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話說道州文化<br><br> 羅明橋<br><br> 文化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要談文化這個話題,似乎有點廣袤無邊。然而對于道州文化的熱愛,在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思緒在躍動;有一種激情在燃燒;有一種情愫難以忘懷。在秦為縣,在唐為州,在宋為郡,在明為府。有著2200年建制歷史的古老道州,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古往今來,許多文化歷史名人的背影讓你揮之不去,燦爛的地域文化,輝映在唐詩宋詞之間。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開辟了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進道州歷史文化長廊,縱觀七大文化。即以周敦頤為代表的理學文化;以何紹基為代表的書法文化;以何寶珍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以玉蟾巖為代表的稻作文化;以鬼崽嶺為代表的神秘文化;以龍船賽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福巖洞為代表的人類始祖文化。有一種引人入勝的感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千古名篇《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人們心中那朵圣潔的蓮花,已盛開千年而不衰,他所奠定的理學思想,開辟了湖湘文化之源。正如清代學者王愷運所說的:“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因為湖湘文化孕育了一大批的文人志士,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命運,譜寫了燦爛的歷史篇章。百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回望歷史,王愷運其實并非狂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進東洲草堂,你會深深感受到書法在這里的歷史沉淀和書法藝術生生不息的傳承。“何氏四杰”以及東門村在清代出了24位進士,足足可以說明何紹基故里的文化氛圍,如今男女老少都能寫得一手好字,傳承也可見一斑。顏柳歐褚之后,何紹基利用回腕法所獨創的何體書法,把中國的書法發展史推向了第三高峰,成為晚清著名的書法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洑水河畔貴頭村,孕育了中國革命的英雄女杰何寶珍,劉少奇主席稱之為“革命中的杰出者”。為了新中國的誕生,32歲就把自已的青春和熱血灑在了南京雨花臺。紅軍長征三次經過道州,紅軍渡、紅軍墻、湘江戰役豪福指揮所、石廚頭紅軍標語墻等地留下了許多紅軍長征過道州的足跡。在這片血染的土地上,長眠著長征犧牲的最高紅軍將領34師師長陳樹湘。為了掩護大部隊,不被敵人俘虜,扯斷腸子,英勇犧牲。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讓人蕩氣回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九六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壽雁鎮的玉蟾巖考古發掘了距今12000年至17000年的人類古栽培稻標本和史前人類燒制的陶片,把人類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6000年。水稻專家袁隆平為玉蟾巖提寫了“天下稻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道縣與江永交界的田廣洞村,有一片神秘的地方,叫鬼崽嶺。因為地表和地下散落著數以萬記的石像,因為形狀如小人(方言鬼崽),所以叫鬼崽嶺。對于這樣浩大的祭祀場地,到底祭祀哪位帝王將相,現在不得而知。沒有過多的文字記載,目前只有光緒二十九年,當地貢生徐詠所撰寫的一塊碑記:“有石自土中來,俱類人形,可禍福人,生死人……”在當地老百姓中,有太多神奇的傳說和故事,舜帝墓葬之說盛行,對石像敬若神明。新聞媒體報道中提出了“北有秦始皇兵馬俑,南有道州鬼崽嶺”觀點。在北京召開的考古論證會上,全國16位專家也無從定論,只是認為鬼崽嶺與當地的祭祀文化、瑤文化、女書文化緊密相連,具有重要的文化歷史價值。</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民俗文化中,首先要提到的是道州龍船賽,由群眾自發組織,規摸達到130多艘,而且制作工藝精美,比賽達到萬人空巷的盛況,形成了一種“風雨無阻,奮勇拼搏”的道州精神。目前,道州龍船賽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道州調子戲、道州古民居、道州飲食、道州祭祀……古老的習俗和淳樸的民風在這里代代相傳。</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2010年至2015年中國科學院與西班牙考古專家,歷時五年,在樂福塘鄉福巖洞挖掘出47枚具有完全現代人特征的牙齒化石。表明8—12萬年前,現代人在該地區已經出現,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的人類,對于深入探討現代人在東亞大陸的出現和擴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唐代文學家劉禹錫,贊嘆道州,“營陽郁郁,山水第一”。這里山清水秀,有“一洞三月千載明”的月巖;有滌蕩人們心靈的湘源溫泉;巍巍的都龐嶺;俊秀的宜山嶺。秀美的山水,培育和吸引許多文人志士,如北宋宰相寇準、唐代道州剌史元結、陽城、呂溫等。《賊退示官吏》、《舂陵行》、《右溪記》……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流傳千古。惜民、愛民的為官之道為今所用。<br>俗話說:“張家界是一幅畫,永州是一本書”,我認為書中的經典篇章應該是道州文化。因為傳奇的歷史,創造輝煌燦爛的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讓道州文化綻放絢麗的色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攝影:羅明橋<br>部分由道縣攝友提供,一并致謝!</font></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丰县|
桦川县|
徐汇区|
华容县|
尉氏县|
西丰县|
上杭县|
伊宁县|
新建县|
利川市|
井研县|
海林市|
东明县|
商南县|
渭南市|
文山县|
云和县|
张家港市|
柳江县|
龙里县|
武陟县|
鲁山县|
泰来县|
皮山县|
长武县|
剑阁县|
静宁县|
德江县|
高唐县|
张家界市|
耒阳市|
舟山市|
原阳县|
孟村|
清丰县|
普格县|
临武县|
伊宁县|
云梦县|
阿荣旗|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