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攝工具:華為mate60pro+</p><p class="ql-block">文字:深小探</p><p class="ql-block">上海自駕出發第六站</p><p class="ql-block">福建永定</p><p class="ql-block">38、龍巖安途縵兮酒店</p><p class="ql-block">39、河坑土樓</p><p class="ql-block">40、承啟樓</p><p class="ql-block">41、僑福樓</p><p class="ql-block">42、世澤樓</p><p class="ql-block">38、龍巖安途縵兮酒店</p><p class="ql-block">據說是年輕人喜歡的設計感很強的酒店</p><p class="ql-block">…酒店外觀</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p> <p class="ql-block">…酒店房間</p><p class="ql-block">據說每個房間設計都不一樣</p> <p class="ql-block">39、河坑土樓</p><p class="ql-block">龍巖河坑土樓群屬于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建于明代(14-15世紀),鼎盛于清代,現存土樓多為明清兩代修建,歷經數百年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河坑土樓群以“北斗七星”布局聞名,14座不同形制的土樓(圓形、方形、五鳳樓等)依山勢錯落分布,從高處俯瞰宛如星辰排列。土樓以生土、木材、鵝卵石為材料,墻基厚達數米,兼具抗震、防風、防火功能。土樓通常一樓為廚房,二樓倉儲,三樓以上為居住區,中心為家族祠堂。</p> <p class="ql-block">…爬山上觀景平臺</p> <p class="ql-block">…北斗七星布局的圓形土樓群</p> <p class="ql-block">40、承啟樓</p><p class="ql-block">龍巖承啟樓是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最著名的土樓之一,被譽為“土樓王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江姓客家人</span>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興建,清康熙年間(1709年)竣工,歷時三代人建造,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至今仍有江氏后人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承啟樓是現存最大的圓形土樓之一,直徑73米,占地5376平方米,高4層(約12.4米),內外共4環,形成“樓中有樓”的獨特格局。全樓共有400個房間,鼎盛時期居住過800余人,堪稱“家族之城”。</p><p class="ql-block">承啟樓采四環設計,外環為主樓(居住區),二環為客廳,三環為學堂,中心為祖堂,體現“長幼有序”的儒家倫理。樓名“承啟”寓意“承前啟后,繼往開來”。1986年,承啟樓圖案被印刻在中國郵政發行的“福建民居”郵票上,成為全國聞名的文化符號。</p> <p class="ql-block">…土樓墻體厚達1.5米,以生土、竹木、鵝卵石加糯米水夯筑,地基用大石頭,不平鋪,具有抗震性,二樓以下無窗,防攀爬,具有防御性。</p> <p class="ql-block">…一樓預埋的廚房煙囪。</p> <p class="ql-block">…土樓只有南東西謂之天地人三個門。</p> <p class="ql-block">…人字形屋頂下有半層閣樓,可以隔熱。</p> <p class="ql-block">…外環為主樓(居住區),一樓為廚房,二樓為糧倉,三樓為居住區。<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環為客廳。現在外環的一樓大都成了店鋪,二環的客廳成了廚房和衛生間。</span>子女分房是豎著分,一門一戶,是最早的聯排土別墅。</p> <p class="ql-block">…現在還在使用的水井為陽井,另有陰井為排污用,采八卦之陰陽。</p> <p class="ql-block">…僅保留了一間廚房原貌。</p> <p class="ql-block">…一門一戶的聯排土別墅,戶內沒有自己獨立的樓梯,需要走公共樓梯上二樓和三樓自己的家。</p> <p class="ql-block">…整潔的二環與三環學堂通道</p> <p class="ql-block">…祖堂</p> <p class="ql-block">…承啟樓祖訓</p> <p class="ql-block">41、僑福樓</p><p class="ql-block">緊鄰土樓王承啟樓的僑福樓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建于1962年,相較于多數明清時期的土樓,屬于較晚的建造,體現了土樓建筑傳統的延續。它由海外華僑捐資興建,故得名“僑福樓”,反映了客家人與華僑的緊密聯系,以及華僑反哺家鄉的情懷。</p><p class="ql-block">僑福樓為三層環形,直徑約45米,高約13米,共分三層,每層約30個房間,總計約60余間,其中心為露天庭院,底層設廚房、倉儲,二層為糧倉,三層為臥室,體現客家家族聚居的生活模式。祖堂位于中軸線上,供奉祖先牌位,是家族祭祀與議事的核心空間。</p> <p class="ql-block">…位于中軸線上的祖堂采用羅馬柱,屬中西合璧。</p> <p class="ql-block">…僑福樓的主人生了九龍一鳳,先后出了11位博士,故也稱為博士樓。目前由97歲的老三一人獨有,每天睡前1杯米酒加西洋參片,身體健朗。</p> <p class="ql-block">42、世澤樓</p><p class="ql-block">世澤樓建于清代(具體年代約為1839年),為方形布局,坐北朝南,占地約4000平方米,高四層,每層約30個房間,底層設廚房,二層倉儲,三、四層為臥室,可容納數十戶家族成員。樓內中心為露天庭院,兩側的矮樓為會客廳,中庭為祖堂。</p> <p class="ql-block">…方形土樓的四角各有一個樓梯,主人的四個兒子獨用一個樓梯,主人住中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平山县|
济源市|
晋城|
麦盖提县|
深州市|
峡江县|
金华市|
隆昌县|
维西|
同江市|
周宁县|
泸定县|
囊谦县|
明星|
阿尔山市|
蒲城县|
永昌县|
于田县|
新源县|
盐池县|
洛浦县|
荣昌县|
电白县|
湘乡市|
桓台县|
通州市|
呼伦贝尔市|
鄂州市|
台州市|
庄河市|
壤塘县|
古蔺县|
龙南县|
长治县|
吴堡县|
红原县|
商都县|
旬阳县|
弋阳县|
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