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一次登秀山是秀山的大氣和秀色的吸引,每一次登秀山都有不同的感受與收獲,那壯麗、那古色古香、那厚重歷史、那可餐秀色,無不吸引我多次登臨,飽覽那山、那湖,無不讓人心曠神怡。走,駕上我那代步車向通海秀山行進。</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水井小亭</p> <p class="ql-block">清澈的井水與井沿上的小水桶</p> <p class="ql-block"> 昆明主城區到通海秀山130多公里,全程高速,行車2小時便可到達通海縣城。通海縣城古樸靈秀,秀山雄踞縣城之南,山前是杞麓湖波光瀲滟,中是城廓屋舍,后是秀山群峰滴翠,頗具江南特色。難怪清代著名詩人、書法家錢南園在其《雨宿通海》中贊嘆:"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p> <p class="ql-block"> 秀山是經歷數千年的建設和打磨始成今天的模樣,漢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町王毋波于秀山辟園林、建古剎,始其勝景之基,后晉天福年間,南詔國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起兵建大理國,又在秀山修廟宇,建亭軒。歷宋、元、明、清千余年的擴建修葺,形成了規模宏大、風格各異的秀山建筑群。成為林木豐茂、文采斐然、遐邇聞名的滇南第一勝景。</p><p class="ql-block"> 秀山峰頂海拔2060米,轄區面積7.6平方公里,游覽面積15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萬余平方米。秀山海撥不低,但絕對高差不大,約200米左右,登山道路易行,不難攀登。</p> <p class="ql-block"> 來到秀山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滇南甲秀牌坊,給人秀甲一方的明示,繼續往上走約50米,一口古井進入視野,這口古井經過多次改造修飾成為如今的模樣,秀氣的亭子下是一汪清泉,泉臺邊掛有小鋁水桶,供人們自由取水,走到井邊拉起一小桶泉水,飲之甘之若飴,清涼可口,飲足泉水后,就可以正式登山了,山門莊嚴秀氣,古色古香,秀山兩個大字遒勁有力,透著威嚴與功夫,進得山門就算開啟登秀山之路了!</p> <p class="ql-block"> 秀山登山之路曲折蜿蜒,但非常人性化,當年修筑這條山路的先人們極具智慧,每上行20~30米的斜坡就會修筑10米左右的橫行平路,讓人爬坡累了稍作修整,有的地方還設有休息石凳,可以休息一下繼續攀登,使人在爬山時不覺勞累,從山門上行20來米,就是很有名的仰亭,故名思意,我們普通人只能仰視這高大深隧的秀山,亭內立有著名書法家楚圖南書寫的秀山二字,站在仰亭外可以俯視通海縣城全景,是觀景的絕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站在仰亭俯瞰通海縣城</p> <p class="ql-block">這古樹充滿滄桑</p> <p class="ql-block">古樹已長滿樹瘤</p> <p class="ql-block"> 沿仰亭上行十多米,就到秀山第一座古寺普濟寺,佛光普照,佛渡每一個天涯人,緊鄰普濟寺就是?町王朝府邸,山墻上周雕塑有?町這馬背上的民族征戰四方的浮雕,這個民族是首先開發利用秀山的,他們看中了秀山的靈秀與雄渾,于是就把秀山打造成?町王朝的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町王</p> <p class="ql-block"> 登秀山主要看秀山的古樹名木、亭臺樓閣、歷史文化、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透著靈秀,秀山還是一個兼包并蓄、虛懷若谷的地方,佛教、道教、儒教和諧融合。有佛教寺廟普濟寺、涌金寺等;有道觀三元宮、玉皇閣等;有儒教場所海月樓、酌花樓等。</p><p class="ql-block"> 沿普濟寺繼續向上攀登很快就到登瀛橋,大概已走了1/3。</p><p class="ql-block"> 登瀛橋,一座跨越山澗的石拱廊橋。古樸莊重,橋上有清初書法家闞禎兆(1641-1709)書“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著名楹聯。</p><p class="ql-block"> 橋旁立有朱德元帥于1962年重訪通海時題寫的五言詩,趙樸初1993年書:</p><p class="ql-block"> 夏日訪通海,通海一長湖。</p><p class="ql-block"> 四圍青山繞,流水洞中輸。</p><p class="ql-block"> 秀山雄城后,林茂似玉壺。</p><p class="ql-block"> 此地文物盛,花樁百樣殊。</p><p class="ql-block"> 幽人養蘭芷,留有數千株。</p><p class="ql-block"> 手工藝術巧,百貨暢無虞。</p> <p class="ql-block"> 1962年76歲高齡的朱老總重訪通海時寫的五言之詩。</p> <p class="ql-block">登灜橋旁滴水池,水清可直飲。</p> <p class="ql-block"> 過了挹秀亭,普光寺就在眼前,普光寺,位于秀山山腰,始建于五代時期,擴建于大理國(公元1249年)。</p><p class="ql-block"> 普光寺,寺內供奉神僧李畔富,傳說李畔富到通海為僧,因見通海杞杞麓湖水淹沒百姓莊稼生活艱難,于是他開鑿落水洞,讓湖水降落,湖四周出現良田萬頃,百姓安居樂業。后人為紀念他的恩德在普光寺供奉他的塑像。《通海縣志》有詩人寫詩贊他:“滔滔洪水一方愁,卓飭穿通入海流。在昔若無僧畔富,至今哪得秀山幽”,寺內有磚石堆砌的“畔公塔”。塔旁有天然沙石巖一堵,中凹處蓄泉水,日夜滴落,叮咚不息,名曰“畔富洗缽池”。寺內有三寶即元杉、宋塔和洗缽池,池缽池邊放有百壽碗,舀一碗泉水,涼冽甘甜,既解渴又延壽,不可錯過。</p> <p class="ql-block">畔富塔</p> <p class="ql-block">畔富洗缽池</p> <p class="ql-block"> 從普光寺右側,上行20~30米,道教核心區就到了——玉皇閣。玉皇閣,原名啟祥宮,后改為顥穹宮,是秀山的一處道教核心場所。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由通海舉人、南京戶部司務陳其力出資修建。尚未進入這座巍峨宮觀前,有一座石牌坊出現在眼前,上書“玄真天上”“瓊臺”“寶苑”等文字。仿佛到了天宮之門,若首次登秀山,大概率以為到了山頂最壯觀的地方,順著石牌坊后的臺階上行,就到了玉皇閣核心殿宇——紅云殿,只見紅云殿雕龍畫鳳、飛檐上翹、氣勢宏偉、金碧輝煌,殿內供奉有道教天神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紅云殿兩側是道教先賢們的眾生塑像,表情各異,各領風騷,值得認真拜謁。</p> <p class="ql-block">玉皇大帝</p> <p class="ql-block"> 紅云殿右側有一道小門,門楣上書“桃源深處”,沿此門進入又是一片天地,各種桃樁、梅樁、茶樁……美不勝收,還鶴樓、海月樓……目不暇接,走到寄亭,寄亭后又是一道小門,出門后豁然開朗,繼續上行可到清涼臺、慈仁寺、白龍寺等殿宇樓閣,必須一說的是清涼臺,那里有朱德元帥上世紀初在秀山清涼臺駐防時的舊居。</p><p class="ql-block"> 1913年8月,朱德受蔡鍔將軍委派率兵到臨安府蒙自縣駐防、剿匪。</p><p class="ql-block"> 1915年春,朱德來到通海,在秀山清涼臺海云樓居住了六個月。</p><p class="ql-block"> 清涼臺,原名清涼寺,始建于晚唐時期,明憲宗成化戊戌年(1478年)重修。</p><p class="ql-block"> 內楹聯:層臺云斂雙湖碧,古殿風生六月寒</p><p class="ql-block"> 今天參觀巨人舊居,仍感受得到巨人的睿智。</p> <p class="ql-block">還鶴樓</p> <p class="ql-block">百年桃樹樁,仍花滿技頭</p> <p class="ql-block">枯木逢春</p> <p class="ql-block">杜娟怒放</p> <p class="ql-block">夕陽下的海月樓</p> <p class="ql-block">清涼園前樹包樁</p> <p class="ql-block">朱德臥室極為簡陋</p> <p class="ql-block"> 通海秀山還有許多亭臺摟閣,古木花草,文人墨跡,宗教故事,值得細細品讀,一天時間只能是走馬觀花,即使是走馬觀花,也會使人終身難忘,是不可多得的游覽勝地。</p><p class="ql-block"> 零落成泥</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6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西林县|
蓬莱市|
贺兰县|
日土县|
日照市|
朝阳县|
莱西市|
洱源县|
游戏|
宁蒗|
海口市|
阿克苏市|
柘荣县|
凌云县|
文昌市|
安化县|
蓬溪县|
镇坪县|
新源县|
克拉玛依市|
西安市|
商都县|
翼城县|
包头市|
东丽区|
屏边|
水城县|
丹棱县|
揭东县|
深圳市|
十堰市|
治县。|
长葛市|
清水河县|
霍城县|
徐水县|
邮箱|
堆龙德庆县|
梧州市|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