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則天和她的時代文物展在廈門博物館隆重開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則天(624-705 )</p><p class="ql-block"> 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p><p class="ql-block"> 唐高宗時為皇后,公元690年在洛陽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稱東都洛陽為神都。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還政于李唐。同年病逝于洛陽上陽宮,706年與高宗合葬于陜西乾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古今名人對武則天的評價</b></p><p class="ql-block">對于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p><p class="ql-block">并像男人一樣潑辣地實行統(tǒng)治的女人</p><p class="ql-block">盡管儒家歷史學家都進行惡毒攻擊和抱敵對態(tài)度</p><p class="ql-block">但是武曌顯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對政治具有天賦</p><p class="ql-block">并且非常善于操縱宮廷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p><p class="ql-block"> ——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則天的主要貢獻,</p><p class="ql-block">在于她打破關隴貴族集團在政治方面的壟斷,</p><p class="ql-block">對魏晉以來尚門第的制度,更進一步加以打擊,</p><p class="ql-block">把政權(quán)開放給更多的人,</p><p class="ql-block">對歷史進步多少有些作用。</p><p class="ql-block">同時女性做皇帝,</p><p class="ql-block">對于封建時代男尊女卑的夫權(quán)統(tǒng)治制度,</p><p class="ql-block">也是一個巨大革命。</p><p class="ql-block"> ——楊志玖《隋唐五代史綱要》</p> <p class="ql-block">你覺得武則天不簡單,我也覺得她不簡單,</p><p class="ql-block">簡直是了不起。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p><p class="ql-block">女人當皇帝,人們連想也不敢想。</p><p class="ql-block">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p><p class="ql-block">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shù)。</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毛澤東同工作人員孟錦云的談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政啟開元治宏貞觀,</p><p class="ql-block">芳流劍閣光被利州。</p><p class="ql-block">郭沐若1963年為廣元皇澤寺武則天陳到室題詞</p><p class="ql-block">然則區(qū)區(qū)帷薄不修,固其末節(jié),而知人善任,</p><p class="ql-block">權(quán)不下移,不可謂非女中英主也。</p><p class="ql-block"> ——趙翼《廿二史札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乾陵松柏遭兵燹,滿野牛羊春草齊。</p><p class="ql-block">惟有乾人懷舊德,年年麥飯祀昭儀。</p><p class="ql-block"> ——許孫荃無字碑題詩</p> 初雖牝雞司晨,終能復子明辟,<br>飛語辯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br>尊時憲而抑幸臣,聽忠言而誅酷吏。<br> ——趙瑩等《舊唐書》<div><br></div><div>我金輪圣神皇帝垂妙覺,撫鴻勛,<br>出軒宮而鎮(zhèn)紫微,卷翚衣而襲元袞,<br>釋罘祝網(wǎng),萬族咸寧。革故維新,<br>五刑不用,潤玉律而含無氣,轉(zhuǎn)金渾而調(diào)順晷。<br> ——宋之問《早秋上陽宮侍宴序》<br></div><div><br></div><div>洸洸我君,四海無氛。英才遠略,鴻業(yè)大勛。</div><div>雷霆其武,日月其文。灑以甘露,覆之慶云。</div><div>制禮作樂,還淳返樸。宗禮明堂,崇儒太學。</div><div>四海慕化,九夷稟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br></div><div>巍乎成功,翕然向風。<br></div><div> ——崔融《則天大圣皇后哀冊文》</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序 言</p><p class="ql-block"> 她,擁有波瀾壯闊的一生,“傳奇、唯一、革新、卓越……”都是她的代名詞;她,以睿智的頭腦、強悍的手腕、過人的膽識和剛毅的性情躋身政治漩渦中心并登上封建王朝的權(quán)力頂峰,在歷史的卷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創(chuàng)立的武周政權(quán)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為唐朝的繁榮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在身后留下一座無字豐碑,悠悠千載年間任憑世人論數(shù)她的是非功過。看到這里,她的名字想必已在您心中了然。</p><p class="ql-block"> 面對武則天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且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人物,如何解讀她的個人經(jīng)歷、施政方針以及過失成就,歷史上與學術(shù)界素來爭議頗多。因此,本展覽嘗試以第一人稱的新視角,將武則天從青春少女“武媚娘”到大周王朝統(tǒng)治者“武曌”的成長歷程娓娓道來,我們期望通過對武則天心理的設想與模擬,讓觀眾可以在參觀展覽的同時,盡可能地靠近這位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的內(nèi)心獨白。</p><p class="ql-block"> 踏進這扇門,讓我們共同感受這場歷史與藝術(shù)的盛宴,一起來聽聽“她”那穿越千年的回響之聲。</p> <p class="ql-block">武則天家世及家庭譜系圖</p> <p class="ql-block">唐代后宮等級</p> <p class="ql-block"> 時運相濟,我正位中宮,成為大唐國母。當置身政治漩渦中心時,我才真正深刻地體會到權(quán)力頂峰的風云詭譎,而這也更加刺激了我的野心。顧命大臣和舊朝元老令高宗施政時處處掣肘,加之身體抱恙,為擺脫束縛,高宗逐漸將政務交于他心目中可以依賴的政治盟友,而彼時的我是最合適的人選。</p><p class="ql-block"> 我終于掀起掖庭宮門上的帷幕步入朝堂,開始參預大唐政事。二十余載臨朝理政積累的經(jīng)驗錘煉了我的政治智慧,也豐富了我的治國策略。當高宗晏駕后,我迎來政治生涯的分水嶺,決心掃清所有或明或暗的威脅,向我的終極目標——王朝的最高權(quán)威發(fā)起挑戰(zhàn)。</p> <p class="ql-block">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三日,高宗頒布《立武昭儀為皇后詔》,那一刻我達到了當時女性所能觸及的最高頂點。然而,幼時的顛沛流離和過去的種種磨礪使我養(yǎng)成了居安思危的性格;我深知皇后之位并非易得,更非易守,經(jīng)歷了這番“廢王立武”的風波后,我明白此時絕不可高枕無憂。</p><p class="ql-block"> 顯慶元年(656年),太子李忠被降為梁王,我的長子、代王李弘晉位皇儲。顯慶五年(660年)高宗病篤,旬月未見康復,我便開始協(xié)助高宗理政。我的權(quán)勢不斷增長,這不但招致部分朝臣的不滿和非議,也使我與高宗之間互生嫌隙。因此,在上官儀主導的“廢后”危機爆發(fā)之際,麟德元年(664年),我正式從內(nèi)宮步入外廷,垂簾聽政,與高宗共同主持朝政,并稱“二圣”。</p> <p class="ql-block"> 宗秦客為了給武則天當皇帝制造輿論,駁倒那些反對派的言論,就造了這個“曌”字,來到后宮,獻給了武則天。他給武則天講了這個字除了日月當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層表示陰陽一體的含義,很符合她女人當皇帝的心境,又和她的名字“照”字同音。</p> <p class="ql-block"> 物換星移,歲月無情。我雖期望自己能如石窟里的佛像一般屹立千年普照眾生,可人的壽數(shù)終有盡時。我開始考慮將誰選為大周王朝的繼承人,而傳位給同姓侄子還是親生兒子卻成為一個難題。最終,深明大義的我重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盡管我明白,這一舉動無異于放棄了我親手創(chuàng)造的武周王朝,但無論是為了江山社稷、朝政穩(wěn)定還是民心所向、身后聲名,將天下還于李唐都是無奈之下的唯一選擇。</p><p class="ql-block"> 在解決了所有的權(quán)力交接問題后,多年殫精竭慮處理政務的我終于是時候休息了。也許晚年的求仙問道和沉湎享樂間接導致了二張亂政、神龍之變……但是,我對于天下的功業(yè)又怎么能被這些錯誤抹消呢?</p><p class="ql-block"> 退位后,我徙居上陽宮,并在不到一年后作別人世。次年(706年)五月,曾經(jīng)身為大周皇帝的我以妻子的身份與高宗合葬于乾陵。</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代武則天除罪金簡</div> 簡,流行于唐五代時期,多系帝王之物,用以祈福禳災。按質(zhì)地分有金、銀、銅、玉等,反映出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目前已知的簡有吳越國王錢镠的“水府告文”銀簡、濟瀆廟龍池出土的玉簡,而武曌金簡是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唯一金簡。<br> 該“武曌金簡”于1982年在嵩山峻極峰出土。中國古時歷代皇帝為永保江山和個人健康,都曾親率大臣到祖國名山大川,筑壇焚香,向天地諸神祈禱平安,并將寫好或刻好的表明心跡的簡策(冊),埋到土內(nèi)或投入土中,這就是古代帝王的“封禪”活動。這枚金簡便是武則天在嵩山封禪時,為求自身消災除罪所投之物。這件可移動文物現(xiàn)藏于河南博物院,它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武則天的一生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 記</div> 展覽落幕,我們駐足回望,不禁嘆服武則天的非凡之處。她以女性之軀,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刻下濃墨重彩的印記,其智勇與魄力跨越時空,時至今日依然震撼我們的心靈。<br> 千秋碑碣頌女皇,一代風華照汗青。這是對武則天一生最精準的寫照,也是對其歷史地位的最高贊譽。她的事跡被鐫刻在歷史的碑碣之上,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芒。她的智慧和勇氣打破了歷史的桎梏,展現(xiàn)出女性獨有的魅力和力量。<br> 武則天的一生,如同一首波瀾壯闊的史詩。在政治舞臺中,她以鐵腕手段打擊了門閥世族,為唐朝的穩(wěn)定昌隆打下基礎;在經(jīng)濟領域里,她促進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蓬勃發(fā)展,為百姓的安居樂業(yè)創(chuàng)造條件;在思想文化上,她以博大胸懷推動文化繁榮,讓多種文明在武周時期和諧共存,文化藝術(shù)之花綻放得絢麗多姿;而在軍事方面,她雖非將門出身,卻以智謀和敏銳的判斷力書寫傳奇,戍遠榮疆,使大唐屹立于中古世果的東方。<br> 千百年來,人們在盧舍那大佛下駐足,在乾陵無字碑前默想。那背后,是一位真實而鮮活的女性,她親歷了貞觀之治的輝煌,也牽起了開元盛世的繁榮。她的時代,就在這輝煌的歲月之間:她的功業(yè),亦在這燦爛的歷史之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郓城县|
江阴市|
沛县|
沽源县|
民勤县|
浏阳市|
宜川县|
阳东县|
开江县|
改则县|
宁南县|
尖扎县|
手机|
崇礼县|
青铜峡市|
房产|
焦作市|
上蔡县|
郓城县|
苍山县|
内乡县|
安阳市|
博兴县|
壶关县|
出国|
镇坪县|
贵州省|
衢州市|
秦皇岛市|
玉龙|
左贡县|
湘乡市|
保定市|
东丽区|
疏勒县|
浦北县|
萍乡市|
承德县|
东兴市|
响水县|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