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己的初中歲月,可謂是一波三折。回憶起上初中走過的春夏秋冬,經歷的點點滴滴,兩進初中校門,吃了苦,也有甜,學校的每寸土地上都留下了我的足跡,還有辛勤的汗水和調皮的身影。現在,對一些事情,我仍然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小學四年后,我和我的小學同學們集體升初中,到了保華小學。我的初中時光在這兒度過,是我夢想啟航的地方。這里,承載著我刻骨銘心的記憶,留下了我深深的眷戀!</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如今的保華小學校門</b></font></h3> <p class="ql-block"> 學校是五十年代建設在一個叫順天寨的山頂上的一座穿斗結構的四合院子,左高右低,七間教室。院子后面還有一個籃球場,是上體育課的地方。如果打籃球時不小心,讓球跳出了球場的土圍擋,球就會滾向一千多米深的陸家溝,讓人著急不已。學校,沒有綠化,沒有草坪,只有周邊沒有任何雕琢的一望無際的山清水秀的鄉村美景,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當時的農村學校十分簡陋</b></font></h3> <p class="ql-block"> 我家距離學校有二公里左右,不知道從這條崎嶇的羊腸小道上往返了多少次,有時是悠閑自得的邊走邊張望,有時是匆匆忙忙一路小跑,有時是在驕陽照射下的汗流浹背,有時還得頂風冒雨在泥濘中跋涉。</p><p class="ql-block"> 那時,除了上課、勞動外,學生還隨時隨地被安排參加公社組織的諸如階級斗爭批斗會、憶苦思甜會、批林批孔會、批反擊右傾翻案風會等。</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階級斗爭是當時的必修課</b></font></h3> <p class="ql-block"> 那時,學校沒有學生食堂,午餐只能在家里把米菜裝在一個盅盅里,學校統一放進一個水泥做的高高的大蒸鍋內蒸好。中午放學后,學生排隊有序領取,也形成了一道并不亮麗的風景線。</p><p class="ql-block"> 那時,升學是靠"根正苗紅"和上面的關系,由組織推薦,所以,讀書對我們大多數同學來說,學習成績高低無所謂,就是混個畢業,照常回家修地球(務農種地)。</p><p class="ql-block"> 可我,更是因調皮、打架、不守紀律,等不到初中畢業就輟學回家了。剛滿13歲的我,只能跟著成年人下地干農活,去大隊(村)修噴灌池,掙工分。但從此也了解了農村的苦和農民生活的艱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當年修噴灌池時勞動的場景</b></p> <p class="ql-block"> 春雷一聲響,國家恢復了招生考試。于是,1977年,懷揣“讀書改變命運”的夢想,我又踏進了學校的大門復讀初中。當時,一門心思想的就是脫“農皮”、跳“農門”,沖出農村去,再苦再累也必須堅持。</p><p class="ql-block"> 有了夢想,學習就成了唯一。在老師的教導下,我和我的同學如饑似渴、爭分奪秒、沒日沒夜地學習,一周一小考,半月一中考,一月一大考,學期看成效。一切為了升學,我也變成了考試的機器。</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重回課堂學習成了唯一</b></font></h3> <p class="ql-block"> 那時,學校簡陋,學習條件差,學生辛苦。但是,簡陋的學校、簡陋的教室也擋不住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孩子的求知欲望。</p><p class="ql-block"> 然而,清貧的老師,不但要用那微薄的工資養家糊口、扶老攜幼,還要接濟困難的學生。所以,如果有人問我,你讀初中時什么最難忘?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師恩難忘。在那時,我的嚴師劉太國、曹均友、譚明習等,不但孜孜不倦的教我學知識、教我明辨是非、教我怎么做人,而且還給予了長輩般的無微不至的關愛。老師們的恩情似海,讓我終生難忘,永遠銘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曹均友、劉太國老師在我初中畢業時的贈照</b></p> <p class="ql-block"> 那時,熬燈苦讀也是常事。我清楚地記得,1978年的盛夏,農村蚊蟲多,我夜間學習時便把煤油燈放在蚊帳照著的床上看書。一天夜里,學習照舊,不知在什么時候,睡著的我將煤油燈打翻在床上,火燒到手才被驚醒,慌亂中用被蓋、衣物把火撲滅,才避免釀成大禍,可事后仍免不了被母親狠狠地教訓了一頓。</p><p class="ql-block">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p><p class="ql-block"> 1979年7月,在眾望之中我以所在的保華小學校當年第一的成績考取了四川省供銷合作學校,跳出“農門”,得到長輩、老師和親朋好友的美好祝福,開啟了令人羨慕的生活。也許這就是皇天對自己堅持每天在泥濘的小路和崎嶇的羊腸小道上早晚來回奔跑兩趟的回饋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參加中考時準考證上貼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在我六十歲生日的次日,攜夫人專程去看上初中的保華小學。因為正值暑期,學校并無師生,一切都是靜悄悄的。但站在夢想起飛的地方,我仍然百感交集,思緒萬千。</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學校已舊貌換新顏</b></font></h3> <p class="ql-block"> 然而,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熟悉的老師退休了、調走了,熟悉的校舍重建了,熟悉的場地消失了,已經完全找不到學校曾經的影子,淡淡的失落襲上心頭。但當看到學校舊貌換新顏,屹立在山頂上,居高臨下,威風凜凜,讓我感到十分欣慰。</p> <p class="ql-block"><b>(附錄</b>:輕舟已過萬重山——獻給自己的六十花甲之二兩上初中的驚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砚山县|
张家界市|
通化县|
海淀区|
都匀市|
大荔县|
芜湖市|
浠水县|
垣曲县|
偃师市|
囊谦县|
南部县|
汽车|
佛学|
承德县|
文水县|
松溪县|
绥滨县|
兴山县|
尚志市|
翁源县|
普格县|
沙洋县|
乐业县|
肇东市|
宁河县|
特克斯县|
高清|
团风县|
封开县|
沈阳市|
曲靖市|
彭泽县|
上虞市|
晋州市|
汾阳市|
江油市|
开封市|
江西省|
武清区|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