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帶偏張飛形象的“罪魁禍首”,首推《三國演義》。</p><p class="ql-block"> 蜀國五虎上將張飛,身高力大,手持丈八蛇矛,“豹頭環眼,燕頜虎須”;他有萬夫莫當之勇,“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p><p class="ql-block"> 當陽長坂坡,他手持蛇矛,立馬橋上,嚇退曹營里的夏侯惇、張遼、許褚等驍將,當場嚇死曹操身邊的夏侯杰。</p><p class="ql-block"> 評話里,戲臺上,“燕人張翼德”黑頭花臉,張飛一句“大字黑麻麻,小字我認不得它!”活脫脫的粗魯文盲。</p><p class="ql-block"> 猛張飛的固有形象,早已深植在百姓的心目中。</p><p class="ql-block"> 張飛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p> <p class="ql-block"> 歷史上的張飛,性情暴躁,作戰勇猛,但很有謀略,絕不是一介莽夫,更不是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陶弘景的《刀劍錄》、明人卓爾昌的《畫髓元詮》、清代《歷代畫征錄》,以及《張飛立馬銘》的現存拓本,為我們還原了張飛“文化”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張飛風流儒雅,不僅是一個書法家,還是一個畫家,尤善美人畫,頗有一副儒將風范。這完全顛覆大家的認知,甚至覺得有些違情悖理。</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固有的認知里,張飛就是一個“大老粗”,出身屠夫、相貌粗獷。這種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把持了我們的判斷,決定了我們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先入為主所形成的刻板印象,很難糾正改變,哪怕再多的外力的糾偏,也很難撼動原有的成見。</p><p class="ql-block"> 對猛張飛的誤解,很難拗得過來,也許會一直這樣拗下去。</p> <p class="ql-block"> 遠的如此,近的也一樣。</p><p class="ql-block"> 我們市郊屠宰場,有一個殺豬高手,在業內名氣很大;他有一個很響的綽號,叫“豬一刀”。</p><p class="ql-block"> 如果以為叫“豬一刀”的屠夫,肯定身高體大,膀大腰圓,那就大錯特錯。</p><p class="ql-block"> 實際上,他個頭不高,身材細瘦,嗓音尖細,有點“男人女相”。</p><p class="ql-block"> 也許是先入為主作祟,很多初見“豬一刀”的人,無法認同他的屠夫身份;即使他的那些熟人,對他的身份還是半信半疑。</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的感覺中,他根本就不是屠夫,而是一個假屠夫。</p><p class="ql-block"> 屠夫就要五大三粗,簡單粗暴,像三國里的張飛,漢高祖劉邦的舅子樊噲。</p> <p class="ql-block"> 先入為主的觀念一旦形成,其認知惰性,其優先效應,就“沉錨”到人的心里,既頑強又穩固。</p><p class="ql-block"> 一提到農民,就想到質樸勤勞;一說到學者,就會浮現溫文爾雅的形象;一談及軍人,威武堅強的印象,便油然而生;一聽到蘇杭,就想到那里美女如云。</p><p class="ql-block"> 作為第一信息的先入為主,在很大程度上,綁架了人的判斷力,左右了人們對人與事的感知和評價。</p><p class="ql-block"> 極端重要的第一印象,倘若被心術不正的人所操控,那就不僅僅是看走眼那么簡單。要真相還是要印象?哪怕真實情況與個人印象出入很大。</p><p class="ql-block"> 在世間,太多的人,太多的事,都栽在先入為主的偏見上。</p><p class="ql-block"> 騙子的必修課,就是苦練打造第一印象;先入為主的暈輪,一旦植入行騙對象的大腦里,行騙離大功告成也就不遠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盐县|
普兰店市|
化隆|
牟定县|
绥江县|
宿州市|
威信县|
疏勒县|
环江|
伊金霍洛旗|
宜川县|
通辽市|
黎川县|
海阳市|
文昌市|
舞阳县|
邛崃市|
嘉禾县|
大悟县|
新建县|
敦化市|
舞钢市|
周宁县|
库伦旗|
永仁县|
仙居县|
香河县|
柞水县|
惠水县|
潜江市|
大洼县|
手游|
麟游县|
岳阳县|
酉阳|
新化县|
商都县|
鹤山市|
吐鲁番市|
夹江县|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