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月3日,是我的父親八路軍老戰士羅義淮誕辰100周年紀念日。我歷時八年編著了《感悟父親老照片——獻給羅義淮誕辰百周年》一書,共收入照片609張,其中父親在戰爭年代親手拍攝的老照片130多張。</h3> <h3>這本書開本為:710*1000 1/16,精裝封面為棗紅色,書名為銀白燙金字,圓脊裝訂,硬紙板封面外加銅版紙環襯,由我女兒羅園設計,環襯前內頁有編著者照片和簡介。</h3> <h3>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為這本書寫了代序。他在審閱樣書時還親筆為編著者及夫人題字:“不忘初心,團結奮進”。</h3> <h3>父親羅義淮,四川榮昌(今重慶榮昌區)人,1938年投筆從戎,由萬縣奔赴延安參加共產黨、八路軍,隨抗大一分校挺進敵后抗日斗爭第一線,先在晉東南,又到魯南,最后抵達膠東,一直做軍隊宣傳工作,先后任宣傳股長、科長、部長。解放戰爭一直在野戰部隊工作,任華東九縱(后改編為27軍)宣傳部長,淮海戰役時兼81師政治部代主任。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華東軍大教育部副部長、高干團政委、一總隊政治部副主任,軍事學院文化教授會主任、秘書長、戰史系政委,高等軍事學院秘書長,昆明軍區后勤部副政委等職。1955年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大校軍銜。1978年11月18日因病去世,被總政批準為烈士。</h3> <h3>解放戰爭時期的羅義淮。</h3> <h3>我父親羅義淮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照相是他的業余愛好,戰爭年代他曾用繳獲敵人的一部德國“蔡司”120相機,拍攝了不少照片,留下許多珍貴的戰斗場面。這部相機后由我母親衣向璞捐贈給原27軍軍史館。</h3> <h3>本書重點是第一、第二部分,戰爭年代父親拍攝和收藏的戰斗照片和軍旅照片。這幾張是1946年靈山戰斗。</h3> <h3>國民黨軍隊違反停戰協定,派一個團公然侵占我膠東解放區的靈山大廟。</h3> <h3>我軍冒著猛烈炮火匍匐前進,接近敵軍陣地圍墻。</h3> <h3>戰士打通墻壁,用火力嚴密封鎖被圍敵軍。</h3> <h3>我軍迅速打通道路,把殘敵全部消滅。</h3> <h3>我軍終于奪回了靈山大廟。</h3> <h3>1947年萊蕪戰役后的山東畫報。這是從原解放軍畫報副社長李恕之子李一鳴家里翻拍的畫報照片。</h3> <h3>父親拍攝的照片刊登在山東畫報上。圖為萊蕪戰役中被九縱部隊俘虜的敵73軍中將軍長韓睿。</h3> <h3>1947年膠高追擊戰中的丈嶺戰斗。我主力部隊在行軍途中。</h3> <h3>丈嶺村的碉樓硝煙未盡。</h3> <h3>照片背后的說明詞:血肉換來的丈嶺車站要用血肉來保衛。</h3> <h3>1948年周村戰役。照片背面大都有我父親的親筆說明詞。</h3> <h3>周村戰斗將敵壓縮于一點時我軍軍政齊下瓦解敵軍情景。</h3> <h3>周村戰斗我軍在街市內發展情形(躺下者為敵軍尸體)。</h3> <h3><font color="#010101">當年周村的銀子市街。</font></h3> <h3>65年后,我在周村史志辦副主任吳卓春和研究員郭濟生陪同下,找到了當年父親拍攝這條街的同一位置。</h3> <h3><font color="#010101">2013年參觀淄博市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時,在父親老照片的展板前與陵園管委會主任王振剛合影。</font></h3> <h3>1948年濰縣戰役。這是父親拍攝和保存最多最全的一組照片,共計46張,從戰前、戰中及戰后擁軍慶功活動場景都有,基本反映了濰縣戰役全過程。</h3> <h3>2013年我到濰坊市檔案館捐贈父親老照片復制件,檔案館負責人李鳳勇調研員接待我們,仔細觀看我帶來的老照片,并派兩位科長陪同我們前往市內六個拍攝點考察。</h3> <h3>我軍指揮員在前線觀察敵情。</h3> <h3>當年的北宮大廈,一座道觀,被炮火擊中。</h3> <h3>當年連接濰縣東西城的朝陽橋。</h3> <h3>今天改稱亞星橋。整個城市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h3> <h3>我軍攻入城內展開激烈巷戰。</h3> <h3>戰后指揮員在部隊攻城的突破口城墻上拍照。</h3> <h3>當年的彈洞依然在城墻上歷歷在目。</h3> <h3>戰后老百姓又可以在城墻下自由走動了。</h3> <h3>鄉親們送來慰問金匾。</h3> <h3>老百姓組織秧歌隊慰問部隊官兵。</h3> <h3>婦女們在河邊為前方戰士洗衣服。</h3> <h3>慶功大會上旌旗招展,紅帳林立。</h3> <h3>2013年與濰縣團后代李良森在父輩們戰斗過的濰坊市朝陽橋合影。</h3> <h3>戰爭年代父親還拍攝了不少軍旅生活照片。</h3> <h3>這是山東五師開展的競選活動,為評選戰斗英雄,領導干部和文工團員紛紛為其拉選票,反映了戰爭年代活躍的軍隊民主生活。</h3> <h3>照片背后的說明詞是:國防劇團打花棍(一種文藝演出形式)為十三團劉奎基競選。</h3> <h3><font color="#010101">劉奎基是華東著名戰斗英雄,時任連長。</font></h3> <h3>1946年,時任五師宣傳科長的羅義淮主持召開了5000多官兵參加的夏侯蘇民烈士追悼大會。</h3> <h3>全體官兵向烈士致敬默哀。</h3> <h3>夏侯蘇民烈士遺像。犧牲時任五師十三團團長。</h3> <h3>1948年濰縣戰役后的濰北整訓。九縱司令員聶鳳智(左三)、政委劉浩天(左四)、副參謀長葉超(左二),25師師長肖靜海(劉靜海,左一)。</h3> <h3>濰北整訓中九縱首長與部分師團干部合影。父親羅義淮系后排右二歪頭者。</h3> <h3>部隊在濰北整訓中著重演練攻打大城市,不久就開始了濟南戰役,九縱在攻打濟南時產生了軍委命名的“濟南第一團”。</h3> <h3>戰爭年代的部隊文工團。這才是真實的芳華歲月。</h3> <h3>九縱文工團合唱隊。</h3> <h3>九縱軍樂團。</h3> <h3>父親也常到自己喜愛的文工團練把手。</h3> <h3>與老首長聶鳳智一家的深厚友情。</h3> <h3>背面標注:旅長贈我。</h3> <h3><font color="#010101">背面標注:師長贈我。老首長聶鳳智半年之內兩次贈照片給我父親。</font></h3> <h3>我母親衣向璞與聶鳳智夫人何鳴阿姨及國榮(聶慶榮)哥哥。</h3> <h3>解放初與聶鳳智全家在華東軍大合影。母親懷抱的是剛滿周歲的我。</h3> <h3>父親老戰友承福元烈士遺照。我父親與承叔叔在膠東抗大工作時分別任宣傳股長和民運股長。</h3> <h3>承福元烈士在照片背面的親筆題字。我在“恨球不贏”博客發表后與烈士妹妹承佩玉阿姨聯系上了。</h3> <h3>1946年8月山東五師政治部機關科長們在掖縣桑園村合影。</h3> <h3>時任五師政治部宣傳科長的羅義淮與保衛科長張曉生合影。這是父親平生唯一一張騎馬戎裝照,被本書封面圖案采用。</h3> <h3><font color="#010101">1947年任縱隊宣傳部長的羅義淮與時任團政委的姜子寬叔叔合影,兩人神態反差那么大,是因為自拍時姜子寬的警衛員正站在墻根撒尿,受到姜政委呵斥,把我父親樂得合不攏嘴。</font></h3> <h3>27軍政治部的老戰友保衛部長吳劍及夫人王凌,1949年送給我父親的照片。</h3> <h3>父母親1941年在膠東抗大結婚,相濡以沫,并肩而行了幾十年。</h3> <h3>這是當年膠東抗大政治處主任張英勃、副主任嚴政簽名蓋章的同意我父母親結婚的批準書。</h3> <h3>還記得我父母親在抗日戰爭時期拍攝的形影相依的照片嗎?我終于考證清楚其拍攝地點,原來在山東棲霞縣楚留店村。</h3> <h3>2015年我回膠東尋訪紅色遺跡,找到了楚留店村當年父母親在抗大工作時居住的老鄉家。</h3> <h3>在父母親曾住過的炕頭上與老房東的兒媳藤大娘回憶照片中的往事。</h3> <h3>老八路后人與藤大娘在老鄉家院子里合影留念。</h3> <h3>抗日戰爭中母親與王少巖阿姨(解放后任八一電影制片廠導演,導過電影《紅珊瑚》)合影。</h3> <h3>2012年羅小兵夫婦在網友“工廠小木工”(左一)陪同下去總政干休所探望王少巖阿姨。</h3> <h3>1945年12月,時任山東五師宣傳科長的羅義淮(前排左一)與聯合國救濟總署人員合影。</h3> <h3>中國共產黨的軍人當年就敢與美國佬勾肩搭背,是否預見到今天的世界命運共同體?</h3> <h3>1949年三四月間,27軍在安徽境內長江北岸開壩疏河,蓄水備船,準備渡江戰役。</h3> <h3>父親羅義淮1957年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h3> <h3>母親衣向璞1957年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h3> <h3>解放戰爭時期的父母親羅義淮、衣向璞,分別任27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和27軍后勤部政治協理員。</h3> <h3>這本書在第三部分還增設了深切緬懷父母親的老首長陳伯鈞、林浩、賈若瑜、仲曦東的章節。圖為紅軍時期榮獲二等紅星獎章的陳伯鈞(1933年)。</h3> <h3>曾與許世友司令員搭檔的膠東軍區政委林浩(此照片首次公開發表,為林浩子女提供)。</h3> <h3>曾任膠東軍區參謀長的賈若瑜。</h3> <h3>2013年此書編著者與98歲的賈老及夫人繆阿姨合影。</h3> <h3>曾任27軍政治部主任的仲曦東與夫人劉錦林。</h3> <h3>2013年端午節與仲曦東伯伯夫人劉錦林阿姨合影。</h3> <h3>與仲曦東之子仲繼征合影,前不久繼征不幸病逝。</h3> <h3>母親和我1999年與原武漢軍區政委嚴政伯伯及夫人文奇阿姨合影。</h3> <h3>母親和我1998年與原成都軍區副司令員茹夫一伯伯及夫人劉庚阿姨合影。</h3> <h3>與原50軍政委高星耀叔叔的夫人于恒嘉阿姨及其子高戈里合影。就在此書裝訂過程中不幸傳來噩耗,于阿姨不幸病逝于成都。</h3> <h3>母親和我與原南京軍區司令員聶鳳智伯伯的夫人何鳴阿姨一同去看望原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劉巖及夫人宮阿姨。</h3> <h3>1982年母親帶我們一家人去昆明溫泉療養院看望原福州軍區副政委尹明亮伯伯。他是現今活躍在銀屏的著名軍事評論員、海軍少將尹卓的父親。</h3> <h3>1954年冬我父母親領我與吳華奪將軍一家赴杭州旅游合影。</h3> <h3>親愛的父母親永遠活在我們心中!</h3><h3><br></h3> <h3>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烈士骨灰堂祭奠親愛的父親。革命烈士羅義淮永垂不朽!</h3> <h3>因父母親遺留的照片年代久遠,健在的老前輩越來越少,編著者對一些照片中的人物和背后的故事至今還未考證清楚,已經考證過的照片也可能存在疏漏。希望看到這本書的老一輩及二代三代子女及時提醒、幫助修正完善。謝謝大家關注這本新書!</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通市|
东乌|
巴里|
吐鲁番市|
汝南县|
招远市|
砀山县|
山阳县|
桦南县|
韶关市|
昭觉县|
清新县|
巩留县|
靖州|
托克逊县|
库车县|
萨嘎县|
金平|
武安市|
丹阳市|
鹤岗市|
昆山市|
喀喇沁旗|
满城县|
临西县|
新疆|
澄江县|
凌云县|
邛崃市|
蒙阴县|
华安县|
广灵县|
西青区|
石嘴山市|
夏河县|
乐至县|
峡江县|
黑河市|
德钦县|
江门市|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