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養在深閨無人識</h1> <h1> 在離武漢很遠很遠的深山老林中,有一座隱姓埋名的小山村。這兩年緣于武漢的酷熱,也得益于好友曾是這里飛出的一只金鳳凰,受她之邀,我曾兩次在這里小住,它就是恩施州建始縣景陽鎮龍潭槽村。</h1><h1> 第一次去住了一個月,天天被淳樸的村民村風,綠色的生態植被、無涯的天光山色所包裹著、浸潤著、沉醉著,于是用筆頭和鏡頭記錄下了每天所見所聞所感……</h1> <h1> 7月3日 星期五</h1><h1> 我們一行25人,攜家帶口,乘坐動車3小時、汽車3小時,晚10點半到達恩施州建始縣景陽鎮龍潭槽村消暑度假。</h1><h1> 我們住在群山環抱中4層小樓的農家院。標間,24小時熱水,電視、WLAN一應俱全。推開窗,抬眼望,滿目青山,遍野良田。</h1><h1> </h1> <h1> 圖片說明:這是方圓幾十里大山中唯一可以對外接待的嬌嬌農家院。旁邊的土屋在這里倒是隨處可見。</h1> <h1>7月4日 星期六<br /> 昨晚,睡得踏實,沒有城市的噪音污染和不夜城的光污染。<br /> 清晨,在聲聲雄雞樂曲聲中醒來。拉開窗簾,云霧繚繞,層層山巒時隱時現。<br /> 這里的一切都讓人賞心悅目,清新的空氣,滿眼的綠色,甘甜的山泉,可口的飯菜,還有就是隨處可拍的景色。<br /> </h1> <h1> 下了一天雨,坐在房間,聽雨、聽風,聽萬物。</h1> <h1>7月5日 星期日<br /> 一整天依然雨霧蒙蒙。早餐后,順路往下走,路邊白色的野菊花,間或點綴在清一色的綠植中。坡地上,大片大片玉米地一隴一隴,齊刷刷地向遠延伸,密不透風。我終于身臨其境的領略到青紗帳的名副其實。仔細瞧,油綠色中,星星點點冒出粉紫色的玉米須,顯示著收獲的季節為期不遠了。<br /> </h1><h1><br /></h1> <h1> 晚飯后,沿山間小路往前走。大山深處,散落著農家小院。一眼望去,不亞于我在川西看到的號稱全國最美鄉村--甲居藏寨。</h1><h3> </h3> <h1> 繼續前行,第一次看到了煙葉地,貼著地面長著齊刷刷的葉片,淡綠色的葉片碩大無比,堪比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每一棵煙草植株長有半人高。一問才知道,葉子要黃一片,收一片,一片一片摞齊,捆扎好,曬干,才能賣。好的煙葉一斤十幾元,差的5、6元。這大概是這里農民的主要收入。但靠種煙葉是蓋不起小樓的,大部分資金來源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寄回。山里人讀書刻苦,有的家出了清華博士,有的在蘇州公司當高管。但看到途經的幾戶人家都是滿臉皺紋、膚色黝黑、形單影孤的留守老人,我們也有些悵然。<br /> </h1> <h1> 往回返時,江霧涌起,山間頓時有了層次,其景色不遜于中外名山。</h1> <h1>7月6日 星期一<br /> 早餐后,乘車去黃鶴橋景區。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沿途或是層巒疊翠,或是萬仞溝壑,完全是一副天然景秀長卷。可惜,不能停車拍照。</h1><h1> 乘纜車登上景區山頂,此時濃霧一片,不久,云霧散開,眼前山形顯露,霧里有山,山腰纏霧,天成一副水墨山水畫。薄霧淡去,遠處上方是與藍天相接的起伏的群山,遠處下方是一馬平川,蜿蜒清江水、彩虹般景陽橋,點綴其間的是鄉鎮民居。我們在刀削般"半壁江山"景點拍照留念。</h1> <h1> 晚飯后,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員來我們這里放電影。一個50來歲的男人,個頭不高,皮膚黝黑,司機放映員一肩挑。聊天中,有許多無奈,更有許多堅忍。他負責周邊26個村的巡回放映,一年只有2萬元的報酬。</h1> <h1>一輛破舊的小面包,一臺數字放映機,一塊大銀幕,銀幕一邊拴在電線桿上,一邊牽拉在面包車上。可供播放的總共只有20個片子。天還沒黑,就開始播放指定的科教公益片。之后才播放由我們挑選的《妹娃過河誰來推》在當地拍攝、反映當地風土人情的電影。看完后,才知道,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是一個土家族的梁祝愛情悲劇。雖是盛夏,入夜還是很涼的。堅持看完,準備回去休息,沒想到,就是沒有觀眾,他也要在深夜完成放映兩部電影的任務,他說這是上面規定的,據說還是有衛星監控。</h1> <h1>7月7日 星期二<br /> 沒想到,來到這,居然受邀參加了一場農家婚禮。這里的風俗是不管哪家有紅白喜事,十里八鄉的人都要來,既要送禮,也要吃酒席。我們因是彭成桂的朋友,又是武漢大城市來的,很真誠請我們去吃酒席,還表明不要我們禮金。我們一商量,還是每人送50元。真沒想到 ,吃了中餐吃晚餐,每餐十幾個菜,臨走還送了一個大喜糖包。我們真不好意思啊。</h1><h1> </h1> <h1> 這場婚禮也讓我們長見識了。有專業婚慶公司,頭一天就布置會場,露天場地上,有四個巨大充氣柱體氣球,有充氣彩門,拱門、紅地毯T臺、花柱、新人大幅照片,高分貝的音響不斷的播送著流行歌曲,大屏幕反復播送著新人在外景地拍攝的影像。婚禮儀式有專業人士主持。如果不看周圍的大山、成垅的玉米地和參加婚禮人群一張張飽經風霜的面孔,真不知道這是一場鄉間婚禮。男方家在緊挨婚禮臺背后,搭起紅頂充氣帳篷,四張圓桌,可供40人同時進餐。來賓有一兩百人,開流水席。四個火鍋,還有十幾個炒菜、蒸菜,大魚大肉,新人輪流給大家敬煙。我們雖然吃了兩餐酒席,但也給相親們獻上一臺節目。恰巧我們這一行,有人大退休干部京劇興趣組。演了9個京劇清唱,一個全部避暑人員的大合唱。還有市直機關原工委書記高水準的致辭。真有點像央視心連心藝術團慰問老區演出專場。</h1> <h1>7月8日 星期三<br /> 前天游山登黃鶴橋,今天玩水游清江。我們乘船行走在清江上,江面不寬,兩岸青山近在咫尺,船頭船尾都是景,或山巒起伏,或峭壁萬丈;每走不遠,就有一處飛瀑邂逅:有的氣勢宏大,還未靠近,就被飛濺下來的瀑布弄得一頭霧水;有一處被稱之為蝴蝶泉,緣于瀑布是從酷似張開一雙翅膀的蝴蝶的巨大山石中間傾瀉下來;有的因山石遠看像一尊光頭和尚,泉水從巨大的體魄中汩汩流出,被稱之為羅漢泉。船,在山澗中蜿蜒穿行,前一分鐘,兩岸青山還是隔江相望,后一分鐘,兩山就像兩扇大門,徐徐關上,江水瞬間就變成了大山環抱中的平湖。層巒疊嶂的山峰,倒映在江面上,不是漓江勝似漓江。船在行,山在移,船在江中劃出的翻滾碧浪 和濺起的白色浪花與遠處的青山綠水構成一幅幅變幻無窮的畫作。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畫廊,名不虛傳,盡管我們僅僅走了一個多小時。</h1><h1> 下船來,我們又拎上剛剛從清江水中打撈起的7、8斤重的野生青魚和野生黃鱔魚,帶回去做晚餐,一盤盤飄香的紅燒魚,饞得我們連魚湯都泡飯吃了。</h1> <h1>圖片說明:這是我們坐在船上無法拍出的蝴蝶泉的角度。照片來源于網絡</h1> <h1>7 月9日 星期四<br /> 我們避暑團住在農家小院,每天都充滿了生機。有京劇愛好者,一把京胡,4、5個票友,你方唱罷我登場,雖不專業,但一板一眼,頗為投入,其中兩個人都是80歲以上老人。有氣功愛好者,老師好教,學生好學,習練6字訣。有打麻將的,帶彩和不帶彩,各得其所,其樂融融。</h1><h3> </h3><h1>7月10日 星期五<br /> 煙農 一畝地一年收成4000元,一斤煙葉3至7元,10斤新葉只能曬出1斤。玉米一年收成2000元,我問,那你們怎么不都種煙葉呢?沒男勞動力的,不能種的。我一算嚇了一跳:一畝地大概要收7、8千斤煙葉,采摘下來往家里背,一趟路,少則1、2里,多則4、5里,一般還是坡地,多種個幾畝,幾噸重的煙葉,一趟一趟抗,回來還要有十道工序制作,其中一道工序就是用五指針一片一片刮煙葉背面中間的徑,使其水分盡快揮發。我也試著掛了了幾片。看來,種煙葉即使力氣活,也是功夫活,煙農真不容易。我們的初級農產品價格太低了。</h1><h1>晚飯后,看曬煙棚。煙葉被一片片栓在一根粗繩上,長長的,吊起來,形成一條條弧線,先前晾曬的已顯淡黃色,新近晾曬的還泛著綠色,我們城里來的姐妹們把此作為背景照相。</h1> <h1>7月11日 星期六<br /> <br /> 步行一個多小時 看大天坑,只是一個較大較深的洼地而已。大天坑的村委會的院子氣派非凡,但卻關門閉戶,杳無人煙。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驀然發現,山間草叢中,黃色、白色野百合昂然開放,還有淡粉色的唐菖蒲,一簇一簇的,著實讓我們驚喜不已。<br /> 路遇 一農民,看我們這幫外鄉人,很自豪的鼓勵我們說"多走走,去看沒看過的地方,會長生命力的。"沒想到,山里人口吐蓮花,能說出這樣富有哲理的話。</h1><h1> </h1> <h1> 下午,向老板帶我們去還未開發的黃巖灣看風景。繞山走了一個多小時的野路,有些地段幾乎沒有路,要靠樹棍撥開雜草,方能前行。</h1> <h1>大山深處有人家</h1> <h1> 山中一座破舊房屋前,彭處長遇見了熟悉的鄉親。我注意到,家境雖然貧窮,老人腳上一只綠色解放鞋,一只粉色塑料涼拖鞋,但燒柴的垛子,碼得整整齊齊,菜地的籬笆扎得精致有加。</h1> <h1>繼續往前走,路寬了,有汽車跑了,路邊的農家在蓋新房了,磚瓦砂石水泥堆得高高的,看來工程不小。房前還停著一輛鮮紅色、帶天窗的本田小轎車。老倆口、兒媳婦,三個大小不超過7、8歲的娃兒,一家人樂呵呵的。</h1> <h1>站在他們家前,無遮無攔,放眼看去,群峰連綿,白云環繞,蒼松翠柏,一家人天天獨享祖國大好河山。</h1> <h1>圖片說明:這就是山里飛出的金鳳凰,我們聯誼會一組的彭處長</h1> <h1> <br />7月12日星期日<br /> 游覽石門河景區。一條長5、8公里的大峽谷。垂直高度300米。由問心谷,洗心谷,舒心谷組成,一條玉帶般河水在山根下纏繞陪伴。問心谷震撼,山谷中,只聞啾啾鳥鳴、唰唰葉動、悠悠云飄。人在高山秀谷中行走,渺小無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洗心谷秀美,峭壁之間仿佛伸手可以觸摸到對面,山間的棧道在此降低了高度,潺潺流動的溪水俯首可見,在山影和透過葉片灑落的斑駁陽光下,一會兒是純凈的翡翠綠、一會兒是幽深的孔雀藍,不時長長的藤蔓從綠野中垂下,好似輕柔地撫摸溪水。繼續前行,水邊的峭壁變得嶙峋疊嶂,石的硬、水的柔相得益彰。舒心谷神奇,一段山洞稱之為日月門的地方,相傳神仙在這里修煉的時候,最早看到太陽升起,最晚看到月亮落下,由此得名。我此時雖無法體驗,但從進洞口看得見出洞口的光亮,抬頭卻看不到洞頂,這是神了;洞內曲折婉轉不過5分鐘,拍出的照片,只見洞壁內呈青苔綠、崖石赭、幽深藍、高原黃、臉腮紅,深深淺淺,渾然天成,這是奇了。養在深閨無人識啊。</h1><h1> 6個小時行走在景區,一路賞心悅目,雖爬上爬下,時時氣喘吁吁,但不虛此行。</h1> <h1> <br />7月13日 星期一<br /> 入伏第一天,才感到夏天的熱。但仍不用空調。<br /> <br />7月14日 星期二<br /> 村長是一位兩個孩子媽媽。天天清晨,騎著摩托車翻過一座山來給我們做一日三餐飯,天黑了,才能回家。今天她請我們去她家做客。一條砂石路,通向山頂,竹林掩蓋著幾間老屋就是她的家。我們穿堂而過,里面陰暗破舊,不時有豬圈的臭味飄過。房間里吊掛的幾條臘肉黑黢黢的,還舍不得吃,說是留給來幫忙挖土豆人吃的。旁邊有一棟三層新樓,是其哥蓋的,全家已移居武漢,委托她家照看。村長家的大家當是去年底才買了一臺四驅皮卡車(14萬)。我們就是坐著這輛車一路顛簸在碎石路上來的。她說今年這條通往她家的路才能鋪上水泥路。因為是村長,要先緊村里其他人先鋪。這讓我改變了村長好事先得的印象。她的兩個孩子還爭氣,女孩去年考上建始一中,全村就她一個。村長說,我家沒啥錢,也是,她是我們住店老板請來幫做飯的。每天騎摩托車早出晚歸,來我們這里做飯掙錢。丈夫也老實巴交的。</h1><h1> 回來 路邊採花,白色野百合,粉色野唐菖蒲,還有老鄉採自家花椒樹上花椒籽給我們,捧著一大把野花,嬌艷欲滴、香味撲鼻。</h1> <h1>圖片說明:這就是龍潭槽村的村長。很遺憾,當時沒給她拍一張大頭像</h1> <h1> 7月15日 星期三</h1><h1> 下了一整天雨。來此地近半月了,有感寫下了短文《千萬別來建始》 </h1><h1> 攝影的人,千萬別來建始。這里處處山,步步水,山養水,水潤山;云遮霧障,快一秒是金山,慢一秒是紅云;近處人間煙火,遠處仙境飄渺。只恨鏡頭太少,回去還要燒錢添設備!</h1> <h1> 養生的人,千萬別來建始。三伏天,南方、北方高溫,宜昌、恩施高溫,而建始縣景陽鎮龍潭槽村海拔1000多米,房間不裝空調,夜晚還要蓋薄被,喝的是山泉水,吃得是有機菜,除了藍天白云,滿眼青一色:山上是翠竹青松,田里是玉米煙葉;入夜,周遭一片寂靜,沒有過往車輛,沒有燈光污染,貓狗豬雞和我們在各自的窩里一起沉睡......時間一長,養生秘笈全廢!</h1> <h1> 游山玩水的人,千萬別來建始。足不出戶,推窗成景;飯后散步,東邊看日出,西邊看晚霞;稍有閑功夫,繞一座山,就逛了一座不花門票的國家森林公園;花點車錢、花點門票,花點船錢,看到的是建始的黃山黃鶴橋,恩施的大峽谷石門河,八百里清江的上游景陽河;還有雞鳴四縣的觀景臺,尚未開發、深不見底的溶洞......來了,就再不想去別的地方了!</h1> <h1> 貪嘴的人,千萬別來建始。早餐七、八碟小菜是剛從廚房泡菜壇里撈出來的;主食今天是土綠色的蕎麥粑,明天肯定就有黃色的玉米豆絲;中晚餐十菜一湯,每天花樣翻新,葷有中華鱘魚、清江草魚、野生黃鱔魚,熏香臘肉,景陽烏雞;素有富硒土豆蒸著吃、炸著吃、細如發絲的刀功,讓人不忍下筷;帶著露珠帶著蟲眼采摘的黃瓜、茄子、西紅柿、辣椒、生菜、竹葉菜、冬瓜、小白菜......小心吃不了兜著走!</h1> <h1> 拈花惹草的人,千萬別來建始。山里人愛花,農家小院里你可看到自栽自種的黃花菜、大麗菊、葉子花、薔薇、玉簪、瓊花.....山野里蝴蝶成群,必有萬花遍山:有小家碧玉般、成片成片的山雛菊,也有大家閨秀般、突兀在崖石上的野百合;有與灌木纏綿的牽牛花,也有與野草相伴、嬌粉欲滴的唐菖蒲;路邊的野花你敢采嗎?</h1> <h1> <br />7月16日 星期四</h1><h1> 最窮苦人家的5歲小女孩田秀娥。跟爺爺奶奶住一起,前兩天病了,身上還穿著粉色的薄棉襖,問她話,她都用最大的聲音回答,濃重的鄉音我們一時聽不懂,再問,依然大聲回答,毫無小女孩兒的嬌羞和膽怯,我一下子就喜歡上她了。她和我們去鄰居家串門,主人拿出餅干給她吃,先是不接,奶奶勸說后,她只接一塊。我們又給,她說,只要一塊餅干夠了。再往她手里塞,她認真說,再給,我就跑!聽我們聊天,說人只要勤快,莊稼長得好,房子也干凈。她插嘴說,我不懶的!我開玩笑的說,秀娥不貪、又肯作為,是當公務員的好苗子。臨走時,問她長大干什么,她不假思索、且依然大聲回答:當同志!我們一時沒聽明白,她奶奶解釋說,就是當干部。我們哈哈大笑,真讓我說著了。</h1> <h1> 這一家的女主人,梳著不多見兩條粗粗的辮子。家里院落、廳堂、臥室、衛生間收拾得整整齊齊,特別令人驚訝的是,廚房灶臺地面沒有雜物擺放,窗明幾亮,一塵不染,就像是迎接檢查提前做了衛生!這樣的環境衛生,別說在農村很少看見,就算在城里,也堪稱衛生標兵家庭了。她家還種了13畝地,玉米、煙葉都有。人勤地豐家旺。</h1> <h1>7月18日 星期六<br /> 游騰龍洞,離利川7公里。洞口高72米,寬64米,洞長59、8公里,最高處235米,容積4000萬立方米,號稱亞州第一,世界第二。<br /> 洞口飛瀑直下,落差23米,隨成地下暗河,奔流而下。洞內寬闊無比,有電頻車搭乘,兩邊一一閃過石壁,也許是過于空曠,反而不見桂林溶洞的變幻莫測,奇異絢爛,略顯單調平淡。于是就有了在洞里的兩場演出:一場是反映騰龍洞傳說的激光秀,一場是展現利川土家族風土人情的情景歌舞表演。</h1> <h1>7月19日 星期日<br /> 早上6點多鐘,扛起腳架,沿鄉間小路,朝太陽升起的方向走去。一路走了十幾分鐘,已遇到4、5撥騎摩托車的老鄉外出了。地頭已有老鄉在紅薯地里翻藤。一路過老鄉,問出門去哪,告知去給人家打小工,管吃,一天工錢120元。給一冉姓老鄉照相,多聊了一下,就開始訴苦,大意是前幾年修水庫,作為移民,補償款未到位,錢上邊撥下來了,下邊的干部貪了。不僅如此,但凡有些項目,都要揩油。因口音不太懂 ,也未太聽明白,但愿不全是這樣。</h1> <h1>7月21日 星期二<br /> 拜訪后山向洪高家 。屋外有花香,屋內有書香。樓梯走廊、客廳、書房、臥室都掛有畫框裝幀的水粉畫。在這里第一次見到農家也有書房,拐角書柜擺放著各種書籍,桌上還有幾本書,估計是正在看的,窗簾都是印有書法字的圖案,不是身在此處,難以想像這是在大山深處的農家。又一次顛覆了農村印象。</h1> <h1>圖片說明 這是站在向洪高家的門前看到對面連綿起伏的群山</h1> <h1>7月22日 星期三<br /> 拜訪這里的外姓人家王崇明。男主人74歲,女主人70歲,兩兒兩女,四個外孫,三個孫子,還有一個3歲的重孫。兩個孩子也是在溫州打工,一個15、6歲的孫子在武漢打童工。主人很純樸、很熱情,把小椅子用抹布才干凈后,才讓我們坐。杯子洗干凈,要倒水,讓我們喝。我們婉謝后,又拿出4個雪糕,讓我們吃。其實從他們的破舊的老宅看得出來,與村里其他人相比,他們家較困難的。但人很勤勉,種有8畝地,主要是玉米、土豆。一年收土豆3000多斤,70歲的人,每次背七、八十斤,走山路三、四里。他們一邊說很累很苦,一邊又說舍不得撂荒,一旦一年不種,再開荒就很困難了。房前路邊種了兩棵枇杷樹,一棵花紅樹,一大棵茂盛的桂花樹和十幾棵桂花小樹苗和一大叢大芭蕉樹。<br /> 張喜先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戶人家的男主人。瘦瘦高高,一身迷彩服,一看跟軍營結緣。有兩個兒子。一座新蓋的兩層小樓,二樓客廳掛著大兒子的結婚照,沙發、茶幾、衣柜都是銀白色的,簇新時尚,看來是婚慶家具。諾大的一座屋,他一個男人,把上上下下打掃得干干凈凈,收拾的整整齊齊。還要照顧有病在身、無自理能力的丈母娘。打開電視,讓我們看武警天安門部隊生活錄像,他二兒子是這個部隊的戰士,一個高帥小伙,已娶了在銀行工作的北京姑娘。女孩的父母都是機關干部,說著話說時,一臉的幸福感。</h1> <h1>7月23日 星期四<br /> 拜訪龍潭漕村二組2號余正榮。今年60歲。老伴去年得血管萎縮病去世。小兒子前幾年開賭場,結了怨,被人殺了。大兒子媳婦外出打工,與一個10歲孫子相依為命。房子很破舊,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物品。他說起這個家,一臉木然,似乎沒了繼續前行的動能。這是迄今為止,我們看到的這個村家中最為破敗的。告別時,我們還是看到了他院子里壘砌的石槽里,紫粉色花株和已結出5、6根黃瓜的藤蔓相依而立。</h1> <h1>7月24日 星期五<br /> 與龍潭漕村緊鄰的是 丁家漕村。一間很大的年代久遠失修的全木屋吸引了我們駐足。男主人康發悅、53歲,老伴盧銀秋51歲。一兒一女,都已成家且外出打工。木屋旁,已建一座兩層樓新房,一樓已裝修好了,搬進去住了,二樓框架已有,繼續蓋房的錢未有著落。閑談中,農家人疼錢,女主人從不打麻將,她說,辛苦賺得錢,輸給別人,不如把錢裝在自己兜里,想干什么干什么。前一陣,女兒接她去深圳玩,座地鐵、逛商場、游景點、下飯館,出門就花錢,心疼得要命,說再也不出去了。農家人心疼錢,更疼女兒,女兒結婚時的婚紗,不能租舊的,愣是花2000多元錢定了一套,就穿了那一次。她說作紀念,存放在柜子里,還讓我去看了看。這家人很能干,種了13畝地,玉米種了6斤種子,煙葉種了8000棵,還種了土豆、紅薯,喂了豬、雞、羊,數量各是多少,說得清清楚楚。讓我想不到的是,房子居然沒請任何工,完全是自己從買材料、挖地基,一磚一瓦蓋起來的,與其他新房竟別無二至!建筑隊、裝修隊、木工、泥瓦工、水電工、油漆工,他一人全包了!我只有一個詞,偉大!問女主人有啥夢想?她說三個:早日抱孫子,完成未完工的新房裝修,給兒子買輛車子。</h1> <h1>7月25日 星期六<br /> 逛村外小街市。向宏高女兒向緒梅女婿開的佳佳商行。樓下是商店,樓上是他們的住房。三室兩廳,每間房非常寬敞,裝修也很時尚。回來的路上,有一段小路兩旁綠蔭遮天,幽深幽深的,我們不禁停車駐足,深深呼吸這里的絲絲清新空氣。<br /> 路邊一座三層新蓋的小樓,與眾不同的是一樓有車庫,三樓各有一間房是落地玻璃。上樓參觀,進房間看,可謂無敵山景房!無遮無攔,大尺度看對面群山、看民居、看白云。</h1> <h1>7月26日 星期日<br /> 向宏一老板開車帶我們去轎子山看風景。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一路顛簸而上。山頂上,一座高高的通訊鐵塔,已廢棄的基站,現已成為肖開明夫婦養山羊的羊圈了。攀上木梯,站上屋頂,群山一覽無余。可惜天空不通透,拍攝效果不理想。肖師傅帶我們走羊腸小道,來到半山腰,看景陽山區,千山萬壑,云霧繚繞,一條清江玉帶,兩岸繁華小城,盡收眼底。</h1><h3><br /></h3> <h1>7月27日 星期一<br /> 小羅家,夫婿向緒文 。我們去時,一大家子迎出來:有向的父母、叔嬸、兒子向定學、侄兒子。小羅住的是新房子,我們去她公婆家,那是建于1963年全木質的房子,房子外觀仍完整,只是顏色顯黑褐色。屋內地面就是夯實的土地,<br /> 去向叔嬸家。向定學帶我們上后山看野生的蘭草。真沒想到,沿小路沒走多遠,就看到兩兜蘭草。而昨天在大山中,肖師傅說,路邊的蘭草幾乎都被來這里的游人采完了,只有在深山才能看到。定學說,運氣好,還可采到靈芝,我們表示驚奇后,嬸嬸把自家存的兩只靈芝拿出要送給我們。我們當然婉拒。我們又一次見證了山里人的純樸。<br /> 下午,彭成桂帶我們到官店鎮衛生院看病。衛生院7層樓,有電梯,有手術室,7名外科醫生,完全出乎我的想像。<br /> 晚飯后散步,看背豬草一老婦,細看,才發覺,只一支胳膊,兩腿疼得步履蹣跚。一問才知,丈夫今年剛去世,兒子又在武漢打工,孤身一人種3畝地,看著她破舊不堪且沾滿泥土的褲腿和鞋,心里真不是滋味。</h1> <h1><br />7月28日 星期二<br /> 去向洪高家。他大二子向江平開寶馬車從武漢回來。他家后山野生蘭草花很多,得知我們準備帶蘭草花回漢,熱情告訴我們養植技巧:買帶砂眼的稍大的紫砂花盆,上下一寸土,中間放專用于養蘭花的球型土肥,夏天5、6天,冬天12天澆一次水,自來水要放7天后用,并約我們下午去他家挖蘭草花。下午去時,沒想到,小向已幫我們挖好了幾兜蘭草。緒梅煮了一大鍋剛摘下來的玉米請我們吃,清香、爽口。緒梅的大女兒拿一個玉米給她姥爺哥哥的僅6歲的外孫吃,沒想到,小小年紀居然不吃,躲著跑走,姐姐追了幾圈,強行塞到他手里,他才吃。問他,告知,媽媽說,別人的東西,要媽媽同意才能吃。山里的人教子有方。看來,田秀娥現象不是這里孩子的個別現象,這里孩子群體都不貪吃。</h1> <h1>7月29日 星期三<br /> 向宏高的女婿盧在倫帶我們玩雙柱山。車行兩公里后,步行前往,先穿玉米地,再登密林。山上完全沒路,小盧一路用鐮刀開路,還給我們每人坎了一根樹枝當拐杖。終于站在一塊大約一平方米的山石上,下面就是無遮無攔的萬丈懸崖,對面,藍天白云,群峰連綿,石壁下方就是翡翠般的清江河。不時,朵朵白云繚繞山間,一幅壯美的錦繡山河。繼續艱難向上攀登,小盧為了讓我們看清雙柱山的雄奇,用鐮刀坎懸崖上的一棵樹的大枝椏,一用力,鐮刀掉下懸崖,我們倒抽一口冷氣,趕緊勸他住手。為了不發生意外,我們趴在地上拍照。隔著樹椏還是看到了拔地而起、比值向上、足有幾十層樓高的石體。兩座實體山中間縫隙很小,位置所限,一座山體只能看到很窄的一部分,盡管如此,我們看到雙柱山的角度,是獨有的。在這里的每一天,都有驚喜等著我們。</h1> <h1>7月30 日 星期四<br /> 上午 拜訪黃玉菊家。今年76歲,其夫前幾年去世,有一兒三女,7孫子4重孫。一落座,拿出買來的葡萄請我們吃。我們還是表達對她家的黃瓜的垂涎,她很欣然地拿給我們品嘗。<br /> 下午,去我們住的后山,看即將施工投入使用的水井。山很高,山頂上,依然有一人家--向緒階夫婦。一間破舊不堪的老房子,四處透風,是這座小山村很少沒蓋新房的人家。男主人穿著破衣服、草鞋。老伴一只腿骨折,打著鋼板。她很痛苦,不僅是身體,更是精神,她老伴奢賭成癮,沒人能勸得了,這也是他們致貧的重要原因。<br /> <br /> 一個月來,我們每天漫步山間林中,隨處可見核桃樹、板栗樹、蘋果樹、梨樹、獼猴桃樹、楠木,桂花樹,還有蘭草花和各種藥材樹木。有些是鄉親們自家種的,更多的是野生的。真要感謝世世代代居住在這里的鄉親們,是他們的堅守,才有這里的滿目青山。</h1> <h1><br />7月31日 星期五<br /> 今天就要結束避暑返漢了。一大早,彭成桂給我們做早餐,備好上火車吃的玉米、饅頭、黃瓜、蘋果;余大姐幫我挖種在地里的蘭草;新華夫婦、楊哥也起早床送我們。上車前,我們跟他們一一告別,說著在武漢相見的告別話,沒想到,小胡的公爹馬上說,你們不是還要回來的嗎?我分明看到他老人家眼睛紅紅的。時間久了,人都有感情了。<br /> 小譚3個小時送我們到了火車站。我們在附近吃了一個大餅,一碗土豆粉雞蛋做的粉皮湯。買了三斤玉米豆絲。<br /> 建始龍潭槽村一個月,留下了太多太多的不舍:這里的云,這里的田,這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花,這里的樹,無不有聲有色,無不大氣磅礴,天天帶給我們驚喜。更讓我們牽掛的是這里的男女老少,盡管歲月滄桑在他們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但那一顆顆淳樸善良的心地永遠是這里最美的風景。</h1><h1> 建始縣景陽鎮龍潭槽村,我還會再來看你的。</h1><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庄河市|
安塞县|
巴塘县|
苏州市|
平昌县|
宁安市|
怀仁县|
登封市|
舒兰市|
辰溪县|
张家川|
永德县|
麦盖提县|
台州市|
什邡市|
娄烦县|
庆元县|
永川市|
吴忠市|
太谷县|
宜兰市|
锡林浩特市|
高邑县|
汾西县|
隆化县|
新昌县|
兴国县|
庆云县|
桑植县|
祁阳县|
瑞金市|
耿马|
甘肃省|
灵武市|
舟曲县|
察隅县|
昭通市|
宁明县|
昌邑市|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