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暑假結束北疆大環(huán)線后直接從烏魯木齊飛太原,第一次參加游俠客的攝影團,目標是具有中國“羚羊谷”之稱的雨岔大峽谷,然而天公不作美,大雨積水景區(qū)關閉,很是遺憾。但近2000公里的沿線各類風景亦收獲頗豐。盡管已二次縱橫穿越山西、五次到訪陜西,但只要在路上,每次總有收獲......</h3> <h3>行經路線圖</h3> <h3>本篇目錄:</h3><h3>1-觀賞吳冠中的窯洞春秋</h3><h3>2-觸摸黃土地的年輪印記</h3><h3>3-感受母親河的波瀾壯闊</h3><h3>4-體驗秦晉大地人文風情</h3> <h3><b>一、觀賞吳冠中的窯洞春秋</b></h3> <h3><b>1、李家山--吳冠中此生第三大發(fā)現</b></h3><h3>李家山位于山西臨縣黃河磧口古鎮(zhèn)約3公里,隱于大山深處,空靈幽靜,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于70度的山坡上,構成了極具視覺震撼力的效果。吳冠中先生曾寫道:從外面看像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很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莊,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再找到!吳老的一席話使李家山名聲鵲起、游人如織~</h3> <h3>吳老還說道:在我看來,李家山是在特殊歷史條件、特殊地形地貌和傳統(tǒng)觀念等綜合因素下產生的特殊村落的孤例。還將其與湖南張家界、山陜蒙黃土高原列一起,排序為自己此生第三大發(fā)現~</h3> <h3>李家山屬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境內山巒起伏、墚峁連綿、溝壑縱橫......民居沿坡壁呈階梯狀分布,下一層的窯洞就是上一層窯洞的前庭,有的窯洞甚至就直接建在下層窯洞的窯頂。一層層的窯洞就這樣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地層疊而上,直至坡頂,畫面極為豐富。</h3> <h3>這多達七、八層的窯洞看似隨意的布局,實質完美地結合了山勢的坡度與走向,凝固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h3> <h3>四合院都是水磨青磚對縫砌筑,無論造型、風格、藝術都十分考究。照壁上、門樓上、廈檐上和窯洞門窗上的磚木雕刻,無論人物、山水,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都很精美,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h3> <h3>我們亦穿行在高低錯落、層層疊疊的蛇行小路上。 仔細打量,青瓦黃墻、雕梁畫棟,真正是我國乃至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黃土高坡明清建筑村落。 </h3> <h3><b>2、磧口鎮(zhèn)</b></h3><h3>古鎮(zhèn)位于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臨縣之南。“磧”即是湫水河與黃河交界的沙石灘。明清至民國年間,憑借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zhèn),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zhèn)"之美譽,亦是晉商發(fā)祥地之一。</h3> <h3>黑龍廟上拍日落、碼頭飯莊喝小酒、古鎮(zhèn)街上觀民俗,愜意磧口樂逍遙......</h3> <h3>在古鎮(zhèn)最高處的黑龍廟觀景拍日落</h3> <h3>磧口客棧:前身為四合堂,創(chuàng)立于清乾隆年間甚至更早,因其購建之初為四份銀股,故名"四和堂"。緊臨磧口碼頭,憑靠"天時、地利、人和",一直經營麻油營銷,久盛不衰。鼎盛時期曾"窗泊百舟、門走千駝",生意北達包頭、銀川,西接陜西"三邊",東至太原、京、津。 建筑規(guī)整、精致,細細欣賞,很有韻味~</h3> <h3>磧口鎮(zhèn)還是藝術創(chuàng)作小鎮(zhèn),是許多藝術學院學生和藝術愛好者集聚地。</h3> <h3>比臉還大的碗、探尋的目光和葫蘆爺</h3> <h3>入住窯洞特色的福順德客棧,很不錯的體驗~</h3> <h3>光影正好~</h3> <h3>陶醉在自家門前的“缸影“中~</h3> <h3>高手善平的”缸窺“令人大開眼界(缸直徑1米左右)~</h3> <h3>全神貫注看演出的村民(祝導拍攝)</h3> <h3>晚上獨自在屋頂平臺拍燈籠,因村中正好有白喜,特別的音樂讓人不寒而栗,真切地感受了《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那場屋頂凄然、鬼魅的意境~</h3> <h3><b>3、西灣村</b></h3><h3>該村是清代陳姓富商民宅大院,坐落在磧口鎮(zhèn)東約一公里的湫水河邊,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整體如一座階梯式城堡,院內5條巷道按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排列,寓意家庭世代旺盛,其建筑、石雕、磚雕、木雕都很考究,具有典型的呂梁地區(qū)風格。最令人稱奇的是這座3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竟然保留至今且基本無損。</h3> <h3>樓房院墻不拘一格,樣式多變,不同地勢隨坡就序、錯落有致,與周邊環(huán)境十分和諧~</h3> <h3>村內幾條小巷巧妙地把各處院落串聯(lián)起來,院院相通、戶戶相連~</h3> <h3>西灣民居除了“依山就勢,巷巷相通,院院相連”的特色外,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窯洞式的明柱廈檐高圪臺——窯洞建筑的最高形態(tài)。</h3> <h3>西灣村體現了呂梁山黃土溝壑地區(qū)的歷史人文、自然特色,是人與自然、人與山地完美結合的典范~</h3> <h3>房前摘棗、院內紡紗~</h3> <h3>留戀美麗的西灣村~</h3> <h3><b>二、觸摸黃土地的年輪印記</b></h3><h3>波浪谷位于陜西省靖邊縣東南22公里處龍洲鄉(xiāng)的閆家寨子。滿目的紅砂巖成于古生代二疊紀和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之間,是由數百萬年的風、水和時間雕琢砂巖而成的奇妙世界。據說它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區(qū)別在于一個是紅色之間夾有白色線條,紅白相間,而靖邊的則以紅色為主。靖邊波浪谷目前游客不算多,免門票,更重要的是能夠行走、觸摸數百萬年雕琢的年輪印記,估計不久都會被圈起來~</h3> <h3></h3><h3>極具雕塑感的砂巖和巖石上流暢的紋路創(chuàng)造了一種令人目眩的三維立體效果,使人感嘆~<br></h3> <h3>由于不斷的侵蝕"雕琢",使得砂巖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tài)。有的像流水、有的像云朵、有的像陀螺,是一個極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俯瞰著這一條條、一圈圈、一坨坨......真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b>1、C景區(qū)--水上丹霞</b></h3><h3>在紅色的丹霞地貌中,出現一汪綠色湖水,特別美麗。遠處山梁下有一個巨大的溶洞,還能看到后面的樹木,讓人驚嘆~</h3> <h3>水上丹霞區(qū)的一個湖面很像中國地圖,我在寶島和云南看丹霞......歡迎朋友們盡早來波浪谷感受清靜、迷人的風景~</h3> <h3>小心!千萬別掉下去!這張在朋友圈引起驚呼的照片是祝導的杰作~</h3> <h3>盡管姿勢不漂亮,但是呈現了放飛的心情~</h3> <h3>獨享這寧靜而又靈動的世界~</h3> <h3><b>2、B景區(qū)</b></h3><h3>相對而言B景區(qū)比較平緩,可我們是冒雨行走在彎彎曲曲、縱橫交錯的紅砂巖上,非常不易~</h3> <h3>在這樣的紅砂石上走路要格外小心,一不留神就會被石頭表面的紅色細沙滑倒~</h3> <h3>雨中的紅砂巖非常濕滑~</h3> <h3>趁目前還未被圈起來前好好觸摸一下黃土地的年輪......</h3> <h3>來組對照色,黑白似乎更顯久遠的年輪~</h3> <h3>行走了不少時間來到傳說中的麒麟腳景區(qū),可我咋看都像鐵板牛肉,也許肚子餓了~</h3> <h3></h3><h3><b>3、A景區(qū)(含一線天)</b></h3><h3>A景區(qū)相對于B和C景區(qū)有高度和深度,立體感更強。這里的紅色石頭像泥石流一樣呈現出一種流水狀、一圈圈、一坨坨、一彎彎的向溝壑中涌去~</h3> <h3>溝谷之中流水般的線條和奇妙的造型~</h3> <h3>纖細的巖石紋路清楚地展示了沙丘沉積的運動過程,隨著角度不同,巖石的色彩也在不斷的變化~</h3><h3><br></h3> <h3>綠樹掩映在紅砂巖不同的線條中,別有味道~</h3> <h3>看不夠的條條、片片、圈圈與坨坨~</h3> <h3>與祝導和可愛的小娟合影,謝謝他們?yōu)槲伊粝铝瞬簧賯€人影像,特別是祝導選擇的有些角度,令人佩服!</h3> <h3>我喜歡在險峻處留影,也許心態(tài)還年輕......或許正相反,已經需要某些東西來證明尚未老去~</h3> <h3>紅砂巖懸崖天梯</h3> <h3>駐足在一線天的入口處,感受黃土地的渾厚與壯美!</h3> <h3>那天還算運氣,一線天未因雨關閉。但狹窄小道僅能容身一人,且必須原路返回,而進入者都想多留影,因此催促、抱怨聲不絕于耳,我不時緊貼峽壁讓路,好一場堅苦的戰(zhàn)斗~</h3> <h3></h3><h3>經受千萬年的沖刷,形成深深的裂縫,光線幾乎照不進來。其實在沒有陽光照射的幽暗一線天里很難拍出好照片。以下二張善平拍的就比我的清晰多了~</h3> <h3>在整個波浪谷游覽時,不是下雨就是陰天,天空霧蒙蒙一片。然而第一天傍晚大多數團友因下雨打道回府吃晚飯時,只有經驗豐富的善平團友獨自守候在觀景臺,拍下了波浪谷璀璨的晚霞~</h3> <h3><b>4、錯失雨岔大峽谷</b></h3><h3>原定的雨岔之行因大雨積水景區(qū)關閉,有些遺憾。從黑鷹朋友處盜了幾張圖以解饞~</h3> <h3>參觀過波浪谷后對雨岔倒沒有之前的憧憬了,也許缺失了部分神秘感~</h3> <h3><b>三、感受母親河的波瀾壯闊</b></h3> <h3>黃河九十九道彎, 在陜西延川境內就有五道大灣,又稱蛇曲(因河流沖刷形成像蛇一樣蜿蜒的地質地貌)。是目前我國干流河道蛇曲規(guī)模最大、最好、最密集的蛇曲群,世界罕見景觀。它由北而南延伸,依次是:漩渦灣、延水灣、伏寺灣 、乾坤灣、清水灣。</h3> <h3><b>1、乾坤灣</b></h3><h3>乾坤灣位于延川縣土崗鄉(xiāng),其彎道弧度約為320度,堪稱天下黃河第一灣。黃河在流經山西省永和縣河會里村、后山里村和陜西延川縣土崗鄉(xiāng)大程、小程村和伏義河村一帶時,形成了一個“S”型大轉彎的神秘造型,仿佛是一幅天造地設的天然太極圖,也是黃河古道秦晉峽谷上一大自然景觀。</h3> <h3>在大灣的左河道中,托起一塊鞋狀的沙丘,人稱鞋島,是黃河中少見的在河之洲 。在觀景臺上17的廣角勉強能拍全整個灣,手機全景補充~</h3> <h3>乾坤灣是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里最壯觀的一個,身臨其境被大自然的造化深深地震撼!</h3> <h3><b>2-清水灣</b></h3><h3>這里兩岸群雄萬仞,可一覽秦晉大峽谷的雄奇,清水灣的彎度達到302度,場景讓人震撼~</h3> <h3>廣角端已不夠使,還是手機全景快捷方便~</h3> <h3></h3><h3>乾坤灣的神秘、清水灣的恢弘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b>3、會峰寨</b></h3><h3>會峰寨位于延川縣土崗鄉(xiāng)牛家山村,創(chuàng)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為陜北遺存的最有代表性的古代防御工事之一。山寨頂部如鼻峰突起,巍峨險峻,四面懸崖突兀,峭壁嶙峋,易守難攻,固似金湯。</h3> <h3>青蛇伏崖、連心石</h3> <h3>山頂的祖廟石碑</h3> <h3>石窩寶鏡</h3> <h3><b>4、壺口瀑布</b></h3><h3>黃河流經秦晉峽谷到達宜川縣和吉縣境內,水面一下子從300多米寬收縮為50余米,在 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涌,聲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出,奔騰金黃色的水流,故名“壺口瀑布”。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黃河壺口瀑布是中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今年水量非常大,氣勢亦很壯觀~</h3> <h3>但因水量太大,為了安全起見關閉了最佳觀景臺,拍不到壺口瀑布的形狀,甚為遺憾~</h3> <h3>倒是14年前在山西吉安境內能看到壺口形狀,兩邊比較個人更喜歡在山西段觀看壺口瀑布。</h3> <h3>二次均模仿寧靜在《黃河絕戀》里的經典造型,與14年前的自己相比,如今狀態(tài)尚可,只是膠原蛋白少了許多,所以拒絕大頭照,呵呵......</h3> <h3>嘗試慢門的黃泥水流效果,有那么點德芙巧克力的味道嗎?</h3> <h3><b>四、體驗秦晉大地人文風情</b></h3><h3>秦晉大地行是一條穿越千年歷史的人文風光線路,除了窯洞風情、丹霞地貌、蛇曲黃河、壺口瀑布等,還有許多獨特的人文風情,如豪放的安塞腰鼓、革命圣地延安、千年不息陳爐......都值得一一探訪~</h3> <h3>行程初始入住太原的<b>山西飯店</b>是明清古建筑風格,大氣、精致。據說前身是閻錫山的 “自省堂”,康有為題寫匾額。是不同時期黨政要員、社會賢達在晉下榻首選。周恩來、蔣介石、宋美齡、孔祥熙、徐志摩、泰戈爾等中外名人曾于此駐足。</h3> <h3><b>1、安塞腰鼓</b></h3><h3><b>延安有“五鼓”</b>:志丹扇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黃龍獵鼓和安塞腰鼓均為延安重要的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其中當屬安塞腰鼓最為世人熟知~</h3> <h3>因天氣原因原定黃土高坡的腰鼓拍攝改在方圓數十里就能看到的腰鼓山。“天下第一鼓”名不虛傳~</h3> <h3>隊長領銜開始了各項腰鼓表演,一共三場,每場十五分鐘,中間休息十分鐘,每位演員都認真投入、大汗淋漓~</h3> <h3>參加腰鼓表演的有二十余人,雖然氣勢不足,但從他們的鼓技、動作,特別是神態(tài)上來看是非常專業(yè)的。單人、雙人、集體腰鼓表演輪番登場~</h3> <h3>這位小伙夸張的動作、動人的表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而這位似乎已停不下跳躍的節(jié)奏、越蹦越高~</h3> <h3>這位頗具明星相的演員收獲了不少“粉絲”......而趴在地上的一溜風景也甚為可觀~</h3> <h3>我也學習一下~</h3> <h3>也不忘與陜北小伙和姑娘們合影留念~</h3> <h3><b>2、程家大院與民間藝術</b></h3><h3>我們在乾坤灣那晚住在程家大院,該院為封閉“合院式”建筑,反映了儒釋道為代表的傳統(tǒng)觀念。除了客棧功能,大院內還有個黃河民俗文化博物館。</h3> <h3>一樓全部為黃河民俗博物館,展廳內藏品不少,包括民清家具、古錢幣、陶瓷、民俗風情、毛澤東專題館等十余個主題館,好奇從未見過的叁元紙幣~</h3> <h3>院中還有仿古花轎、馬車等供住客拍照,我們亦嬉戲一把~</h3> <h3>程家大院所在的小程村為民間藝術村,我們觀看了剪紙藝術,心靈手巧的陜北女五分鐘內出作品,但價格不菲~</h3> <h3>小程村內還有一個千年古窯洞~</h3> <h3>在午餐的村落,一溜宣傳墻勾起了我對知青歲月的回望,那也是我的“芳華”......</h3> <h3><b>3、夢回延安</b></h3><h3>革命圣地延安已數次到訪過,難忘延河水、寶塔山、延安新聞紀念館。與建寧、小娟合影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前。</h3> <h3>再次在中央大禮堂、毛澤東和朱德舊居前留影</h3> <h3><b>4-陳爐古鎮(zhèn)</b></h3><h3>古鎮(zhèn)位于銅川印臺區(qū)東南15公里的山巔上,是歷史上唯一遺存的“爐火千年不絕”的耀瓷基地。</h3> <h3>陳爐鎮(zhèn)制瓷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宋元以后著名的古耀州窯延續(xù)生產的唯一窯場,清乾隆年間曾創(chuàng)造了年產八百萬件瓷器的業(yè)績。</h3> <h3>瓷器延續(xù)制作中~</h3> <h3>以燒造青、白、黑和醬釉瓷而出名</h3> <h3>陳爐大老碗</h3> <h3>展覽架上都是當地的人物造型,雖不精細,但神態(tài)刻畫栩栩如生、詼諧幽默,惹人喜歡。</h3> <h3>在千年的瓷業(yè)發(fā)展歷史過程中,陳爐古鎮(zhèn)積淀了濃厚的陶瓷文化。除了古耀州窯的爐火延續(xù)外,還形成了罐罐壘墻、瓷片鋪路和層層疊疊狀如蜂房的獨特的古鎮(zhèn)風貌和民居風格,極富油畫效果。我們流連忘返、陶醉其間~</h3> <h3>尤其是瓷片鋪路,極具觀賞性,被譽為“腳下的藝術”。此行幸運地遇見善平大咖,蹭拍了不少人像照,有些模特兒的“趕腳”~</h3> <h3>上演漢代與現代的穿越劇......謝謝善平,你辛苦了~</h3> <h3></h3><h3>此次行程盡管天氣不夠給力,但遇見專業(yè)的祝領隊、熱心的黑鷹導游、可愛的小娟、率真的建寧、善平大咖以及對生活永葆熱情的鸕鶿姑娘甚為幸也~</h3><h3>感恩一路有你們陪伴!</h3> <h3>其他旅行專輯:</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凉城县|
雅江县|
松溪县|
和政县|
昭觉县|
宿松县|
大理市|
包头市|
合川市|
拉孜县|
长治县|
桃源县|
韩城市|
舟山市|
万州区|
海原县|
新和县|
和田市|
理塘县|
宜君县|
论坛|
盘锦市|
乳山市|
阳春市|
洪雅县|
绥中县|
玉门市|
繁峙县|
无锡市|
慈溪市|
东台市|
合肥市|
伊吾县|
河曲县|
尉氏县|
黎川县|
娱乐|
桃园县|
全南县|
桂林市|
峡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