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為武漢市地標建筑;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自古有“天下絕景”之美譽,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武漢十大景”之首、“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江山第一樓"。</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主樓為四邊套八邊形體、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飛檐五層,攢尖樓頂,頂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圓柱支撐,樓上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樓外有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建筑環繞,整樓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檐下四面懸掛匾額,正面懸書法家舒同題“黃鶴樓”三字金匾。</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公園已形成東區、北區、南區、西區四大游覽區域,涵蓋80余景點。東區以歷史遺跡為主;北區以自然景觀為主;南區以詩畫文化為主;西區以黃鶴樓文化為主,四大景觀區域各具特色。1997年,湖北省旅游局授予武漢黃鶴樓公園“優秀旅游景點”稱號,2007年,武漢市黃鶴樓公園獲批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24年6月,黃鶴樓公園被授予“中華詩詞創作研究基地”稱號。</p> <p class="ql-block">勝像寶塔,元至正三年(1343年)由元代威順王建于黃鶴樓故址前的黃鵠磯頭,1955年遷至如今位置,屬于佛教密宗佛塔。勝像寶塔高9.36米,座寬5.68米,采用外石內磚方式砌筑,以石為主,內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磚,因塔分地、水、火、風、空五輪,故也稱“五輪塔”。塔座刻有花紋和梵文;塔身內收外展,整體造型自下而上逐漸收縮,輪廓線條大體呈三角形;塔的外觀分作座、瓶、相輪、傘蓋、寶頂5部分。勝像寶塔色澤白潤,古樸雅致,是武漢市現存唯一一座喇嘛式白塔,為研究歷史文化名城武漢的元末明初的歷史和宗教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軼聞傳說辛氏樓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道士(即純陽帝君呂洞賓祖師),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并不因為道士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他喝酒。有一天道士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于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只鶴在墻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墻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道士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愿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道士笑著回答說:我哪里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云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云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道士,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后來便稱為“黃鶴樓”。</p> <p class="ql-block">黃鶴歸來銅雕</p> <p class="ql-block">《黃鶴歸來》由龜、蛇、鶴三種吉祥動物組成,蛇纏繞龜身,龜馱鶴奮力向上,兩只鶴踏龜蛇俯瞰人間。黃鶴、神龜、巨蛇形象生動,鶴的羽毛、腳爪的紋線及龜背上的花紋、蛇斑清晰可辨。該銅雕高5.1米,重3.8噸,系純黃銅鑄成,融神話傳說和祝福之意為一體,已經成為武漢市的一個文化符號。</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一樓為一高大寬敞的大廳,其正中藻井高達10余米,正面壁上為一幅巨大的“白云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p> <p class="ql-block">二樓大廳正面墻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筑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活動。</p> <p class="ql-block">還擺放著各朝代的黃鶴樓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記 唐 閻伯理</p><p class="ql-block">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九柱、東陽八詠,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p><p class="ql-block">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荊岳沔等州都團練使,河南穆公名寧,下車而亂繩皆理,發號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車送遠,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極長川之浩浩,見眾山之累累。王室載懷,思仲宣之能賦;仙蹤可揖,嘉叔偉之芳塵。乃喟然曰:“黃鶴來時,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紀茲貞石。</p><p class="ql-block"> 時皇唐永泰元年,歲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p> <p class="ql-block">兩側的瓷板畫</p> <p class="ql-block">三樓大廳的壁畫為唐宋名人的“繡像畫”,如崔顥、李白、白居易等,也摘錄了他們吟詠黃鶴樓的名句。</p> <p class="ql-block">崔顥《黃鶴樓》:</p><p class="ql-block">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p><p class="ql-block">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p><p class="ql-block">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p><p class="ql-block">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p> <p class="ql-block">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p><p class="ql-block">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p><p class="ql-block">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p> <p class="ql-block">送康太守 唐-王維</p><p class="ql-block">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p><p class="ql-block">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p><p class="ql-block">鐃吹發夏口,使君居上頭。</p><p class="ql-block">郭門隱楓岸,候吏趨蘆洲。</p><p class="ql-block">何異臨川郡,還勞康樂侯。</p> <p class="ql-block">上黃鶴樓 清 黃遵憲</p><p class="ql-block"> 磯頭黃鵠日東流,又此闌干又此秋。</p><p class="ql-block">鼾睡他人同臥榻,婆娑老子自登樓。</p><p class="ql-block">能言鸚鵡悲名士,折翼天鵬概督州。</p><p class="ql-block">灑盡新亭楚囚淚,煙波風景總生愁。</p> <p class="ql-block">登黃鶴樓 王世貞〔明代〕</p><p class="ql-block">縹緲高憑崔氏樓,依微西眺禰生洲。</p><p class="ql-block">天容孤鶴排空上,水合雙龍抱郡流。</p><p class="ql-block">一代真成春雪倡,千年誰識歲星愁。</p><p class="ql-block">老夫聊玩人間世,任遣浮云黯不收。</p> <p class="ql-block">夏口夜泊別友人 李夢陽</p><p class="ql-block">黃鶴樓前日欲低,漢陽城樹亂烏啼。</p><p class="ql-block">孤舟夜泊東游客,恨殺長江不向西。</p> <p class="ql-block">四樓四樓大廳用屏風分割幾個小廳,內置當代名人字畫供游客欣賞、選購。</p> <p class="ql-block">五樓長江萬里圖</p> <p class="ql-block">五樓看過去,蛇山,大江,大橋一覽無余,既有“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豪邁。又有龜蛇鎖大江的神圣。</p> <p class="ql-block">涌月臺 位于公園南區,在黃鶴樓以東266米、白云閣西南角約10米處,是明清時期與黃鶴樓緊密相連的一古建筑景觀。</p><p class="ql-block">涌月臺是明清時期與黃鶴樓緊密相連的一處古建筑景觀,其始建年代沒有詳細記載,但據傳世詩文推測,其創建大致在16世紀前后的明代。涌月臺最初是由刻在?漢陽府城隍廟后鳳棲山(今鳳凰山)巨石上的“涌月”二字而來。</p><p class="ql-block">涌月臺,真的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靜謐之地,站在這里,你能聽到江流的聲音,仿佛是大自然在耳邊低語。沿著四級臺階步步登高,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不同的自然美景,讓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白云閣 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因位處公園中心的制高點,也就成為統率東、南、北區的標志性建筑,是觀賞樓(黃鶴樓)、山(蛇山)、江(長江)的極佳景點,也是觀賞三鎮云彩的最佳處。</p> <p class="ql-block">白云閣,是一座二層的樓閣,站在白云閣上遠觀黃鶴樓是最佳所在。黃昏時分,白云閣前面林木掩映,黃鶴樓正對著漸漸西沉的落日,有些落寞滄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黃昏依然有黃昏的氣韻,成熟,沉穩,處變不亂,寵辱不驚,有些像黃鶴樓的寫照,屢建屢毀,屢毀屢建,依然生機勃勃。</p> <p class="ql-block">擱芼亭,亭名取自盛唐時期黃鶴樓上“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崔顥,唐玄宗天寶年間為司勛員外郎,人稱崔司勛。他從邊地歸來游武昌時,在黃鶴樓上寫下了七律《黃鶴樓》。 此詩開頭從樓名著筆,于廣闊空間和漫長時間的背景上,一下子烘托出天長地久、世事蒼茫之感,同時流露出作者對古人成仙得道的羨慕和自己事業無成的失落。本有報國之志的詩人,卻不能施展才干,因而產生離世心情。但是當他把眼光轉向近處的景色時,又勾起沉重的鄉愁,這種先放后收的寫法,把想象和現實兩種境界結合得恰到好處。</p> <p class="ql-block">號冠“斗酒詩無敵”的詩仙李白不久也登上黃鶴樓,被壯觀的景色所陶醉,詩興大發正欲題詩,見到壁上崔顥的題詩,遂擱筆,并說出了這首“一拳打倒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打油詩,浩嘆崔顥的詩太好了。</p> <p class="ql-block">詩仙擱筆 崔顥在登黃鶴樓時寫下了飽含自己懷才不遇、濃濃鄉愁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讓后來登上黃鶴樓的李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p> <p class="ql-block">西爽亭 亦稱功碑亭。1987年重建于公園西區,在黃鶴樓東南約50米的通道旁、白云閣西南247米處。</p> <p class="ql-block">此亭宋代已有。據清代胡鳳丹《黃鵠山志》載:西爽亭在涌月樓北,下臨崖壁,上有唐代寶歷年間(公元825~827年)的“西爽”摩崖題字。乾隆《江夏縣志》說:“‘西爽’石刻在黃鶴樓后石壁,明直指宋公得之巉崖中,石巨不能移,乃摩二字于碑,碑已廢,此崖故字猶存。”清代詩人有《西爽亭》詩序贊其“石刻”書法通古,詩曰:</p><p class="ql-block">曾開巖畔有奇字,西爽勒石當空窅。</p><p class="ql-block">蘚蝕蟲斑字剝落,土花瘞影不可考。</p><p class="ql-block">兩字崢嶸不盈尺,漏痕釵腳都完好。</p><p class="ql-block">不書人地不書年,一片精魄成紹繚。</p><p class="ql-block">信如此氣堅不磨,入石千齡靜相保。</p> <p class="ql-block">功碑</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似乎對“白云黃鶴之鄉”特別鐘情,他36次來武漢,多次登臨蛇山,并18次暢游長江武漢段,1956年6月1日,毛澤東從黃鶴樓故址的上首入水,首次暢游長江,6月3日至4日,又兩次到江中暢游,寫下了氣勢磅礴、豪情滿懷的光輝詩篇。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詞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長寬各6.6米,高9.5米,為四角攢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 米,寬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兩面分別鐫有毛澤東1927年春登蛇山時填寫的《菩薩蠻·黃鶴樓》和1956年6月暢游長江后填寫的《水調歌頭·游泳》。</p> <p class="ql-block">洗芼池</p> <p class="ql-block">米蒂任無為州監軍,見衙署內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興得大叫起來:“此足以當吾拜”。于是命左右為他換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并尊稱此石為“石丈”。此事很快傳播開來,人們都覺得他的行為好笑。后來他又聽說城外河岸邊有一塊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將它移進州府衙內,米芾見到此石后,大為驚奇,竟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稱:“我欲見石兄二十年矣!”</p> <p class="ql-block">鵝碑亭</p><p class="ql-block">清代,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曾有一方一筆草成的“鵝”字的刻石,俗傳書圣王羲之在黃鶴樓下養過鵝群,有次與某書生聊天論鵝時情不自禁寫下此字。好事者往往摹拓傳布。</p> <p class="ql-block">亭坐東朝西,面對鵝池,高6米,木石結構,呈六角型,單檐翹角,粉墻黑瓦,古樸典雅。亭壁的青石上的“鵝”字高2.5米,寬1.25米。亭的左右面各有一扇高2.5米的通門,成貫通南北的通道,仿佛天然自成。人在其間,既可欣賞到筆力遒勁、氣勢磅礴的“鵝”字,又可看到池中的睡蓮、如霧的噴泉、嬉戲的白鵝和繞岸的垂柳,頗有江南園林的風韻。</p> <p class="ql-block">鵝池,參觀者獲贈玩具小鵝。以紀念書圣王羲之。</p> <p class="ql-block">紫薇苑”座落在黃鶴樓公園內的落梅軒以東,總面積近一萬平方米,除栽植了幾十株大型紫薇樹樁外,還配置了紅繼木、竹子、石筍、楊梅等植物,力求一樹一景,園中還設有兩個八角亭(樂天亭、夢得亭),便游客駐足觀賞,瀑布水池、古井等景致加以點綴,整個景區布局精巧錯落有致,使游客身臨其中,充分的回歸自然,享受自然。</p> <p class="ql-block">風景優美</p> <p class="ql-block">古亭內古井</p> <p class="ql-block">空氣清新</p> <p class="ql-block">岳飛遺像亭</p> <p class="ql-block">石刻</p> <p class="ql-block">威武霸氣</p> <p class="ql-block">回首黃鶴樓,白雲悠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左旗|
基隆市|
阜阳市|
襄垣县|
渭南市|
海晏县|
天津市|
寿光市|
湘潭县|
绿春县|
卓尼县|
奎屯市|
方山县|
黑龙江省|
孝感市|
蓬溪县|
南郑县|
临潭县|
江达县|
临汾市|
肇州县|
保德县|
辽源市|
河东区|
怀远县|
高青县|
阜南县|
阿图什市|
大名县|
丹凤县|
夏津县|
海伦市|
龙胜|
澄城县|
南康市|
靖江市|
客服|
于田县|
湘潭市|
肥乡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