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書是劉震云醞釀創作了三年的小說,據說是他迄今最為成熟,最為大氣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虧是文學大家,磅礴的氣勢、簡約的力量、敘事的智慧深深地打動著我。正如書名“一句頂一萬句”,一字一句都體現了言說的藝術,沒有繁冗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擊心靈的效果,洗練而富有感染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豐滿強勁,有血有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說的敘事結構獨具匠心,通過不同人物故事的相互交織,呈現出一種輪回般的宿命感。小說的前半部寫的是過去: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了唯一能“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走出延津;小說的后半部寫的是現在:吳摩西養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擺脫孤獨尋找“說得上話”的朋友,走向延津。一出一走,延宕百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2開本600多頁,堪稱巨著。初讀覺得晦澀難懂,人物關系復雜,場景瑣碎。當靜下心來一點點讀完,卻意猶未盡,失落、壓抑、孤獨充斥著整個內心。都說看書也是看自己,有共情、有同情、更有躲不開繞不去的絲絲情愫。好的書籍大抵都會如此,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思想沖擊,照亮心靈,給予啟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說中所有的情節關系和人物結構,所有的社群組織和家庭和諧,都和人與人能不能對上話,對的話能不能觸及心靈、提供溫暖、化解沖突有關。正如書中序言所說:“話,一旦成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心靈的疲憊和生命的頹廢, 以及無邊無際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隨形地產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說最打動我的是對人性孤獨的深度挖掘,深刻揭示了人與人之間話語的力量。一句真心的話可以拉近兩個陌生人的距離,而無數句無關痛癢的閑聊,卻無法填補心靈的空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主人公<span style="font-size:18px;">吳摩西</span>一生都在尋找能夠“說的著”的道路上不斷漂泊,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人身邊到另一個人身邊,但始終沒有找到那個真正能與他心靈相通的人。他與妻子、朋友、親人之間,總是隔著一層看不見的膜,看似近在咫尺,實則遠在天涯。他們想要傾訴,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對象,或者即使說了,對方也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含義。這種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障礙,是孤獨產生的根源。這種孤獨并非是形單影只的寂寞,而是靈魂深處的無人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吳摩西</span>的孤獨還在于,他總覺得這個世界上應該有那么一句話,或者有那么一個道理,他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去找這個人或者這一句話,但始終沒找到。這種不確定性,構成了一種更大的孤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所說:“有些人說得著,有些人說不著;有些人現在說不著,將來或許能說得著;有些人現在說得著,將來未必能說得著;有些人一輩子也說不著。”這種對人際關系的刻畫讓我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與周圍人的交流是真的觸及到了靈魂?還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寒暄? 我們是否也在不經意間因為“說不著”而與他人漸行漸遠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世上別的東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沒法挑。生活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吳摩西的養女</span>臨終前說的一段話。可謂點睛之筆,深刻揭示了生活的本質以及人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和挫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漫漫,找到一個與自己靈魂相通的人何其困難,能知心說上一句話,抵得上一萬句。如果找到了這樣的人,我們一定要珍惜;如果找不到,書里也給了我們答案——“過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本身就是一條單向旅程,沒有退路,你只能選擇向前,最終誰也逃不掉走向死亡。有人面對困難一蹶不振,有人則將其作為成功的墊腳石,積極樂觀地對待所發生的一切,用陽光的心態為人處事。塞翁失馬知非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選擇與生活和解,和孤獨同行,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我們不能總是沉浸在過去的遺感和痛苦中,而應該向前看,在未來的日子里尋找生活的意義。 楊百順的弟弟“噴空”,老賈彈三弦,老胡做木工,老史聽戲與“手談”,都是為了脫離眼前的生活,讓自己孤獨的心有所寄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的結尾留了很大的懸念,讓人產生了無限的遐想,我寧愿相信故事里的人物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無處碼放,那就讓時光來沖淡所有記憶,我們只需重整行裝,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偃师市|
凉山|
蓝田县|
油尖旺区|
铁岭市|
云安县|
兰溪市|
汕头市|
师宗县|
阳新县|
南康市|
武乡县|
内江市|
寿光市|
印江|
宜章县|
平陆县|
湛江市|
富裕县|
仁布县|
佛山市|
莱州市|
台东市|
鸡东县|
舞钢市|
巴楚县|
云林县|
呼伦贝尔市|
六枝特区|
隆子县|
千阳县|
阿荣旗|
定日县|
乌鲁木齐市|
常德市|
鸡泽县|
丹棱县|
翁源县|
钦州市|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