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新疆. 艾提尕爾清真寺&高臺民居

葉知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7月,喀什古城榮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稱號,每天早上10點半的開城儀式幾乎成為每一位到訪游客必看的節目。小王不到10點就把車開到古城東門對面的停車場,10點整東門前的馬路開始封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的游客,只能步行前往城門前的小廣場。此時,表演區早已被圍的水泄不通,最后在前排一位好心大伯的幫助下,才好不容易讓小朋友們騰挪到了柵欄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開城儀式暖場的是一位年近80的維族老漢,盡管一張滄桑的面頰皺得像顆老核桃,但舞姿絕對不輸年輕人,滿場飛了足足有20多分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都說在南疆還有90歲的老漢,60多歲的阿婆生娃娃的,你信不信?我信。據說其中秘籍就是天天吃新疆特產的各種干果,像核桃、巴旦木這樣的干果都屬于種子,或許這其中有一定的關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喀什古城的開城儀式和春晚一樣,免費參觀,所以不要期望太高。它就是通過音樂、舞蹈、旁白和對話搞的一個儀式,大家來湊個熱鬧,烘托一下氣氛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然,古絲綢之路的歷史風貌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還是要體現的,特別是后者,所以中間那位穿漢服的男子必須是全場主角,他也許是定遠侯班超,也許是大將軍耿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喀什已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為了打破馬六甲海峽潛在的封鎖,國家重金打造的瓜達爾港必須經過喀什才能將物資從陸路運入內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喀什古城占地約20平方公里,分東、西兩區,中間只隔一條馬路,舉行開城儀式的東門就在東區。東區較為商業化,剛到喀什哪天,我們就去了東區漢巴扎的美食街。此外,東區還有花盆巴扎和空中花園等打卡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我們要再去作為古城文化中心的西區轉轉,主要景點包括著名的艾提尕爾清真寺和百年老茶館等。下面圖片分別為艾提尕爾清真寺的正殿、外殿、教經堂、拱拜孜(穹窿頂)、凈身房和門樓、院落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艾提尕爾清真寺始建于明正統七年(1442),后經1537年、1787年和1873年三次擴建。該寺坐落于市中心的艾提尕廣場西側,是一個充滿濃郁伊斯蘭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2001年6月,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第一次到喀什,由自治區政府一位老同志陪同,當時的艾提尕廣場還是個亂哄哄的巴扎(市場)。打眼望去,只見烏泱泱的一大片身著皮大衣、頭戴黑氈帽的維族漢子,在冬季寒冷的晨霧中,搓著手、跺著腳,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我們兩個外鄉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同志嘴上說:“走,我帶你進清真寺轉轉。” 但話語中卻透著一絲發怵。及至走到清真寺大門口,老同志又說:“唉,算了吧,今天要辦的事多,還是改天再去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同志是位非常實誠的人,每次出門辦事,首選步行。我說:“咱們不打車,公交車總是要坐的吧?” 老同志十分詫異:“啊,還坐公交?我們地州出差每天只補助四角錢,所以到哪兒都是走路。” 在我的堅持下,最后還是坐了公交車,每次每人四分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次聽說艾提尕爾清真寺就到了2014年7月,該寺伊瑪目居瑪. 塔伊爾大毛拉被暴恐分子殺害,所以這個早在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見過多次的艾提朶爾清真寺,今天終于有幸邁進了它的大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以為這座外表還算光鮮的清真寺,內部一定不差檔次,結果甚為失望,參觀完我腦海中能夠想起的形容詞就是四個字“簡潔、實用”。我以為該寺完全可以在穆斯林世界中,僻為一處伊斯蘭教艱苦樸素再教育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據說,艾提尕爾清真寺里最貴重的物品只有兩樣,除了一塊來自伊朗的真絲掛毯,就是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贈送的一塊和田純手工羊毛掛毯,該毯以大石榴花為中心,并由56朵小石榴花相環繞,寓意中國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為召喚閣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了艾提朶爾清真寺朝南走幾步有個路口,往南是古董一條街~艾格孜艾日克路,這條街不長,兩邊店鋪門口堆放了一些馬鞍、皮囊以及充滿民族特色的生活器具,喜歡懷舊的人可以進去轉一轉,很有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還有一個名為艾格孜艾日克路博物館的私人博物館,展示了父子兩代人近40年的藏品,五花八門,但均以當地特色為主,其中有塊價值600萬的和田玉籽料為鎮館之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路口朝西拐就是東西走向的千年古街~吾斯塘博依路,吾斯塘博依在維語中意為“水渠邊”,曾經是古疏勒國王宮所在地,后來逐漸發展成一條制作和銷售維吾爾傳統手工藝品的街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街道兩旁的店鋪所售商品琳瑯滿目,各種手工藝品,如土陶、銅藝、樂器、小刀和紡織品等應有盡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隔壁古董街的輻射下,這里不少店鋪也掛出了“古玩、古幣”的招牌,不過這些來路不明、標價不菲,缺乏傳承的所謂老物件,看個熱鬧就好,務必謹慎購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得不承認喀什古城是個街拍打卡的理想去處,迷宮般的老街巷被各種充滿民族色彩及文化元素的物件裝扮起來后,頓時華麗轉身成為一個五光十色,絢麗多彩的童話世界。現代維族女孩都很陽光,見我拍照大多都能落落大方地報以微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面這對小姊妹還在上學,暑假結伴出來旅游,平常也會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喜樂無虞。下面是她們和同學一起去吐峪溝玩時自拍的照片,附言很颯:“青春沒有售價,瘋狂就在當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喀什古城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它建在吐曼河畔的一塊高地上,具備古代人類居住生活最起碼的生存條件。喀什舊稱喀什噶爾,喀什在突厥語中為“玉石”之意,而噶爾在古伊朗語中有“石或山”的意思,難怪自古和田玉的最大集散地竟然在喀什而不是和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喀什雖然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破壞與重建,但自清代以來,除了城墻、城門已經失滅,古城民居卻得以完整保存至今。上面是隨拍的一些老城新、舊民居,我覺得最后一張騎樓及其下面迷宮般的街巷看上去比新宅更有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是1908年,英國人凱瑟琳. 馬噶特尼繪制的一幅《喀什噶爾城市簡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現在國內很多著名景區,如5A級的周莊(江蘇昆山)、烏鎮(浙江嘉興)和千戶苗寨(貴州西江),都是采取將原住民異地搬遷,然后圍起來統一規劃改造的方式修建景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實證明,在逐利的資本主導下,最終景區都將變成一個由來自五湖四海,操著南腔北調的個體老板,分包承租經營的商業地產項目,賣的大多都是從義烏批發來的,同質化嚴重的旅游紀念品,這與老王搞的那些文旅項目有何本質區別?至少老王沒毀掉什么稀缺資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還好喀什古城因為3.6平方公里的面積以及近22萬常住人口的巨大體量,難以徹底清空,原住民最終被留了下來。留下原住民就相當于留下了這座城市的靈魂,雖然沒有機會與他們深入交流,但來來去去看著這些尋常人家、普通百姓,并與他們擦肩而過,心里就感覺真實、舒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拍的是老城庫木代爾瓦扎街道一戶普通人家的大門一角,中間一塊小紅牌子上寫著“十戶聯防中心戶長”,一座看似充滿煙火氣的大門,卻讓人讀到些許不安的氣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喀什古城有兩個百年老茶館,其中一個位于東區的藥茶巴扎一帶(上圖),另一個就在西區的吾斯塘博依路口(下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喀什老茶館通常都具有典型的維吾爾建筑風格,木雕、花飾絕不可少,色彩鮮艷但不失莊重。室內裝修亦甚為考究,充滿濃郁的民族特色,土炕上鋪著厚厚的地毯,不管認識不認識,上了坑都是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過一壺茯苓磚茶,維族老漢會將窩窩馕掰成小塊放進茶碗,再加幾塊土黃糖,最后澆上熱茶,然后不緊不慢地嚼著,正如那句維吾爾族老話說的:“馕要掰成小塊吃,話要想上三遍說。”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大廳或門口演奏都塔爾、熱瓦普和彈布爾是茶館的老傳統,但現在僅靠收取幾元茶資已經很難平衡茶館固定開銷,于是老茶館變身茶餐廳,亦茶亦餐,與時俱進皆大歡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熱衷打卡的游客還可循著街邊豎立的導覽圖,去花盆巴扎、油畫街、布袋巷和彩虹巷凹造型。我對人為過度裝飾起來的艷俗街巷并非很感興趣,所以移步去了高臺民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地人稱高臺民居為闊孜其亞貝希,意為“高崖上的土陶”,因為這里至今還保留了許多家族傳承的老土陶作坊。高臺民居依崖而建,隨著家族人口的增加,不得不在祖屋上加蓋新屋,于是形成了層層疊疊的建筑景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治安等原因,始于2009年的喀什老城改造后,現在我們只能從上面這張圖片一窺高臺民居曾經的原始風貌,妥妥的煙火氣息撲面而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圖是高臺民居新建的有四根立柱的拱形大門,其圖案設計靈感源自1995年和田民豐尼雅遺址出土的漢代織錦護臂。這座高臺民居標志性建筑的四根立柱,代表世界四大文明在喀什的交匯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臺民居位于喀什古城正門對面一個三面臨河的黃土高坡上,與古城僅隔一條馬路。這片建在40多米高,80多米長土崖上的民居群被譽為維吾爾族活的民俗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臺民居始建于公元17世紀,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50多條小巷縱橫交錯分布其間,在這座錯綜復雜的迷宮里,曾經居住了600戶人家,近4000居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造后的高臺民居分為兩部分,即非遺展示區和古代民居遺址,注意這里用的是“遺址”兩字,才過去十幾年怎么就成了遺址?從所攝圖片看,更像是拆遷后留下的廢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估計原計劃是要徹底推平的,后來有人強調了它的歷史價值才得以保留,否則怎么會連門窗都被拆走了呢?以至于現在不得不采取各種支護措施,防止房屋倒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照我曾經寫過的游記《摩洛哥. 本. 哈杜筑壘村》,一個原本可以申遺的好項目,就這樣灰飛煙滅,太可惜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造后的非遺展示區,除大部分被用于商鋪及手工作坊,還保留了一小部分民居原貌,使游客能夠近距離感受高臺民居曾經的生活場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土地資源有限,高臺原住民一直有“分家不分戶”的習俗,即孩子們長大成家時,就在原來平房上加蓋一層,孩子越多加蓋越高,最后甚至蓋到了四層。更有借助兩家相鄰或共用的屋墻,搭建一、兩間跨在街巷上的土屋,形成景觀獨特的騎樓或半騎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圖是高臺民居原來迷宮一樣的街巷示意圖,不難想象如此隨意搭建后形成的“樓上有樓,樓外有樓”的格局,將是何等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面是非遺“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第六代傳承人吐爾遜.肉斯塔木及其家人,他們一家八代都居住在高臺民居。在長期的磨礪與實踐中,吐爾遜把制陶的色彩、紋樣及圖案完全內化于心,創作時從來不繪圖、不打樣,手、腦、心會自動融合為一體。他說全憑感覺和經驗,就能做出自已想要的東西,大差不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歷代生活在高臺民居的維族人往往就靠一門手藝養活全家,這些手藝經過傳承得以延續,并成為高臺民居的靈魂所在。上面前兩圖是努爾麥麥提第五代鐵匠鋪,此外,緊跟著的是鞋匠、刀匠、毯匠、木匠,以及樂器師傅和編織師傅的圖片。不少作坊與時俱近,相繼推出各種體驗項目,此舉既可增加收入,又可擴大宣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循著鼓點和嗩吶聲,我們來到非遺展示區的一處小廣場,這里不僅有吹吹打打的老茶館,也有裝飾精致的咖啡廳。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明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我以為喀什古城及其高臺民居就是對季老總結的最好注腳。 (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南疆十日游行程(2024.7.4 -7.1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1 獨庫南段&庫車大峽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2 烈焰泉&紅石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3 溫宿大峽谷&塔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4 老街夜市&喀什古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5 白沙湖、喀拉庫勒湖&塔合曼濕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6 盤龍古道&紅其拉甫國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7 慕士塔格冰川&木吉泥火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8 阿圖什天門、兩山交匯&西極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9 莎車的葉爾羌汗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D10 艾提朶爾清真寺&高臺民居</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甘孜| 木里| 嘉禾县| 井研县| 聂拉木县| 南昌市| 汤阴县| 定安县| 偏关县| 鄱阳县| 和林格尔县| 安顺市| 宜兴市| 萨嘎县| 张家口市| 鄄城县| 大庆市| 绥德县| 浙江省| 西乡县| 鄂温| 大姚县| 曲阳县| 富顺县| 依安县| 宜春市| 清涧县| 军事| 吴桥县| 江华| 江西省| 赤城县| 永福县| 方正县| 长阳| 揭东县| 镇雄县| 吉木萨尔县| 九江市| 白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