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適逢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參加所謂文化旅游交流,實在就是個旅游產品,只不過品質還算不錯的退休老教授出國觀光游,歐洲七國走馬觀花,多少還是有些感受,尤其數年前跟隨自組團隊去過北歐和冰島,中東西歐和北歐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此番行程所到的國別較多,基本按照時間順序簡單介紹,以圖為主文字為輔。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斯洛文尼亞</b></h1> 離開威尼斯來到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這里僅僅是一個途經點,晚上在酒店下塔。<div> 斯洛文尼亞9-20世紀初都在奧匈帝國控制下,1918年建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盧布爾雅那是非正式首都,1929年改名南斯拉夫王國,二戰后鐵托授予盧布爾雅那“英雄城市”,并成為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首府。<br><div> 傍晚時分,在市中心稍作觀光,因為行色匆匆,對城市那些景點沒什么印象,匆匆逛一圈市政廣場,見識一下巴洛克式的建筑風格,因為長期被奧匈帝國統治,城市風格受奧地利影響較大。此后在中國人開的餐館用餐,偶遇上一場大雨倒是印象深刻。</div></div> ▲盧布爾雅那街景 ▲往市政廣場 ▲市政廣場 ▲圣方濟會教堂 ▲市政廣場 ▲市政廣場 ▲盧布爾雅那河 ▲三重橋 ▲三重橋中間橋梁設計于1842年,建筑師“人車分流”的設計理念,在當時是有多么的超前,中間通行車輛,兩邊行人同行,三重橋于1932年重新拓寬修繕后開放。這樣建筑樣式即便在今天,仍然是可持續規范交通出行的典范。三重橋是盧布爾雅那十大建筑瑰寶之一。 ▲在中餐館避雨 ▲雨中的盧布爾雅那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奧地利維也納</b></h1> 多瑙河畔的音樂之城維也納令人神往,它是圓舞曲之王約翰?斯特勞斯的故鄉,莫扎特生活的地方,他們都具有旋律優美流暢,飽含積極樂觀的元素,以及生動表達的音樂風格,特別喜歡過去每年在金色大廳的“新年音樂會”,尤其是那些年中國音樂響起在金色大廳。 ▲維也納城市交通<div> 走過北歐和歐洲一些國家,大部分城市交通還是以軌道交通為主,城市的安靜和整潔,宜居的環境,數百年不變的外表,很讓人欽佩。我們生活的城市,從自小乘坐搖搖晃晃的有軌電車,后來改成無軌電車,再后來的后來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樣子,幾年不回家,可能連家也找不著,城市也從寧靜和臟亂,發展到現在的繁華、嘈雜和布局規整。</div> ▲維也納街頭<div> 這里以巴洛克式建筑風格為主,建筑著重于色彩、光線和雕塑的特性。</div> ▲維也納國家大劇院 ▲遠看維也納國家大劇院 ▲維也納街頭路人 ▲維也納街頭路人 ▲維也納街頭路人 ▲維也納街景 ▲小金人 約翰?斯特勞斯雕像 維也納城市公園 ▲莫扎特 維也納城市公園 ▲思想家、作家歌德 維也納街道邊 ▲英雄廣場 ▲歐根親王(尤金王子)<div>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杰出的軍事統帥,神圣羅馬帝國陸軍元帥。1663年出生于法蘭西王國巴黎,因為身材矮小,19歲那年從軍,遭到路易十四拒絕和羞辱。他只能以志愿者身份赴前線作戰,此后在戰場上的表現令人刮目,他感激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的知遇之恩,拒絕再回到法國,把奧地利當做自己的祖國,他的軍事才能不僅在奧地利,乃至歐洲都有很大的影響。<br></div> ▲馬麗亞?特蕾莎<div> 奧地利大公國哈布斯堡王朝大公,匈牙利、波西米亞的女王,還是克羅地亞、米蘭等歐洲其他一些地方的君主。她是哈布斯堡歷史上唯一的女性統治者,在位40年使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新煥發活力,奠定了奧地利大公國轉變為現代國家奧地利帝國的基礎。</div> ▲城中之城霍夫堡皇宮<div> 哈布斯堡王朝的宮苑,它集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仿古典式于一體,是歐洲建筑風格的見證。有18個翼、19個庭院,2500個房間構成的一個大迷宮。</div> ▲霍夫堡皇宮曾是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帝的冬宮。 ▲皇宮外墻雕像 婦女能頂一片天 ▲房頂女性雕像 女王的權威無處不體現 ▲金色大廳<div> 參觀金色大廳的講解員是我們上海同城,五十開外,在奧地利生活了二、三十年,偶爾用鄉音介紹,瞬間就有了親近感。</div><div>金色大廳坐落于環城大道內,大道下面是維也納河,一直通向城外的多瑙河,當初環城大道是維也納城墻,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為博得妻子茜茜公主歡心,希望城市變得現代化一點,下令拆除城墻改建大道,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維也納環城大道。</div><div>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音樂家們為能有個地方相聚,于是發起建造聚會的演奏場所,當初科技所限,沒有聲學一說,完全參照了希臘神廟和教堂樣式設計的,建成之后音效特別好,二戰時候一枚炸彈落在音樂大廳,幸未爆炸,但砸壞了管風琴,上世紀八十年代重造。經過不斷擴建改進,現在金色大廳金碧輝煌,滿座1700多個座位,站位也有300來個。大廳隔壁有個小廳,同時演出互不干擾。地下有四個小廳,墻體材料分別是玻璃、金屬、石頭、木板,我們參觀了玻璃音樂廳,奇思妙想的設計,很有特點。我們被允許有5分鐘時間拍攝金色大廳,其余地方不得拍攝。</div><div> 據介紹,這里從不對外出售音樂會演出票,音樂廳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贊助,自然觀眾一定也是受邀的,所以傳說在這里演出一場要花很多錢也有了印證。金色大廳是音樂家們畢生希望踏入的殿堂,在這里演出有崇高的榮譽感,如果你是音樂家,你不想嗎?</div> ▲金色大廳演出舞臺 一切就緒就等音樂家入場 ▲環顧左右,自上而下金碧輝煌 ▲有幸站在這里拍個照已經很滿足了 ▲美泉宮<div> 美泉宮是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以及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宮,奧匈帝國的夏宮,茜茜公主也在這里生活過。據傳,1612年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狩獵此地,發現這里的泉水清爽甘甜,遂命其為“美泉”。1743年選此地建宮,女王馬麗亞?特蕾莎命此宮為“美泉宮”。</div> ▲美泉宮側樓樓梯 ▲入美泉宮參觀<div> 皇宮的宮殿裝飾極為奢華,收藏了很多藝術品,主要是油畫和雕塑,令人驚奇的是中國的漆器也被女王收藏,不過這漆器精美絕倫,工藝絕世。</div> ▲這雕塑是藝術品,還是一件實用品,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它是暖氣管道的出風口。諸如此類不同的雕塑散落在各個角落,與整體布局融為一體。 ▲大廳頂部油畫 ▲舉辦舞會和慶典活動的大廳 ▲旅行團在參觀中 ▲大廳側旁的休息室 只在電影里見到的場景 ▲皇宮盛大活動油畫 ▲漆器墻面<div> 這是一個用漆器畫裝飾的房間,是從中國購入的漆器屏風上剝離后貼在墻上的,考慮到剝離時的損壞,需要屏風量非常巨大,可見皇室的奢華生活一斑。</div> ▲女王丈夫 ▲女王馬麗亞?特蕾莎 ▲女王一家 ▲美泉宮晚餐 ▲美泉宮晚餐甜點 ▲美泉宮花園 ▲美泉宮音樂會 ▲場間休息喝香檳<div> 暢游美泉宮、美泉宮晚餐、美泉宮音樂會是參訪團的專屬項目。最令人期待的是音樂會,關照穿著不要太隨意,畢竟是正式場合,全場16首主曲,上半場是莫扎特的曲目,這是我喜歡的。中場休息,朋友三兩一起喝個香檳,聊聊感受很愜意,很少看音樂會,更沒有中場這樣的經歷。下半場的曲目更是令人興奮,斯特勞斯的圓舞曲頻頻登場,指揮家精湛、激情、詼諧的指揮,調動了樂隊和全場的氣氛,最后是翹首以盼的《藍色多瑙河》把氣氛推向高潮。</div> ▲精彩表演觀眾喝彩,指揮致謝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捷克首都布拉格</b></h1> 二戰后捷克斯洛伐克成為民主共和國,1960年的“布拉格之春”改名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天鵝絨革命”改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1993年獨立成為主權國家,1999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捷克是軍事工業和機器制造的先進國家,也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div>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國首都,從資本主義國家的奧地利,來到前社會主義國家,感覺似乎環境和人的精神形態和老牌西方世界還是有點不同。</div><div> 布拉格從地理位置上看,介于柏林和維也納兩個德語國家的首都之間,歐洲大陸的中心,跨伏爾塔瓦河兩岸,交通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千年前就是捷克王國的政治中心。</div> ▲進入捷克 ▲布拉格 ▲捷克大橋 全鐵制造,橫跨伏爾塔瓦河 ▲布拉格老城 ▲伏爾塔瓦河兩岸 ▲布拉格城堡 市政廳就在那里 ▲穿過國家歌劇院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 那只鴿子久久不愿離去,無奈只好拍一張留作紀念。 ▲捷克國家歌劇院 ▲布拉格老街<div> 老城區一些偏僻寧靜的街道仍舊保持著中世紀的樣子,那份安寧我們現在很難覓得。</div> ▲布拉格老街<div> 老街道用石塊鋪成,路燈是仿照中世紀的煤氣燈外形,這里街道有些狹窄,有軌電車、汽車好像是單向行駛的。</div> ▲站在路中間停車島等候電車的乘客 ▲布拉格老街 ▲查理大橋<div> 這是橫跨在伏爾塔瓦河上的第一座大橋,全石材料,多拱孔形結構,長520米,寬10米,16座橋墩,建于1357年,整整長我600年,1400年建成后連通了老城和城堡。</div> ▲查理大橋 ▲布拉格城堡 ▲查理大橋雕塑 ▲布拉格老城 ▲漫步老城街道 ▲老城拐角的雕像 ▲老城馬車 ▲天文鐘<div> 老城廣場存在900多年了,鐘樓建于1410年,盡管外墻因年代久遠出現斑駁,但精美、別致、守時的自鳴鐘還是聞名于世,來布拉格廣場的游客都會駐足鐘樓下,每到整點敲響鐘聲,屆時窗門打開,12個圣像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現,向人們鞠躬。</div> ▲等待十點敲響鐘聲 ▲鐘樓 ▲鐘樓 ▲布拉格廣場 哥特式建筑是提恩教堂,也被稱為“魔鬼教堂”。 ▲領隊導游 ▲中世紀馬車 ▲行駛在巴黎街 ▲巴黎街是布拉格的購物場所,這里有味美的烤面包冰激凌。 ▲伏爾塔瓦河上的游輪 ▲乘坐游輪,在船上吃自助餐味道非常棒 ▲兩船之間傳遞友好 行色匆匆走過斯洛文尼亞、奧地利、捷克三個30年前分別屬于兩大不同陣營的敵對國家,如今都已同屬于一個陣營,作為游客,游走之間能夠體驗到的差異微乎其微,帶著照相機拍攝一些自己感興趣的。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趙益民 圖/文</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4年9月8日完稿</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饶县|
昌宁县|
清水河县|
昭通市|
社会|
札达县|
蒙阴县|
新余市|
宾川县|
淮安市|
芦溪县|
禹州市|
宝兴县|
南华县|
任丘市|
靖宇县|
连江县|
中牟县|
孟州市|
邵阳县|
铜鼓县|
济宁市|
曲水县|
平安县|
平舆县|
钦州市|
大余县|
额尔古纳市|
湖口县|
镇江市|
宁武县|
东港市|
综艺|
道孚县|
德庆县|
郸城县|
灌云县|
中卫市|
泾阳县|
铜鼓县|
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