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在1979對越作戰后期撤軍回國途中,50軍150師448團于高平以西的那嘎、朗莊地區遭遇越軍伏擊包圍,因指揮失誤,以致大量人員傷亡失散,造成了這次對越作戰期間中國軍隊最慘重的一次損失。這也是繼1951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志愿軍60軍180師被圍潰散之后中國軍隊在對外作戰中的又一次重大失利。在日后多年,關于這場戰斗的官方資料一直沒有披露,坊間傳聞多多,老兵回憶也是眾說紛紜,都使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根據所能收集到的資料,盡可能對這場戰斗的全程做推演還原,以利后來者繼續進行研究,永記這一軍史上的奇恥大辱。</b></h5><p><br></p> <h5><b> 1979年參戰的150師并非是50軍的老部隊。原50軍150師于1964年12月改編為遼寧省軍區獨立師。1967年11月,50軍從東北調防四川后,由成都軍區獨立步兵第1、5、10、12團、獨立步兵第7營、軍區獨立高炮營、步校勤務連等單位為基礎重新組建陸軍第150師,歸隸50軍。</b></h5><h5><b> 對越作戰前,150師由乙種師緊急擴編為甲種師,補入了大量當年入伍的新戰士和由北方部隊抽調的部分老兵,全師從6000多人急劇擴充到11000余人。因為新兵成分較多,各級干部大多沒有戰斗經驗,大部分連排級軍官還是剛剛提拔的,雖經過緊急的臨戰訓練,部隊的軍事素質仍有待檢驗。其時150師的主官是師長劉同聲、政委楊振道,下轄步兵448、449、450團和炮兵團。</b></h5><h3> </h3> <h5><b> 2月21日起,150師由四川駐地沿川黔鐵路開赴廣西戰區,經過近3000公里鐵路輸送和摩托化行軍,于3月5日前分別進至寧明、明江及其他地域集結。在中國政府宣布撤軍后,3月6日,150師(欠炮兵團)奉廣州軍區前指命令從水口關方向出境,歸41軍指揮在高平以西地區執行任務。為協調與友鄰部隊的關系和加強指揮,50軍還派出了由關副軍長、林副軍長、侯副政委等人組成的駐師工作組隨150師開進。</b></h5><h5><b> 150師以448團為前衛,從水口關出境,沿3號公路經復和縣城直奔高平。3月7日上午,448團進入高平。不久,駐師工作組的關副軍長到達高平。經與41軍前指協調,規定了150師的任務:448團沿3號B公路西進,經扣屯、納嫩、吞片、那袍于當日進至打沙、朗登地區。以2營在朗登附近占領公路兩側有利地形組織防御,1、3營和449、450團在朗登以北地區擔任搜索清剿任務。要求150師于7天時間內,在高平以西的波列、朗登、通農、瑪班等約280余平方公里地域內完成清剿殘敵、搜剿越軍倉庫物資、查找友軍失散人員和烈士遺體的任務。這一片地區是東線作戰第一階段41軍121師長途穿插經過之地,當時為搶時間強行通過而未對守敵進行清剿,因而沿線越軍散兵眾多,襲擾不斷,嚴重影響中國軍隊的回撤安全。</b></h5> <h5><b> 150師448團原為成都軍區的老部隊,解放后曾參加過四川北部的甘孜、阿壩地區的剿匪作戰。文革期間448團多年執行生產任務,軍事訓練嚴重不足。文革后448團全訓時間較多,79戰前緊急擴編為甲種步兵團,參戰的干部、戰士新,團級指揮員以下各級干部均沒有打過仗。79之戰時448團的主官是團長李紹文、政委李兆碧、副團長胡慶忠,副政委龍德昶、王廉智等,下轄3個步兵營和5個直屬連,全團約2500余人。</b></h5><h5><b> 在高平受領了進至打沙、朗登地區,組織防御并擔負搜索清剿的任務后,448團以2營為前衛,3營隨后,于3月7日沿3號B公路繼續西進。當日18時,前鋒進至高平以西的扁亞、納嫩地區,后奉命停止前進,沿公路西側山地宿營。</b></h5> <h5><b> 8日早晨,150師接到41軍前指命令,抽調449團配屬121師執行向納隆地區的迂回進攻任務;448團、450團繼續執行原組織防御和搜索清剿任務。</b></h5><h5><b> 在隨后的班英附近公路兩側戰斗中,448團攻占了多個越軍據守的高地,殲敵一部,表現不錯;右翼的450團向北側搜索清剿,殲滅了部分越軍及收攏沿途失散的友軍和烈士遺體;449團也較好地完成了配合121師向納隆地區的迂回進攻任務。</b></h5><h5><b> 3月10日晚,150師奉41軍前指命令,停止向朗登方向的進攻,以3天時間由南向北清剿波列、班英、靈黃地域殘敵,要求14日從平孟方向回撤入境。在選擇回撤路線上,關副軍長與劉同聲師長發生了嚴重分歧。在與友鄰部隊121師接觸時,劉師長了解到從班英、那嘎向北要過天豐嶺,沿途地形復雜、石山眾多、殘敵出沒,121師穿插時曾在這一地區吃過不少虧。而150師對這一地區的地形、敵情根本不了解,使用的又是法國人在30-40年代測繪的地圖,相當粗糙,許多地方沒有等高線,只是大致標明了山脊的走向。加上也沒有熟悉這一地區的向導,全師經此處回撤風險太大。劉師長認為150師已基本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只要讓部隊順原路返回,安全帶回國就是勝利。而關副軍長認為150師清剿殘敵及搜剿越軍倉庫物資的任務都完成得不夠,還是要走北路清剿回撤,去山里打一個穿插,爭取更大戰果。雙方爭得十分激烈,一直僵持不下,最后決定向軍指揮所發電報請示。廣州軍區前指在了解了情況后,回電指示150師可以按原路回撤。這時出了一個烏龍,機要科的一名參謀在處理電報時竟然將廣州軍區前指的回電遺忘了,沒有翻譯就將其銷毀。原廣州軍區司令部辦公室秘書陳定遠后來回憶說:“部隊指揮員按照邊回撤、邊作戰的思想,決定回撤路線時不是沿公路,而是走經過天豐大嶺的山區沿小路回撤。當方案報到軍區指揮部之后,軍區首長經過認真研究認為,如果走那條路鍛煉機會是很多,但是如果遇到伏擊,就會影響按時回撤。但是由于軍區批復他們的電報,機要部門沒有及時迅速譯出,部隊沒有接到,所以在沒有得到上級同意的情況下,執照既定的方案行動了。”</b></h5> <h5><b> 就這樣,在未接到上級指示的情況下,關副軍長以軍駐師工作組的名義命令150師各部收攏回撤,先期在北側執行清剿收容任務的450團繼續向北清剿回撤,完成向納隆地區迂回進攻任務的449團由班俊地區向北清剿回撤,最西側的448團由班英地區向北清剿回撤。</b></h5><h5><b> 接到回撤命令后,李紹文團長開始收攏部隊,部署回撤任務。本來李團長主張全團捏在一起向北回撤,但軍工作組要求448團分路回撤,以期能更多地搜剿越軍的倉庫物資。用關副軍長的話說,要“摟草打兔子”。根據駐師工作組的意圖,部署了448團的回撤路線:以副團長胡慶忠、副政委龍德昶組成團前指,帶領團特務連偵察排、工兵2個班組成的尖兵分隊和2營為第一梯隊,單獨沿班英西側小路向北搜索前進,去山里再打一次穿插;團指率1營、3營在東側走大路平行向北回撤。</b></h5> <p><b style="font-size: 15px;"> 誰也不會想到,就在150師調兵遣將之際,大錯的第一步已經悄然邁出。</b></p><h5><b> 11日早晨,團前指率尖兵分隊和2營沿班英西側小路出發向北搜索回撤。接近中午時,晨霧已漸漸散去,2營進至班英以北約2公里的那嘎南側。前方有一條百十來米長的水壩,右側約5、6米高的壩下是一片略微起伏的稻田。最前邊的偵察排尖兵班已通過水壩,距離那嘎村已只有50余米。突然,側后方傳來了急促的機槍射擊聲。在附近一座獨立石山上出現了越軍伏兵,居高臨下用機槍猛烈掃射2營后續部隊。因還有薄霧,越軍不時發射曳光彈為機槍指示目標。后邊的2營大部隊正行進在水壩前后,突然遭遇襲擊,猝不及防,當即發生嚴重傷亡。尖兵班發現有越軍在村莊后面的山頭活動,企圖以火力夾擊2營,當即展開兵力發起搶攻,沖過山腳下的稻田控制了山頭。很快,尖兵分隊其他各部也聚攏過來,就地組織防御監視敵人,等待團前指的命令。</b></h5><h5><b> 襲擊2營的這股越軍兵力并不多,只有重機槍,沒有炮火,也不敢下來沖擊,顯然沒有實力吃掉2營。然而團前指成員卻產生了驚慌失措的情緒,除了命令2營本隊就地隱蔽防御,同時發電向團指報告遇襲的情況外,就是湊在一起研究地圖,長時間無法判明越軍的企圖,向團指的報告也說不清楚。</b></h5><h5><b> 團指正在指揮1、3營撤出陣地沿公路搜索回撤,接到2營遇襲的報告后,立即命令還未回撤的部隊停止前進,先頭出發已經走了幾公里的1營也原路返回,同時向師指發電,請求將全團收攏后邊打邊撤。師指聞訊后,感到情況嚴重,同意了448團的請求,并打算根據情況調回449團和450團參加營救。然而,駐師指揮組不同意448團全團回援,認為2營自己可以打出去。448團團指見全團回援的請求被否,也搞不清2營遇襲的情況到底有多嚴重,只好讓1、3營沿公路組織防御,根據事態的發展再相機動作。</b></h5><p><br></p> <p><b> 未能及時全團回援2營、</b></p><p><b> 又邁出了大錯的第二步。</b></p><p> </p><h5><b> 2營遇襲后,團前指命令部隊搶占附近有利地形組織防御,同時發電請求上級指示。團指開始要求2營等待大部隊回援,然后就沒有了下文。團前指得知援軍將要到來,放下了心,命令部隊在原地長時間等待。在一下午的時間里,團前指還是未能搞清襲擊2營的越軍有多少兵力、火力配備情況如何、下一步的意圖是什么。就是原地等待援軍,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給了越軍從容部署兵力搶占2營回撤道路上要點的有利戰機。未能及時全團回援2營,又邁出了大錯的第二步。</b></h5><h5><b> 中午時分,警戒部隊發現有越軍在山谷附近出現,似在偵察停留在谷底的2營主力動向。為了不暴露目標,警戒部隊沒有開槍射擊。下午15時左右,山谷四周突然傳來了猛烈的槍聲。越軍在搶占四周要點完成包圍后,開始發起了攻擊。</b></h5><p><br></p> <h3><b> 大錯的第三步已經邁出</b></h3><h3><br></h3><h5><b> 一直等到了11日夜里22時左右,師、團那邊按兵不動,團前指才決定2營繼續向北搜索回撤。偵察排仍然走在隊伍最前面,團前指派出2名作訓參謀拿著地圖帶路。全隊行進方向是過那嘎村沿小路折向東北。經過一夜的行軍,12日清晨,2營進至了朗莊南側的一條狹窄的山谷里。這時,團前指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就地休息,同時派出2個偵察班和2個工兵班占領一側的山頭,控制制高點執行警戒任務。團前指判斷夜間行軍比較安全,周圍地形、敵情不明,不宜白天再貿然行軍,以防遭到昨天的被襲,要等到天黑之后再繼續前進。然而,2營的行蹤早已被越軍咬住了。就在2營休息等待的時間里,越軍已悄然調來了更多地兵力,逐步對2營完成了包圍部署。</b></h5><h5><b> 應該說團前指的考慮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在已經遭到越軍襲擊的情況下,孤軍北進,重要的是不使敵人掌握己方的意圖,應該快速前進,連續移動,甩掉敵人的糾纏。在地形、敵情不明之際停下來長時間休息,只能增加被敵人粘上來的危險。而且,即便是停下來休息,也應搶占附近的山頭要點形成對外的多點防御,而不是把主力放在狹窄的山谷里。一旦發生戰斗,部隊展開相當困難,跑都跑不脫。從這兩點上來看,團前指的指揮存在嚴重失誤。</b></h5> <h3><b> 大錯終于鑄成</b></h3><h3><br></h3><h5><b> 越軍的戰前偵察搞得很準,第一輪攻擊就以猛烈地火力分割2營。因為猝不及防,2營當即被壓制在了山谷里,部隊被打成數段,傷亡慘重。團前指也遭到了越軍的集中火力打擊,胡慶忠副團長中彈身亡,龍德昶副政委在混亂中不知去向,2營營長雷群榮、教導員唐秉元也被打散,部隊已經失去了指揮。這一仗打得很窩囊,2營根本沒有組織起像樣的反擊,而是徒然挨打,除了傷亡在谷底的人員外,其他官兵紛紛爬上兩側山脊以躲避越軍的火力。經過2個多小時戰斗,2營已成潰散狀態,官兵們三五成群地四散隱蔽躲藏。越軍沒有貿然下來攻擊,而是開始喊話:“中國軍隊弟兄們,放下武器吧,我們寬待俘虜!”</b></h5><h5><b> 傍晚時分,2營余部陸陸續續零散著在山頭上聚集起來,堅持度過了這一夜。13日天亮后,2營會攏了2、3百人,剩下的官職最高的是一個營副教導員。經過重新整頓,組成了臨時指揮機關,集中排級以上干部開會研究下一步的行動。當時唯一的一部2瓦電臺與團指聯系不上,也無法確定遇襲地點在地圖上的位置。 13日下午,臨時指揮機關決定全營向東北方向突圍,竭力向友鄰部隊靠攏。因為遭遇襲擊后部隊士氣大衰,組織不夠堅強有力,也沒有任何戰斗部署或各連隊的戰術協同要求,大部隊就亂哄哄地向山下走。經人提醒后,臨時指揮機關也覺得這樣走出去必敗無疑,遂停止了突圍行動,召集干部們重新開會研究。</b></h5><h5><b> 到了傍晚時,2瓦電臺終于和團指勾通了聯系。得知2營的情況后,團指答復軍、師兩級首長正設法派部隊前往支援,要2營剩下的人員安心等待新的行動命令。得到這個消息后,整個部隊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臨時指揮機關命令各連隊組織好防御,等待上級的命令。</b></h5> <h5><b> 早在12日下午,團指就接到部隊報告2營方向傳來密集槍聲,知道2營處境不妙,速報師指。師指再次請求448團全團回援,并調449團、450團返回接應。然而駐師指揮組還是不同意,要2營自己想辦法突圍。團指無奈,決定派出2個連隊前往接應2營,以盡最后的努力。</b></h5><h5><b> 12日晚20時左右,團指命令團參謀長付培德帶領1、8連及火力分隊一部沿左側山地去接應2營。付參謀長提出對敵情、地形、我情均不了解,沒有把握。但團指堅持要求付參謀長執行命令。付參謀長很快帶1、8連沿班英至那嘎小路左側出發北上,1連在左,8連在右,互相策應前進,一路與小股越軍多次發生戰斗。13日凌晨,進至那嘎以北的一個山埡口時,1、8連遭遇越軍阻擊。8連副連長王立新帶著前衛1排猛打猛沖,強行通過了山埡口。后邊的1連和8連主力卻被越軍纏住,雙方發生激戰。因天色黑暗,敵情不明,加上1、8連行動倉促,缺糧少彈,付參謀長的指揮位置也與部隊被分割,聯系不上部隊,結果1、8連在混戰中被越軍打散,營救2營的行動失利。</b></h5> <h5><b> 13日當天,在東側清剿回撤的449團和450團發現了部分448團2營的失散人員。41軍前指得報后,立即命令附近的部隊返回營救。450團副團長帶1個加強營前出那嘎方向搜尋,找到了部分被打散的448團2營官兵。然而因為驚恐和情況混亂,這些官兵對448團遇敵伏擊的地點、兵力、路線等情況根本描述不清,營救部隊一時難以措手。當時41軍各部也已開始回撤,軍前指命令走在最后的122師366團參加營救行動。366團出發不久,還未到達出事地域,又接到軍區的命令而全部撤回。據說是軍委考慮到448團2營被圍地域較大且群山連綿,沒有大部隊回援難以起到營救效果。而中國已經對外宣布撤軍回國,再派大部隊與越軍發生激烈戰斗對國際形象不利。因此,否決了出動大部隊回援448團2營的請求。</b></h5><h5><b> 被圍在朗莊北側山上的448團2營余部直到14日早上才接到團指回復,說已有部隊前來增援,2營必須在15日突圍與增援部隊會合,因為這是中國對外宣布的全線撤軍的最后期限。臨時指揮機關立即召集干部開會,決定于當晚突圍。2營各部很快進行了準備,拋棄所有多余的裝備和衣物,力求輕裝突圍。夜幕降臨后,2營從東北方向下山突圍。然而,經過3天多的戰斗與饑疲煎熬,2營幸存官兵戰斗意志已大減,根本提不起士氣來。下山不久,越軍就發現了2營的突圍意圖,開始進行堵截圍剿。而臨時指揮機關又沒有明確的戰斗部署與協同任務,導致部隊很快放了羊。無奈之下,臨時指揮機關只好命令各單位分散突圍,沖出一個是一個。</b></h5><h5><b> 就這樣,失去了組織的2營官兵在莽莽群山中四散奔逃。有的抵抗到底,英勇犧牲;有的意志崩潰,束手就擒;有的散于深山,再無蹤跡;有的忍饑耐渴,尋機北返……448團副政委龍德昶、2營營長雷群榮、5連連長譚安貴等干部在部隊被打散后遭越軍俘獲,2營教導員唐秉元、2機連連長羅昌福、2機連副連長吳觀龍等干部則失蹤犧牲。</b></h5><h5><b> 前往接應2營的1、8連也陷于悲慘的境地。在遭到越軍的連續打擊后,8連被打散,1連被隔斷,形成各自為戰。8連的王立新副連長帶領1排沖在最前面,與后續部隊失去聯系,先后兩次沖破越軍阻擊。13日中午,1排再次陷入越軍合圍。戰斗中,越軍指使8連叛逃投敵的司號員趙某某向王立新誘降,被他下令當場處決。當晚,王立新把自己的干糧全部分給了戰友,自己持槍沖在最前面帶領全排繼續突圍。14日凌晨,1排再次與越軍遭遇,經過激烈戰斗終被打散。王立新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與敵同歸于盡,壯烈犧牲。全排指戰員前仆后繼,43人中只有2名重傷員被俘幸存,其他人員全部犧牲。后來這2名重傷員被俘回歸,部隊才知道了王立新的英雄事績。王立新被追記一等功,這2名重傷員也榮立了二等功。</b></h5> <h5><b> 1、8連被打散后,8連建制較完整的約2個排和1連部分人員被越軍圍困在一個山頭上。1連連長李和平與8連指導員馮增敏帶隊隱蔽躲藏了3天,沒有等到援軍,糧彈已盡,突圍無望,徹底失去了斗志。于是召開支委會,決定集體放下武器投降。經過與越軍接洽,李和平、馮增敏帶領被圍人員集體投降。</b></h5><h5><b> 付參謀長帶領部分人員向山口突圍,遭到越軍阻擊,大部傷亡,電臺被打壞,報話員犧牲。輾轉躲藏至18日,付參謀長與8連連長劉興武、指導員等人被困在一個山頭上,已無食無水,無力行動。在越軍的不斷喊話誘降下,付參謀長等人于19日下山投降。</b></h5><h5><b> 陳定遠回憶說:“由于部隊是第一次參戰,又因為天豐大嶺地形復雜、情況不明,1個營的部隊被打散了,整個分隊與上級完全失去了聯絡。一直到當天晚上,分隊還是沒有消息,也聯系不上。該師即將情況上報到軍區指揮部。許將軍接到報告后,氣得兩眼冒火,拍著桌子大聲吼起來:‘是誰那么大膽,敢擅自行動?我打了幾十年的仗,從來沒有丟過一個兵!’他命令,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部隊找回來,一個兵也不準丟在國外?!?lt;/b></h5><h5><b> 然而,從3月14日至16日,150師雖多次參加上級組織的接應準備,卻由于種種原因而未能實施接應,終于導致了前后7個連隊被圍失散的重大失利。在撤軍令下,449團、450團繼續清剿北上至安樂地區,448團團部和1、3營沿公路隨121師后撤,過高平后轉至安樂地區集結。因為448團一部被圍,東線原定的3月15日全部撤軍完畢又推遲了一天。最后的努力,就是用炮兵向448團2營遇襲的方向打晝夜照明彈,給失散人員指明收攏的方向。直到16日中午12時,150師才從平孟回撤入境。</b></h5><p><br></p> <h5><b> 448團被打散的官兵中,除傷亡與被俘者外,很多人三、五成群地分散突圍,或被友鄰部隊收容,或歷盡艱辛自行摸回了邊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鋼鐵戰士”肖家喜。</b></h5><h5><b> 肖家喜是448團1營機槍連給養員。1營機槍連配屬2營完成在班英的作戰任務后,迅速轉移。路上遇到了越軍阻擊,雖沖出包圍,留在后面收容的指導員劉德智和6名后勤戰士卻因天黑林密于15日與部隊失去聯系。當時大部隊都已后撤,7個人只有2支槍、7枚手榴彈和320發子彈,靠著一只指北針輾轉循路前進。為不驚動越軍,他們只能晝伏夜出,乘晚上行軍。</b></h5><h5><b> 23日凌晨,7人在一條公路附近與越軍遭遇。肖家喜自告奮勇將敵人引開,跑向一片凍水田,以掩護戰友脫離險境。在穿越水田的過程中,肖家喜被越軍槍彈擊中右臀部,忍痛鉆進一個山洞中隱蔽。劉德智率領5名戰士穿過公路后,在公路附近草叢中隱蔽了大半天也沒有等到肖家喜,于是轉移離開。</b></h5><h5><b> 肖家喜在山洞中藏了2天,躲過了越軍的幾次搜山。等到外面沒有了動靜,他乘夜晚出來,朝著北斗星的方向走去。肖家喜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爬山坡,餓了吃野菜、野草和一點鹽巴,渴了喝露水和稻田里的水。2天后,肖家喜傷勢惡化,走不動了,就頑強向北爬行。傷痛和饑餓的折磨,使他一天暈倒四、五次,醒來后仍然繼續向前爬行。在傷重饑疲,衣衫破爛的情況下,他還堅持攜帶一支56半自動步槍、5枚手榴彈和320發子彈,沒有放棄一名革命軍人的信念。</b></h5><h5><b> 劉德智指導員和另外5名戰士后來安全歸隊,非常掛念肖家喜。等了幾天不見肖家喜歸隊,劉德智無奈中開始安排人整理肖家喜的“遺物”,并在支委會上討論肖家喜戰前遞交的入黨申請書,建議追認肖家喜為正式黨員。</b></h5><h5><b> 3月31 日下午18時,肖家喜終于爬回了祖國邊境,遇到友軍獲救,很快被轉往廣西軍區185醫院,后又被送到昆明軍區總醫院治療。1979年9月,肖家喜被中央軍委授予“鋼鐵戰士”榮譽稱號。1980年,國務院副總理王震看望了肖家喜,稱贊他:“你雖然沒成為戰場殺敵立功的英雄,但是你憑著對祖國和人民的一片忠誠,在九天八夜的時間里,沒有丟失自己的武器和彈藥,爬回祖國,也是名副其實真正的英雄!”</b></h5><h5><b> 戰后有情報,襲擊448團2營的是越軍346師851團(也有說是從太原北上增援的越軍314師一部),從開始的加強營級兵力逐步增加到團級規模,但沒有重炮參戰。越軍發現2營后,突然開火,打了2營一個措手不及。此后又死死咬住2營,利用2營的失誤不斷調集兵力搶占要點形成包圍,抓住時機四面圍攻,一舉將2營及此后來援的2個連擊潰殲滅,堪稱是打了一個漂亮仗。后來越方稱這次戰斗為“‘北部邊境戰爭’高平地區四次大捷之一” ,倒真不是吹噓。越方還公布了一些照片,其中就有越南女民兵用槍押著一長串被俘中國軍人的著名影像,堪為奇恥大辱!</b></h5> <h5><b> 據戰后統計,448團那嘎、朗莊遇襲,共失散542人,丟失各種槍支407支。其中團副政委、參謀長、2營營長和部分連、排級干部在內被俘219人,其他320余人在戰地陣亡或失蹤。戰后中越雙方交換戰俘,帶隊投降的付培德參謀長、李和平、馮增敏等人都被軍事法庭判刑。</b></h5><h5><b> 448團之敗,最重要的原因是軍駐師工作組指揮失誤。駐師工作組對戰場情況了解不充分,對師、團的情況并不很熟悉,卻先是安排2營單獨走小路回撤,后又否定全團回援,使加強指揮變成了包辦代替,嚴重干擾了指揮關系;448團參戰部隊也輕敵麻痹,行軍隊形和組織防御時都犯了兵家大忌,遇到敵人突然襲擊時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遇到敵情時某些干部驚慌失措,組織渙散,極大地影響了士氣;加上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薄弱,革命軍人氣節教育不夠,導致出現大量人員集體投降現象;而緣于撤軍回國的復雜因素,又使軍、師未能組織部隊進行有力回援。以上種種因素,終于造成了1979對越作戰期間中國軍隊最大的一次損失。</b></h5><h5><b> 更加令人感到悲愴的是,150師在這次對越作戰中失蹤的320余名官兵,尸骨無存,只能根據戰后相關文件中“暫按犧牲軍人處理”的通知精神,編入了陣亡烈士紀念冊。在廣西境內的10座對越作戰烈士陵園中,沒有他們的墓碑。為了國家利益,他們永遠長眠在了越北的深山密林中,卻少有人知。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吧!</b></h5><h5><b> 戰后不久,總參組織人對448團之敗進行了長時間、高規模的調研和查處。楊勇副總長親臨50軍總結,軍駐師工作組的關副軍長被撤職,降為正師級,侯副政委被黨內警告,林副軍長被降職。150師的師、團一級領導也進行了適當調整。這一戰例后來還被作為加強指揮的反面典型而寫入軍內教材。責任最大的關副軍長不能容忍處分決定里有“貪生怕死”一句話,晚年仍然四處申述。</b></h5><h5><b> 150師這次出國作戰歷時11天,共斃敵444人,傷敵22人,俘敵1人。在448團之敗前,全師也只戰斗減員200余人,應該說前期表現還是不錯的。然而,448團兵敗那嘎,150師的所有戰績便一筆勾銷,此后長期背上了兵敗失利之名。</b></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拉特旗|
肥乡县|
章丘市|
谷城县|
二连浩特市|
三都|
宕昌县|
宣化县|
洪江市|
聂拉木县|
如东县|
赤壁市|
邻水|
亚东县|
凉山|
中宁县|
剑河县|
福海县|
汾阳市|
金坛市|
宿迁市|
明光市|
伊川县|
高密市|
永定县|
桓台县|
台安县|
德令哈市|
轮台县|
静宁县|
和硕县|
邛崃市|
竹山县|
南靖县|
盘锦市|
广河县|
邵阳市|
缙云县|
阿拉善左旗|
保定市|
民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