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紀實攝影 <p class="ql-block"> 紅河為中國云南省至越南跨境水系, 是唯一發源于云南境內的一條重要國際性河流(邊界在中國云南省紅河州河口縣河口鎮—越南老街),也是越南北部最大河流;由于流域多紅色沙頁巖地層,水呈紅色,故稱“紅河”。紅河呈西北-東南流向,因河流大部分流經熱帶紅土區,水中混有紅土顆粒,略呈紅色,故名紅河。</p><p class="ql-block">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名字源于境內的元江(紅河),元江和紅河其實是同一條河,在中國境內叫元江,流出中國進入越南后則稱紅河。紅河不僅是云南經濟社會和人文自然的縮影,還是中國走向東盟的陸路通道和橋頭堡。</p><p class="ql-block"> 紅河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漢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壯族、瑤族、回族、布依族、布朗族、拉祜族11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1.9%。</p><p class="ql-block"> 紅河州,一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的地方,每年舉行的各種民族傳統節日和節慶活動為人文景觀攝影提供了豐富的題材。</p> 紅河縣撒瑪壩人文景觀 <p class="ql-block">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歷時1300多年創造的“大地雕塑”,被譽為“山、水、村、林”四素同構的循環生態系統,201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 哈尼梯田還具有突出的文化景觀價值。它不僅是哈尼族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勞動的結晶,更是人類在極限自然條件下頑強生存和偉大創造的象征。哈尼梯田反映了哈尼族人民敬畏自然、遵循古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存法則,展現了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創造力?。</p> <p class="ql-block">? 適宜?的氣候是哈尼族選擇半山腰居住的主要原因之一。半山腰的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適合人類居住。與低海拔河谷地帶的炎熱潮濕和高山區的寒冷潮濕相比,半山腰的氣候更為適中,有利于人們的生活。哈尼族對高山森林的保護極為重視,因為這是梯田農業的命根子。森林為村寨提供飲水和木材,同時保持生態平衡。</p> <p class="ql-block"> 村寨旁的哈尼族婦女。</p> <p class="ql-block"> 哈尼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一般男子出外打工干活,婦女則持家務農,這是位居家曬太陽的哈尼族老人。</p> <p class="ql-block"> 誰家有事全村幫忙,這是哈尼族勤勞團結的特征。這是背磚建房屋的哈尼族婦女。</p> <p class="ql-block"> 在家門口玩耍的 憨直可愛,生龍活虎的哈尼族小男孩。</p> <p class="ql-block"> 哈尼族村寨的道路都是用山石鋪砌而成的,這是去集市趕集的哈尼族婦女。</p> <p class="ql-block"> 在紅河縣,竹編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竹編技藝是哈尼族和彝族的“絕活兒”,也是村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家家戶戶都會利用農閑時間編織竹器。</p> <p class="ql-block"> 艷麗華貴的紅河彝族服飾是不是很奪目耀眼。</p> <p class="ql-block"> “一牛可代七人力”,耕牛的力氣比人大得多,當時最省力的唯一方法就是駕馭耕牛,牽耕牛上山,用耕牛犁地,不僅可以節省人力還能提高種糧效率。自此,哈尼人對耕牛的愛護和敬重便傳承了下來,不少哈尼人把牛視為吉祥的象征。</p> 紅河州石屏鄭營 <p class="ql-block">? 鄭營位于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寶秀鎮赤瑞湖畔,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鄭營村原名普勝村,明洪武年間,明軍進入云南后,由鄭太武率領的部隊在此屯軍駐扎,形成了軍事營盤,后因駐扎在此的部隊首領姓鄭,遂改名為鄭家營,后簡稱鄭營?。</p><p class="ql-block"> 鄭營的房屋大都是明清時期,以土木結構青瓦鋪頂的中式雙層樓房四合院,村中的水井也都為明清時代保留下來的古井。道路是青石路面,民房多是坐南朝北的大四合院。全村有403座四合院,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28幢。</p><p class="ql-block"> 鄭營是云南歷史最悠久的古村落之一。這個古村落以其完整的古建筑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而聞名,被譽為“我國明清名居建筑的博物館”。 村中著名的建筑陳氏宗祠、鄭氏宗祠規模宏大,建筑裝飾的木雕工藝好,雕刻、書畫均展示了較高文化水平。</p> <p class="ql-block"> 陳氏宗祠大門兩側,石獅威武?立,怒視路人,這是陳氏宗祠大門內則的石橋與庭院。</p> <p class="ql-block"> 陳氏宗祠的建筑規模宏大,布局嚴謹,體現了當地宗祠建筑風格。斗拱梁枋、屏門花窗皆精雕細鏤,雕刻工藝精湛,具有較高藝術價值。陳氏宗祠見證了鄭營村的形成和發展歷史,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的重要組成部分。</p> 紅河州蒙自南湖 <p class="ql-block"> 蒙自南湖公園在明代開辟為堰池,并在湖中堆3座土山,分別名為蓬萊、方丈、瀛洲島,成為文人雅士會集之地,上又稱學海。云南著名的過橋米線傳說就起源于此,是人們游覽休閑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湖邊,看著燈火璀璨的湖中島上,便忘卻了心中的煩惱。</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南湖公園燈火闌珊,格外美麗漂亮,是個休閑散步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雄偉的瀛洲亭,為六角三層重檐,檐角、亭頂鋪琉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檐上掛有風鈴,鈴聲悅耳。</p> 紅河洲個舊沙甸 <p class="ql-block"> 沙甸是古老的回族聚居鄉,沙甸鄉的部分居民信仰伊斯蘭教。沙甸鄉建有一所清真寺。清真寺里有兩,三百學生。這些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伊斯蘭教有三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和圣節。沙甸鄉的穆斯林同樣過這三大節日。</p><p class="ql-block"> 沙甸大清真寺,作為滇南清真古寺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始建于明弘治年間,歷經多次焚毀與重建,仍保留了明、清中國宮廷式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沙甸大清真寺。這座清真寺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以其宏偉壯麗的建筑風格和富麗堂皇的內部裝飾而聞名,被譽為亞洲面積最大的清真寺,在國內也極為罕見。</p> <p class="ql-block"> 在沙甸大清真寺周邊,居住著許多虔誠的回民信徒。他們對伊斯蘭教教義有著深厚的信仰,每天都會按照宗教禮儀進行祈禱。在清真寺內,朝拜者們肅立在殿內,默默地誦讀經文,他們的虔誠和肅穆讓我深受感動。</p> 紅河州建水古城 <p class="ql-block"> 建水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建水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彝族語稱惠歷,意為大海,漢語譯為建水。元代時設建水州,明代稱建水府,清代改為建水縣,至今仍保留著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傳統。建水自唐代建城以來,經歷了元、明、清等朝代的鞏固與擴建,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元代時儒學興起,明清兩代文風鼎盛、商貿繁榮,留下了許多古宅、古井和古橋等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 建水之所以被譽為“文獻名邦”、“滇南鄒魯”,是因為它在元代就始建廟學,明清時期更是文風昌盛。在云南的科舉考試中,臨安府的中榜者數量常常占據半數左右,堪稱云南之冠。這種文化的繁榮與昌盛,使得建水在云南乃至全國的文化版圖上,都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建水城內做縫紉活計的居民老人</p> <p class="ql-block"> 雙龍橋,俗稱“十七孔橋”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西莊鎮自家營村,雙龍橋為典型的廓橋建筑。今存的雙龍橋是一座17孔石拱橋,雙龍橋承襲了中國橋梁建筑風格的特點,融橋梁建筑科學與造型藝術為一體,凝聚著滇南人民高超的技術和聰明的智慧,其建筑規模和藝術價值在國內屈指可數,在中國橋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古城不僅僅是一個旅游目的地,更是一個充滿故事與情感的地方。這里的每一塊石板、每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歷史的記憶與文化的傳承。而當我們走進這座古城時,也仿佛走進了那些古老的故事與情感之中。所以,不妨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這座古城的魅力與溫暖吧!</p> <p class="ql-block"> 紅河,一個充滿自然與人文交融的地方,值得你親自去探索和體驗,感受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世人心中彩云之南所有的元素,幾乎都能在這里找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碑店市|
囊谦县|
徐闻县|
五台县|
博湖县|
浦城县|
拜泉县|
天等县|
和政县|
海盐县|
浠水县|
万源市|
广南县|
高邑县|
法库县|
南通市|
政和县|
永嘉县|
庆云县|
濮阳市|
大埔县|
云阳县|
会东县|
西昌市|
拉萨市|
措美县|
乐昌市|
兴山县|
汝南县|
邹平县|
枞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丰顺县|
厦门市|
六安市|
城市|
天峻县|
淮滨县|
太仓市|
永善县|
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