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個人的轎廂,</h3><h3>在山谷中行走。</h3><h3>一個人的故事,</h3><h3>在黃山上書寫。</h3><h3><br /></h3><h3>凜冽的山風吹過,</h3><h3>我在轎廂中無助的搖擺,</h3><h3>沒有左右,</h3><h3>只有它呼呼的掠過。</h3><h3><br /></h3><h3>丁酉的冬日,</h3><h3>時隔兩年之久,</h3><h3>錯過了去年的約定,</h3><h3>趕在了今年的最后赴了此約。</h3><h3><br /></h3><h3>四次邂逅,</h3><h3>沒有驚喜,</h3><h3>卻每次都有不同,</h3><h3>從觀光到駐足,</h3><h3>從照片到宣紙,</h3><h3>從相機到毛筆,</h3><h3>隨著工具的改變,</h3><h3>隨著思想的升華,</h3><h3>一副水墨黃山的畫卷就此徐徐展開。</h3><h3><br /></h3> <h3>雖然是第四次上黃山,卻是第一次背著畫板上黃山,目的不同,眼前的景色也是不同。冬日的陽光明媚,驅走了刺骨的冷,也阻去了一些游客。六點起床,趕著第一趟上山的交通車,乘著第一波的轎廂,我再次踏上了這美景之地。</h3> <h3>畫的感覺一直在找,也不能給自己找客觀理由,雖然紙是老紙,墨是凍墨,但是畫不好就是沒畫好。</h3> <h3>眼前的美,是真實的。但是那層層的霧靄和那清晰的天際線,卻不爭的說明了空氣這里獨好。看著幾位上山的游客帶些口罩,我不禁提醒到,如此空氣還需要過濾掉負氧離子么。</h3> <h3>藍藍的天空,沒有一朵白云。枯枯的枝干,孕育著來年的生機。</h3> <h3>從白鵝嶺到始信峰,路不錯,景更美,于是乎筆耕不輟。</h3> <h3>山之壯麗終難用筆來表達。</h3><h3>在一處觀景點,我旁若無人的支起畫板作畫,身邊如織的游人似乎和我是兩個世界。來自五湖四海的語言,在這里薈聚。有位導游甚至對我說了一句,不好意思,我要吵擾您了。我回之以微笑。畫者,并不在乎安靜與否,喧囂塵世間,當我拿起畫筆時,我只有眼前的山,而我已然與山一體。靜,鬧不過身外之物。</h3> <h3>也就這里,才能居高臨下俯視眾山。任我畫筆揮點,抒懷心中快意。</h3> <h3>整個上午是畫的較多的,正常30分鐘的路我駐留了四個小時。以至下午的行程明顯緊張了起來。獅子峰是沒有去的,就這樣等爬上丹霞峰的時候也已經快四點了,而下午才畫了兩張而已。</h3> <h3>站在丹霞峰回首望去,漸漸下落的太陽和遠方的群山自成一副構圖。</h3> <h3>眼前便是西海大峽谷,來了四次黃山,也就第一次十一月的時候,下了谷底又爬了上來。后面三次不是天氣不好,就是冬季封路。此次又是不得相見了。</h3> <h3>伴著落日余暉畫下了第七張,太匆忙,不滿意。</h3> <h3>當走到排云亭的時候,17點15分,正好碰見日落,攢動的人頭,也看不到什么好景致。</h3> <h3>待太陽落山,人群散去,借著漸漸暗去的光,匆忙的捕捉了一副,事后看來,有些浪費紙了。</h3> <h3>待到畫完收工的時候,天已然全黑了下來,看時間也就18點,整整8個小時,八張拙作,可以回排云樓酒店了。</h3><h3>解決下肚子的抗議,匆忙的把一點點感想手機碼字寫了出來。也沒有以往長篇大論的想法了,把兩年前的一篇黃山游記,放在文章的末尾,也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總體而言,觀景如走馬觀花,一天即可。畫畫如喝茶品茗,三天也不夠。只是這山上的物價隔著兩年也真是漲了不少,看來明天還是下山為好。</h3> <h3>三上黃山</h3><h3>2015年12月27日,趕著一年最后的幾天,拖著一年來積累的疲憊,向著一個已經去過兩次的地方,再次前行黃山。 也許是積蓄一年的興奮或是疲憊,總之早晨六點就醒了,可第一個沒有預計到的突發狀況就發生了,喉嚨痛的厲害,這可不妙感冒的第一先兆。這要在山上呆上幾天,要是扛不住了咋辦,毫不猶豫的起床開車出發找藥店。也許是過于早的緣故,6點多武漢的天還是漆黑一片,從東亭一直找到水果湖,沿途就沒有一家藥店開了門的,這還真是麻煩大了,只得打定主意,先出發。 此時一陣繞路后,時間已經差不多快到7點了,天也開始有些蒙蒙亮了,第一次開著小雨燕跑這么遠的路,希望比我這喉嚨給力哦。 從武漢出發,上龔家嶺收費站,走S7武鄂高速,經過鄂州、黃石,轉G50武黃高速過長江,過浠水、蘄春、武穴、黃梅、宿松、太湖、潛山、懷寧。一路小雨燕是風馳電掣向前飛,可狀況再次出現,本應該在過懷寧后的G42和G35交匯立交位置走G35往安慶方向的,可被一輛大貨車擠在了快車道上,也確實沒注意到要改道,于是乎筆直沿著G42往合肥方向開了過去。這一錯就直接錯到了廬江,還走了銅陵市的一段市區公路。從廬江轉到了G3,又是一路狂奔,經過銅陵、青陽、黃山區,最終抵達了目的地黃山北門湯口鎮。一路行來,雖有周折,但是也算順利,早上7點不到出發的,下午也差不多1點半到了地方。 安頓好住的位置,看著時間還早,隨意炒了個菜解決了中飯問題,換上衣服直接奔著山下的景點而去。上次去了九龍瀑和翡翠谷,這次接著往前跑,去了新開發的鳳凰源,還有一個石門峽留著下次來再去吧。 到了鳳凰源門口,時間雖沒到3點,可人氣確實不是很旺,一同進景區的也就10來人。景區是很黃山特色的,一條峽谷,一道溪流,幾處碧潭,如果不是特意去區分,應該來說和九龍瀑和翡翠谷區別不大。可要仔細去琢磨,還是各有特色的。九龍瀑之美在瀑布,山高瀑長,特別是最后三疊百米高瀑布頗為壯觀。翡翠谷之美在碧潭,一彎一潭,各不相同。鳳凰源之美我的感覺在山,深入谷中可清晰而見黃山數峰。當然這只是我的感受,聽景區管理員說,這鳳凰源還只開發了一點點,里面還藏著一個非常深的碧潭,等真正開發出來,也許將更具特色。 第三次來到黃山,感覺是不同的,更多的是對黃山的熟悉,第一次來是想拍照,想記錄眼前看到的美景;第二次來是想帶著孩子一同感受黃山的美;第三次來則更多的是為了畫畫去積累。 帶著速寫本、相機非常簡單的走進鳳凰源,也非常簡單的去感受眼前的美景,發現精妙之處,不再是一拍即走,而是停下腳步仔細端詳,如何布局、如何取舍、如何落筆。 一下午三個小時的時間,看著眼前的景色,一路品味過去,除了相機中留下的圖片,更多的是速寫本上多了六張對鳳凰源的理解。直至天色漸黑,游客已經不見蹤跡,幽美的山谷徹底陷入了寂靜之中。有時候在想,這時候的黃山或許才是真實的。 夜幕中開著車在山間的公路上盤繞著,確實淡季的黃山還是比往常少了很多喧嘩,就連湯口鎮中心也見不到多少游客。隨意找了家小店把五臟廟的問題解決了。感受著絲絲寒意,開始琢磨明天上山的路線。 第三次上黃山了,山上大部分的景點都已經走過了一遍,能否走出新意并不重要,關鍵是節約體力不走回頭路,盡量徒步才是正道。本著這個原則,纜車上下首先被排除了。于是乎上次沒經過的前山慈光閣至玉屏樓部分最為吸引人,結合提前預定的白云酒店在前山光明頂下面,這樣第一天的行程就很簡單了。坐交通車到慈光閣纜車站,從810米海拔開始登前山,直至1860米的光明頂,然后再返回白云酒店住宿。可以途經玉屏樓、鰲魚峰看天都峰、蓮花峰。唯一不確定的就是明天的天氣能看到怎樣的景色了。至于第二天就去步仙橋然后返回光明頂,經飛來石、排云亭至西海大峽谷一環入口(三次來都是封山季,所以天都、蓮花都沒上過,這次也是。唯獨第一次來的湊巧西海大峽谷沒封,下去走了兩次),再經過丹霞峰返回第二天的住宿地北海賓館。第三天就非常輕松的上獅子峰、始信峰、從白鵝嶺索道上站至白鵝嶺步行下山道下山,然后到云谷寺乘車返回湯口鎮。這趟行程就算基本結束了。 對比第一次的瘋狂步行之旅:從西海飯店出發上始信峰看日出,然后折回光明頂,經鰲魚峰至玉屏樓,然后再返回白云賓館,乘西海大峽谷觀光纜車下至西海大峽谷谷底,從谷底登山至排云亭,經過西海飯店至白鵝嶺索道下山的行程而言,這次的安排對于體力的考驗要好上很多。 值得對比的是第一次來山下住一天,山上住一天。這次來山下住一天,山上住兩天。第一次的山上第一天纜車上山從白鵝嶺到始信峰,然后上光明頂,再下山到西海飯店折回排云亭,從西海大峽谷入口下至二環底部,再返回至排云亭,經飛來石上光明頂。</h3> <h3><br /></h3><h3>整體自我評價,第一次上黃山重復的路走得太多,完全屬于爬山自虐(這也跟第一天雨雪交加看霧凇,第二天云海茫茫由關系)。第三次上黃山則更加理性,基本沒有回頭路,除了步仙橋必須折返外(因為實在沒有勇氣再爬一遍西海大峽谷,畢竟垂直300多米的落差真心不是開玩笑的),就沒有什么重復的路線了。 回歸行程正題,第二天28號一早6點起床,6點半解決早飯問題,換上壓縮衣褲、護膝和沖鋒衣,把所有能不帶的全部扔車上,背著一個包7點就來到了換乘中心。乘第一班交通車晃晃悠悠的來到了慈光閣纜車下站,值得說明的是慈光閣纜車下站和慈光閣登山入口還差著步行大約20-30分鐘的距離,司機說是要在下站等30分鐘才有車送我們過去,可等我去買票的時候,交通車就突然開去登山入口了,這有點說一套做一套了。反正就當散步走路了,邊走邊看也是一種體驗,只是這陰云密布的天氣,真不知道山上情況怎么樣。 從慈光閣穿過一片竹林,還看到古老的三口大灶,就正式進入登山道了。步行登山的人不算太多,主要是一個個挑夫,看著一個個略顯或者已經蒼老的背影,將一擔擔數百斤的生活物資從山腳挑上山,不禁很是感慨,這份辛苦又有幾個人能承受,每天一趟從800米的山腳下,挑到1600米的高山上,單程6個小時,只為了那份微薄的收入。 上山后,走了一會,大約海拔上升了50米,就進了云霧區,放眼看去,除了近處的樹木,遠處就是白茫茫一片了。路過立馬橋和半山寺,一直爬到海拔1300米,依舊是在云霧之中,這時還真對山上的天氣有些不放心,這要到山上也是白茫茫一片,那可樂子大了。 又往上爬了100多米,云霧漸漸有些薄了,抬頭看去依稀能見到有些純凈的藍色。有戲,加勁往上爬。大約是到了一個1500米的山口,眼前一下通透了,云霧消失,現出一片藍天白云,遠處險峻的黃山群峰映入眼前,群峰腳下是一片白茫茫的云海,甚至還可以看到云海如同海浪潮汐般的上下涌動。毫不猶豫的拿出速寫本停下腳步開始用畫筆去記錄。只是這云海真真的有些調皮,我才畫到一半的時候,一陣狂涌,眼前又是一片迷蒙,過了好陣子才有緩緩退去。 從山口至玉屏樓,途中經過天都峰和蓮花峰,這都是之前沒有走過的路,因此也看的格外仔細,加之難得一見的云海,頓時成了山水畫得絕佳素材。從7點半開始登山,一直到山口,再到玉屏樓時差不多已經是下午兩點了,慢慢走、慢慢看、慢慢畫,望著腳踏云海的天都峰和蓮花峰,感受著黃山前山的獨特美景,這種生活節奏現在回來想想也真是灑脫。 到了玉屏樓,游客也多了起來,多半是從光明頂下來,經過玉屏樓索道下山的,也有小部分是從玉屏樓索道上來,準備登光明頂的。向我這種從慈光閣登山上來的游客可就少之又少了。從玉屏樓經過鰲魚峰到白云酒店這段路,可稱得上熟門熟路了,趕著光線好的時候上了鰲魚峰頂,又駐足畫了幾張。看看一天12張速寫的成果,也算時一個突破了。 在鰲魚峰頂待到日落云海,這一天的寫生之旅也可以收操了,中飯沒吃的肚子早就提出了抗議,于是乎一份山頂豪華(價格128元)自助餐(一個人確實沒辦法點菜)狼吞虎咽的滾進了肚子里。山上夜晚是寂靜無聲的,再大的興致我恐怕也鼓不起勇氣夜游黃山的。 第二天,慣例的早起,看著幽藍的天空,還沒有一絲日出的影子,于是乎難得的懶惰了下,直到臨近6點半才出門向光明頂進發。抵達光明頂的時候還不到6點50,這時候看日出的有利地形已經全部被占滿了人。因為不是第一次看黃山日出了,所以也沒那么激動,到是在人群中觀看百人百態還有點意思。有用手機拍的,有用微單的,有用單反的,連用IPAD的也不少,居然還有一個背著無人機來的。只是離著日出還有十幾分鐘就起飛,這電池夠用么。看這無人機的飛行動作,還真夠猛的,確實比我們這種不經常玩的膽子大多了,還沒反應過來,直接就飛出去300-400米,而且姿態調整那叫一個迅猛。 待了一會,東邊的天色漸漸紅了起來,日出即將來臨。后面來的人越來越多,想不受干擾的看日出幾乎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人群開始探索一切可能的地方。第一個人翻過了一道鐵門,跑到了黃山氣象臺的一個走廊上,于是乎第二個,第三個,還有歪果仁也跟著翻了過去,終于不知道是哪位大神直接把鐵門的插銷拉彎了,于是乎一大群人蜂擁了進去。看著有點不受控制的事態,俺還是早早開溜吧。看著遠處的東方,一縷耀眼的橙色光芒躍出云海,由橙逐漸轉成赤紅,新的一天就這么開始了。 沐浴在日出的光芒中,下山的路上看不到一個人影,這時大家估計都在山頂看日出吧。回到酒店依舊是人少的可以,趕忙吃完貴的離譜的早餐,收拾好所有的家當,退了房,開始向著步仙橋出發。</h3><h3>從白云賓館出來,一路緩步向下,這是往西海大峽谷的南邊下去的,上次來只走到觀光纜車的位置,這次走得是步行道。依舊是邊走邊畫,移步一景,直到臥石披云的景點時,眼前的美景爆發了,深邃壯觀的西海大峽谷讓我在這里停留了一個多小時,仍感覺沒有畫夠,只是由于時間的緣故不得不揮手相別。向著步仙橋繼續向下走,大約又走了20多分鐘就到了步仙橋,往西海大峽谷的通道已經封閉了,這里過去應該是一條棧道直接下到西海大峽谷的谷底。另一條路是通往三溪橋黃山西大門的,不知道下次有沒有機會送這條路登一次山。 從步仙橋回到白云賓館又是一路向上,所幸只有140米的海拔落差,不算很吃力了。返回白云賓館的時候已經11點了,等著一個多年未見的高中同學,覺得此行也真是湊巧,昨天我早上從慈光閣上山,他帶著老婆昨天下午從云谷寺上山,我住白云,他住西海,相隔著一座光明頂,想當年同桌的他,這恍然之間時光已然過去了快20年,居然這么湊巧的一同在這里相聚。路口相聚,看著彼此,感嘆我們已然不是20年前的我們,各自感慨,卻又不能久聚,他要從玉屏樓下山,我有一天的行程。匆匆的來,匆匆的留下一張合影,又匆匆的揮手分離相逆而行。人說藝術家都是怪異的,我只感覺此刻我就是孤獨的行者,在一條逆行的路上獨自前行。 光明頂上,赤日沐浴,雖說風大氣溫低,但是感覺不到寒意,有的只是站在海拔1860的高處,用筆記錄眼前俯瞰群山的情懷。中飯依例是不吃的,午睡也明顯是沒有的,難得的采風,盡力畫吧,需要補齊的東西太多了。 從光明頂到排云亭一路雖經過飛來石,但對比早上看西海大峽谷的景色明顯還是弱了三分,因此也沒有停留。直到排云亭至西海大峽谷的北入口這段才又停下來畫了幾張。在大峽谷的入口停留了會,看著今天的天氣,昨天的云海已然不見,今天更多的只能算時霧靄,能見度不算高,遠處的云層也有些厚,估計看日落的希望不大。于是乎直接又上了丹霞峰,沿著山頂小道,從一個小峰走到另一個小峰,看著遠山也有點意味。從丹霞峰下來正好是排云賓館的東面,再走不久就是西海飯店。時間也到下午4點了,不急不忙的往北海賓館走,到了也就5點了,辦理好住宿,一天行程結束。只是最后這前臺服務員很不給力,居然給了一張無效的房卡,鬧得我從房間又返回前臺換卡(住的房間也真心是離著前臺遠,在賓館里愣是要走5分鐘才到,依山而建的賓館,我就住在最靠山上的那排,看房卡是3樓,實際對比前臺已經是六樓了)。安頓好住宿,又吃了一頓比昨天更貴的自助餐(140大洋,早餐70大洋),一天行程結束。 一夜無話,第三天懶得再去看日出了,7點早飯,然后直接出門在獅子峰(猴子觀海)和始信峰上多待畫了會,然后晃到白鵝嶺索道上站,居然也快11點了。想著難不成再上光明頂從玉屏樓下山么,這走回頭路還是不要吧,加之單位多個電話催促回去加班干活,于是乎改道白鵝嶺登山口步行下山了。下山碰見兩個跟我一樣前天從慈光閣步行登山上來的游客,明顯兩人體力已經不夠了,下一段就要休息一下,對比而言穿了壓縮衣、壓縮褲和護膝的我,還是要好上許多,只是在站立的時候小腿的肌肉在顫動。沒有停留,沒有休息,想著開車回去還要6、7個小時,就不能耽誤了,從白鵝嶺一直下到云谷寺,幽長的峽谷里,不少挑客和登山游人在努力的攀登著。 也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我便下到了海拔910米的云谷寺,直接換乘交通車回換乘中心,還算順利1點半抵達換乘中心,匆匆點了一碗黃山版三鮮面(冬筍、香菇啥的,價格15元,有點貴,味道還算可以),在小雨燕的車里換了套衣服,正好2點。開車返回武漢,全程560公里,用時6小時10分鐘,中間也就加了次油,最高速120公里,安全到家。這次匆忙版的黃山四日游就結束了。 總結來說,黃山去幾次都不算多,天氣太多變,可看的景點太多,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受,對于畫畫的我來說,下次去最好的是可以不同帶照相機了,看著這次出去的40張速寫,感覺還是這個最實在。 再次期待下次的出行,會是哪里呢! 2016年1月8日 后記</h3> <h3>如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感謝支持??</h3><h3><br /></h3><h3>虞旻子,1980年出生于湖北武漢,祖籍浙江鎮海。現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手指畫第三代傳承人,任職于湖北省書法家協會。曾工作于湖北省消防總隊,先后五次立個人三等功。</h3><h3>微信號:qihaizhilei</h3><h3> <br /></h3><h3>虞旻子 系列專欄</h3><h3>http://www.xsjgww.com/c/1405615</h3><h3><br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胜县|
西平县|
贵定县|
齐河县|
延长县|
巴林左旗|
景泰县|
习水县|
清徐县|
龙泉市|
石棉县|
平果县|
万山特区|
五指山市|
棋牌|
建宁县|
通辽市|
象山县|
南昌市|
蕲春县|
湖北省|
宁南县|
江津市|
万州区|
全州县|
蒙城县|
洞头县|
曲周县|
玛纳斯县|
库尔勒市|
甘谷县|
光山县|
青田县|
都兰县|
南充市|
如东县|
涿州市|
榆中县|
大渡口区|
南通市|
永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