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冬蟲</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08838229</p><p class="ql-block">圖片網絡致謝</p> <p class="ql-block">歇后語的本質?:</p><p class="ql-block">歇后語是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面;后一部分起“后襯”的作用,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p><p class="ql-block">下面我們一起重溫《三國演義》里面歇后語小故事,來探討歇后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典之意。</p> <p class="ql-block">1.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p><p class="ql-block">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逃至華容道時,遇到關羽率軍攔截。曹操心生一計,以舊情打動關羽,關羽念及往日恩情,放走了曹操。事后,諸葛亮得知此事,嘆息道:“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痹瓉?,諸葛亮早已料到關羽會放走曹操,只因他深知關羽重情重義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2.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p><p class="ql-block">一日,劉備命張飛縫補衣物,張飛拿起針線,卻怎么也穿不進針眼。他急得滿頭大汗,大眼瞪著小眼,卻始終無法成功。此事傳為笑談,人們都說:“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睆拇耍@句歇后語便用來形容事情難以完成或人顯得笨拙的樣子。這個歇后語也用來比喻面面相覷、目瞪口呆的樣子,或者說所要做的事不是自己擅長的,只能干著急,沒有辦法。</p> <p class="ql-block">3.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p><p class="ql-block">關羽鎮守荊州時,因驕傲輕敵,忽視了東吳的威脅。最終,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擒身亡。此事讓人們深刻認識到:“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边@句歇后語也成為了警示人們不要驕傲自滿、輕視敵人的名言。</p> <p class="ql-block">4.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p><p class="ql-block">劉備借荊州這個歇后語的下一句是“有借無還”。這個歇后語背后的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孫權為了聯合劉備一起對抗曹操,把荊州借給了劉備。然而,劉備在打了勝仗得到益州后,卻遲遲沒有歸還荊州的意思。孫權多次派魯肅前去討要,但諸葛亮卻多次找借口拖延,最終劉備還是沒有把荊州還給孫權。于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句歇后語就流傳了下來,用來比喻借別人的東西耍賴不歸還,不守信用。</p> <p class="ql-block">5.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p><p class="ql-block">諸葛亮在六出祁山時,曾布下八卦陣以抵御司馬懿的進攻。司馬懿見陣勢復雜,不敢輕易進攻。然而,他手下的將領卻認為他膽小怕事,紛紛勸他進攻。司馬懿為了面子,硬著頭皮率軍進攻,結果大敗而歸。人們都說:“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這句歇后語用來諷刺那些不懂裝懂、盲目行事的人。</p> <p class="ql-block">6.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p><p class="ql-block">在赤壁之戰前夕,曹操率領大軍壓境,周瑜為了讓曹操相信黃蓋已經投降,精心策劃了一場苦肉計。周瑜在眾人面前假裝憤怒,狠狠地責打了黃蓋,黃蓋則心甘情愿地配合,被打得皮開肉綻。這一幕讓曹操的細作深信不疑,最終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埋下了伏筆。這個歇后語形象地描繪了雙方為了共同的戰略目標而精心設計的計謀,展現了周瑜和黃蓋的默契與智慧。</p><p class="ql-block">說起苦肉計從根本上是不怎么受人們待見的,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沒有人愿意去自殘。有句人們無可奈何時常說的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用來形容它可謂一語中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邑县|
莒南县|
三台县|
弋阳县|
荥阳市|
佛坪县|
清河县|
七台河市|
开封县|
丹巴县|
嘉荫县|
桐梓县|
台东县|
巴塘县|
昭通市|
克山县|
横山县|
贵定县|
西吉县|
林口县|
霍州市|
莆田市|
巩义市|
金沙县|
海原县|
安阳市|
双辽市|
绥德县|
龙南县|
昭苏县|
文昌市|
安陆市|
易门县|
华容县|
临西县|
桐乡市|
罗甸县|
双辽市|
永泰县|
田阳县|
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