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不論是美篇,還是微信,都在談論一個話題《芳華》。在微信圈或美篇里,《芳華》這部電影幾乎到了爆屏的程度。說實話,這部電影也只有馮小剛才能拍得出來!因為他就是《芳華》年代那群人里的一員!感受最深,悟得最透!而這部電影也廣泛代表著50后60后這群人的芳華歲月!馮小剛真是揣透了這一代人的心里!難怪大眾關注率這么高!也就不足為奇了</h3><div> </div> <h3> 有的說《芳華》這部電影,不知是為了劇情的需要,還是為了否定那個年代。那種冷漠、猜疑、歧視充斥著整個故事,這與他們當兵時的感覺恰恰相反。軍隊應該是一個團結、互助、友愛、積極向上、具有絕對正義感、充滿正能量的隊伍。作為那個時代的親歷者,《芳華》在他的印象中完全是顛倒黑白。</h3><h3> 我不知這種說法對不對!更不去評論這部作品的好與不足,因為我沒有那樣高的理論水平。更沒有那種閑情逸致,在我的生活中只不過多了一個茶余飯后的話題罷了!</h3> <h3><font color="#010101"> 但通過這部電影的觀賞,不知怎么的,一開始我就被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住了,也可能是我這個人淚點低,或是情感豐富,眼里時不時地噙著淚花,還時不時地試擦著眼淚!也可能是從那個芳華年代走過來的人,隱約中看到了自己過去生活的影子。不禁為我們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激進單純而感動,為那個年代一些人明則保身出賣戰友或朋友而憤概!也為故事主人翁一心為了別人最后失去一只胳膊而感到悲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是在2015年金秋重陽時,應朋友之邀,我們這群古潛山油藏的開拓者,華北油田任四井的功臣們,原3269鉆井隊部份老同志四十年后聚在一起,暢談當年任四井勘探的熱烈場景,發現七顆油沙激動人心的時刻,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犧牲精神,一樁樁一幕幕又浮現在眼前……</font></h3> <h3> 1974年12月,我們這群石油子女從老家南方應招參加工作,來到了當時的大港油田第二鉆井指揮部滄州基地,經過一個多月的技能安全培訓,于1975年春節前進行了分配。而此時,我們這群石油子女有的還不到十六歲,本應在家穿上新衣服,和同齡人打鬧嬉戲,亨受節日的樂趣。然而,我們不得不遠走他鄉,而此時的我也不得不告別童年的稚氣,邁入到浩浩蕩蕩的石油行列,隨分配隊伍到幾百里外的河北安新縣境內的白洋淀,3269鉆井隊住地淀一井。</h3> 一下車,撲入眼臉的是白洋淀干枯的蘆葦叢,包裹著的一棟棟陳舊泛白的老帳篷,不遠處一座大約五十多米高的鐵塔冷冰冰地矗立在那里,鐵塔頂端,一面紅旗正迎風飄揚,正是因為這面飄揚的旗子點輟,整個井場才有了一點點生氣。原來這就是石油鉆機,通過它來完成石油地質勘探,地下石油儲量。 <div> 看來這就是我們以后的工作平臺了。初來乍到,對于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娃娃來說,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什么都覺得新鮮好奇,競然忘記了長途奔波勞頓,一放下東西,就急著跑出去東張西望了!</div> <h3> 幾天以后,也就是大年二十九,我們隊接到公司指令,準備搬遷新井任四井,隊長把我們新來的工人分配到了各班組,并布置了工作任務,指導員進行了搬家前的動員:“同志們,考驗我們的時刻到了,明天就是大年三十,我們一定要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打一場搬家安裝的票亮仗……″,</h3><h3> 清晨5點多鐘,高高的弦月還掛在西天,滿空的星星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東方還末出現魚肚白,起床的哨聲便把我們從夢中驚醒,我簡單洗漱完畢后,便跟隨老師傅整理各自的行李,拆卸各自居住的帳蓬。 那時北方寒冬臘月真是滴水成冰,這對于我們從南方過來的娃娃們真有點無所適從。雖然戴著厚厚的棉手套,不一會手還是被凍得不聽使喚,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寒冷。整個的哆嗦著整理完一切后,戴著狗皮帽子,穿上道道服,找了個背風空隙踡縮著座在敞蓬車上,迎著刺骨的寒風,一路顛簸奔新井場任四井而去。</h3> <h3> 一到新井場,老師傅便忙著上井打理設備,而我們這些新工人被安排安裝帳蓬。以前從沒接觸過這些東西,不知從何下手,手腳又凍的僵硬,這樣整整幾個小時過去了,連帳篷的架子都沒有架好,后來還是在其他師傅的幫助下才勉強把帳蓬支起來。帳篷是支起來了,但帳篷底邊必須用泥土填埋,天哪,這么冷的天土地凍的跟鐵似的,上哪兒取土?這時己到晚上八點多鐘了,井場上的師傅們還沒有回來,肚子又餓得咕咕叫,我真有點力不從心了,什么是饑寒交迫這時才體會得淋漓盡致。又累又困,我只好先上食堂買來兩個窩窩頭充饑,火爐也沒搭好,整個帳篷內跟冰窖似的,看來今晚上只能和衣而臥了。</h3><div> 半夜時分,我被凍得渾身直哆嗦,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堅持,再堅持,硬是咬著牙堅持到了第二天中午才生上火爐!帳篷內才稍稍有點暖意……<br></div> <h3> 因為春節,第二天晚上,食堂給每個職工發放半斤面粉,四兩肉餡,說是包餃子。面對這兩堆東西,我有些茫然,對于平時都很少吃餃子的我來說,包餃子確實是一件難事。我望了望帳篷內的其它師傅,他們也正為包餃子發愁,因為他們都是南方人,也沒有包餃子的經驗,無法搭伙,怎么辦?沒法,在那個年代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何況我們還有包餃子的條件,我只好把面粉和肉餡一起攪拌,直接放入鍋里煮,然后美美地吃了一頓!</h3><div> 這就是我工作后的第一個春節!</div> <h3> 七月份的某一天,和我們一起工作擔任地質工的蒲大姐,在成堆的砂樣中,挑選出了幾顆砂子,交給了地質工程師,經地質工程師甑別篩選,再經熒光照射,最終確定是油砂!于是,華北油田八顆油砂的故事就這樣產生了。</h3><h3> 在地質工程師的極力建議下,再下一個鉆頭加深進尺。公司領導采納了他的建議,就是這一趟鉆,捷報頻傳,鉆頭在鉆進的過程中有時放空達到幾米,在起鉆的過程中,噴出的泥漿明顯見油斑。</h3><h3> 后來經測試日產達100多噸,當時在冀中平原一口井自噴100多噸確實不多見。</h3><h3> 后來經地質專家鑒定,在古生界地層出油亦不多見。</h3><h3> 在后來經過酸化壓裂,日產一千多噸,這在全國石油企業更是不多見!</h3><div> 石油部老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余秋里來我隊視察,并同全隊職工一一握手問候!</div><div> 石油部部長康世恩曾三次來我隊視察,并在祝捷大會上帶頭三呼"向3269隊學習″!</div><div> 于是,華北石油會戰就此拉開帷幕!</div><div><br></div><div><br></div> <h3>部份圖片從華北油田網絡下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蓝山县|
当涂县|
嘉善县|
孟连|
临泽县|
新源县|
石屏县|
东台市|
弥渡县|
杨浦区|
竹山县|
德庆县|
大新县|
北川|
阿勒泰市|
栾川县|
都匀市|
张家川|
盐池县|
贺州市|
岳普湖县|
湘乡市|
安塞县|
涿鹿县|
长汀县|
新邵县|
山东省|
东安县|
平原县|
衡南县|
富阳市|
南昌市|
乡宁县|
延吉市|
弥渡县|
柳州市|
广州市|
宁海县|
伊宁市|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