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b></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讓情懷隨心而動,讓溫暖伴于心底。世界太大時間太短,即使是分別縮小變長,那個夢寐以求的相見,還是遙遠在天邊。這人世間一切</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相約和預見……</b></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br /></b></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 題記——桐語</b></span></h1> <h1>Morocco,一次關于詩和遠方的旅行~<br />雖然一直在用筆和相機記錄著自己行走的軌跡。但是這次提筆,卻不知道從何談起,因為此行的目的地承載了太多我以往歲月里關于詩和遠方的憧憬,不斷的撩動我藏在心底且不被人知的那份激情……!</h1><h1> </h1><h1><br /></h1><h1> </h1> <h1>只要去過摩洛哥,就會難以自拔的愛上它的色彩斑斕與神秘夢幻。它是盛名的北非花園,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匣子,是上帝精心繪制的佳作……。</h1><h1><br /></h1> <h1>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在人們的印象中,除了《廬山戀》激發了國人去廬山邂逅愛情的動力外,也只有《卡薩布蘭卡》能激起人們心中最隱蔽的那份柔情。它曾是一座繁華的地中海港口,如今它更是一座讓全世界男女朝拜愛情的圣地。它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海市蜃樓,難以置信地浮現在眼前,它更像是一片白色的云,飄飄欲仙地連接著碧海和藍天。卡薩布蘭卡著名的建筑并不多,它之所以成為旅游勝地多虧了那部傾倒眾生的《卡薩布蘭卡》,英格麗·褒曼那綽約的身姿,脈脈的深情,亨弗萊·鮑嘉隱忍的愛戀,偽裝的瀟灑叫人過目難忘。愛情在此刻洞徹心靈……</h1><p><br></p> <h1>在亂世之中,愛情會顯得尤為奢侈與堅韌。當《卡薩布蘭卡》充滿傷感和惆悵的舊日戀情里那個深沉的男人和那個略帶憂郁的美麗女人之間發生的愛戀,溫暖了我半世。亂世浮萍的愛戀在《卡薩布蘭卡》里是如此的曼妙迷人,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鎮,城鎮有那么多的酒館,而她卻走進了我的記憶里的那個卡薩布蘭卡。那機場的訣別更是令人蕩氣回腸,長留于記憶,始終難忘……!</h1><h1><br></h1><h1> </h1><p><br></p> <h1>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你絕對不會忘記這個名字----卡薩布蘭卡。半個多世紀過去了,1942年拍攝的經典影片《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在全世界仍然有數不清的影迷。它被譽為"凄美的昔日之戀",黑白影調。</h1><p>片中主題曲《時光流逝》和經典的對白成就了一個愛情經典,也成就了摩洛哥。使它成為人們眼中最具神秘感和浪漫的地方。</p><h1><br></h1><p><br></p> <h1>我一直覺得,只要駐足某個城市,這個城市就一定會走進你的心里。我站在多彩而繽紛的摩洛哥,它是那樣的眩目而嫵媚:從馬拉喀什的雕梁畫棟千姿百態到古城菲斯的天方夜譚,從卡薩布蘭卡大清真寺的萬般驚艷到梅克內斯的驚喜滿途,從美麗的馬約爾花園到舍夫沙萬的夢幻而神秘的藍彩,摩洛哥給了我一連串的驚艷。真可謂:大堤花艷驚郎目,秀色秾華看不足……。我想,這樣的形容一點都不為過。</h1><p><br></p> <h1>來到摩洛哥,我最先看到的就是卡薩布蘭卡。這個被人稱為北非的巴黎,卡薩布蘭卡以它獨有的氣質會讓你欲罷不能,在它的空氣中永遠會彌漫著玫瑰的芳香。它是三毛與荷西愛情的見證。無論何時卡薩布蘭卡依舊是那么的迷人,比電影里的更加迷人,難怪它一直令我向往。</h1><br /> <p>我是在一個陽光和煦的午餐后悠閑踱步于此,漫步在卡薩布蘭卡邁阿密濱海大道,迎著海風,瞭望著藍色的大西洋,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戰亂的年代。卡薩布蘭卡最浪漫的一幕發生在Rick'sCafe。卡薩布蘭卡城里的Rick'sCafe雖然并非電影里真正的Rick'sCafe,但這里每日慕名而來的游人依然絡繹不絕。《時光流逝》的樂曲隨著咖啡的香氣曼妙在海岸線的每一個角落:You must remember this A kiss is still a kiss,A sigh is just a sigh,The fundamental things apply,And when two lovers woo,They still say: "I love you",On that you can rely,No matter what the future brings</p><p>As time goes by,Moonlight and love songs - never out of date,Hearts full of passion - jealousy and hate,Woman needs man - and man must have his mate</p><p>That no one can deny,It’s still the same old story,A fight for love and glory</p><p>A case of do or die,The world will always welcome lovers"嘆息一瞬間,甜吻駐心田。任時光流逝,真情永不變。我似乎又看到了褒曼那閃閃發亮的眼睛,和她來到酒館與Rick在"As time goes by"歌聲中相遇的那一個抬頭和細微的眼神,眼中帶著絲絲淚滴,真是動人極了,我多希望"瑞克"仍然在那里……此時無論是誰都無法不駐足傾聽片刻然后在惆悵滿腹的離去……。</p><p><br></p> <h1>還沒有見到摩洛哥的時候,以為它只是撒哈拉沙漠邊上很土很土的一個國家。走進了才發現摩洛哥的色彩斑斕更勝其他,色彩各異的大城小鎮,還有那逛不完的集市。有人說是上帝打翻了調色板,還把天使的五線譜留在這里。所以造就了一個色彩斑斕極其浪漫的摩洛哥,摩洛哥比我想象中的更加精彩,上千年的歷史成就了一個文化深厚、更富夢幻迷離的它……。</h1><h3><br /></h3> <h1>卡薩布蘭卡的英文本意為"白色的房子",于是這座城也叫做"白城"。很多人對"白城"的了解都是來源于這部經典的電影《卡薩布蘭卡》,一部讓人只記住了愛情的諜戰片。碧空如洗的天空、枝繁葉茂的棕櫚樹和桔子樹,還坐落著現代宗教建筑奇跡哈桑二世清真寺,以至于所有的光線,都變得明亮起來,目之所及都是純純的白色。起于電影不止于電影,這就是卡薩布蘭卡。<br /></h1><h3><br /></h3> <h1>在卡薩布蘭卡必到的就是哈桑二世清真寺,這是卡薩布蘭卡地標性的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僅次于在麥加和麥地那。說它大是真的大,僅從外表龐大而富麗堂皇的建筑就可以看得出,據說它可以同時容納10萬人,還有三分之一是修在海上的,據說是為了紀念摩洛哥人來自海上的祖先。也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為紀念前國王六十大壽而興建,是唯一對外國人開放的清真寺。</h1><h3><br /></h3> <h1>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大西洋海岸。清真寺的建設始于1980年,歷時13年。清真寺的建筑構造以這樣的方式,當海洋波上升(漲潮),似乎會有一半的清真寺侵在海里,就像停泊的一艘船。這個建立在一個半島平臺上的清真寺可以從里面的落地玻璃看到浩瀚的大西洋波濤。當大西洋的海浪撞擊清真寺的墻壁時,可達10米之高,那種場景可以想象是多么的壯觀。</h1><h3><br /></h3> <h1><br />哈桑二世清真寺尖塔的高度是200米以外。清真寺的外墻鑲有白色的石頭和奶油色。清真寺的屋頂林立的花崗巖綠色。而且我發現無論走到哪里,都可遠遠的看到這個高高的尖塔,于是,我判斷,卡薩布蘭卡其實并不大。</h1><h3><br /></h3> <h1>印象中的清真寺周邊都會有幾根圓柱形的傳音塔,而且塔越多地位越高,比如土耳其藍色清真寺就有6個塔,沙特圣城麥加大清真寺有7個塔。這個世界第三的哈桑清真寺卻只有一個方形的塔,十分低調。環游摩洛哥之后發現這里的清真寺全都如此。其實傳音塔只為播送可蘭經,之所以建成方形我想那也許只是風格上的喜好吧。<br /><br /></h1> <h1>哈桑二世清真寺可以稱得上精美絕倫。伊斯蘭建筑非常喜歡用馬賽克以及各種雕花,其雕花和馬賽克圖案也因專致而美到極點。我一向喜歡這種浮夸的色彩和花紋,極富立體感,這也許就是伊斯蘭文化越來越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吧。</h1> <h1>馬拉喀什被我視為紅與藍相遇的地方……<br /><br /></h1> <h1>在紅色的馬拉喀什城內,有這樣一座花園,曾被圣·羅蘭視為能讓他獲得寧靜的心靈家園。這就是藍得耀眼的馬約爾私人花園……。</h1> <h1>馬約爾花園,是出了名的美麗,這個花園前后隸屬于兩任主人,第一任主人插畫師馬約爾,用了畢生精力設計建造了它,使其成為20世紀最神秘的花園之一。第二任主人是伊夫.圣.羅蘭Yves Saint Laurent,他使這座花園更加聞名于天下。1980年,他無意中在馬拉喀什發現了馬約爾花園,立即瘋狂地鐘情于它,并與伙伴皮埃爾·貝爾熱共同買下了這個花園。</h1><h1><br /></h1> <h1>位于馬拉喀什新城區的馬約爾花園(Jardin Majorelle)絕對是這趟旅程的一大亮點。這是一座占地十二公頃的美麗的植物花園,同時也是摩洛哥馬拉喀什藝術家集聚的藝術圣地。院內花繁葉茂,小橋流水,種有數十種高矮肥瘦各異的仙人掌。更特別的從是小道上擺放的各色花盆到偶爾可見那色彩各異的長椅,從亭子到房子著上神秘多彩的顏色,置身其中仿似童話世界一般。</h1><h3><br /></h3> <h1>一進門,就會看到一個藍色的噴泉和水池在庭院的中央。色彩繽紛的阿拉伯陶罐陪伴著行人到各個角落。在一處非洲的花園里,看見若干種仙人掌也許并不稀罕,但同樣是這座非洲的花園里,有喜濕的竹子,池子里有睡蓮,墻角有盛放的三角梅......。這個通體涂著魅惑藍的小別墅,就是第一任主人馬約爾留下的。這樣的藍色,也因為它的清涼和明快受到人們的喜歡,所以也曾被命名為馬約爾藍。花園到處都是翠綠的熱帶植物,努力向著天空伸展的仙人掌和棕櫚樹,充滿著勃勃的生機。據說這里有一百多種不同的仙人掌,這是第一代花園主人馬約爾尋遍世界各地搜羅回來的藏品。這些仙人掌仿佛提醒著人們,這就是花園主人傾盡心血維護著的小世界。如今,或許人們很難記得馬拉喀什的全部,但會永遠的記住了馬約爾花園……!</h1> <h1>穿越在"上帝之城"馬拉喀什,在馬約爾花園感受黃與藍的色彩碰撞。</h1> <h1>紅色之城 馬拉喀什<br />進入馬拉喀什就像進入了紅色世界,土紅色的磚墻弄瓦給古城平添了一份歷史神韻,加之下午落日前才抵達馬拉喀什,于是在夕陽的映襯下馬拉喀什越發紅得絢爛。<br /><br /></h1> <h1>沒有一座城市能像馬拉喀什那樣,給人混亂感受的同時由衷感嘆其中的美妙。由無數條小巷構建而成的舊城區被稱作"紅色之城"。曲折的巷子在紅色高墻內犬牙交錯,蔓延至遠處,不規則的建筑隨意被割裂又鏈接,仿佛是剪不斷理還亂,編織著一場細碎而又綿延的夢。雖然被稱為"紅城",但馬拉喀什最美的還是馬約爾花園,它意外地讓我看到那沁人心脾的藍。</h1> <h3>拉巴特</h3> <h1>之前曾經到過馬約爾私人花園,現在又來到拉巴特的藍色小鎮,我發現這個民族把藍已經發揮到了極致。</h1> <h1>舍夫沙萬——藍白小鎮<br /><br /></h1> <h1>據說世界有三大藍城。在圣托里尼,你可以感受愛情的浪漫;在焦特布爾,你可以找到文化的印記;而在舍夫沙萬,則是滿滿的愜意閑適。舍夫沙萬擁有集中了深山之美的石青藍,是三城中的高級藍。深深淺淺層層云化,讓人迷失在云霧中。舍夫沙萬最美的地方是在老城的東南,這里也是縱覽這座藍色山城的最佳方位。站在這里,整個城市便像畫卷一般在眼前鋪開,藍的猶如猶太人的一滴憂傷的眼淚……。</h1> <h1>舍夫沙萬是位于摩洛哥西北部的一座城市。建城于1471年,海拔高度564米。其歷史遠遠不如摩洛哥其他城市比如馬拉喀什、菲斯那樣輝煌,畢竟這里從未成為皇城,只是在16世紀時有過一段短暫的輝煌,舍夫沙萬曾經作為一個獨立的王國存在過,但不到100年就被摩洛哥擊潰,至今仍是摩洛哥北部版圖的一部分。這樣一座小山城,無論商務或是軍事都不曾占據重要的地位,它甚至一度是極端封閉的,19世紀舍夫沙萬成為穆斯林宗教極端主義的中心,在1920年被西班牙占領以前,這里不對任何外國人開放,尤其是直布羅陀海峽對岸的基督教徒。與別處不同的只是舍夫沙萬是藍色的。</h1> <h1>關于小鎮的色調從何而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據說1930年大量猶太難民移居到此,而猶太人把藍色視為天空和天堂的顏色,是和平的象征,希望以此接受上帝的庇佑,周圍的鄉民競相效仿,久而久之,山城就變成了藍城。其二:因為蚊蠅喜歡在臟水中產卵,不喜歡清澈流動的水源,所以藍色也有防蚊蠅的功效。在來摩洛哥之前我也曾經去過西班牙的藍色小鎮。當我剛到這里時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甚至還為糟糕的飲食而有那么一點小小的煩惱。當我走進這個藍色的世界后,才有了一種不可言說的喜歡!</h1><h1><br /></h1><h1><br /></h1> <h1>小鎮顯得格外清新而寧靜,沒有太多熙熙攘攘的游人,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曲折蜿蜒,在陽光的照射下藍得有些耀眼。大片大片的藍色鋪天蓋地籠罩在周圍,彎曲的街道在藍與白的的輝映下有些刺眼,只有偶見墻壁上的花盆在陰影里顯得格外的安靜。在這里似乎像是游走在無邊的夢境之中。任何一個拐彎、一個門楣都是意想不到的風景!偶然一個穿著尖頂帽子長袍的男子從眼前飄過,恍惚中我懷疑他是否來自久遠得天方夜譚……在深深淺淺、幽幽柔柔的藍色之間我會迷路、會迷失、會迷戀、會迷醉。走進這里,每一個角落,每一次駐足,都是我一生中從沒有遇見的神秘中還帶著期盼。</h1> <h1>舍夫沙萬靜謐的藍色讓我無限的癡迷,那種混成的感覺讓我真的不舍,對每個角落都那么的不舍。我被這里的藍色所誘惑,有些沉淪、有些迷離、有些陶醉……!</h1><h3><br /></h3> <h1>有人說看不到藍天的時候就可以去摩洛哥藍白小鎮去逛一逛。是的,這里已經讓我感受到無邊的藍,深深淺淺的藍,那樣多彩的藍是我一生也不曾遇到過的,在我的視覺里他是浪漫的、多情的、夢幻的、幽靜的,無論怎樣,走在那里視覺都如此的清涼,心情也是那般的舒爽。</h1> <h1>都知道希臘圣托里尼是地中海的明珠,看似簡單藍白色卻美得令人窒息。然而在純藍色的摩洛哥舍夫沙萬面前,圣托里尼瞬間變得黯淡無光。舍夫沙萬,讓我遇見了今生最美的藍……</h1> <h1>摩洛哥一路色彩斑瀾不斷,如果談及彩色,在這里不能不提的一定是古城菲斯,它可謂是非洲重色彩藝術的源頭!<br /><br /></h1><h1><br /></h1><h3><br /></h3> <h1>菲斯古城是摩洛哥四大都城之一,這座建于公元808年的古城里面有9400條巷子,126座清真寺。它是世界文化遺產、最古老的皇城,被美國著名雜志Traveler評為全球最浪漫的10大城市之一,千年留傳的各種手工藝充滿了濃濃的阿拉伯風。《西班牙旅行筆記》里面有這樣一段話:"摩洛哥的菲斯,是令所有的旅人欣喜的地方,因為整個城市是一個活著的天方夜譚,要是有一張載著阿拉伯人的飛毯突然飄起來,你也不會感到奇怪,因為這里的人們仍然維持著那種神話里的生活。"</h1> <h1>菲斯可能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再現了文明鼎盛時期的阿拉伯大都市樣貌的地方,千年的光陰如同一瞬,每個角落都成了時間造就的珍貴歷史文物。</h1> <h1>菲斯古城也是摩洛哥的一處重要的參觀城市。它建于公元前808年,城區的建筑風格、居民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至今仍表現出濃厚的中世紀風貌。古城里的歷史古跡到處都是,經過了2000多年的歲月,菲斯人的生活仍舊歷久彌新。菲斯古城里皮革業是最著名的行業。<br /><br /></h1> <h1>眼前的景象簡直讓人瞬間猛抽一口氣,又迅速屏住了呼吸。上百個大染缸,鋪天蓋地的皮毛,這里,就是菲斯聞名于世的皮革作坊!大染缸顏色固然美麗,想要靠近可絕不容易。因為.......這一個個圓形的大染缸,里面裝的可是鴿子糞和牛尿!摩洛哥人相信,鴿子糞和牛尿能有效去除動物毛發,而又不會破壞皮革的紋理質地。大染坊造就了菲斯的色彩,在這里,你隨時可以在路上見到各式各樣絢麗無比的色彩。</h1> <h1>銅器也是菲斯的傳統產品,尤其是純手工制作的皮具和銅器,在摩洛哥甚至全世界都擁有很高的知名度。菲斯的手工制作皮具,據說已有千年的歷史,從熟皮脫脂到染色,都是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這種人工制革的方法世代相傳。全城共有150戶家庭世代傳承這種工藝。</h1> <h1>千年如一日的非斯,如今也如同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國家一樣,正面臨著無數機遇和挑戰,也許某一天,某個居民家就被翻修成一座連鎖酒店,店鋪也都賣起了跟其他城市雷同的紀念品,而手工作坊則被自動化機器所取代。那將是多么可怕的情景!我非常希望菲斯能再睡幾千年,她的未來一如千年之前!</h1> <h1>摩洛哥,一個把全世界最好看顏色都用光的地方,它"一半在海水,一半在沙漠",我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愛上了它,也許早早的就埋下了很深很深的淵源,是在讀完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或是得知它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匣子、還是在看完揚名世界的經典電劇作《卡薩布蘭卡》。其實愛上摩洛哥,可能就在第一眼,這個"北非的花園"就像上帝的調色盤,它用最美的色彩為世人編織了一個美麗的童話,把最深的感動都留在了人間……。<br /><br /></h1> <h1>大西洋向左,地中海向右,它是動蕩的阿拉伯世界中一絲難得的寧靜與平和,它是伊斯蘭文明的古老遺風和濃濃的現代阿拉伯風情交織下,蜚聲世界的卡薩布蘭卡、文化古都菲斯、"紅城"馬拉喀什、伊斯蘭圣地梅克內斯和花園城市拉巴特,這里隨便一個回眸都深深的讓我眷戀,都不可避免的留住我匆匆的腳步……!</h1><h1><br /></h1><h1> 2018年1???7日于北京</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塔县|
疏勒县|
元谋县|
遵义市|
共和县|
贺兰县|
梁平县|
贺州市|
沽源县|
正蓝旗|
拜城县|
凭祥市|
赫章县|
调兵山市|
巴林左旗|
黔江区|
兴安盟|
灵川县|
曲周县|
句容市|
紫阳县|
乐东|
育儿|
恩平市|
绥棱县|
崇文区|
无为县|
慈溪市|
江永县|
铜梁县|
长寿区|
陕西省|
都兰县|
朝阳县|
淮安市|
随州市|
获嘉县|
永兴县|
宜昌市|
高青县|
溧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