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母親</p><p class="ql-block">前?天是母親節,微信朋友圈里滿屏充盈著濃濃的母子情、母女情,然而,對五十年前母親就去世的我來說,這五十年來一一母親!是個一碰就心疼的名字、母親!是個一喊就落淚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16日(農歷),在那桃花盛開后剛剛長出指頭蛋大的毛桃時候,在一日黎明之前,母親喚我起床上學,我睜眼看到在炕下早已起床,已摘下一大捆麥桿的母親,沒有想到,這也是我看到母親生前的最后一眼:摘麥桿的母親。那天清晨,我在學校上課中被窗外的秋玲姑喚回。當時,院子里已經圍了里三層外三層好多鄰居,地上有正篩的麥粒,母親躺在炕上,再也沒有睜眼看我一眼,她就走了......從此,我變成了無娘的孩子。當時,十一歲還年幼的我,還體會不到母親離世對我的生活撞擊有多深,哭過之后,仍然傻乎乎無憂無慮的背著書包上學校,只不過,在那一天之后,我的笑容再也沒有從前那么燦爛了......</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親,1976年農歷5月4日去世,那年我12歲</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的父親,他11歲就在我姑父的介紹下到了西安,在西安易俗學社的茶房跑腿,在我有記憶的六十年代末,父親做著劇場<span style="font-size:18px;">管理</span>的工作。在劇場東側父親的小院里的北墻上,總是掛著一大串鑰匙,桌子上放著手電筒,演出前后父親開關劇場和到家屬院、辦公室的每一個大門。正式演出中,他手持手電筒,在劇場二樓北側觀眾區,為觀眾對票引導座位。早上起來時,我總是看到父親手持掃帚??義務的把劇場院落前后,包括男女廁所打掃的干干凈凈……</p> <p class="ql-block">為父母遷墳時,我金文敬書刻在黑色花崗巖上父母的墓碑:四海有天堪寄夢,雙燕歸來伴晝長!</p> <p class="ql-block">我和父母在一起</p><p class="ql-block">?還沒上小學前,也是和父母唯一的一張合影照,那天在西安鐘樓北側的《星火》照相館,父母坐在兩側,我站在中間的一塊厚木板上。幾年后的1975、76年父母就相繼走了。</p> <p class="ql-block">母親和二哥、三哥在西安易俗社舞臺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和父母合影中還沒上小學的我</p><p class="ql-block">?父母在是寵兒,沒有父母是棄兒,從此人間少了一個忍性調皮搗蛋撒嬌的孩子,好在蒼天開眼,經過苦難的少年和青年,從長安老家到大西安求生學畫;為了能擁有一個正式工作從省城西安到陜南平利山區縣城;從平利考學回西安深造,四年苦讀卻遭遇1989分配到秦嶺北麓的王莽長安縣第二職業中學;臥薪嘗膽教書一年又幸運的應聘于咱們西安民生大樓,從而一河水都開了,取妻生子成家立業才有了今天的美好時光。感恩哥哥姐姐呵護關愛!感恩我的二位恩師陶隆、李緒成先生同情憐憫教我一技傍身!人到中年又再遇恩師邱宗康先生學習金文書法,老有所學所樂!感恩幾十年一路走來幸遇的每一位扶持我的貫人!使我最后擁有了夢想中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1984年我19歲,在平利劇團工作時留影</p> <p class="ql-block">2009年母親節我寫母親</p><p class="ql-block">?母親一一她給予我們的一切,確實是難以用世界上最美好的文字書寫最炫美的顏料描繪。幾十年來一直想為母親寫點什么,可是,只因愛的最深而無從下筆。</p><p class="ql-block">2009年5月9日,也是母親節的前夜,我在我開的“尚品閣畫廊”,也為母親寫了一篇《母親》。</p><p class="ql-block">好幾回</p><p class="ql-block">我想寫寫母親</p><p class="ql-block">我都沒敢寫</p><p class="ql-block">母親在,你是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母親不在,你就是孤兒</p><p class="ql-block">父親永遠在易俗社</p><p class="ql-block">母親永遠住在故鄉</p><p class="ql-block">父母親是這個世界上</p><p class="ql-block">一想就心疼的人</p><p class="ql-block">期待故鄉的新居落成后</p><p class="ql-block">我方有更多的時間</p><p class="ql-block">去陪伴母親</p><p class="ql-block">每當回到易俗社</p><p class="ql-block">佇立于父親故居瞭望</p><p class="ql-block">內心期待著</p><p class="ql-block">父親從那個地方走出</p><p class="ql-block">雖然說</p><p class="ql-block">這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2017年母親節我畫母親和我</p><p class="ql-block">最后一眼:“摘麥桿”的母親!此時,用大拇指蛋兒手機書寫的我,不由自主的眼淚奪眶而出,雙眼被淚水淹沒模糊不清......</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記憶里,母親她性格和藹,父親從西安回來后,她給父親在鐵鍋里倒水把瓷酒壺放在水里邊,蓋上鍋蓋燒火溫酒。父親愛吃蒜醮面片,母親在案板上捍出一大塊面,用玻璃杯子一個一個壓成圓圓的面片。就連父親的頭都是母親剃的,在院子麥草堆前,我多次看到母親為父親剃頭。母親,從來沒有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母親對我們的愛是世界上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p><p class="ql-block">母親節快樂????????????????????????2017年5月13日,也是母親節的前一日,我在大明宮畔的南窗書屋,為母親創作了《摘麥桿》的國畫作品。</p> <p class="ql-block">2021年秋天,在我們村北六隊幸遇八十又九的老大嬸一一大嬸說她曾和我媽關系很好,可媽媽已去世了四十六年了,她如果在世,已是九十五歲的高齡老人了。如果,她們姐妹倆在一起曬太陽??拉家常,該是多么的愜意時光啊!</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4日,我們高寨村《過會》的第三天,本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姑家</span>百歲的老大姐,二顧我的長安老家《清雅園》,還讓我邀我的住在同村的大姐來見見,一個100歲一個77歲,姐妹倆相見樂開了懷! 老大姐說來看看她兄弟費盡艱辛蓋好的房子,心里就放心了! 她滿懷深情的憶起我父母她的大舅大妗子:“ 可憐娃多,獨子個管了多少娃嘛?”</p><p class="ql-block">?“大舅大妗子都是好人,人好的很!他們兩人性格都很善良忠厚,雖然去世多年,卻永記憶在我們心中。”</p><p class="ql-block">?小時候,我像企盼春節一樣等待著過會的一天,因為,和春節一樣,媽媽拿著布領著我到裁縫四爸家,麻煩四爸裁剪后,媽媽一針一線縫制好的月白色(淡蘭色)新襯衣我就可以穿上了。過會那天客人來后,又可以喝到母親自釀的稠酒,可以吃肉吃噪子面 ,吃如同幼兒小拳頭大小的蛋蛋饃 ,那個滋味呀!簡直不亞于過大年。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畫的二位大姐</p> <p class="ql-block">2025年清明節,回長安老家為父母燒紙后,我和三哥挽著大哥,去本家八十又五歲的胡葉嫂子家里,幾年未見我們聊的不亦樂乎!胡葉嫂子問我有六十沒有?我說已經六十二了!她說她是看著我長大的,說我母親去世時才四十九歲,我說已經去世整整五十年了,她又問我母親去世時我多大,我說虛十二歲,我有意的把話題引到我的母親,她說了母親去世時的情景,我全用手機錄著視頻,向在毛桃指頭彈大的時候我的母親撇下了我們突然去世,在她去世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為母親寫點文章、做個美篇,把曾經熟悉母親的親朋好友談母親的視頻放進去,以祭祀我親愛的母親??</p> <p class="ql-block">2004年春節,我們兄弟四人在長安老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08年春節,我們兄弟六人在西安龍首村合影留念,到了夏天麥收時節,二哥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2019年春節,在我西安開元壹號新居,我和我的哥哥姐姐們</p> <p class="ql-block">兒子小時候在我們長安老家的三合院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5年我畫西安易俗社</p> <p class="ql-block">我畫長安老家高寨村的千年古柏</p><p class="ql-block">?1985年,我在藝術院校考完試等待錄取通知書那陣兒,曾背著畫夾在澇池東南側的岸邊上,畫過這對古柏情侶雄姿與恩愛。那一刻,蒼勁碧綠的古柏枝葉,倒影映襯在澇池水面上,有幾只白色小鴨悠閑游過,劃出道道水波,感覺這對古柏情侶也在水中翩翩起舞。 對我們缺水的旱塬來說,這不正如同江南水鄉一樣的風景,令人愜意嗎?</p><p class="ql-block">那時候,村上人洗衣服,喂牲畜、蓋房都在澇池拉水。春秋換季時節,拆的棉衣被子等大件,村上人都用大籠提到村東,七、八里外的浐河去清洗。小時候,我提著棒棰,陪著胳膊肘提著淘麥榬衣服的媽媽,去過浐河幾次。</p> <p class="ql-block">我畫西安易俗社1983</p> <p class="ql-block">我們兄弟仨在老門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p><p class="ql-block">2025年清明節,回長安老家為父母燒紙,</p><p class="ql-block">?一大早從城北接三哥、再到城南接大哥,回長安后和兒子、侄兒在我們的《清雅園》匯合。小院里杏樹、海棠花盛開后已吐出米粒大小的果兒,牡丹花蕾已抽出歡迎著我們。和三哥侄兒一起打掃收拾院落,整理后院老房留下的木檁,等兒子回來后,我們一起上塬為爺婆、父母、三嫂燒紙錢,在路口再為我的恩師李緒成夫婦燒紙錢,寄托哀思……</p><p class="ql-block">?“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我們兄弟仨在院里老門前合影留念!拆老房的時候,我特意讓拆房的鄉黨把我們這已有近七十年的老門、老窗安全拆下,但是,這精到的格子窗,卻被蓋房的人弄成了碎片,實在令人可惜。留下的老門,喜歡除舊布新的三哥多次要扔了,我硬是堅持保留,我和三哥用草酸清洗后,讓蓋房人鑲嵌在西側的院墻里,因為,我始終覺得這老門上至今還留有五十年前媽媽開關過觸碰過的余溫……</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的大哥</p> <p class="ql-block">我家有七十年的老門,小時候,媽媽在用雞蛋??乳化小雞前,她拿著一籃雞蛋,關上一扇門,蹲下身子,在房間里面,用手一個一個的在門下沿豎起來,從門下向外觀察受光的雞蛋,如果雞蛋??上部出現有一個小黑暈,她就把這個雞蛋小心翼翼的放在籠中,媽媽告訴我:“ 只有出現黑暈的雞蛋,母雞才能夠乳出小雞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為了保留父母留下的老宅遺產,拆除十幾年未住人無有煙火,早已千瘡百孔的老屋;為了追憶并再圓兒時在母親呵護下,盡享母愛和孩童的快樂時光的成長記憶,2018年3月,我們兄弟仨,在為去世的親人們遷墳后,在老宅聯手共建《清雅園》。</p><p class="ql-block">正是: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我體弱多病,母親經常推著木車子帶我到村中央的醫務室,找讓哥、勤學哥為我打針開藥。我在村上孝杰哥嫂子那里收的同款手推車,放置在《清雅園》,我和妻子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拆老房的時候,我特意讓拆房的鄉黨把我們這已有近七十年的老門、老窗安全拆下,但是,這精到的格子窗,風箱、納鞋底的木夾子卻被蓋房的人弄成了碎片,實在令人可惜。留下的老門,喜歡除舊布新的三哥多次要扔了,我硬是堅持保留,我和三哥用草酸清洗后,讓蓋房人鑲嵌在西側的院墻里……</p><p class="ql-block">?我家這老門,父母不知開關過多少次!我家這老水缸,父母不知道盛過多少次水!我觸摸著老物件,感覺父母的余溫尚存,為了鎖定這美好時光,我和三哥用尿酸沖刷干浄老門,我請同村的侄輩寧軍在門上安裝了銅鋪首銜環,建院時把老門鑲嵌于老宅新居院落西墻上。在水缸中養了荷花,滿園馨香。我畫《清雅園老門前》我和妻依靠著老門和老水缸前,就像依偎在父母的懷抱里。</p> <p class="ql-block">在父母用過的老水缸中養上荷花,滿園馨香!</p> <p class="ql-block">一一我家老宅移栽的老杏樹,從那一片一條條鱗甲的溝坎、蒼桑的粗枝桿中迸發并吐出了新芽。那一抺綠色迎著陽光與日爭輝。雖然沒有了“樹林陰翳,鳥聲上下”之趣,但畢竟這棵老樹,彌補了“樹小墻新”的一段暴發氣象。撫摸著這棵我硬是多掏200元堅持向前移了二米騰開入院落的路而保留了下來老樹,我內心涌動一陣一陣欣喜和欣慰。因為,那是一個念想。從出生后,自我有記憶的時候就看到她,下雨天,揀她飄落下來的杏花,在房檐下與泥巴相伴。曾經多少次看她花開花落,直到等到果實累累時,從青果到漸漸發黃,我捷足先登爬到樹上去摘成熟了的杏兒。如今,看到已屹立半個多世紀的她,今年的果實特別的繁多,我就想到兒時和父母在一起短暫的十年歲月,我折了一枝驅車帶回西安的新居,掛在電視柜上的博古架上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她。保留下這棵老杏樹,其實,村里發小和家里好多人都不理解,都說重新裁一些花樹更好看,要那干啥?然而,二姐知道我是為了留下來一個紀念,僅存的這一點點念想,就和我們堅持在老宅原址蓋房一樣,心里有一點點踏實和寄托,回家一一回到生我養我和我從這里三十八年前邁出腳步,走進城里的老家,我就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童似的,又依偎在父母的懷抱。</p><p class="ql-block">老杏樹吐新綠,一月后長出半米多的新枝綠葉,直沖云霄,我內心深處好一個喜不自盡。但是,沒有想到她幾月之后還是干枯了,只剩下這空心的樹樁。</p><p class="ql-block">三哥和好幾位到院子看到她的鄉黨,多次勸我撥了她,我卻想著不去動它,給這園子添一份侘寂之美。</p><p class="ql-block">為了守護老宅、守護家園,自春節后,設計新居方案幾易其稿;為新居無奈清理,忍痛砍伐院落半個多世紀的參天大樹;為了留下紀念,栽移老杏樹,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卻仍然未能成活,只有來年春天再栽種。</p><p class="ql-block">忙碌了大半年,終于在金秋十月等到主體建筑封頂初具大形??感謝親朋好友,還有自西安驅車前來祝賀的親戚!??鞭炮齊鳴??紅紅火火,祈福高門香火旺盛、人丁興旺??!</p> <p class="ql-block">移栽的老杏樹雖是抽出了新枝,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沒有成活,我在她旁邊栽了二棵小杏樹,纏繞在老樁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栽了三年的杏樹,如今碩果累累……</span>就像我依偎在父母的懷抱里,盡享天倫之樂,守護美好家園!</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3年清明節,我們兄妹四人和表哥在《清雅園》<span style="font-size:18px;">盛開的杏花下合影留念,姨表順義哥幾次對我們說:“二姨媽是姐妹仨中,最漂亮性格又最好,對兒女們最好的!”其實,我從小覺得尹村的姨媽,和城里二府街的姨都很好,見了都很親切。不過,在我的記憶里,自小父母確實都沒有打罵過我。</span></p> <p class="ql-block">我和三個表妹在《清雅園》</p> <p class="ql-block">我同愛人和單位的同事在我們《清雅園》摘杏</p> <p class="ql-block">老宅新建慰父母</p><p class="ql-block">兄弟共筑清雅園</p> <p class="ql-block">2018年在長安老家,我們兄弟仨拆老宅危房,共筑清雅園。2020年農歷六月十三,我們高寨村一年一度《過會》的大吉之日,我們艱辛的蓋了三年,這其中付出了血和淚的代價的《清雅園》落成了,兄弟姐妹相聚在一起樂開了懷……</p><p class="ql-block">2021年母親節,長安老家《烘房》,為了告慰父母,我邀請中國梅花獎獲得者張濤等同學,原三意社副社長國家一級演員王戰毅、王萍、安金香、李康定。還有,父親和三哥的單位,兩代人情深緣深的百年劇社西安易俗社,國家一級演員劉慧,共唱大秦腔。楊居禮老師應邀來了、我的大哥、大姐、二姐,還有表姐鳳英姐、表哥順義哥、雙幸哥、表弟迎利、勝利都來了,我的妻與子,還有大侄兒都專程從西安回來了。三哥的老同學新利哥,帶領大家而來,欣賞精彩的一場大秦之腔。</p> <p class="ql-block">懷揣著小時候和母親在老家的故事,把父母留下的地方保留住,拆老宅危房,重生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在原址上建造了一棟我們自己的——《清雅園》</p> <p class="ql-block">最愛是長安一一2021年5月17日,回長安房屋確權,日出晚歸返西安!</p><p class="ql-block">五月十一日種的格桑花、向日葵??已經破土伸出了小苗,門樓內外,還有露臺上花盆里的竹子長出了好多竹筍,門樓外的墨竹竹筍都穿了有兩米高了。月季花爬滿了墻、葡萄樹上掛起了一串串??……在后院趁著剛剛下過雨的土稍松軟一些,揮臂掄起羊鎬挖坑,澆水,又種了一圈格桑花和兩排向日葵??。</p> <p class="ql-block">2021年《清雅園》落成的第一個春節,我和大姐、二姐、兒子和侄兒侄媳大年三十回長安老家敬父母、貼春聯、放鞭炮??</p> <p class="ql-block">兒子和朋友在《清雅園》</p> <p class="ql-block">我同愛人和單位的同事在我們《清雅園》老照片前</p> <p class="ql-block">陶滸、李連源老師游《清雅園》</p> <p class="ql-block">李連源老師夫婦</p> <p class="ql-block">西安大荔商會暢游《清雅園》</p> <p class="ql-block">邦家博士健康廚房《清雅園》低碳環保行</p> <p class="ql-block">我們一家三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2年5月28日</span>我們倆結婚三十周年紀念日,我們一家三口在大雁塔西路影樓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這幾天寫懷念母親的美篇,我看到母親去世時間是一九七五年農歷四月十六,忽然想起我兒子的出生是一九九五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農歷四月十六,在母親去世二十年后她最小的孫子出生了,這不正是生命的繁衍中祖孫之緣嗎?</span></p> <p class="ql-block">我用剪刀收獲芥茉、妻收獲枇杷和杏,我再給竹子和花果樹澆水,我們在院子里忙碌到月亮??高懸頭頂!晚九點才啟動車回轉西安……</p><p class="ql-block">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獲[調皮][偷笑]三年前栽的枇杷樹,年年橙黃的枇杷讓我喜樂無邊,今年繁盛的更是掛滿枝頭壓彎了腰,盼呀盼!三年橙黃的杏兒今年終于掛了果、去年十月底種的芥末豐收了爬滿園、我用剪刀一枝枝剪了下來,足足放了一箥箕……</p> <p class="ql-block">我畫的《故鄉情》</p> <p class="ql-block">此心安處是吾鄉一一我在長安老家</p><p class="ql-block">?西安大荔商會張勇主任游《清雅園》記:</p><p class="ql-block">“?清雅園,是高俊峰夢想中的“桃花源”,也是現實中的家園。“故鄉的土地是成長過程中的起點,或溫馨或艱辛,生命之初的記憶永不泯滅。”這里是他的老家,這里有兒時家里父母兄弟姐妹們疼愛的快樂,也有父母在老屋里去世不堪回首的痛苦。</p><p class="ql-block">為重建老屋,高俊峰對“清雅園”精心設計,數易其稿,三載春秋,為了建設“清雅園”,他曾驅車六十次從西安到長安老家來回奔波……他不顧兄長的不理解,保留下老屋的老門、老杏樹、生銹的鐵釵、鐵锨、鐵耙,和媽媽納鞋底摘麥桿曾經坐過的盡剩的凳面,還買了和父親那時躺過的同款躺椅……他的工作室,所掛畫作、舊照,所陳列的老物件,都是鄉土家庭的點滴記憶。房前屋后,花木蔥郁,一草一木,都是高俊峰親手所植。</p><p class="ql-block">“ 一看到木頭、石頭、磚瓦等土的場景,總是不由得讓人倍感親切。因為,我們原本就來自那里。” 清雅園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承載著高俊峰和家人的鄉土生活記憶;而我們眼中的清雅園:是兒子、是父親、是家、是愛,是親情,是每個人心中真正的“ 桃花源 ”!</p> <p class="ql-block">陳源高老師</p> <p class="ql-block">張彩麗老師:哎呀!俊峰,你也是個可憐人。哎呀!離了母愛,確實,你這日子是咋過嘞?你哥嫂把你管大的吧?你是自學成才,確實在困難中。你自強不息,能闖到今天,這都很不容易。大家對你都有好的評價,有好的印象。你的現在大家都認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哎呀!我剛才吃完飯看見你這了。哎呀!你這真是,真是,這是自學成才,確實確實針對你。我非常欣賞你這個自強不息:家庭這么困難,自己的奮斗,你還在那個黑馬廣告工作過,我記得盧凱還經常念叨。好好好!再見,謝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SHOW|
漾濞|
康乐县|
拉萨市|
石首市|
南平市|
盖州市|
射阳县|
平南县|
辽宁省|
厦门市|
平乐县|
武功县|
岑溪市|
龙胜|
文成县|
赤城县|
固镇县|
德安县|
毕节市|
武穴市|
莆田市|
孝义市|
临湘市|
和林格尔县|
木兰县|
丹凤县|
邓州市|
英山县|
黑龙江省|
翁源县|
平潭县|
郸城县|
沧源|
阿巴嘎旗|
四川省|
凤台县|
达拉特旗|
出国|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