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的古柏(1998---2016) <div><br></div><div>題記:柏樹為“百木之長”,是柏科樹種的通稱,也是較為古老的裸子植物家族,有22屬,約150種。中國種植柏樹的歷史悠久,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柏樹為陜西省黃陵縣城北1公里處,橋山腳下軒轅廟內(nèi)的一株古柏,相傳為中華民族始祖軒轅皇帝親手所植,至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被稱為“中華第一柏”。據(jù)有關資料介紹,中國現(xiàn)存千年以上的古柏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黃河流域是華夏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先民們在繁衍生息的過程中與柏樹結(jié)下不解之緣。因為在遠古時代,先民們看到萬物皆由地載,地的力量最大。而地上長出的植物里,樹木最大,樹木之中又以柏樹最為魁偉挺拔,因此先民就把柏樹做為崇拜對象。古往今來,無論帝王將相或吏民百姓,不僅喜愛種植柏樹,而且都把年代久遠的柏樹敬為神樹。柏樹不僅樹形壯觀,枝繁葉茂,四季長青,而且材質(zhì)堅硬,不怕旱,耐瘠薄,生命力極強,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 當你走近一株古柏,就走近了一段歷史;當你了解了一株古柏,就會了解和挖掘出深藏在古柏周圍厚重的民間民俗文化現(xiàn)象。歷盡滄桑的古柏,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明古國的象征,是見證歷史的“綠色文物”和“國之瑰寶”。 </div><div><br></div><div>在黃河中游南岸的河南省澠池縣南村鄉(xiāng)西山地村的柏地廟里,我見到了一株屹今已存活了3600多年的周代古柏。雖歷經(jīng)數(shù)千年風風雨雨,這株古柏依然生機盎然,郁郁蔥蔥,令我感到十分的驚奇和震撼。從此,古柏在我心目中占據(jù)了重要位置,并成為我拍攝的重要專題內(nèi)容。風來雨往,我成了古柏村落的常客,村民們熱情地用那濃濃的豫西北口音,向我講述了古柏的歷史,講述了遺存在古柏村落中的民俗民風…… </div><div><br></div><div>守樹老人張宗杰 </div><div><br></div><div>天不亮,75歲的守樹老人張宗杰便來到古柏前。他默默地繞著古柏轉(zhuǎn)了三圈,然后點燃紙和香,虔誠地面朝古柏三磕頭。老人的口中咒語喃喃,那是在祈盼著古柏長青,百姓安康,風調(diào)雨順。這位身材矮小、瘦骨嶙峋的老人是我在古柏村落中遇到的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老人給古柏敬完香,招呼我和他蹲在一起(這是老人獨特的生活習慣,有凳子不坐喜歡蹲。據(jù)老人說,蹲著比坐著舒服)。我和老人并肩蹲著,慢慢地聊了起來。</div><div><br></div><div> “古柏已有3600多年歷史了”,老人十分莊重地告訴我,早些年老人們就是這樣傳下來的。古柏周圍過去有十幾塊碑,碑文上記載有關古柏的歷史和種植年代是在3600多年前的周代。現(xiàn)在這些碑都不在了,有的解放前就沒了,有的解放后蓋學校做了門前石或打地基埋在地下了。古柏長在柏地廟里,柏地廟的歷史和古柏差不多。柏地廟座南朝北,分上殿、下殿、東看樓、西看樓和舞樓,共31間。整個建筑呈長方形四合院,具有典型的北方寺廟風格,顯得古樸肅穆。過去在柏地廟唱戲,年青女子不能進廟,只能上到東看樓去看戲。上了年紀的老人也不能進廟,要上到西看樓去看戲。其余的人可以進到廟里看戲。早些年,廟里還有池塘,養(yǎng)著魚,種著花草,后來成為學校。解放后先后在柏地廟辦起了小學、初中、高中和農(nóng)專,學生最多時有300多人。 <br></div><div><br></div><div>為了證實古柏的歷史,我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都記載著這是一株周代的古柏。站在古柏后的元寶石上遠眺古柏,只見樹形奇特而壯觀。整棵樹如同巨人伸出一只大手聳立在山野里,直指蒼穹。粗壯的軀干如同手臂拔地而起,氣宇軒昂;軀干上分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各長出一杈樹枝,好象伸開的五個手指,組成濃蔭覆蓋的樹冠,為樹下的人們遮風蔽雨。郁郁蔥蔥、蒼勁挺拔的古柏與青磚灰瓦、建筑古樸的柏地廟相映成趣,形成一道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據(jù)縣林業(yè)部門測量,這株古柏高29.5米,胸徑2.47米,胸圍10.7米,冠幅達400平方米。《河南古柏志》稱其為中原巨柏,千古奇觀。是呀,3600多年,超過了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一多半時間,這當中多少朝代更替,世事興衰,多少宮闕樓臺都消蹤匿跡,而古柏卻穿越數(shù)千年時光存活下來,以頑強的生命力見證著歷史。 </div><div><br></div><div>張宗杰老人是4年前接替已過世的村民張羅頭而住進柏地廟守護古柏的。老人告訴我,張羅頭死時60多歲,他爺爺那輩就是守樹的,那時還留著長頭發(fā),扎著大辮子。守樹在村里是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有的人家?guī)状硕荚谶@兒守過樹。 老人的家居住在古柏北邊坡下一華里外西山地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有200多口人。從他家住的地方再朝北順坡往下走5華里,便是著名的黃河。老人現(xiàn)在兒孫滿堂,生活幸福。老伴韓小九小他5歲,是主內(nèi)的好手。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都已成家,十二個孫子輩的孩子們對兩位老人非常孝敬。全家26口人要聚在一起還真不容易。 </div><div><br></div><div>老人告訴我,他這輩子最引為自豪的一段歷史,是他一家三代都當過兵。老人1947年參軍,參加過抗美援朝,后在一次戰(zhàn)斗中因腿部負傷,被送回東北養(yǎng)傷。傷好后,于1951年退伍回到村里。大兒子張二虎1975年也去當了兵,1980年退伍回來,現(xiàn)在縣城經(jīng)商。大孫子張峰2001年也參了軍,現(xiàn)仍在部隊服役。用老人的話說,他一家三代人給國家三代領導人當過兵。他當過毛主席的兵,兒子當過鄧小平的兵,孫子當過江澤民的兵。聽著老人的講述,我為老人富有傳奇色彩的身世而敬慕。</div><div><br></div><div>在黃河邊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里,象張宗杰老人這樣祖孫三代都為建立共和國和保衛(wèi)共和國做出過奉獻的家庭并不多見。更令我為之欽佩的,則是老人晚年放棄在家享清福的美好時光,搬進柏地廟守護著古柏。我的心靈受到震動,老人守護的豈止是一株古樹,而是在守護著華夏民族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歷史呀! 老人對我說,這幾年,來看古柏的人很多,一茬又一茬。有政府官員,有觀光游客,也有能說會寫的記者們。他們見到古柏都說非常稀罕,都說是無價之寶,都說要好好保護。可是,這些人看完了,說完了,也就都走啦。守護古柏還得靠俺們自己。俺們祖祖輩輩和古柏生活在一起,古柏就是俺們的命根子。</div><div><br></div><div>老人指著古柏說:“你看古柏多有靈氣,幾千年了,它吸收了多少天地日月的靈氣?采集了多少風霜雨露的精華?它已修煉成仙了。”“聽說北京有個天壇,據(jù)說是天子們祭天的地方。俺們這沒有天壇,卻有古柏,古柏則是俺們老百姓祭土地、祭五谷和祈福納祥的地方。若論歷史,俺的古柏可比北京天壇的歷史長的多”。聽著老人的話語,我感受到老人心中的那種自信與驕傲。從老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國老百姓那種不善言辭,卻能容納百川的坦蕩胸懷;那種不求索取,卻總在奉獻的崇高的人格精神。 </div><div><br></div><div>2015年7月,我又一次來看古柏樹。沒想到院子被圍了起來,有人在收門票。我正在考慮是否買票時,守樹老人張宗杰的老伴韓小九見到我,她一下認出了我,“這不是洛陽的王老師嗎,快進來吧”。我進了院子,趕緊向韓小九打聽張宗杰老人的消息。沒想到老人家前年已過世,韓小九就是接替她老伴住進了柏地廟,繼續(xù)守護著這棵古老的柏樹。聽到這些,我的心里一緊,眼淚有點控制不住。我拉著韓小九老人的手,不知道怎樣安慰她。2004年7月,我在張宗杰老人家住了幾天,每天早出晚歸。每一次,都是韓小九做好飯,然后叫老張和我回家吃飯。那段時間,張宗杰老人每天陪著我在村里轉(zhuǎn),給我講古柏樹的故事。往日那些情景讓我至今難忘。</div><div><br></div><div>(圖文系作者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不易,請勿侵權(quán)喲!喜歡就關注評論轉(zhuǎn)發(fā)。)</div><div><br></div><div>圖一、1998年4月,河南澠池。古柏樹形奇特而壯觀,如同巨大的綠傘,為村民遮蔭擋雨。</div> <h3>圖二、2004年7月,河南澠池。守樹老人張宗杰和老伴韓小九抱著全家人的相框在黛眉山前合影。</h3> <h3>圖三、2004年7月,河南澠池。守樹老人張宗杰。</h3> <h3>圖四、2000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張宗杰住在柏地廟里,守護著古柏樹。</h3> <h3>圖五、2004年7月,河南澠池。守樹老人張宗杰。</h3> <h3>圖六、2004年7月,河南澠池。守樹老人張宗杰一家。</h3> <h3>圖七、2015年7月,河南澠池。守樹老人張宗杰前年去世后,他老伴韓小九搬進了柏地廟,繼續(xù)守護著古柏樹。</h3> <h3>張洋群他的古柏順口溜</h3><div> </div><div>48歲的村民張洋群據(jù)說是村里少有的能人。他在村口開了個小賣部,賣點油鹽醬醋和小百貨,生意還不錯;他喜歡玩石頭,自家宅院里堆的幾百塊石頭,都是他在黃河灘放羊時撿回來的。來看柏樹的人聽說他收藏有黃河奇石,就非要看,看上了還想買,張洋群也樂意賣,至今石頭賣了2000多塊錢。有塊花紋很好的石頭,被一位游客看上,掏了400塊錢買走。回去后那人一轉(zhuǎn)手便賣了4000多元,這讓張洋群后悔了好長時間。張洋群還買了條漁船經(jīng)常去黃河邊打魚,1斤能賣3元錢,生意也不錯。而最讓他在村民中露臉的,是他那首花費了幾年時間編寫的贊頌古柏的順口溜。當他從小賣部拿出一個香煙外包裝盒遞給我,說順口溜就寫在這上面時,我楞了半天。一個只念過7年書,初中還沒畢業(yè)的農(nóng)家漢子,居然編出了順口溜在村民中廣為流傳,實在是了不起。</div><div><br></div><div>包裝紙上的字寫得很草:</div><div>身7摟高14毫不夸張(樹身要7個成年男子手拉手才能摟抱住,樹高14丈),</div><div>生五枝遮陽光滿院蔭涼。</div><div>來觀者萬萬千樹指夸獎,</div><div>此古柏可稱為天下柏王。</div><div>古柏下且聽我細細明講,</div><div>黛圣母離人間走向廟堂(黃河中游豫、晉、陜交界處的百姓信奉黛嵋圣母,相傳能為世人祈福納祥)。</div><div>行千里觀古柏莫忘進香,</div><div>進廟堂獻真心神有主張。</div><div>求貴子跪堂前兒女成雙,</div><div>民有災求神圣死里還陽。</div><div>黛圣母主人家萬事名揚,</div><div>進古廟保平安一路進香。</div><div><br></div><div>看完這首順口溜,我真的非常敬佩象張洋群這樣文化不高,卻能花費數(shù)年時間將古柏和深藏在古柏周圍的民俗傳說整理并編撰成順口溜讓村民傳頌,若不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古柏有感情,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div><div><br></div><div>從張洋群口中,我聽到不少遺存在古柏村落中的民風民俗。</div><div> </div><div>每年農(nóng)歷的清明節(jié)和6月6,是古柏周圍四鄉(xiāng)八村的老百姓為古柏進香祭祀的日子,也是柏地廟的廟會。清明節(jié)一般為春分后十五日,具體時間不確定。此時天氣逐漸“清潔而明凈”,故名“清明”。清明節(jié)祭拜掃墓在西周時就已出現(xiàn),至戰(zhàn)國時日盛,秦漢時還注入了禮俗的內(nèi)容,東漢時拜祭掃墓之風勃興,唐宋之后已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流傳下來。6月6亦稱為“天賜節(jié)”,為宋真宗時洗“澶淵之盟”之恥所定的慶賀日,后由宮廷傳入民間。在黃河中游一帶俗稱“望夏日”。雙月雙日不僅吉利,而且此時夏收夏種已結(jié)束,百姓難得一閑,去柏地廟趕趕廟會,為古柏進進香。清明節(jié)和6月6,村民除了要為古柏進香祭祀外,還要在柏地廟搭上戲臺唱大戲,短的三天,長的可達九天。一年中這兩個節(jié)日是最令村民開心的。</div><div><br></div><div>圖八、2004年7月,河南澠池。村民張洋群在向前來訪問的藝術家王豫明介紹他整理的關于古柏樹的順口溜。</div> <h3>圖九、1999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把家人的姓名寫在古柏樹干上,據(jù)說可使全家人消災免禍。</h3> <h3>圖十、1999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把家人的姓名寫在古柏樹干上,據(jù)說可使全家人消災免禍。</h3> <h3>圖十一、1999年4月,河南澠池。古柏樹高29.5米,胸徑2.47米,胸圍10.7米,冠幅達400平方米,要7個成年人才能摟住。</h3> <h3>圖十二、1999年4月,河南澠池。孩子和古柏樹。</h3> <h3>圖十三、1998年4月,河南澠池。前來為古柏樹敬香磕頭的村民。</h3> <h3>圖十四、1998年4月,河南澠池。古柏樹碩大的根部奇特而壯觀。</h3> <h3>送黛嵋奶奶過黃河</h3><div> </div><div>在柏地廟上殿正中央供奉著黛嵋奶奶(即黛嵋圣母)的塑像。相傳黛嵋奶奶娘家在黃河北邊的山西省垣曲縣英言鄉(xiāng)無恨村。早在3600多年前,黛嵋奶奶就南渡黃河,來到黛嵋山上修道。她分別在山頂和山腳蓋了一座黛嵋廟,并在山腳的廟里種下一株柏樹,據(jù)說就是現(xiàn)在的古柏。黛嵋奶奶修道成仙后,黛嵋山便由此得名。從此,黛嵋奶奶成為河南省澠池縣、新安縣和山西省垣曲縣沿黃群眾崇拜的神靈。由于黛嵋奶奶娘家在黃河北,她在黛嵋山修道成仙后留在了黃河南,為了讓黛嵋奶奶能經(jīng)常回家看看,兩岸的百姓就約定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五從黃河南把黛嵋奶奶送回娘家。住上一個月后,再由娘家人把黛嵋奶奶送回到黃河南。據(jù)村里的老人講,這個習俗有幾千年了,從老一輩那里就傳下來,年年接送,風雨無阻。文革時停過一段,接送奶奶被當成四舊給禁止了,文革后又恢復了。</div><div> </div><div>我參加了村民送黛嵋奶奶回娘家的活動。接送黛嵋奶奶的儀式十分隆重,農(nóng)歷三月十五這天,天剛亮,西山地村負責送黛嵋奶奶的十幾位村民已來到柏地廟,他們將黛嵋奶奶從上殿抬出,擺在下殿舉行了進香祭祀活動。啟程時,村民們敲鑼打鼓抬黛嵋奶奶出廟,順著山路直奔黃河邊。50分鐘后,我們乘渡船渡過黃河,到達了山西省垣曲縣古城鄉(xiāng)的渡口。早已聚集在那里等候的,專程從無恨村趕來接奶奶的娘家人有近百人,他們敲鑼打鼓,舉著彩旗,迎接黛嵋奶奶回家。從黃河邊到無恨村有十幾公里的山路,沿途不少群眾聽說奶奶回來了,都要攔住車隊為奶奶進香。其場面頗為壯觀。</div><div> </div><div>進村后,村民們?yōu)轺灬夷棠袒丶遗e行了隆重的祭祀儀式,并將黛嵋奶奶的塑像擺放在村中的一座寺廟中。66歲的村民趙景連是這次活動的主持,他告訴我,從三月十六開始要連趕三天廟會,附近幾十里地的群眾都要來向黛嵋奶奶進香,村里還要請劇團唱戲。趙景連說,黛嵋奶奶可是個圣人,住在黃河兩岸的老百姓對黛嵋奶奶可虔誠了。年輕的婦女要來向黛嵋奶奶進香求子,往年求得貴子的還要帶著孩子來向奶奶進香還愿。我問過西山地村的張洋群,黛嵋奶奶真那么神嗎?“當然神了”,張洋群十分肯定地說,“現(xiàn)在的人不傻,不靈的話,還會年年來”。他告訴我,前兩年鄭州市的一個婦女來向黛嵋奶奶求子,回去一胎生了三個,二女一男,去年和今年都帶著三個孩子來到古柏向黛嵋奶奶還愿。我在黃河中游一帶供奉著黛嵋奶奶的寺廟里,見到墻上掛著許許多多落滿塵土的彩旗,上面用不同的字體書寫著“黛嵋圣母送子有功”、“黛嵋奶奶功德無量”等贊頌的話語。我在想,靈不靈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村民村民對古柏和黛嵋奶奶的感情,只要心誠就行。老百姓的感情很純樸,他們在社會中沒有什么地位,最容易遭到侵害。因此,他們總是寄希望于神靈保估平安。</div><div><br></div><div>圖十五、2003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抬著黛眉奶奶去黃河邊。</div><div> </div><div><br></div> <h3>圖十六、2003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在柏地廟里供奉的黛眉奶奶塑像。</h3> <h3>圖十七、2000年4月,河南澠池。在柏地廟里,村民抱著孩子看看黛眉奶奶塑像。</h3> <h3>圖十八、2003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護送黛眉奶奶過黃河回娘家。</h3> <h3>圖十九、2003年4月,山西垣曲。英言鄉(xiāng)無恨村的村民歡迎黛眉奶奶回家,相傳黛眉奶奶娘家在這里。</h3> <h3>一袋銀元、一輛卡車和一頭小豬的故事</h3><div> </div><div>在張宗杰老人的家里,老人給我講了關于一袋銀元、一輛卡車和一頭小豬的故事。</div><div> </div><div>民國18年(公元1929年),一伙土匪闖進柏地廟,放火燒毀了西看樓和舞樓,熊熊大火把古柏樹冠上西邊的那一杈樹枝給點燃了,留下了半截樹杈。大火過后,村民打算重蓋西看樓和舞樓,但缺少銀兩。后來,黃河北邊的一個商人知道后,就主動提出愿意送一袋銀元給村里蓋西看樓和舞樓。但條件只有一個,就是讓他把古柏出走。當時村里就有人反對,認為古柏是神樹,長在這里幾千年了,他用一袋銀元就想換去,不行!也有些村民認為這個辦法行,愿意接受這個條件。他們覺得,蓋西看樓和舞樓正缺銀兩,這一袋銀元如同雪中送炭。至于古柏,他們相信誰也無法把它出走,因為這是一棵神樹,誰動神樹準沒有好下場。最后,村民們同意了那商人的條件。商人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隨即帶著十名工匠和一袋銀元來到西山地村,他把銀元交給村里主事的人,然后組織工匠們擺開陣式開始鋸樹。由于柏樹太大,木質(zhì)又十分堅硬,工匠們鋸了一天才鋸了一道三寸深的鋸口。當?shù)诙煸賮礓彆r,只見鋸口長住了。工匠們感到十分奇怪,又連著鋸了三天,結(jié)果仍然是白天鋸,夜里長。工匠們將這怪事告訴了商人,不敢再鋸了。商人聽后擺擺手說,“不能停,繼續(xù)鋸”。他讓工匠白天夜里不停地鋸。兩天后,更讓工匠們驚奇的事發(fā)生了,鋸口不但長得更快,而且還不時地從鋸口處噴出一股股殷紅的鮮血,嚇得工匠們一個個失魂落魄,都認為是古柏顯靈了,不能再鋸了,便一個個收拾起家伙逃走了。工匠走后,古柏又恢復正常,鋸口不僅長住,而且不再噴血。沒過多久,村民們用那袋銀元把西看樓和舞樓蓋好了,唱戲那天,有人從黃河北邊帶來信說,那個商人得了暴病,不到一個時辰就死了。村民們聽了都說,他得罪了古柏才落得如此下場。</div><div> </div><div>1975年,有個單位上的人看上了這棵古柏,就開了一輛解放牌卡車來到柏地廟,提出用這輛車換古柏。見村里沒有人答應他,就說,這一輛卡車值好幾萬,這一棵樹才值多少錢?村民們就向他講了一袋銀元的故事,那人聽的心驚膽顫,再不敢提換樹的事,開起車走了。</div><div> </div><div>60歲的村民張代保在30年前因孩子上學沒錢交學費,有個外村人就答應送給他一頭小豬,讓他把豬賣了用錢給孩子交學費,條件就是讓張代保從古柏樹上砍下一段樹杈給他拿回去做棺材的檔板。張代保心想,砍一截樹杈不會有啥事,又不是鋸大樹。于是他就在晚上爬上古柏砍了一截樹杈送給那人。沒想到第二天那人送給他的小豬瘋了,逢溝跳溝,逢坎越坎,怎么也擋不住。不久,張代保本人也病了,幾次要去跳黃河,都被村民攔住沒跳成,急的張代保妻子四處求醫(yī)。村民見狀后就告訴她,你男人砍柏樹犯了忌,遭到了報應。趕緊去買點紙和香到柏地廟燒燒,求古柏寬恕你男人。張代保的妻子很快照辦。第二天,丈夫的病果然好了,小豬也正常了。</div><div> </div><div>在古柏的村落中,類似的傳說和故事我還聽到許多,是真是假,我覺得沒必要去考證他。既然在村民的口中流傳,就說明這些傳說和故事已被村民認可。村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告訴世人古柏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因為古柏是神樹,是有靈氣的,誰要是冒犯了古柏,就一定會遭到應有的報應。</div><div><br></div><div>(圖文系作者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不易,請勿侵權(quán)喲!喜歡就關注評論轉(zhuǎn)發(fā)。)</div><div><br></div><div>圖二十、1998年4月,河南澠池。古柏樹下的老人在吟誦著古老的歌謠。</div><div> </div><div> </div> <h3>圖二十一、2000年6月,河南澠池。在古柏樹前等候趕廟會的村民。</h3> <h3>圖二十二、1999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在古柏樹下展出自己的作品。</h3> <h3>圖二十三、2000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請來劇團在古柏前演唱地方戲。</h3> <h3>圖二十四、2000年2月,河南澠池。孩子們在古柏樹下打乒乓球。</h3> <h3>圖二十五、2001年4月,河南澠池。柏地廟和古柏樹相映成趣。</h3> <h3>圖二十六、2000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在展示她的壽衣。</h3> <h3>圖二十七、2000年6月,河南澠池。在古柏樹前合影的村民。</h3> <h3>圖二十八、1999年4月,河南澠池。在柏地廟休息的年長村民。</h3> <h3>圖二十九、2000年6月,河南澠池。在柏地廟里合影的村民。</h3> <h3>圖三十、2000年4月,河南澠池。年輕人在古柏樹前的院子里大臺球。</h3> <h3>圖三十一、2001年4月,河南澠池。在柏地廟前跳舞的村民。</h3> <h3>圖三十二、2000年4月,河南澠池。在古柏樹前留影的村民。</h3> <h3>圖三十三、2000年4月,河南澠池。在古柏樹留影的村民。</h3> <h3>圖三十四、2000年4月,河南澠池。在古柏樹前跳舞的村民。</h3> <h3>圖三十五、2004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在柏地廟里等候進香。</h3> <h3>圖三十六、2003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把古柏樹和黛眉山畫在黛眉奶奶的神龕上。</h3> <h3>圖三十七、2004年7月,河南澠池。村民用傳統(tǒng)的織布機織土布。</h3> <h3>圖三十八、2004年7月,河南澠池。古柏樹旁的古村落。</h3> <h3>圖三十九、2000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用紅線圍著古柏樹繞幾圈然后給晚輩戴上,據(jù)說可以消災免禍。</h3> <h3>圖四十、1999年4月,河南澠池。村民用紅線圍著古柏樹繞圈。</h3> <h3>圖四十一、2004年7月,河南澠池。村民在柏地廟前干木工活。</h3> <h3>圖四十二、2015年7月,河南澠池。大柏樹和黛眉廟已經(jīng)被承包出去,整個院落整修一新。</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三原县|
如东县|
内黄县|
江城|
博爱县|
曲沃县|
丹棱县|
涪陵区|
丰镇市|
旬阳县|
长兴县|
裕民县|
奉新县|
隆子县|
抚松县|
天等县|
布尔津县|
宜春市|
龙陵县|
前郭尔|
乐业县|
云林县|
重庆市|
甘肃省|
广汉市|
城步|
隆化县|
漠河县|
莱阳市|
新蔡县|
五大连池市|
萝北县|
黑山县|
天长市|
青岛市|
江永县|
广州市|
襄城县|
六安市|
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