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學名:Photinia serrulata Lindl.),別名:紅樹葉、石巖樹葉、水紅樹、山官木、細齒石楠、鑿木、豬林子、千年紅、扇骨木,陜西安康一帶稱“巴山女兒紅”,薔薇目、薔薇科、石楠屬木本植物。 <b>形態(tài)特征</b><br><b><font color="#ed2308">樹形</font></b><br> 石楠(原變種),常綠灌木或中型喬木,高3-6米,有時可達12米;枝褐灰色,全體無毛;冬芽卵形,鱗片褐色,無毛。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長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9-22厘米,寬3-6.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疏生具腺細鋸齒,近基部全緣,上面光亮,幼時中脈有絨毛,成熟后兩面皆無毛,中脈顯著,側脈25-30對;葉柄粗壯,長2-4厘米,幼時有絨毛,以后無毛。 <b><font color="#ed2308">花期</font></b><br> 花期6-7月,復傘房花序頂生,直徑10-16厘米;總花梗和花梗無毛,花梗長3-5毫米;花密生,直徑6-8毫米;萼筒杯狀,長約1毫米,無毛;萼片闊三角形,長約1毫米,先端急尖,無毛;花瓣白色,近圓形,直徑3-4毫米,內外兩面皆無毛;雄蕊20,外輪較花瓣長,內輪較花瓣短,花藥帶紫色;花柱2,有時為3,基部合生,柱頭頭狀,子房頂端有柔毛。果10-11月成熟,果實球形,直徑5-6毫米,紅色,后成褐紫色,有1粒種子;種子卵形,長2毫米,棕色,平滑。 <b>生長習性</b><br> 喜光稍耐蔭,深根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濕潤、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質土壤最為適宜,能耐短期-15℃的低溫,喜溫暖、濕潤氣候,在焦作、西安及山東等地能露地越冬。萌芽力強,耐修剪,對煙塵和有毒氣體有一定的抗性。生于雜木林中,海拔1000-2500米。 <b>地理分布</b><br> 產(chǎn)陜西、甘肅、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日本、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 <b>主要價值</b><br> 石楠木材堅密,可制車輪及器具柄;種子榨油供制油漆、肥皂或潤滑油用;可作枇杷的砧木,用石楠嫁接的枇杷壽命長,耐瘠薄土壤,生長強壯。 <b><font color="#ed2308">觀賞價值</font></b><br> 本種具圓形樹冠,葉叢濃密,嫩葉紅色,花白色、密生,冬季果實紅色,鮮艷著目,是常見的栽培樹種;<br> 石楠枝繁葉茂,枝條能自然發(fā)展成圓形樹冠,終年常綠。其葉片翠綠色,具光澤,早春幼枝嫩葉為紫紅色,枝葉濃密,老葉經(jīng)過秋季后部分出現(xiàn)赤紅色,夏季密生白色花朵,秋后鮮紅果實綴滿枝頭,鮮艷奪目,是一個觀賞價值極高的常綠闊葉喬木,作為庭蔭樹或進行綠籬栽植效果更佳。根據(jù)園林綠化布局需要,可修剪成球形或圓錐形等不同的造型。在園林中孤植或基礎栽植均可,叢栽使其形成低矮的灌木叢,可與金葉女貞、紅葉小檗、扶芳藤、俏黃蘆等組成美麗的圖案,獲得賞心悅目的效果。 <b><font color="#ed2308">藥用價值</font></b><br> 葉和根供藥用為強壯劑、利尿劑,有鎮(zhèn)靜解熱等作用;又可作土農(nóng)藥防治蚜蟲,并對馬鈴薯病菌孢子發(fā)芽有抑制作用。 <p class="ql-block">圖片拍攝于安徽宣城九曲公園</p> <p class="ql-block">文字介紹摘自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謝謝觀賞!</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阿瓦提县|
称多县|
渝北区|
胶州市|
焦作市|
科尔|
杭锦后旗|
湘潭市|
景洪市|
疏勒县|
集安市|
寻乌县|
华容县|
桓仁|
平塘县|
盐池县|
杭州市|
南丹县|
原平市|
夹江县|
禄劝|
灌南县|
江门市|
台中市|
北安市|
乃东县|
甘孜|
虹口区|
中牟县|
梧州市|
华阴市|
天峻县|
灌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武陟县|
南和县|
岐山县|
福泉市|
定结县|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