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b>自古道:男大當嫁,女大當嫁??稍陉査犯@傹埼铂幾宕宄霈F嫁男人的奇特婚俗。龍尾瑤家《男人出嫁》而且還流傳了幾百年的歷史,這真是奇奇奇,不信阿瑤哥帶你去瞧瞧……</b></font></h1> <h1><b>龍尾瑤族聚居村落群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福利鎮東南部,地處邊遠山區,行政區劃為福利鎮龍尾村委會,村委會所在地佛子坳村距福利鎮約18公里、距福(利)興(坪)公路6公里,總面積52.8平方公里,轄15個自然村,360戶,1800多人,是陽朔縣唯一一個瑤族聚居地。龍尾瑤村始建元代年間,到了景泰元年促步有盤瑤、過山瑤瑤人遷移大源瑤和小源瑤。桂林文史載:以桂林堯山為龍頭,逶迤向東至陽朔、平樂、恭城交界處的龍尾嶺上,居住著一千多瑤族。人們稱之為龍尾瑤。陽朔瑤民絕大多數集中于福利鎮的龍尾瑤村。嘉靖元年(1522年)平樂府墾印照載:陽朔瑤族有趙、鄧、李、盤、藍、唐、蔣七姓,其中趙、李、鄧、三姓于明代來自湖南千家垌。他們遷徙的路線為先至肇慶府,后移居廣西平樂府三鄉津,最后定居陽朔富和里、興仁里等地。</b></h1><div><b><br></b></div> <h1><b>在過去龍尾瑤人不與漢人通婚,結婚不分姓氏,五服之外可以結婚了,但女的很少出嫁,多數留在家招人,所以出現男人出嫁即上門或入贅,是瑤家的特別婚俗。漢民的婚俗一般是兒子不去做上門女婿,除非家里兄弟多,或父母無錢幫兒子討老婆,沒有辦法才出去上門?,幖覄t不同,不管父母有錢無錢,也不管有子無子,一般情況下兒子出去上門,女兒留在家招郎上門。這種婚俗舊時比較興旺,如今雖不及過去但仍有不少家庭招上門郎。上門郎到女家頭落戶,女家父母視作自己的兒子,家族亦平等對待,從不岐視,所以這種婚俗直到現在仍存在。<br></b><b> 瑤族入贅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入贅的男子改隨女方姓,完全成為女方家庭成員;二種是入贅的男子保留原姓,假如以后如離婚,男方可帶走與自己同姓的子女。</b><b>入贅酒席由女方主辦,男方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以至全村全族均被邀赴宴慶賀,送嫁赴宴者有時達百人。送嫁隊伍至女方村邊時,先鳴放鳥槍為號,待女家鳴槍示意,新郎及送嫁隊伍放可進門。新郎進屋前,新娘離家躲于山上,待新郎入廳堂后,才從山上回來,以免新郎新娘“相競”</b><b>設宴時,女家用數張方臺并為一長臺,與男女父母及親屬宴會,瑤族稱“飲連心酒”。晚上,男女雙方客人相互對歌至深夜,有的甚至通宵達旦。當晚新房還須讓給男女父母住宿,以示孝敬。</b><b>婚禮第二天,男女雙方簽訂《婚姻合同書》,確定婚后奉養雙方父母及子女姓氏的安排(一般第一個小孩隨母姓,第二個小孩隨父姓,以下類推)。</b><br></h1> <h1><b>“迎親”。龍尾瑤的迎親,由新娘家人到新郎家去迎娶新郎,通常沒有吹鼓手相隨,新娘也不去接新郎,只有新娘的家人挑著豬腿雞酒稱催親擔伴隨媒人前往。新郎到來時,新娘的家人由兩三個有哥嫂把新郎直接進新房。</b></h1> <h1><b>“認親”。女方家人在自已家門路上燒兩堆火,等帶新郎送親到來,雙方接親送親人,男的還男的,女的還女的,對排圍著火堆,女方給男方送親的男女送煙葉、對拜、講彩話、認親,圍著火堆走幾個回合</b></h1> <h1><b>“解殺”。進親時,新郎站在新娘家門口,由新娘長輩拿著雞當著新郎殺了,用雞血在門前繞一圈,給新郎改殺敝襲。</b></h1> <h1><b>“吃勾桌”。用五張八仙桌擺成“┓”形叫勾桌。男的正堂屋,女的偏堂屋,勾桌上擺有酒壺、酒杯和幾道菜,按規定客方坐內,主方坐外。雙方坐好之后,主勸客喝酒、吃菜,客很有節制性地略喝三兩杯,這時,首者一示意,大家便站立起來,在桌面上放上一枚硬幣,再用酒杯蓋著,依次走出堂屋,走在最后者是為首之人了,當他跨向門檻時,猛一抬手朝后向堂屋拋出一把硬幣。意為“金玉滿堂,財源滾滾”。</b></h1> <h1><b>“洗手洗臉”。吃完勾桌宴后退場,新娘家人要打水讓送親的客人洗手洗臉。</b></h1> <h1><b>“開茶”。用兩張八仙桌擺在堂屋香火前,雙方男的站桌旁邊,先生端上兩個托盤,一托盤裝十二個大封包;一托盤放著酒和煮熟的豬肉,先生拿起有封包的托盤向大家躹躬講彩話后,摸托盤十二個封包找到茶葉封包開茶,講彩話,舉起有酒有肉的托盤,請大家喝酒大口吃肉,輪流做幾個回合,才散席。十二個封包,其實是六個封包雙封包,是瑤家最常用的東西即茶葉封包、檳榔封包、米封包、炒米封包、鹽封包、錢封包。</b></h1> <h1><b> “講反話”。這恐怕是龍尾瑤人婚禮中較為有趣的一幕。吃完勾桌,送親的12人和迎親的12人便坐在屋前的坪子上,邊抽煙邊喝油茶邊聊天,所聊的都是與實際相反的話,如你好他講丑,你能干他講笨蛋,你明明是拉著牛去犁田他說你是用狗去拖。</b></h1><div><br></div> <h1><b>“唱堂歌”。唱瑤歌、唱堂歌、搞煹火,是瑤家結婚最鬧熱的一晚上,男女青年,對山歌,跳沖鼓高高興興,開開心心樂一晚。</b></h1> <h1><b>“敝襲”。結婚當日男女雙方,要站在米篩整裝穿瑤服,意示是敝襲。</b></h1> <h1><b>“洗臉”。新郎出親至屋門口,嫂子要端盆水為新郎洗臉、穿新鞋,給新郎干干凈凈出家</b></h1> <h1><b>本文音樂是當地瑤家喜慶音樂,流傳幾百年歷史了</b></h1> <h1><b><font color="#ed2308">編者的話:本人通過多年深入龍尾瑤家調查、搜集、挖掘、整理,終于得到龍尾瑤家《男人出嫁》非物質文化第一手材料,為福利鎮、陽朔縣申報非遺文化添加新名錄。謝謝大家觀賞</fon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石楼县|
湾仔区|
聂拉木县|
安福县|
龙山县|
武川县|
晴隆县|
新闻|
富锦市|
紫金县|
广南县|
额济纳旗|
芦山县|
宽甸|
汕头市|
石阡县|
洛南县|
孟连|
石楼县|
木里|
成安县|
天镇县|
嵊州市|
乐安县|
内黄县|
长汀县|
于都县|
临邑县|
大安市|
安泽县|
肇东市|
壶关县|
临汾市|
敦煌市|
天柱县|
乐清市|
瑞昌市|
高淳县|
沁阳市|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