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5號上午,我們驅車去了離保亭駐地三十多公里外的風景游覽區 —— 檳榔谷旅游區。</p><p class="ql-block">? 檳榔谷旅游區,全稱是“保亭縣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規劃面積5000余畝,始建于1998年,是以熱帶雨林生態環境為基底,以黎村苗寨民俗風情文化為特色的黎苗文化體驗觀光旅游區,實際上展示的都是黎、苗兩個少數民族的生活生產文化習俗。目前為國家5A級風景旅游區。</p> <p class="ql-block">保亭縣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規劃面積5000余畝,距離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心26千米,距離亞龍灣海岸26千米,距三亞市中心28千米。</p><p class="ql-block">保亭縣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因其兩邊森林層巒疊嶂,中間是一條延綿數千米的檳榔谷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保亭縣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規劃面積5000余畝,始建于1998年,是以熱帶雨林生態環境為基底,以黎村苗寨民俗風情文化為特色的黎苗文化體驗觀光旅游區。</p> <p class="ql-block">保亭縣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豐富、資源種類齊全,由非遺村、甘什黎村、谷銀苗家、田野黎家、《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蘭花小木屋、黎苗風味美食街七大文化體驗區構成,集中展示了十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景區還是海南黎、苗族傳統“三月三”及“七夕嬉水節”的主要活動舉辦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2010年,保亭縣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2011年,保亭縣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15年,保亭縣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p> <p class="ql-block"> 旅游區位于五指山脈南麓的延伸部分,屬于低山丘陵地地貌,地形四周高,向里傾斜。最低點位于東北部低洼農田,高程約153.6米;最高點位于東部,高程約359.3米;場地高差跨度約205米。坡向分布比較豐富,且景區所處谷地走向為西南向東北方向,主要坡向還是以西北向為主,北向次之。</p> <p class="ql-block">旅游區屬于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由于季風和臺風的影響,年平均降雨量分配不均勻,呈明顯干濕兩季,氣候年均溫25℃,1月均溫為20℃,7月均溫為28℃。降水集中,年降水量約1800毫米,干濕季明顯,每年6—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為干季。</p> <p class="ql-block"> 旅游區所在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珍稀野生動物有國家一級保護的巨蜥、蟒等,二級保護的動物有獼猴、水鹿、穿山甲、原雞。</p> <p class="ql-block"> 旅游區所在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植物有34科63屬88科,94%屬喬木,內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種,二級保護植物15種,海南省級保護植物54種,主要科是龍腦香科(2屬),其次是大載科、樟科、梧桐科、無患子科、楝科、桃金娘科、殼斗科、木蘭科、棕櫚科等。</p> <p class="ql-block"> 旅游區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豐富、資源種類齊全,由蘭花小木屋、田野黎家、黎苗風味美食街、《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谷銀苗家、甘什黎村、非遺村七大文化體驗區構成,景區內還展示了十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谷銀苗家文化體驗區:該景點有雨林茶樓、苗族狩獵文化區、山寨門、牛角號、迎賓區、蠟染人家、苗家小學體驗區、狩獵人家、蜂農人家、蛇農人家、苗族演藝廳——望天眸(刀山火海演出)、百鳥園、石祖崇拜區、雨林吊橋、谷銀、蜘蛛科普園等項目。</p> <p class="ql-block">圖里展示的這些黎族早年的住房,樸素、簡易。不知道現代黎族人是不是還有人住這樣的房子嗎?黎族人住的這些房子,很像我小時候在湖南老家住過的茅草屋。</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傳說中的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渝東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地區特別多。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吊腳樓屬于干欄式建筑,但與一般所指干欄有所不同。干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干欄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非遺村文化體驗區:該景點有無紡館、麻紡館、棉紡館、龍被館等主題博物館,三月三廣場、海黎廣場、臺灣精品館、非遺一巷、非遺二巷、觀景平臺、百年文化長廊、無紡館、麻紡館、棉紡館、龍被館、黎錦展銷中心等項目,展現給游客的十幾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黎族打柴舞、船形屋、黎族文身等。其中的博物館是海南省非遺保護基地。</p> <p class="ql-block">棉紡館:海南島上自古多有木棉,黎族婦女尤其擅長棉紡織。該館內是一條展示長廊,以蠟像還原了黎族織錦的“紡、染、織、繡”四大工藝。</p> <p class="ql-block">無紡館:古代人民在用麻和木棉紡織之前,曾經歷過相當長時期的“無紡織”年代,樹皮布的出現,成為了制造衣服的好原料。無紡館,展示著黎族樹皮布制作技藝,及各類樹皮布的珍貴制品。</p> <p class="ql-block">龍被館:龍被,是海南黎族傳統織錦工藝美術品,龍被館內珍藏了幾十幅龍被作品,其中包含龍騰祥云、麒麟雙鳳吉祥圖龍被等。</p> <p class="ql-block">甘什黎村文化體驗區:檳榔谷甘什黎村,由上村與下村組成,為賽方言黎族,約有人口400余人。該景點即“甘什村”,有榮譽館、圖騰藝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百年谷倉群、黎族文身館、山欄文化館、釀酒坊、陶藝館、百年古黎村、摘檳榔爬樹表演、打柴舞、鬧隆閨、扎魚、豐收樂古樂表演、椰子坊等項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珲春市|
开原市|
正阳县|
若尔盖县|
合江县|
江孜县|
休宁县|
桐柏县|
册亨县|
呼玛县|
宁安市|
深水埗区|
江永县|
罗平县|
玉林市|
荆门市|
石首市|
安乡县|
祁门县|
伊吾县|
贵阳市|
响水县|
芮城县|
东城区|
扶沟县|
诸暨市|
廊坊市|
安塞县|
汝城县|
滦平县|
青神县|
德州市|
赤城县|
化州市|
宣武区|
梁山县|
河东区|
汉寿县|
都兰县|
谷城县|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