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墨江文廟簡介</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坐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7600平方米,平面布局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分為五級:前為大門;第二級有新樓、五徑樓,第三級有左右對稱之崇文閣、魁星閣,第四級有東、西虎、鄉(xiāng)賢詞、忠孝詞;第五級有大成毀、崇圣祠等。其中大成殿通面閣20.5米,通進深14-4米,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重播款山頂。是滇南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文廟建筑群。</p><p class="ql-block">保護范圍:以東、南、西、北的國墻為界。</p><p class="ql-block">建筑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延三米為界。</p><p class="ql-block">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墨江文廟,是墨江較大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積7600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由大門,泮池,新樓,五經(jīng)樓,崇文閣,魁星閣,欞星門,星宿門,鄉(xiāng)賢祠,名宦祠,東、西廂房,天子臺,大成殿,后殿等建筑組成,全部建筑采用扣榫式結(jié)構(gòu),仿曲阜孔廟而建。共分六層、依山而建,層層相連,有198級石階直通其上,布局精巧。層層建筑逐級而上,第一臺中軸線南側(cè)為大門,中軸線正面本應建大門,因當時沒有狀元,乃建照壁。照壁內(nèi)有畔池和狀元橋。第二臺正中建筑已不存在。第三臺正中為欞星門,左右兩側(cè)為料早閣和文昌閣。再上第四臺,正中為星宿門,左側(cè)為鄉(xiāng)賢祠。上到第四臺后,可見正南的文筆塔、寶望山和連游橋,黑江城和塘南綠野。第五臺居中為大成廚一天子臺,東西為兩房大成殿,為抬梁式重檐歇山頂。大殿前有用石欄圍成的天子臺,臺正中雕有九條蟠龍。大殿面闊20米,進深約15米,殿正中放有孔子牌位。魁星閣和凌霄閣,四角的飛檐高高翹起。</p> <p class="ql-block">墨江歷史源遠流長、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有哈尼族、彝族、回族等25個民族,哈尼族占全縣總?cè)丝诘?3.3%,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清代從金棠舉人由山東曲阜帶回孔廟模型到在中原文化邊緣地帶的墨江建起一座與遙遙齊魯?shù)那房讖R一脈相承的儒文化的神圣殿堂。從原則和地域來講,墨江主導文化是哈尼族以"頭人、貝瑪、工匠"為代表的原生態(tài)傳統(tǒng)文化,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金棠回到墨江宣講孔廟種種好處后,當?shù)氐娜藗儯ㄈ丝谧疃嗟墓嶙迦罕姸挤e極響應,熱心地投入到了文廟的修建中,有些細節(jié)至今成為傳奇,在當?shù)貜V為流傳。神圣的"哈尼之鄉(xiāng)"原名他郎,1915年改稱墨江縣,以縱貫縣內(nèi)阿墨江得名,寓意"流墨成江",也寓意著墨江文運昌盛、人才輩出。崇文重教、育才興學之良好社會風尚在墨江蔚然成風。</p> <p class="ql-block">流墨成江</p><p class="ql-block">墨江歷代狀元及第</p><p class="ql-block"> 奎星,二十八宿之一,本北虎之首。《孝經(jīng)》稱"奎主文章",后人進而把奎(魁)星演化為文官之首。科舉考試,進士第一名狀元又稱"魁甲"。鄉(xiāng)試考中的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又稱"魁解"。文廟的奎(魁)星閣內(nèi)供奉掌管文人功名成敗之命運的魁星。</p><p class="ql-block">云南各州縣大規(guī)模建文廟始于元朝,并設立儒學提舉司專門管理教育,有王輯等六人考中進士。</p><p class="ql-block">明代,大批官民入滇,又推動邊遠的州縣興建文廟、書院,在府治所在地還設立了科舉考場﹣﹣考棚,明代云南不僅舉人、文進士人數(shù)劇增,還出了十多位翰林和數(shù)十名從三品以上高官。</p><p class="ql-block">清代是云南文廟的極盛時期,絕大多數(shù)府、廳、州、縣都已設學建廟,清王朝規(guī)定縣以上建制必須建廟學合一的文廟,這是官府出資的"官校"。部分地區(qū)還建了鄉(xiāng)(鎮(zhèn))村文廟,這也折射出來民間尊孔,渴望科舉考試,自發(fā)捐資建廟辦學,民間爭取受教育的權(quán)利和機會。</p><p class="ql-block">儒學在云南的廣泛傳播,培養(yǎng)了一批著名的地方文人學者,明清云南的士子考中文進士者多大962人。清代,官方對參加科舉考試者,除了提供車馬費用外,還對考生中的少數(shù)民族名額予以照顧,這些措施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文進士人數(shù)逐年增加。</p><p class="ql-block">《流墨成江代有人才》展陳因收集、整理時間較為倉促,有疏漏和錯誤的地方還望給予批評指正,我們將及時進行補漏更正。聯(lián)系人:倉老師,聯(lián)系電話:0879-4330088。</p><p class="ql-block">奎星,二十八宿之一,本北虎之首。《孝經(jīng)》稱"奎主文章",后人進而把奎(魁)星演化為文官之首。科舉考試,進士第一名狀元又稱"魁甲"。鄉(xiāng)試考中的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又稱"魁解"。文廟的奎(魁)星閣內(nèi)供奉掌管文人功名成敗之命運的魁星。</p><p class="ql-block"> 云南各州縣大規(guī)模建文廟始于元朝,并設立儒學提舉司專門管理教育,有王輯等六人 考中進士</p><p class="ql-block"> 明代,大批官民入滇,又推動邊遠的州縣興建文廟、書院,在府治所在地還設立了科舉考場﹣﹣考棚,明代云南不僅舉人、文進士人數(shù)劇增,還出了十多位翰林和數(shù)十名從三品以上高官。</p><p class="ql-block">清代是云南文廟的極盛時期,絕大多數(shù)府、廳、州、縣都已設學建廟,清王朝規(guī)定縣以上建制必須建廟學合一的文廟,這是官府出資的"官校"。部分地區(qū)還建了鄉(xiāng)(鎮(zhèn))村文廟,這也折射出來民間尊孔,渴望科舉考試,自發(fā)捐資建廟辦學,民間爭取受教育的權(quán)利和機會。</p><p class="ql-block">儒學在云南的廣泛傳播,培養(yǎng)了一批著名的地方文人學者,明清云南的士子考中文進士者多大962人。清代,官方對參加科舉考試者,除了提供車馬費用外,還對考生中的少數(shù)民族名額予以照顧,這些措施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文進士人數(shù)逐年增加。</p> <p class="ql-block">武舉</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p><p class="ql-block">嘉慶李開連:他郎人嘉慶二十三年戊寅恩科李萬青:他郎人解元</p><p class="ql-block">張德暉:他郎人</p><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p><p class="ql-block">楊廷宣:他郎人又作思茅人</p><p class="ql-block">道光元年辛日恩科</p><p class="ql-block">乾隆六十年乙卯科</p><p class="ql-block">高恬:他郎人</p><p class="ql-block">段景烈:他郎人官鎮(zhèn)雄營千總</p><p class="ql-block">道光五年乙酉科</p><p class="ql-block">嘉慶六年辛酉科</p><p class="ql-block">鄧維新:他郎人官景蒙營把總</p><p class="ql-block">孫耀先:他郎人</p><p class="ql-block">道光八年戊子科</p><p class="ql-block">嘉慶九年甲子科</p><p class="ql-block">周萬榮:他郎人</p><p class="ql-block">鄭人和:他郎人</p><p class="ql-block">道光十四年甲午科</p><p class="ql-block">嘉慶十二年丁卯科</p><p class="ql-block">陳定國:他郎人</p><p class="ql-block">倪登魁:他郎人</p><p class="ql-block">周萬新:他郎人</p><p class="ql-block">嘉慶十三年戊辰恩科</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年庚子恩科</p><p class="ql-block">孫開先:他郎人</p><p class="ql-block">趙蠻標:他郎人</p><p class="ql-block">二十一年丙子科</p> <p class="ql-block">太和元氣坊</p><p class="ql-block">三開間。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建筑。意為天地浩然正氣,是平安祥和之氣,借以贊美孔子思想得天地之正氣,可參贊化育世間萬物。</p> <p class="ql-block">泮池</p><p class="ql-block">呈半圓形,又叫泮池、學海。清代中了秀才才稱之為"入泮",成為學海一粟。照例只有皇帝才能從橋中央走過,清朝時只有入學的生員整潔衣冠后才能從石橋橋中央走過,其他人只能繞池而走。</p> <p class="ql-block">星宿門</p><p class="ql-block">四楹三間。即二十八宿星神。表明孔子封文宣王后享受二十八宿星神庇佑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作為文廟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筑,具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欞星門由木質(zhì)或石質(zhì)構(gòu)成,形似牌樓,其名稱源自古代天文學中的“欞星”,即靈星或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龍宿”的左角,因其形狀像窗欞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欞星門在古代祭祀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據(jù)《后漢書》記載,漢高祖在祭天祈年時,會先祭欞星,表明其在古代祭祀中的重要地位?。在宋代,欞星門又稱“烏頭門”,象征著祭孔如同尊天?1。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欞星門開始出現(xiàn)在文廟中,成為了一種固定的建筑形式?。</p> <p class="ql-block">崇文閣</p><p class="ql-block">重檐歇山頂抬梁式建筑,又名倉圣閣。面闊8米,進深9.28米,建筑面積74.24平方米。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是主宰功名、祿位的神,多為讀書人所崇祀。有尊孔如同尊文曲星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奎星閣</p><p class="ql-block">為重檐攢尖頂抬梁式建筑,檐下有斗拱。面闊8米,進深9.28米,建筑面積74.24平方米。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奎主文章,奎(魁)星為文官首。封建帝王為贊頌孔子,遂將孔廟藏書樓命名為奎星閣。</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館</p><p class="ql-block">重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闊7.6米,進深4.8米,建筑面積75.5平方米。蒙館結(jié)業(yè)后,升入經(jīng)館。學習儒家經(jīng)典五經(jīng),即《易》、《詩》、《書》、《禮》、《春秋》。經(jīng)館前身為聯(lián)珠書院(道光17年末至光緒23年)。</p> <p class="ql-block">拌宮</p><p class="ql-block">硬山頂建筑。又稱東西廡內(nèi)門、學宮,是發(fā)蒙識字的初級階段讀書的場所。一般為《三字經(jīng)》、《百家姓》、《三字幼儀》、《目前雜字》、《聲律啟蒙》、《幼學瓊林》,學習大小楷。類似小學。</p> <p class="ql-block">蒙館</p><p class="ql-block">重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闊7.6米進深4.8米,建筑面積75.5平方米。洋宮結(jié)業(yè)后,升入蒙館。學習封建政府科舉取士的初級標準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結(jié)業(yè)時間因人而異。蒙館前身為聯(lián)珠書院(道光17年末至光緒23年)。</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墨江文廟的核心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歷時十年建成,至今已有200余年的歷史。大成殿位于文廟的中心位置,高達12米,內(nèi)部有8根周長為2.16米的球香木巨柱,顯得氣勢恢宏。殿內(nèi)供奉著3米高的孔子圣像,上方懸掛著清光緒皇帝御書的“萬世師表”匾額,彰顯了孔子思想的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大成殿的建筑風格獨特,采用重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面闊5間20.5米,進深14.4米,建筑面積達295.2平方米。殿前有用石欄相圍的天子臺,正中有孔子牌位,雕有九條蟠龍栩栩如生。大成殿下的星閣和凌闊四角的飛檐高高翹起,站在閣樓之上可以憑垣遠眺縣城景色?。</p><p class="ql-block">墨江文廟整體建筑群氣勢雄偉,布局精巧,依山而建,縱向臺式建筑群層層相連,共有198級石階直通其上。文廟占地7600平方米,建筑面積2959.09平方米,四周古柏蒼松、桫欏林環(huán)抱,是滇南規(guī)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p><p class="ql-block">墨江文廟不僅是一座建筑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文化的見證。它經(jīng)歷了多次修復和破壞,最終在2003年完成了全部修復工作,并于2019年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墨江文廟不僅是學者和游客的朝圣之地,也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的重要場所。</p> <p class="ql-block">崇圣祠</p><p class="ql-block">單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闊10.3米,進深8.7米,建筑面積89.61平方米。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父母、孔鯉夫婦、孔伋夫婦的地方。崇圣祠門頭上雕刻有部分二十四孝圖。</p> <p class="ql-block">在文廟的后面,墨山縣政府還為當年為解放墨山而犧牲了的解放軍戰(zhàn)士及文職人員建了一座烈士紀念碑。</p><p class="ql-block">這無疑是對曾經(jīng)灑血這片土地的烈士們最大的安慰和褒獎。在此向烈士們致以崇高的敬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新兴县|
织金县|
西贡区|
玛曲县|
信宜市|
台北市|
库尔勒市|
湘潭市|
双城市|
遵义市|
柏乡县|
肇州县|
宁强县|
沙田区|
城固县|
从江县|
洛扎县|
定西市|
察哈|
鄂温|
富平县|
天水市|
秦皇岛市|
灯塔市|
扬州市|
乐清市|
安徽省|
湖口县|
如皋市|
闵行区|
辽阳市|
哈巴河县|
安龙县|
上杭县|
新疆|
苏尼特左旗|
新丰县|
鹿邑县|
宝山区|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