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次山西之旅,是因本人回老家(河北滄州祭祀)而起。</p><p class="ql-block"> 在網上攻略一番,山西的旅游景點比較分散,而且跨度太大(有的景點車程400多公里,歷時四個多小時),決定落地參團。在網上搜索到的太原旅行社的旅游規劃師“蔓蔓”,經過幾個回合的討價還價行程六天五晚,費用團費以及人身意外保險一共是850元/人(不含往返路費和每日的晚餐),價格美麗就OK了,其他無任何消費和強制消費。</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4日完成祭祀后,就從河北滄州乘火車臥鋪,前往山西太原。旅行社24小時接站(機),歷時7個多小時,4月5日早上7點一刻達到太原火車站,旅行社派車接站送到酒店,辦理了旅行合同簽字和入住手續。在此開啟了山西六天五晚旅行。</p><p class="ql-block"> 山西因地屬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春秋戰國時期屬晉國地,故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分晉國,因而又稱“三晉”。</p><p class="ql-block">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戲劇文化的發祥地、長城文化的核心區和集大成之地、石器文化的集中區、佛教文化的首善區、古木建筑的博物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p><p class="ql-block"> 山西的商業迅猛發展,早在明代曾領中國之先。特別是晉商十分活躍,威震海內外,其足跡東出日本,北抵沙俄,開辟了著名的萬里茶路、草原絲綢之路,最著名的是山西票號,可謂中國金融之鼻祖。非常期待這次山西之旅。</p><p class="ql-block"> 以下按旅行社安排的行程時間先后,記錄本人這次的山西之旅。因本人對古代歷史知識和歷史人物了解的知之甚少。有不當之處敬請美篇的朋友們多加見諒!也可以通過美篇留言進行交流,本人一定會一一回復!</p><p class="ql-block"> 制作編輯:寬 心</p><p class="ql-block"> 攝影視頻:寬 心</p><p class="ql-block"> 制作時間:2025年4月17日</p> <p class="ql-block"> 旅行社把4月5日安排的是接機(站)和自由活動。所以我有一天的時間是自由活動,這也是我的計劃之一。因行程里面沒有“晉祠”、“柳巷”,我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去這兩個地方走一走。開啟“滴滴打車”的出行方式,方便快捷就達到太原“晉祠”。</p><p class="ql-block"> 晉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成。整座“晉祠”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晉祠背后的山是“天龍山”。</p><p class="ql-block"> 祭祀園林,晉國宗祠;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集約載體,國內宋元明清至民國本體建筑類型、時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屬彩塑壁畫碑碣均為國寶;是三晉歷史文脈的綜合載體,晉文化系統上溯西周封唐建晉至盛唐肇創文脈傳承的實證;是世界王氏、張氏發祥地。建筑年代可追塑到西周、東漢、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距今已有3000余年,歷經北魏至民國多次修繕擴建,形成了集建筑、雕塑、園林于一體的古建筑群,晉祠有“三絕”?:難老泉、宋代彩塑侍女像、周柏(樹齡逾3000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中有彩繪塑像四十余尊,均為北宋時期作品。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高2.28米,鳳冠蟒袍,端莊氣派,周圍有眾多女官、侍女環繞。她們的動作姿態各不相同,神態性格都刻畫得十分生動自然,是晉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組人物塑像。在圣母殿的左邊就是周柏樹樹齡2600—3000年,在右前方就是難老泉。</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內43尊彩塑是晉祠文物中的精華,亦是我國古代泥塑藝術的珍品,作品為宋代原物,迄今已有近900多年的歷史。主像圣母邑姜*,頭戴鳳冠,身披蟒袍,氣宇不凡端坐于鳳椅上,雍容華貴中更顯端莊慈祥。42尊宮女宦官左右分立,排列有序,職責有別,儀表各異,逼真地反映出宮廷侍女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怨。其中有著男服的女官4尊,宦官像5尊,侍女像33尊。</p> <p class="ql-block">?晉祠難老泉是位于晉祠內的核心景觀,與周柏、宋塑侍女像并稱“晉祠三絕”,以“長流不息、清澈如碧”著稱,是晉水的主要源頭。泉水出自懸甕山斷巖層,平均流量約每秒1.8立方米,水溫常年保持在17℃左右,冬溫夏涼。</p> <p class="ql-block"> 在景區入門的廣場右側,為紀念太原建成2500周年,2003年8月在晉祠公園落成了李世民及其群臣的青銅群雕,名為"龍興晉陽",展示了唐王朝與晉祠的歷史淵源1 2。這組雕塑寬9.5米,高6.99米,連基座高達9米,由張熙玉歷時三年設計而成,是太原市目前為止最大的青銅雕塑之一。雕塑中的李世民騎在馬背上,左側為國舅長孫無忌,右側為李績,前面為尉遲恭,最北側兩位前面是魏征,后面為馬周,講述著李世民的戎馬一生。李世民曾故地重游,親筆寫下《晉祠之銘并序》</p><p class="ql-block"> 晉祠李世民銅塑像群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對于研究唐代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 太原柳巷位于太原市中心的商業鬧市區,具有三百多年的商業歷史,擁有中國四大夜市之一、華北地區最大的夜市,日人流量達二十余萬。柳巷是中國大陸十大商業街之一。</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太原柳巷步行街隨手拍。</p> <p class="ql-block"> 在逛柳巷步行街時聽得這樣一段廣告詞:“全國面食看山西,山西面食看太原、太原面食在錦上雲麵館”。我尋著聲音,來到這家面館,門面和內部裝修的古香古色,也非常有情趣。人在門口一停有人喊“里面請”,落坐后自己用手機在桌角上掃二維碼點餐付款,等上五分鐘左右一碗蔬菜熱湯刀削面上來了,還有小菜,味道不錯,環境、衛生、服務都很好。值得提一下的是消費合理,一頓飯只消費了不到二十元。</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6日行程的第二天</p><p class="ql-block">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懸空寺。</p><p class="ql-block"> 旅行大巴車車從太原出發,一行18個人都是在網上報名的散拼團,還好人數不多。大巴車行駛近400公里,時長是4.5個小時達到云岡石窟(好辛苦)。</p><p class="ql-block">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作為中國第一個皇家授權開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與我國諸多石窟寺比較,云岡石窟最具西來樣式,即胡風胡韻最為濃郁。其中既有印度、中西亞藝術元素,也有希臘、羅馬建筑造型、裝飾紋樣、像貌特征等等,反映出與世界各大文明之間的淵源關系,這在中華藝術寶庫中是獨一無二的。</p> <p class="ql-block"> 參觀云岡石窟不能不了解北魏時期的高僧曇曜,他是云岡石窟的開創者。為紀念曇曜在云岡石窟景區入口處,修建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曇曜廣場。作為云岡石窟的開創者,曇曜在公元460年受北魏文成帝之命主持開鑿了這一世界文化遺產,其廣場設計融合了北魏皇家氣象與佛教藝術精髓。 ?</p> <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岡石窟的開鑿始于北魏時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在當朝皇帝的支持下,北魏時期的高僧曇曜選擇了鐘靈毓秀的武州山,"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于一世"。云岡的大部分洞窟在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520~525年)。云岡石窟的開鑿歷時約150年,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等朝代,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國石窟藝術寶庫中的瑰寶。石窟到目前為止歷經1500年風雨,仍然是讓中國乃至世界到此參觀的游客們嘆為觀止,感嘆偉大的中華民族偉大與智慧。</p> <p class="ql-block"> 參觀云岡石窟,讓我欣賞到了那些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娓娓如聲的壁畫、石雕,是我們是先人的藝術家們,為我們后人奉獻了可以欣賞到有著無限的藝術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底蘊,因而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與探尋者。每一個石窟、每一幅壁畫中,都蘊藏著無盡的故事和智慧,等待著我們去探尋和領悟。鑲嵌在武州山崖壁上的千年壁畫,不僅是佛教藝術的瑰寶,更是流傳著眾多神秘而動人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十窟(白佛爺洞)</p><p class="ql-block"> 第二十窟是依照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釋迦牟尼坐像。</p><p class="ql-block"> 窟前立壁與窟頂早年崩塌,遼時建有木構窟檐,后毀于兵火。主佛高13.7米,高肉髻,廣額豐頤,長目高鼻,有八字髭,手結禪定印,質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紋凸起,具有犍陀羅造像遺風。大佛挺拔健碩的身軀,氣勢雄渾的神情,突出表現了鮮卑游牧民族的強大,是云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與象征,也是中國早期佛教雕刻藝術的空前杰作。大佛兩側各一立佛與脅侍菩薩,西像惜毀。</p><p class="ql-block"> 20窟是云岡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曠世佳作,將拓跋鮮卑的剽悍與強大、粗獷與豪放、寬宏與睿智的民族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出神入化,給人以心靈的震撼。</p><p class="ql-block"> 在參觀到第二十窟時,導游給我們講解一段傳說:說在日本侵華時期,日本鬼來到云岡石窟爬上這第二十座石窟想挖掉白佛爺的眼睛(是珠寶級別) ,當他們爬到一半時菩薩突然顯靈,日本鬼子就直接摔下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分為皇家石窟(座落在整個石窟東側,)和民間石窟(座落在整個石窟的西側。 </p><p class="ql-block"> 魏孝文帝太和19年(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云岡皇家工程宣告結束,西部山崖成為民間造像的樂土。云岡西部中小石窟群從第二十一窟開始,向西延伸約240米,分布著近百個大大小小的洞窟。其主要洞窟25座,占到云岡主要洞窟的一半以上。這一窟群雖然數量較大,但多數洞窟規模狹小,布局多樣,洞窟形制也有差異。明顯不同于云岡早中期整齊劃一的皇家石窟。</p> <p class="ql-block"> 參觀了云岡石窟我們又去參觀了我國建在懸崖邊上一座寺廟懸空寺。非常遺憾,因進懸空寺限流,所以沒有登上懸空寺,只能在山下看看了。不過通過導游給我們講解,對懸空寺也有一些認知。 懸空寺原叫“玄空閣”,座落在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東南4千米恒山磁窯峽(亦稱金龍峽) 翠屏峰西側,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建筑群。懸空寺距地面高約60米,文物建筑物面積472平方米,寺前平臺面積726平方米,占地面積約921平方米,文物保護區總占地面積約8.83公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懸空寺是中國現存較早、保存較為完好的高空木構摩崖建筑,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勝景。懸空寺被唐代大詩人李白贊為“壯觀”,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驚嘆為“天下巨觀”,1982年2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全球十大最奇險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景區出口的地方參觀這樣一處老字號“醋”作坊,品嘗了香醋、紅棗醋、枸杞醋、蘋果醋、醋飲,買一小瓶“醋飲”就是有一點點酸味解渴了。</p> <p class="ql-block"> 22025.4.7行程第三天:</p><p class="ql-block"> 山西五臺山座落在山西省忻州市,景區規劃面積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轄面積436平方千米。《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云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 。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巖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明是之首,也是我國十大名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五臺山原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也叫紫府山,也稱作五峰山道場,曾建有紫府廟,是道士們修行的地方。佛教的文殊(印度)菩薩初來中國時,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家所居。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始于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迦葉摩騰、竺法蘭來到了五臺山(當時叫清涼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p> <p class="ql-block"> 來到五臺山,看到香火最旺的是“五爺廟” 。我們由導游引導參拜五爺廟,雖然拜不是那么標準,但是,心誠則靈。五爺廟,又稱五龍王殿(東海龍王第五個兒子)、萬佛閣,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曾為塔院寺屬廟;清代重建,改為黃廟。是五臺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寺廟,占地面積489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五爺廟的建筑風格獨特,文殊殿為五臺山的重要廟宇,同樣具有五臺山寺廟的典型特征,如精美的雕塑和獨特的建筑設計。導游講解時說:五爺廟多數是求財、求祿的,說東北有一位商人每年為五爺廟奉獻千萬,你說在五爺廟求財對這位商人而然靈吧,只是聽說沒有核實。</p> <p class="ql-block"> 由于五臺山景點比較分散,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在自由活動的時間段,我選擇了登“菩薩頂”。“菩薩頂”是五臺山第二高的寺廟。寺廟整體金碧輝煌,絢麗多彩,是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行宮,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p><p class="ql-block"> “菩薩頂”占地45畝,殿堂樓房430多間。據傳為文殊菩薩道場,即文殊居住處,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為五臺山五大禪寺之一。此寺創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間(471~499年),歷代曾多次重修。明朝永樂以后,蒙藏藏傳佛教信徒進駐五臺山,遂成為五臺山黃廟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數次朝拜五臺山,住宿于菩薩頂,賜菩薩頂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撫、大同總兵、代州道臺等,均須向大喇嘛進貢。</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8日行程的第四天:</p><p class="ql-block"> 天涯山景區以天涯山優美獨特的自然景觀為依托,以2600多年前歷史人物介子推的“精忠純孝”精神為主題,將生態觀光旅游與現代文化體驗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打造全省的風景旅游休閑度假區。</p><p class="ql-block"> 介子推隨晉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備受艱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國主政后,介子推拒不以功邀賞,而偕其母隱于介休綿山。晉文公求賢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子推母子守志被焚。我國的寒食清明節就是紀念晉國大夫介子推的節日。</p> <p class="ql-block"> 喬家大院是清代晉商代表喬致庸家族的宅院,位于山西省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由喬全美創建。其建筑群以封閉式城堡形式呈現,平面布局呈“喜喜”字形,融合北方民居與西洋建筑風格,防御性與私密性極強。??</p><p class="ql-block"> 喬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以后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景儼經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1921年)后,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喬家幾代人經商理念都是秉承中庸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 喬家大院為全封閉的城堡式建筑群。坐西朝東,占地面積8700平方米,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共由6座大院,20進小院,313間房屋組成。平面呈“喜喜”字形布局。建筑風格融合了清代北方民居的傳統元素和西洋建筑特點,屋頂造型多樣,包括懸山、硬山、歇山、卷棚及平頂房,門窗結構也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G></p> <p class="ql-block">喬家四世同堂雕像喬家人丁興旺。</p> <p class="ql-block"> 喬映霞(1875—1956)第五代掌門人,字錦堂,乳名成義,因而人稱成義財主,景儀所生,過繼給喬景岱。同輩兄弟中排行老大。他為人精明強干,敢作敢為,思想激進。天對康有為、梁啟超十分崇拜,他奉信天主,仰慕西方文明。民國以后,對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更是擁護,并加入了同盟會。當地村民有一段順口溜:"成義子,削了頭發剪辮子,穿得洋襖兒洋褲子,脖子上扎得腿帶子,褲子檔里綴扣子,尿尿不用解褲子……"。</p><p class="ql-block"> 喬致庸去世的時候,是喬家生意最好的時候。喬映霞是接管喬家的五代掌門人,山西票號開始進行各省以及海關上交戶部銀餉的匯兌,喬家的票號生意在這個時候是最好的。1909年,喬家的大德通票號股東,每股分紅能得到1.7萬兩白銀。之后的30年里軍閥渾戰,地方、軍閥都打喬家的主意,攤派糧食,征收銀兩……。在眾多打擊下喬家衰敗。到1950年公私合營后喬家后人喬鐵民、喬子珍等在包頭把油房、面鋪以廉價讓給職工接辦,把大部分房產平價出售給國家使用;并把部分房產分贈給各號執事的掌柜居住。房產售價均按股批分。喬家與百年“復字號”從此脫離關系,喬家衰敗。從1921年喬映霞精神失常后到1956年期間往返北京、天津、家鄉修養最后在北京病世,終年81歲。</p> <p class="ql-block"> 昔日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侵華而逃向山西時,喬家捐贈30萬兩銀子予太后以解燃眉之急。之后慈禧太后為感謝喬家的忠誠,而賞賜了兩盞九龍燈。</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大宅門。</p> <p class="ql-block"> 喬家后代在建國后逐漸退出商業領域,目前多從事教師、醫生、律師等職業。家風傳承?:雖無人繼承祖業,但喬致庸制定的家訓(如禁賭、禁毒、勤儉等)仍被后人遵循。知名后人?:第六代玄孫喬燕和(女性)是家族中較知名的人物。是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總顧問。</p> <p class="ql-block">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康寧路,地處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前827年—前782年),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擴修城池,是現今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整座城池宛如烏龜向南爬行,因此有“龜城”之稱。同時又是我國四大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古城由城墻、店鋪、街道、寺廟、 民居等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對稱布局,以市樓為軸心,以南大街為軸線,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廟、右武廟,東道觀、西寺廟的封建禮制格局,總占地面積2.25平方千米;城內街道格局為“土”字形,整體布局遵從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八卦圖案,南大街、東大街、西大街、衙門街和城隍廟街形成干字型商業街。明清時期全國51家票號,平遙占22家,“一紙風行、匯通天下”,19世紀曾一度掌控中國經濟命脈。</p><p class="ql-block"> 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經濟、社會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夜晚那些穿著明清服飾的游客們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感覺你穿越到了明清朝代了,手機隨手一拍鏡頭中一定會有身穿明清服飾的美女,那里一個詞叫“炸街”。我就偶遇到一群由15人組成的身著明清服飾一起“炸街”的女人們,在古城街道上美拍,而且還是專業攝影跟拍,本人受她們的誘惑也跟風秀一把。</p> <p class="ql-block">這是古城路牌。</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入住的古城民宿。</p> <p class="ql-block">這是古城民宿的房卡,可能也是一種傳承吧。</p> <p class="ql-block">林林總總的商鋪,叫賣聲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這是參觀民間制作“醋”的老字號作坊。</p> <p class="ql-block">體驗明清服飾街拍。</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9日行程第五天:</p><p class="ql-block"> 上午參觀玉石博物館(購物店,沒有強制消費)</p><p class="ql-block"> 下午游攬太原古縣城</p><p class="ql-block"> 太原古縣城創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隸屬明清太原府,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一直到清代,這里都是太原縣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占地面積約0.81平方千米,城門分東、南、西、北四面,城墻全長3732米,城墻總建筑面積7.7萬平方米。城墻共計設有城樓4座、角樓4座、望樓36座、魁星樓1座、瞭望樓1座,穿墻門洞6處(共12孔)。太原古縣城整體風格沿襲了晉陽古城“城池鳳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自古有著“鳳凰城”的美譽。導游講解時這樣說:你們能看到現在這座完整的古城應該感謝太原的父母官耿彥波市長。政府多方籌集資金共計300億,從2013--2021年歷時8年,在原來殘破古城基礎上進行修復。修復后與2021年5月1日對外開放。但是,我們游攬感覺與平遙古城相比,整個古城街道顯得特別冷清。</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一組太原古縣城隨手拍圖片。</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0日行程第六天</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中國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靜升鎮靜升村,為靈石望族靜升王氏于清代康熙至嘉慶年間修建的住宅建筑群。現存建筑多為清康熙至嘉慶年間修建,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是北京故宮的1.6倍。</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明代中葉王家致富后,宅院進一步擴展。清康熙年間,王家成為顯赫官商,開始大規模建造房屋,先后建成擁翠巷、鎖瑞巷、宜安院等。清雍正年間,王家開始在靜升村北山坡筑堡建宅,建成崇寧堡、懷永圖院等建筑。至乾隆年間,王家大院迎來筑堡建宅高峰期,相繼建成拱極堡、和義堡、恒貞堡等建筑。嘉慶年間,視履堡開建,于嘉慶十六年(1811年)建成。自清咸豐年間開始,王家走向衰落,至光緒年間已經敗落,并開始賣祖產謀生,例如光緒十七年(1891年),王嘉言將視履堡1.2萬余平方米的宅院賣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王家大院被分給上百戶村民居住。自1995年起,王家大院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開始修復。王家大院坐北朝南,有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主要由高家崖、紅門堡等部分組成。自1997年開放后,王家大院在海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被廣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中國民間故宮”和“山西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這是隱壁墻上面雕刻的是鯉魚躍龍門。</p> <p class="ql-block"> 這是王家明清兩代的掌門人:中間的是第一代掌門人王實,左右兩邊分別是王謙受和王謙和。王家也是官宦之家。王家共有5---2品以上的官員101位,(其中二品2位,三品4位),其中兩位參加過千歲宴,(王謙受就是其中的一位),兩位受過朝廷的內廷召見,可見王家當時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很高。</p> <p class="ql-block">這是王家捐贈給國家的寶物。</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有城墻護院,有用與逃生的地道。</p> <p class="ql-block">在王家大院隨處可見的石雕、木雕、磚雕工藝,這是一組石雕隨手拍圖片。</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分布規整、古色古香,為四川穿逗式民居建筑風格,在歷經百年風雨后依然古韻猶存 。尤其是木雕滲透了一些西方藝術形式。</p> <p class="ql-block"> 山西壺口瀑布:</p><p class="ql-block">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瀑布底部深度有40米。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黃河也是中華民族精神與靈魂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壺口瀑布是我國地質景觀100個興趣必游之一。</p> <p class="ql-block"> 壺口瀑布有四大奇觀:水里冒煙、谷澗生雷、彩虹通天、群龍戲浪。在近距離游攬壺口瀑布時只有彩虹通天的奇觀沒有欣賞到,可能是天氣和角度的問題。當黃河之水來到壺口時,你就能感受到那頃泄而下的水流像一條條巨龍在水里翻滾戲浪,又能見到黃河進入壺口霎時間水里冒煙,當形成水霧噴灑到我的臉頰時感覺到濕濕的爽爽的,當然還可以聽到河水入壺口時那如雷貫耳的雷聲。這些奇觀是在任何瀑布中都不可能看到和聽到的。真的好壯觀、好震撼。感嘆大自然如此神奇。</p> <p class="ql-block">太原火車站打卡。</p> <p class="ql-block"> 結束山西六天五晚的旅行,舟車勞頓比較辛苦。但是,認為還是不妄山西的這次旅行。我一定會把在“三晉”大地欣賞到的、感受到的那些古老與神奇體驗留記憶里。再見了——山西太原!</p> <p class="ql-block"> 附篇———天津</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3日上午、4月11日全天 </p><p class="ql-block"> 天津是我國四個直轄市之一。古老與現代,中西合璧的建筑與市井煙火氣并存。一條海河貫穿全城,公路、水路、高鐵、航空四通八達路路暢通,是南北東西的交通樞紐。本人生活居住在遼寧,父母過世后安葬在老家河北滄州,所以天津是我回老家的必經之地。但是,每一次回老家路過天津都有不同的收獲。</p><p class="ql-block"> 天津是一座充滿獨特魅力的海濱城市,就像一本韻味無窮的老書,每一頁都寫滿故事。這次回老家準備在天津安排一天多時間,走一走之前沒有去過地方。比如:瓷房子、天津之眼、靜園、鼓樓、五大道。</p> <p class="ql-block"> 世紀鐘,為迎接新世紀,在天津站前廣場建造的大型標識性城雕建筑,2000年1月1日零時,悅耳的鐘聲在天津站前廣場的解放橋前響起,敲響迎接新世紀的鐘聲,從那一刻起,世紀鐘便成為與新世紀相伴相隨的,天津市最具關注度的標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天津之眼”摩天輪的設計受到倫敦眼的啟發,將摩天輪架在海河河口之上,并與永樂橋結合建造,“天津之眼”摩天輪于2006年開始建造安裝,于2008年4月22日,基本完成安裝建設;于2009年4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天津之眼”摩天輪直徑為110米,輪外裝掛48個360度透明座艙,每個座艙可乘坐8個人,可同時供384個人觀光,旋轉一周所需時間為28分鐘,頂點高度為119.8米。天之眼也是天津一處地標性建筑值得觀賞。</p> <p class="ql-block"> 天津瓷房子前身為1920年代建成的法式小洋樓,曾是近代中國外交家黃榮良的故居。解放后,該建筑曾作為天津市和平區工商局辦公樓,20世紀90年代因機構搬遷被閑置十余年。</p><p class="ql-block"> 2002年,張連志(粵唯鮮集團總裁、古玩收藏家)以3000萬元購得該建筑。他出身文物收藏世家,家族長期收集三岔河口遺留的皇家瓷器碎片。改造歷時5年,使用7億多片古瓷片(涵蓋晉代至清代各時期名窯)、13000余件古瓷器、300多尊石雕、20余噸水晶瑪瑙等材料,將洋樓包裹成“瓷房子”,并于2007年9月正式開放。635個古瓷瓶嵌入墻體,寓意“平安”,輔以水晶瑪瑙象征“鴻運當頭”。?瓷龍?:屋頂盤旋768米的瓷片龍,龍首使用明代祭紅瓷片拼貼。?八角蓮花塔?:元代佛塔立于庭院,與瓷片裝飾呼應。2010年被美國《赫芬頓郵報》評為全球十五大獨特博物館之一。</p><p class="ql-block"> 瓷房子不單單是一件藝術品收藏的集合體,更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符號。這座瓷房子正在將中國瓷器文化的精髓展示給世人,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作為天津市赤峰道一座用多件古董裝修而成的法式洋樓,其被人們稱為一座價值連城的“中國古瓷博物館”,堪稱“瓷美樓奇”。藝術品的價值本身就是有價無市,但是,當你欣賞到這座瓷房子,的確讓人驚嘆,繁復的工程,7億件瓷片鑲嵌工藝難以想象。這可能我們國家唯一一處用碎瓷片拼成的瓷房子。聽當地網約車司機講,這座瓷房子估值是98億,98個億誰能拍得起?作為一件建筑藝術值得收藏和保護。</p> <p class="ql-block"> 天津靜園,位于中國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70號(原日本租界區宮島路),占地面積約3016平米,建筑面積約1900平米,為天津市特殊保護級別的歷史風貌建筑、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靜園園內建有磚木結構樓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風格于一體,草木蔥郁,靜謐宜人,是天津租界時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靜園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園,為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的軍隊趕出紫禁城攜皇后婉容、淑妃文繡于此居住,更名“靜園”,寓意“靜觀變化,靜待時機 ”。l</p> <p class="ql-block"> 靜園一樓恢復大餐廳、小餐廳、會議室、會客室、文繡臥室等;二樓恢復祠堂,溥儀和婉容的書房、寢室等。樓內裝修非常講究,主要房間均配置護墻板、壁櫥、博古架、書架、鋼琴、空調等,裝飾風格均為依照溥儀研究專家的考證精心挑選,使游客身臨其境,真實的體會到上世紀的那段歲月。</p> <p class="ql-block"> 天津鼓樓,天津衛三宗寶之一,明朝永樂二年(公元一四零四天津鼓樓舊照年),天津設衛筑城,當時,這座"衛城"只不過是土圍子。經歷了大約九十年,到弘治六、七年(一四九三---一四九四),才砌成磚城。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城樓和四處城角的角樓。位于城中心的鼓樓,也是在這個時候修建起來。即距今四八八---四八九年之間。名為鼓樓,實為鐘樓。有人說,現在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樓為中心,向四周不斷擴張而形成的,所以聲稱“鼓樓” 是天津市的發源地。走在鼓樓步行街那些古老建筑都曾經是那個年代見證。就在鼓樓人口處有一處始于1892耳朵眼總點,一百多年的歷史,稱為天津三絕之一。</p> <p class="ql-block">天津耳朵眼會館。</p> <p class="ql-block"> 座落在天津鼓樓街的起士林西餐廳。</p><p class="ql-block"> 起士林”是天津乃至中國最早的西餐館。在清末,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天津以后,相傳有一個隨著德國侵略軍來津的德國廚師,名叫起士林,以制作面包、糖果著稱。起士林的西餐傳播了西方的飲食文化,也是老一輩天津人津津樂道的傳奇篇章,它與上海雅克紅房子西餐廳,北京馬克西姆餐廳和哈爾濱華梅西餐廳并稱為中國四大西餐廳。從精美的餐具到花樣繁多的西式菜品、從布置考究的店堂到周到禮貌的服務,起士林為天津的餐飲界譜寫了靚麗的華章。</p> <p class="ql-block"> 天津五大道是天津市和平區以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成都道等23條道路為核心的歷史風貌建筑群,總面積1.28平方公里,被譽為“萬國建筑博覽館”,</p><p class="ql-block"> 形成于20世紀20-30年代,原為英租界“墻外推廣界”,后發展為民國時期軍政要人、中外名流的聚居區。現存2000多棟花園式洋房,包括423所歷史風貌建筑和347處文物保護單位,如孫殿英舊居、顧維鈞故居等。?建筑風格?融合哥特式、巴洛克式、折中主義等歐陸風格,涵蓋英、法、意、德等23國建筑特色,被稱為“凝固的藝術”。</p> <p class="ql-block">一組五大道隨手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镇平县|
元朗区|
濮阳县|
介休市|
云南省|
靖江市|
精河县|
呼和浩特市|
封丘县|
江达县|
遂宁市|
三穗县|
江安县|
仁寿县|
防城港市|
富民县|
会理县|
额敏县|
水城县|
舞钢市|
清流县|
奉贤区|
汾西县|
河北省|
疏勒县|
思茅市|
卢湾区|
彰化县|
富源县|
六安市|
开封县|
鄂托克前旗|
平陆县|
老河口市|
遂川县|
搜索|
双桥区|
天长市|
观塘区|
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