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月10日,真是個十全十美的日子,上午8點鐘以后,蘭州城開始撥云見日,一掃昨日的陰雨綿綿,整個城市轉眼間變得清新靚麗起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蘭州,簡稱“蘭”“皋”,別稱金城,是甘肅省省會城市。蘭州,也是我們這次西北行程安排中的最后一個打卡游覽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蘭州擁有先進的石化、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綠色冶金等優勢產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蘭州和我的家鄉“煤鐵之城”本溪一樣,都曾因重工業大氣環境污染,而被聯合國稱為中國兩個“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正是因為這一情結,早就想來蘭州看一看,但幾次去新疆、青海、甘肅,都因種種緣由未能成行,與蘭州擦肩而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然,這次從青海行程結束后,我們不能再錯過游覽蘭州的機會,從格爾木前往西寧,然后直奔蘭州,兩天驅車950多公里,到達蘭州。不巧的是這兩天細雨蒙蒙,到蘭州后也不見晴天。于是,我們放慢腳步,休整一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公作美,天隨人愿。風雨過后的蘭州,天藍樹綠,空氣清新。現代化的都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的街道車水馬龍,沿街的花壇綠籬鮮花盛開,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蘭州市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享有“絲路重鎮、黃河明珠、西部夏宮、水車明都、瓜果名城”等美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從蘭州市區穿城而過,既給蘭州帶來了發展的動力,也為城市增添了靚麗的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蘭州市區有中國最長的市內濱河路,長達50公里,蘭州充分利用黃河濱河兩岸,建起了著名的蘭州黃河風情線,被南來北往的客人稱為"蘭州外灘"。2018中國黃河旅游大會上,蘭州黃河風情線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蘭州黃河風情線,是蘭州市的核心景區,是黃河文化的集中展現,吸引著我們前來游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蘭州黃河風情線,東西走向,長達50公里,從哪看起呢?當然要從“黃河母親雕像”看起,因為從雕像向東到黃河鐵橋,是黃河風情線上最精華的景觀帶,也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河母親像,位于黃河風情線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是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雕塑占地面積40平方米,由基座和雕像組成,通體紅色花崗巖圓雕,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余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河母親秀發飄拂,神態慈祥,身長勻稱,曲線優美,微微含笑,仰臥于黃河波濤之上,右側依偎著一胖敦敦的小男孩,抬頭憨笑,顯得頑皮可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河母親雕塑,選用普通的花崗巖,更好地表現出黃河的顏色和炎黃子孫的膚色,同時花崗巖粗糙的質感,似乎也在訴說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經歷的滄桑與巨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象征著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河母親雕塑,在諸多表現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并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優秀獎。雕塑由甘肅省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從黃河母親雕塑走向黃河岸邊,就是黃河風情線上的濱河路了。這條路向東,沿黃河順流而下,隨處可見黃河滔滔,垂柳飄逸,鮮花盛開,一片山水園林景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晨練的人們,伴著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邊還有打拳、做操、健步走的人們,盡享閑暇無憂的美好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里是“黃河母親碼頭”,可乘船暢游黃河,去感受黃河的脈動,去領略黃河的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岸邊上,還陳列著過去曾用過的老水車,歲月的年輪,同樣也在它的木輪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是一段高架在黃河之上的木棧道,寬敞平坦,扶欄臨風,滾滾黃河從身邊流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河在這里奔騰不息,時而浪花滾滾,時而水平如鏡。隨著陽光和河水深淺的變化,黃河水也時而淺黃,時而深黃,時而又成了深褐色,像跳躍的音符,演奏出黃河華美多彩的樂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里還有羊皮筏子漂流。羊皮筏子,是將完整的去毛羊皮充滿氣,再將多個充氣羊皮捆綁在一起,可以漂流在河上,是黃河中上游古代先民借助河水之力,運輸人員、物資而發明的水上工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著這一個個圓鼓鼓的羊皮筏子,我們還沒有膽量乘坐它,去搏擊黃河上的驚濤駭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繼續前行,就來到了黃河風情線上的水車博覽園。這是一個展現水車文化的主題公園,再現了460多年前黃河兩岸水車林立的壯觀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蘭州水車,是古代黃河岸邊古老的提灌工具,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當時,黃河兩岸人民主要用水靠泉水以及從黃河邊馱水很不方便。明朝進士、蘭州人段續經過反復試制,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成功制成黃河水車,而后民眾爭相仿制。一時間黃河岸邊水車四起,蘭州也有了“水車之都”的別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蘭州水車是天人合一的產物,這座水車造型高雅,做工精致,水車輪輻直徑高達16.5米,十分壯觀。蘭州黃河大水車制作工藝,還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用水車做功力的磨米機,體現出古人的聰明才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過水車園,又是一處幽靜的空間。地面是粒粒碎石,一塊塊石板鋪成小路,草房、木屋、小橋、流水,給人一種自然、原始、寧靜、溫馨的感覺。在這里品茗、歇腳、小敘,聽聞黃河濤聲,會忘卻煩惱,靜下心來,享受一段悠閑的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漫步在蘭州黃河風情線上,很是為蘭州人感到幸福和自豪。這條濱河路,路面干凈整潔,遠離城市交通公路,景色美、噪音小,既是游山玩水的好去處,也是健身鍛煉的好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河北岸是蘭州著名的白塔山。山勢峻峭,山林茂密,牡丹亭高高矗立在山巔,是黃河上的一處盛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白塔山牡丹亭西側,還建有一條長1000多米的索道,橫跨黃河,連接兩岸,成為古老黃河上頗具現代風情的一道風景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河邊的一大群鴿子,時而在空中盤旋,時而落下覓食,呈現出這里自然生態環境的協調與和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順著鴿子飛起的方向望去,一座雄偉的鋼鐵大橋橫跨黃河之上,給人一種“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就是著名的具有110多年歷史的蘭州黃河鐵橋。據介紹,這里原是一座唐朝時期的浮橋,到了清朝末年,為了滿足交通需求,陜甘總督左宗棠奏請在浮橋的基礎上修建黃河鐵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蘭州黃河鐵橋工程正式開工。這座大橋,由美國橋梁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建、中國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清宣統元年(1909年)8月19日,蘭州黃河鐵橋竣工通行。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始稱“中山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蘭州黃河鐵橋,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鋼鐵結構和技術,所有的鋼鐵建材,包括螺絲,都是從德國托運過來的,運費就占了建橋所有費用的四成。蘭州黃河鐵橋,是中國近代史上整個西北地區第一座引進外國技術建造的橋梁,這一特殊的建設背景及建設年代,使蘭州黃河鐵橋成為研究近代歷史的鑰匙,在中國的建筑歷史上占有獨特的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蘭州黃河鐵橋,作為一個交通結構工程,體現了中國洋務運動時期建筑藝術發展史的風格、流派、特征。同時,建造橋梁所需物資都是從德國運輸的過程,也創造了近代運輸史上的奇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4年,蘭州市對蘭州黃河鐵橋進行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維修加固,結束其近百年的通車歷史,使其變成永久性步行橋,成為蘭州旅游的標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來蘭州旅游,一定要到黃河鐵橋上走一走,看一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座大橋長233.5米,總寬8.36米。為四墩五孔,每孔跨徑45.9米。橋上梯形穿式鋼桁架上,掛上了一串串鮮紅的燈籠,遠遠望去,像一條紅色的飄帶裝點在大橋上方,給沉穩厚重的鐵橋增添了喜慶的氣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上鐵橋,因沒有車輛通行,所以感覺不到大橋有絲毫震動。站在橋上,秋風拂面,只覺得腳下黃河匆匆流去,遠處的高樓大廈和又一座現代化大橋,展現著蘭州新的發展,是舊貌換新顏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黃河鐵橋的北岸,連接的是白塔山公園。白塔山海拔1700多米,因山頂有一座白塔而得名。據傳,白塔原為紀念去蒙古謁見成吉思汗而在蘭州病故的一西藏薩喇嘛而建。現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間重建的,白塔七級八面,高約17米,巳有560多年的歷史。望著高高的山頂,想要爬上去,真有些吃力,只好忍痛割愛放棄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返回黃河南岸,繼續在濱河路上游覽,發現路邊有一座裝飾得既典雅又現代的餐館,門前掛著“牛肉面”巨幅招牌,引起了我們的興趣。雖然,現在才是上午10點多鐘,但是來蘭州,怎么也得嘗嘗蘭州牛肉面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肉面,是蘭州市最為著名的風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蘭州牛肉面創始于清光緒年間,是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牛肉面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我們在這家餐館吃的牛肉面,面條都是手工現場拉制,一碗面不到兩分鐘即可做好,再澆上調好的牛肉湯、白蘿卜片,調上紅紅的辣椒油、碧綠的蒜苗、香菜,再配上一盤牛肉片,吃起來面條筋道,牛肉香濃,配料爽口,真是味道好極了。價格也親民,一大碗全套牛肉面才16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坐在干凈優雅的餐廳里,望著窗外黃河鐵橋,品味著正宗的蘭州牛肉面,讓人回味無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離開蘭州時,我們一直沿著濱河路向西行駛,望著穿城而過的滔滔黃河和那兩岸生機勃勃的市街,讓我們戀戀不舍,不忍離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蘭州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我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難忘,黃河風情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難忘,蘭州牛肉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告別蘭州,告別甘肅,我們正式開啟返回家鄉的路程。寧夏、內蒙古、河北、遼寧,2500多公里,4天時間,平安返回家鄉本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這次西北之行,為期一個半月,行程達16700多公里,足跡遍及大西北的高山峽谷、戈壁沙漠、高原盆地、雪峰冰川、草原濕地、鹽池湖泊、丹霞雅丹、石窟古道、泉眼火山、胡楊沙山、古城古街、牧場村落、國門口岸……真是山河之美,蔚為大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次行程,是我們兩家幾年來出行時間最長、旅程最遠的一次。尤其是文君兄弟一人駕車,平均每天開車達400公里,最長的達760多公里,有許多時候全天開車超過9個小時。但文君不辭疲勞,安全駕駛,整個行程中,沒有一次走錯路,也沒有任何交通違章。在這里,向文君兄弟表示衷心的感謝!哥們,辛苦了!謝謝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此,還要衷心感謝一路關注我們行程、給予視頻短片和美篇熱情分享鼓勵的美友、微信朋友們,謝謝您們的大力支持和關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明朝大臣、書畫家董其昌曾寫過這樣一句名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是人生應知行合一。而現在許多人更愿意將其改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雖然有些偏頗,但更突出了行萬里路的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的確,旅行,讓我們走出自我,經歷風雨,磨煉意志、發現美好,收獲感動,開闊視野、增長見知、陶冶心靈,健康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俗話說,最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風景如詩,心情如畫,旅行就是最美的詩篇。此次旅行,路程縝密,精彩紛呈,值得珍藏。遂記錄于美篇之上,既留作未來的回憶,也為了與朋友們分享……</span></p> <p class="ql-block">附:手機拍攝視頻短片《蘭州黃河風情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东源县|
鹤壁市|
武平县|
鄄城县|
普安县|
仪征市|
元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阜新市|
封开县|
祥云县|
抚远县|
东兰县|
岐山县|
隆子县|
衡水市|
余干县|
上高县|
若羌县|
清流县|
滨海县|
兴安盟|
武安市|
乌拉特后旗|
元阳县|
凌云县|
西峡县|
沅江市|
北海市|
长岛县|
龙井市|
四平市|
延吉市|
隆林|
伊通|
简阳市|
文登市|
灯塔市|
陇川县|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