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灑紅節灑紅節又稱霍利節、荷麗節、胡里節。在印度,灑紅節又是印歷的新年。灑紅節原是慶祝春天,與創造和復始的行動有關,代表春分和谷物豐收。在灑紅節節期,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尋常百姓,載歌載舞,盡情地用五彩繽紛的顏色裝扮起來,迎接春天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 印度人為了表示喜慶和祝福,會向人們身上潑灑五顏六色的顏料。 灑紅節的色彩,被稱為“古蘭”,在中世紀時被用于家庭制作,從特蘇或帕拉什的樹木上采集花朵,它們也被稱為“森林之焰”。這些花朵顏色呈大紅或深桔,從森林中采集并被鋪在席子上曬干,接著再放到地上踩成細粉。當這種粉末混合了水后就制成了美麗的藏紅色染料。這種顏料(也稱為阿比爾)也來自于一種天然的彩色云母,并廣泛地用于胡里的色彩中,它適宜于皮膚,而不像我們今天所用的化學色料。</p> <p class="ql-block"> 捉弄人和盡情歡樂是灑紅節的精神所在,通常較低種姓的人將粉和顏料灑向高種姓的人,暫時忘記階級的差異。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p> <p class="ql-block"> 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灑紅節象征著冬天結束,萬物復蘇的春天已經到來,同時也象征著正義對邪惡的勝利。參加慶典活動的人們追逐打鬧,開玩笑的向彼此身上潑灑五顏六色的顏料和粉末。</p> <p class="ql-block"> 灑紅節的活動還包括點篝火“焚燒胡里”等等。印度地域廣闊,各地慶祝胡里節的做法也不盡相同。在北方邦馬圖拉,除灑彩粉之外,婦女還要手持木棒追打男子,男子不能還手;在拉賈斯坦邦,人們則將浸水的衣服擰成一股繩,用來打人。在印度教圣地瓦臘納西,人們互相灑水,然后成群結隊上街游行,放肆的大聲罵人;在廣大農村地區,胡里節則更為熱鬧,有時慶祝時間長達一個多月之久;在比哈爾邦等地,民眾還會唱歌頌春天、彼此甩泥巴、投牛糞。 </p> <p class="ql-block"> 現在,灑紅節節已演變成人們消除誤解和怨恨,捐棄前嫌,重歸于好的節日。</p> <p class="ql-block">走進現場,身臨其境</p> <h3><font color="#010101"><p>團隊合影</p></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内江市|
察隅县|
响水县|
多伦县|
江孜县|
宜君县|
卢氏县|
易门县|
张家界市|
松江区|
湟中县|
乌兰县|
信丰县|
易门县|
阳西县|
嘉义县|
荆州市|
伊通|
大庆市|
宜宾市|
东丽区|
揭东县|
综艺|
兰西县|
惠州市|
广东省|
桑植县|
盐池县|
息烽县|
湟源县|
文水县|
朝阳县|
子洲县|
石狮市|
英超|
平山县|
华坪县|
察隅县|
岳阳县|
肇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