很漂亮,父親特別喜歡,給家里增添了樂趣。父親每天放工回家,母親端上熱水盆,父親洗臉擦身,然后就是用花生米或者向日葵下酒,酒后的父親情緒亢奮,口若懸河,很健談。晚上經常去西門一位一起做小工的朋友家,在那里,晚上總是有很多人,等著聽父親講故事,父親博覽群書,談古論今,談笑風生,聽眾們都聽入了神,一致稱贊父親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了不起。父親會唱川戲,音色不錯,韻味足,我一生中只聽見過兩次。我喜歡唱歌,也許是父親的遺傳吧! </div><div> 1965年夏天,我初中畢業了,因屬“黑五類”子女,被剝奪繼續讀書的權利,同年9月去食品公司工作。1966年12月24日到印刷廠做臨時工,一做就是27年。“文革”開始了,父親為了躲避批斗,經常找區鄉的工地做工,學校停課了,弟弟發育良好,長相英俊,14的他比17歲的我還有高很多,父親很喜歡他的幺兒子,就帶著他一起做小工,15歲就跟著一群大人去湖北沙市磚瓦廠打工,每月給家里寄20元錢,家里的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70年代初,大妹初中畢業后沒有上高中,在家里幫母親做家務,洗衣做飯都是一把好手,母親又在段上的壓面組工作,掙的小錢貼補家用。</div><div> 可是好景不長,厄運再次降臨我家,1975年冬天,母親開始胸痛咯血,父親以為是肺結核,讓母親早起鍛煉,后來,病情越來越重,去醫院拍片檢查,高度懷疑是中心型肺癌,全家人感覺天都塌了,父親停工,小妹停課,全家全力以赴為母親治病,我和弟弟在印刷廠上班,月工資50多元,維持全家生活當然不夠,我工作10年的積蓄1000多元全部貼補家用。那時候我父親在醫院陪伴母親,我們幾兄妹在家里圍著飯桌,泣不成聲,飯都吃不下去。后來我們托人把母親的胸片寄到北京一家大醫院,請專家確診,結論是肺癌晚期,存活期,三個月。住院沒有用,我們把母親接回家,父親聽說吃蟑螂可以治療癌癥,就捉了蟑螂和米飯做成丸子給母親吃,求生的欲望迫使愛干凈的母親吃了多少蟑螂。肺癌很痛,母親在兩張床和一把涼椅之間輾轉反側,爬上爬下,我們幾兄妹輪班護理,我白天上班,晚上值班,按時喂止痛藥和熱敷。父親開始為母親準備后事,做棺材,買墓地,1976年6月30日下午2點15分,母親走了,看見母親緊閉的眼角流出豆大的淚珠,我跪在母親面前,嚎啕大哭……。因為父親是右派分子,為母親坐夜居委會不準打喪鼓,但是很多親朋好友為母親守靈一直到天亮。母親的墓地在北門河對面的公路上方,先用渡船過河,然后靠人力拉上去。7月1日,數百親朋前來送葬,父親在北門大伯家安排宴席,答謝親友,母親的葬禮隆重順利。</div><div> 父親親自給母親寫了碑文和挽聯,精辟地總結母親53年的坎坷人生。挽聯如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含辛茹苦育子女傾注畢生心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磨難將盡卻辭世未享一日幸福</div><div><br></div><h3> </h3> <h3> 這是20世紀50年代末期的老照片,那時候,父親被打成右派去農村改造,我和弟弟(前排右一)大病初愈,幺姨(后排左一)和幺舅經常接濟我們,以解燃眉之急。母親帶著我們堅強的活著。</h3> <h3> 50歲的父親,雖然歷經磨難,長期的體力勞動也磨滅不了他儒雅的氣質。</h3> <h3> 這是50年前的老照片,父母親唯一的一次合影,父母親憔悴的面容,憂郁的眼神,把我們帶回到那個苦難的歲月。</h3> <h3> 母親50年前的老照片,1976年6月30日,53歲的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h3> <h3> 20世紀60年代的老照片,我們家唯一的一張全家福,那時候,我們三兄弟已經長大,有了工作,家里已經度過了最困難時期。后排右一是作者本人。</h3> <h3> 50年前的老照片,母親和小妹的合影。</h3> <h3> 20世紀70年代的老照片,三兄弟年輕時都是英俊少年,2000年,大哥突發腦溢血,56歲的他就走了。小時候都是哥照顧我們三兄妹,他吃苦最多,14歲就開始打工掙錢,為家里分憂。</h3> <h3> 20世紀70年代的老照片,我們四兄妹和表弟(幺舅的獨生兒子)的合影。</h3> <h3> 20世紀70年代的老照片,我和哥的合影,哥特別像母親陶家的人。</h3> 四,最美不過夕陽紅,苦盡甘來,父親晚年生活是非常幸福的。 <div> <h3> 1980年父親的錯劃右派得到改正摘帽,并恢復工作,接手白鹿供銷社伙食團長工作后,職工生活大有改觀,伙食團的炊事員是一位比父親小10多歲的單身女性,人才不錯,以前開館子,“阿慶嫂”式處事方式,很快博得父親的好感,他們有了曖昧關系,消息傳來,兩個妹妹抱頭痛哭,弟弟一封長信聲討父親“幾十年的清白毀于一旦”,父親見子女對自己再婚反應強烈,就讓我給弟妹們做工作說,“母親去世,父親老了,生活需要人照顧,也是為了減輕你們的負擔。”我覺得父親的話很有道理,同意了父親的想法,弟妹在我的勸說下也都同意了。1980年,父親有了第二任妻子。1982年,大妹接班去白鹿工作,父親回城了,給商業建司的經理侄女婿王昌華管理水泥預制場(這一干就是17年,1999年,83歲的父親才完全退休。),繼母因為要幫助他的繼子開館,不愿意進城來,父親只能讀跑學,大約跑了10年之久,后來,父親答應繼母在一樓門市開茶館,收入全歸繼母所有,他們就住在門市后面陰暗潮濕的小屋里,這樣繼母才在城里住下來,大約和父親在一起又生活了近10年。因父親和繼母的人生價值觀差異很大,父親重義輕利,繼母做小生意出生,重利輕義,天長日久,經常爭吵,由于繼母在經營茶館精力消耗太多,生活上又很節約,伙食營養不是很好,父親因腦供血不足,突然暈倒的現象時有發生,繼母擔心如果父親癱倒了,她的日子會很辛苦,就產生了離開父親的念頭,2002年,父親見她去意堅決,也不想強留,沒有和子女商量(如果父親征求我們的意見,我們會堅決不同意,現在父親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怎么能走呢!),主動把自己的全部積蓄2萬元錢,給繼母1.2萬元,他們協議離婚了。繼母受街坊挑唆,走的時候還和我們大吵一架,街坊鄰居不知道內情,還誤以為是我們幾個后人逼她走的,讓我們背黑鍋至今,父親氣的暈厥搶救,好多天才恢復正常,父親的第二次婚姻在爭吵中落幕。 </h3><div> 繼母走了以后,父親才過上了完全屬于自己的晚年生活,父親的身體健康,生活基本上能夠自理,父親堅決不同意請保姆,照顧父親的晚年生活責無旁貸的落在了兒女身上,我們對父親的生活做了妥善的安排。 </div><h3> 首先,改變居住環境。父親租下弟弟的二樓房間(弟弟不要租金,父親堅決要付),簡裝過,50平米,兩室一廳,一廚一衛,采光通風良好,還有陽臺,父親夢寐以求想住上推窗亮閣的房子的愿望,在85歲高齡終于實現了。父親在陽臺上種了花草,養了畫眉,客廳里喂養了金魚,父親給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了四大娛樂娛,名曰:1,見花開賞心悅目,2,聞鳥鳴幻入山林,3,觀魚游陶冶情操,4,看電視關心國事。在新聞聯播里,看見國家日新月異地變化,經常興高采烈的給我們講述。 </h3><h3> 第二,為了保證父親的生活質量,我們成立了一個家庭伙食團(父親給大妹付一點工資,我和小妹交付生活費,當然經濟方面小妹負擔更多一些。),由廚藝不錯的大妹專門做飯,我們在家里三兄妹陪父親一起吃飯,大妹可口的飯菜,父親吃起津津有味,看見父親的身體一天天好起來,我們都非常高興。 </h3><div> 第三,對父親的生活起居關心和照顧,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個任務責無旁貸的落在我的身上。弟弟在外地工作,一般過年才回家看看,大妹要買菜做飯,洗衣服被子,小妹白天要上班,晚上才有空,那時候,我下崗了,就在父親的底樓門市開一個小商店維持生活,我住三樓,父親住二樓,照顧父親很方便。早上,我們給他燒開水泡茶,做或者買早點,晚上陪著他洗腳倒水。我們告訴父親,他的房間大門和寢室門都只能夠推緊,不可以上鎖,方便我們白天晚上去查看,這一條很重要,因為父親經常腦供血不足暈厥,發現險情好及時救治。每天晚上不管回來多晚,我都要去父親房間查看,我就單獨發現險情搶救幾次,一次是白天,我突然聽見樓上咚的一響,我馬上跑上樓,發現父親睡在沙發面前的地板上,手在地上亂摸,我馬上問他,心里難受不,看他神志清楚,檢查身上的關節沒有受傷,我先把他扶起來,然后我抱著父親的腰部,把他放在沙發上,給父親喝了熱茶,看見父親的臉色正常了,我問他,剛才在地上摸什么,他說,摸煙袋,讓我哭笑不得,把我都快嚇死了。還有一次,我晚上回來去看父親,看見他呆呆地坐在床邊上,我問他也不理我,我上樓去解手,總感覺父親的神情不對,我馬上又下樓去看父親,寢室門虛掩著,推不開,父親又倒著寢室門里面了,我慢慢把房門推開一條縫,擠進去,先把他上半身扶起來,坐在地上,然后抱著腰部放在床上,再把父親平放在床上,看見父親沒有危險了,我才給妹妹打電話喊她們下來。對于父親經常暈厥的狀況,我們幾兄妹都有了急救知識,在我們的救治下都轉危為安,有一次,父親在新華書店看書站久后暈了,小妹趕過去,采取口對口吸痰,把父親救了回來。 看見我們前呼后擁的把父親送回家,父親詼諧的說,“你們怕什么,我會回來的。” </div><div> 從2002末開始到父親去世,我和父親朝夕相處的生活了7年,和父親的感情也得到了升華,父親高尚的人品,博大的胸懷,讓我徹底改變了對他的偏見,父親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長者。</div><div> 1960年以前因為父親長期在外,我們和母親相依為命,對父親的感情是淡泊的,我幼年體弱多病,面黃肌瘦,發育遲緩,小學畢業身高才1.22米,性格膽小怕事,優柔寡斷,畏難情緒嚴重, 加之我對父親的錯劃右派給我們家帶來的滅頂之災,頗有微詞,所以,父親對我也不看好,對我說話既尖銳且尖刻,比如說我“推不上前,攔不善后,以后起不起沖天樓。”(后來的事實證明,父親的觀點是正確的,我的一生的確是一事無成。) 。父親喜歡弟弟,因為弟弟長得英俊高大,做事雷厲風行,敢作敢為,在家里是父親的得力助手,起房子,整墓地都能夠為父親分憂。</div><div> 父親到了晚年,經濟條件稍好一點,自己勤儉節約,對后人卻慷慨解囊,每一個子女都不同程度的受過父親的恩惠。對于我更是關懷備至,90年代末期,我們夫妻雙雙下崗,女兒在上海上大學,經濟拮據,父親主動借錢給我老婆做生意,后來還剩一些錢就不要我們還了,把自己門市低價租給我開店,以維持基本生活。父親的幫助是雪里送炭,讓80多歲的父親幫助我們,我們羞愧難當。父親走后,大伯家的二哥對我說,“幺爸在世時經常給我說,我的晚年生活,二娃娃過細,為我操了很多心,”得到父親的肯定,我心里感到慰藉。</div><div> 第四,父親很重視身體的健康和保養。首先,人活著要有一個好心態,處世為人要寬容豁達,父親蒙不白之冤,受苦受難幾十年,從未聽見父親的抱怨之聲,特別是到了晚年,更是憂國憂民,對國家的進步和成就發自內心的高興。</div><div> 父親養生有三大法寶,一是每天喝少量自配的養生藥酒,二是做拍手操,每天拍5000次,三是,睡前和起床后做全身按摩一個小時,這三件事情,父親從60歲開始,一直堅持了30年,父親告訴我們,如果你們能夠堅持做,可以延壽10年,我們王家人都長壽,一般都是80歲左右,雖然父親有高血壓和冠心病,還是突破了90大關,90高齡的父親,皮膚白皙,沒有老年癍,耳聰目明,思維敏捷,和我們溝通和交流沒有有點問題。父親的高壽與這三大法寶分不開。</div><div> 80多歲的父親曾經被巫溪電視臺《七彩寧河》欄目組采訪過,作為生活幸福的老人出現在該欄目《老人,讓我歡喜讓我憂》的節目里,父親信心百倍的講述自己要爭取活100歲的計劃,已經目睹香港澳門的回歸,還要看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統一臺灣。父親92歲就走了,沒有看到臺灣的統一,成了終身的遺憾。</div><div> 90高齡的父親,穿著黑色的風衣,帶著黑色的禮帽,皮鞋晶亮,一塵不染,杵著拐杖,每天都要去漫灘路和人民廣場散步,我遠遠地陪著他,人們看見風度儒雅,精神矍鑠的父親,都說,父親的晚年生活質量高,真幸福啊!</div><div> </div><div> 從80歲開始,我們就想為父親做一個大生,但是父親淡泊名利,一直到快滿90歲了,我們給父親說,你看老母親就給我們留下一張照片,百年以后我們想看看,什么都沒有,我們現在給您拍一點照片和視頻,我們以后想看的時候什么都有,多好!在我們一再勸說下,父親同意了,并且非常配合,這是我們幾兄妹做的一件很有意義而且很成功的事情。</div><div> 2006年臘月11,經過幾兄妹精心策劃和籌備,我們為父親舉辦了隆重的90大壽生日慶典,數百親朋歡聚一堂,共祝壽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慶典上,侄女婿李建初的祝壽詞全面總結了父親的風雨人生,父親精神飽滿地作了《健康才是福》的講話,博得來賓一陣陣的熱烈掌聲。攝影師記錄了下隆重熱鬧的慶典過程和精彩的瞬間,并制作成精致的視頻和相冊,淡泊名利的父親看了,都感覺非常開心。 </div><div><br></div><h3> 下面分享的是父親90大壽生日慶典相冊的電子版</h3></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父親90大壽生日慶典相冊</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九十年風雨人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封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攝制 吳忠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文字 王祖耀 王祖輝</h3> <h3> 父親88歲生日的時候,和部分兒孫合影留念。</h3> <h3> 父親自己的人生總結,父親自己的手稿。</h3> <h3> 壽星高堂坐,</h3><h3> 兒女立兩旁。</h3><h3> 攝影師為我們留下生日慶典的精彩瞬間。</h3> <h3> 九十華誕,</h3><h3> 數百親朋歡聚一堂,</h3><h3> 共祝壽星安康!</h3> <h3> 數百親朋和老壽星合影留念。</h3> <h3> </h3><h3> 悠然自得 ,頤養天年。</h3><h3> 父親喜歡吃葉子煙,一吃就是70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父親晚年生活樂趣</h3><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讀古書深諳孔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閱報刊關心國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父親晚年生活樂趣</h3><div><br></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看電視遨游世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觀魚游陶冶情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見花開賞心悅目</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聞鳥鳴幻入山林</h3> <h3> 上慈下孝,家庭祥和。長住家里的三兄妹,經常在一起陪父親聊天,讓落單的父親不再孤獨。</h3> <h3> 相交70年摯友天天相聚,共敘歲月滄桑,安享晚年幸福。</h3> 坎坷歲月,<div> 含辛茹苦育子女,</div><div> 父母歷盡滄桑。<div><br></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 繼母走后,為了父親今后的生活,我們成立一個伙食團,由廚藝不錯的大妹專門做飯,我們三兄妹每天陪父親一起用餐,父親不再孤單,大妹可口的飯菜,父親吃的津津有味,每噸都要吃滿滿的一碗飯,身體日益好轉。</font></h3> 五,父親的人生沒有留下遺憾,很多重大的事情都是在晚年完成的, 對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也都做好了安排 高跟高跟修墳立碑。 <div> 1948年去世的爺爺奶奶,都安葬在北門坡的筲箕凹,山大坡陡,都是羊腸小道,要翻兩座山,當時沒有立碑,這是王家的百年大計,為了方便子孫后代悼念時容易找到,1978年,父親親自給爺爺奶奶修墳立碑,沉重的碑面,砌墳頭的條石和水泥都是請工人背上去的。父親在他60高齡的時候,為他的父母親盡了最后的一份孝心。 </div><div> 2,70高齡的父親為兒女們自建住房。</div><div> 我們的老家在縣城的人民街,是縣城的最好地段,20世紀80年代,巫溪流行自建住房,父親計劃為我們在老房子的地基建一棟四樓一底磚混結構的新房子。我們家和大伯父家合住一棟木結構的大房子,大伯家不想建新房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聰明的父親想了一個辦法,就和大伯家的大兒子商量,把他也在這條街一處房子做交換,協議達成,我們家從原來的人民街70號,搬到了現在的人民街87號。經過預算,我們四兄妹每一家出資3000元(大哥放棄建新房),父親為我們建新房。1986年12月拆舊房子動工,父親全程施工,弟弟大力協助,1987年6月30日(母親逝世11周年忌日),新房竣工落成。父親的半年辛勞,為兒女們建造了一個安穩的窩,</div><div> 3, 83歲的父親為早逝的大兒子料理后事。 </div><div> 2000年夏天,家住湖北竹溪的大哥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噩耗傳來(當時大哥妻兒已經失聯幾月,身邊無一個親人,是竹溪的老表幫忙送醫院搶救并告訴的消息),全家悲痛欲絕,父親強忍著老年喪子的巨大悲痛,安排處理大兒子的后事。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婿火速去湖北竹溪,將大哥的遺體火化后接回巫溪安葬;二兒媳婦在家里購買和準備墓地。王家親朋數十人去九層樓迎接大哥遺體魂歸故里。父親堅強的心理素質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div><div> 4,88歲的父親為他的爺爺奶奶修墳立碑。 </div><div> 農業學大寨修梯田的時候 ,將父親的爺爺奶奶的墳墓埋在了梯田里,2005年臘月,父親決定為祖先重修墳墓,父親牽頭,和堂弟一家共同操辦此事,近5000元費用兩兄弟分攤,首先,用2300元重新買回祖先墓地的田坎,然后重新修墳立碑,父輩出錢,晚輩出力,2006年元月,曾祖父他們的墓地重見光明,雄偉的佇立在北門坡上。 </div><div> 5,89高齡的父親為母親遷墳。 </div><div> 2006年,我老婆做夢,說母親給她說,他的房子漏雨,很冷,我們到母親墓地一看,原來是母親的墳頭墓碑向前倒了,母親墓地在那里已經30年了,現在前面修了很多大房子,阻塞了進去的道路,也破壞了風水。父親決定為母親遷墳,父親在鳳凰山公路邊上買下一塊墓地,準備以后和母親葬在一起,弟弟親自施工,將一塊坡地整理成面積近30平米的地坪,這里松柏成林,環境優美。2007年1月,父親為母親重新做了棺材,將母親的遺骨搬到了鳳凰山上。 </div><div> 2009年,父親去世后,就安葬在母親的右邊,愿父母親在天堂那邊安好。 </div><div> 6,父親對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都做好了充分準備。 </div><div> 父親91歲生日的時候,身體健康就出現不好的狀況,連續三天喝酒后都出現暈厥的情況,我們勸父親不要喝酒了,父親傷感的說,“喝了70年的酒要離我而去。”我們以為父親應該沒事了(民間流傳男怕生前,女怕生后),元宵節過好,我發現父親的臉色慘白,就問他那里不舒服,他說腰腹部痛,我請了骨科和內科醫生來家里看,也沒有診斷出結果,對癥拿一些止痛的藥,第二天早上父親起床摔跤了,出現手腳不靈的狀況,天氣太冷,怕父親受不了折騰,我們請了醫生在家里輸液,晚上,父親要解大便,他告訴我們,有幾天沒有解大便了,他吃了瀉藥,我把父親抱到客廳的椅子上(老年人專用解便的),椅子下面放上盆子,我抱住父親,他使勁掙,砰的一聲,父親黑色的粘稠狀大便噴了一地,滿屋惡臭,父親馬上就休克了,妹妹用床單包住父親的屁股,我馬上把父親抱上床平躺,按壓父親的人中,妹妹撕心裂肺的呼喊,過了一會,父親的臉色開始紅潤,喉嚨里開始咳痰,痰吐出來,父親就逐漸清醒了,小妹說,爸爸,你嚇死我了,喊你喊都喊不答應,父親順從的說,以后你一喊,我就答應。下半夜父親一直不停的在床上窩,一直折騰到天亮,毛巾床單都用了好多床,早上八點,我們用出租車送父親去縣醫院,這是2009年2月14號,父親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div><div> 去了醫院,父親的磨難開始了,家里的床鋪很暖和,下面用的電熱毯,蓋的小妹買的蠶絲被,腳頭起還有熱水袋,醫院不準用電熱毯,說是不安全,護士技術差,給父親灌腸,把鋪上打濕一大塊,我們用好多熱水袋,包圍著父親的身體,但是父親一身還是冰涼的。后來肺部也感染了,醫院檢查結果,上消化道出血,左側偏癱,然后就是輸液輸氧輸血,不停地折騰,病情越來越重,我們三兄妹輪班護理,我值夜班,還請了一個護工,一生沒有聽見父親叫苦叫累,父親這次說出了自己的感受,磨床睡席,度日如年。住院的12天,看見父親越來越不行了,我們征得父親同意,讓在萬州工作的弟弟和在廣州,上海,成都,南京的孫子們火速回來,2009年2月28日上午八點過,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div><div> 我們為父親舉辦了隆重而體面的葬禮,特別是遺體告別儀式的悲痛場景,催人淚下。墓地方面的工作全靠弟弟操心勞碌,夜以繼日的趕工,保證了按時落葬。</div><div> 父親住院期間,親朋好友,街坊鄰居,都前往醫院探望,89歲的摯友劉老天天陪在醫院,最后還送葬到山上,差一點休克。</div><div> 父親生病的醫療費和安葬費近六萬元,父親的積蓄基本上就夠了,父親硬是一篙竿撐到了底。“</div><div> 父親,兒孫們永遠懷念您!</div> <h3> 六,父親的遺墨。</h3><div> 父親飽讀詩書,喜愛書法,常用吟詩作對來抒發自己感情,并和摯友劉老一起推敲和斟酌。父親晚年生活幸福,心情舒暢,每年過年都要親自作對書寫后,指揮我們貼在大門上,然后自己欣賞很久很久。在電視上看見國家有新的重大成就,也會有感而發賦詩一首。父親對兒女和侄兒們都關懷備至,父親將自己88歲生日的照片放大7寸,贈送給自己的兒女和幾十個侄兒侄女們,并根據每一家的具體家境附上贈言或者警句,此舉得到晚輩們的一致贊賞和感激。</div><div> 我在整理父親的遺物中,發現了父親的手稿,我把手稿掃描成電子文件,現在分享給親們!</div> <h3> 父親手稿,詩二首。</h3> <h3> 父親手稿,87歲高齡的父親還在關心臺灣回歸的國家大事,吟詩抒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識己自評</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富貴于我薄緣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忠信質樸性養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與紅綠爭顏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甘愿淡泊終此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愿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吾已八七萬事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唯念臺灣未回歸</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但愿目睹國統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再去泉下告先人</div> <h3> 父親撰寫的自傳初稿。</h3> <h3> 73歲的父親,回看自己的人生,吟詩抒發自己的人生觀。</h3> <h3> 父親為母親撰寫的碑文底稿。精辟的總結了母親53年的坎坷人生,深深地表達了對母親愛和歉疚。</h3> <h3> 父親80大壽作詩,總結自己的人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生光明磊落</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從不受賄分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作一絲不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凡是必須親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從事建筑多年<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建大廈多傾</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并未坍塌一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保質保量保險</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盡職盡責盡能<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與人排憂解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不歌頌揚名</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好人自有好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現值八十壽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精神矍鑠康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面貌宛如壯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愿你再活20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汪人生走一</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父親91歲生日,摯友劉老賦詩祝壽。</h3> <h3> 父親91歲生日,摯友劉老賦詩祝壽。</h3> <h3> 戒煙對聯</h3> <h3> 看電視《神七飛天》有感,吟詩二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靈對聯</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聯 吾一生忠實作人,安貧固窮守本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問行為無愧于天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聯 予老來誠意修身,恬淡虛無養中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順天造化歸盡而終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吾年四一,時乖運蹇,災禍瀕臨,遭不白冤,經喪妻痛,窮困潦倒,賣苦力度日,撫子女成長,心力交瘁二十載。</h3><div> 我已六三,欣逢盛世,實事求是,右派平反,恢復工職,轉危為安,生活得保障,后人漸自強,恬靜壽享若干春。</div> <h3> 父親耄耋之年吟詩抒發自己的人生觀。</h3> <h3> 父親88歲生日,將自己的近照放大7寸,贈送至親晚輩和好友,并在照片背面根據每一個家庭的不用情況,親自書寫贈言或者警示,得到家庭晚輩們的一致好評。</h3><div> 這是贈言的草稿。</div><div>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父親對我的贈言恰如其分:</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為人處世通情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謹小慎微作事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機會來時不謀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只知廉潔與奉公</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企業垮臺是政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倒霉不知多少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怨既往追來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心平氣和度晚年</div> <h3> 父親寫給王良書一生的信的草稿。他們倆是醫患關系的好朋友。</h3> <h3> 父親給繼母的信,欲請她進城來和自己共同生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父親最后的春聯</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永慶生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慮無憂安享仁政太平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趣有味歡度盛世九二春</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达市|
揭西县|
哈巴河县|
闽清县|
永清县|
玉山县|
郑州市|
都兰县|
绵竹市|
陈巴尔虎旗|
桂平市|
观塘区|
河池市|
五常市|
中方县|
宣武区|
海阳市|
沙雅县|
临武县|
响水县|
宜春市|
隆安县|
新郑市|
邻水|
龙游县|
阳江市|
古田县|
南昌县|
桦川县|
万盛区|
青州市|
会宁县|
岗巴县|
射阳县|
九江市|
文昌市|
米易县|
德钦县|
永登县|
辽宁省|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