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河里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讀海燕《紡織女》一文,感嘆其美術評論之功底深厚,慧眼識珠,使《紡織女》活生生展現(xiàn)在益陽這座曾經(jīng)的紡織城,想起彼時久負盛名的達人襪廠,后起的織布廠、內(nèi)衣廠、床單廠、毛巾廠、經(jīng)緯編廠,以至再后來的益鑫泰,曾經(jīng)的輝煌,以及織女的艱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惜這尊“益陽女神”屈蹲在老舊院子里,少有人知曉和觀賞,可否挪個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朝亮相動銀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有耳聞,在古城益陽市赫山區(qū)桃花侖路與益鑫泰路交匯處正北向,桃花侖東路409號,有一座高大而斑駁的水泥牌坊,牌坊后面,是一處凋敝而寂寥的大院。這里曾經(jīng)是響當當?shù)奶柗Q中國麻紡企業(yè)“老大”的大型國企益陽地區(qū)苧麻紡織印染廠——后改制為“益鑫泰”服飾——旗下的與香港合資的益華公司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0多年前益陽這個5線城市生產(chǎn)的“益鑫泰”牌襯衫成為了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的制式服裝,巨幅“益鑫泰,中國人的面子”招貼廣告在京城隨處可見,其風頭一時無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年返鄉(xiāng)定居,本土美術家歐陽波先生不止一次對我談及,30多年前益華公司的大院立有一座《紡織女》雕塑杰作,至今,在益陽市區(qū)的的城市廣場人物主題雕塑中依然是獨一無二的,很值得一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我所知,益陽城里的人物主題城雕本來就不多,就欣賞過的幾處來看,比如大渡口和青龍洲的關云長立像、益陽大道與金山路相交的大轉(zhuǎn)盤中央由石材與不銹鋼混搭的民俗主題雕塑、學門口名人廣場的益陽古代名人花崗石群雕等,有時代烙印,也可以稱之為一處地標,但總總難以給人一種眼睛一亮的審美吸引與精神振刷。于是,便動了前往益華公司一探究竟的念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擇得一個風和日麗的冬日,獨自驅(qū)車來到了桃花侖東路409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步入牌坊,放眼望去,是一個數(shù)十畝的大院。大院中央,是一個破敗的碩大的圓形花圃。在花圃遮天蓋地的雜樹、灌木和荒草叢中,那座坐北朝南“獨一無二”的《紡織女》雕塑只露出了小半個身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雕塑的右前方,坐南朝北,與雕塑相呼應,是原益華公司7層高的辦公樓,樓體外墻通貼馬賽克,一樓門廳雨棚的立柱有黑底云紋大理石貼面,地面為水磨石質(zhì)地,這在30多年前的古城是相當“體面”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惜乎,公司早已不再,人去樓空,冷火秋煙,破窗殘壁,蛛網(wǎng)鼠跡。墻角,一只黃犬好奇地吠了幾聲,似是迎了我這個不速之客。雕塑的左手邊東側(cè),是寬綽的人車通道,既沒見人又沒見車。雕塑的背面與西側(cè),環(huán)繞著兩灣不規(guī)則橢圓形水洗石景觀水池,拱橋、涼亭點綴其間,早已干涸的水池滿是腐葉與垃圾。醒目處,立有一方紅砂石,陰刻草書“倩園”二字,頗顯幾分功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霸蠻扒開荊棘荒草,一頭鉆進花圃中央,對這座心念有時的雕塑做一番零距離全角度觀瞻之后,不得不由衷贊嘆,真乃匠心獨具之杰作,實乃千年古城所見之最美城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紡織女》為漢白玉立像,高2米開外,加花崗石底座,通高3米有余。細細觀之,只見一娟秀的南國少女倚立于一過膝山石之前,略為前伸,順視線微微向左的頭部,往上伸展正梳理披肩秀發(fā)的右臂,重心左移,左手握一頂紡織女工的工裝軟帽極自然地收在腰腹,隨重心輕輕扭動的軀干和稍踮的右腳,勾勒出一個十分完美的大S造型,一個動靜結(jié)合的動人體態(tài)。品之,極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古希臘兩座不朽的雕塑名作《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和《薩莫色雷斯的尼凱女神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使人賞心悅目的是《紡織女》的面部容貌與神情塑造,既吸納了中國古典雕塑,比如山西太原晉祠塑于北宋年間的女官與侍女造像的活潑、活力與撲面而來的青春洋溢的寫意手法,又融合了西方古典雕塑寫實主義的典雅、從容與嚴謹厚重的造型風格,表現(xiàn)出曾經(jīng)名播四方的輕紡城益陽一位紡織女工的的時代形象,亦可謂之從古典中走來,向未來奔去的當代益陽女子的典型形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幾經(jīng)尋覓,在雕塑背面的基座上找到一方刻有作者、承制及日期等關鍵信息的石刻。可惜,由于磨損侵蝕嚴重,石刻第一行“廣州美院科教美術設計公司”字樣尚可勉強辨認,第二、第三行“作者”姓名已不可辨,第四行“承刻者”姓名亦不可辨,落成日期倒是清晰:一九八八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找曾經(jīng)在益陽麻紡廠和益鑫泰工作過幾十年的老友歐陽波打探。歐陽告我,《紡織女》的作者是胡博先生。我問,是廣州美術學院的著名雕塑家胡博教授?他說,正是。我一聲感嘆:難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博(1935-2012年),原籍廣東新會,其父胡肇春曾任上海博物館館長、中山大學教授。1953年,胡博從廣州培正中學畢業(yè)后即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師從程曼叔、蕭傳玖、王伯敏等先生。1958年,他畢業(yè)分配到湖南,先后在湖南藝術學院、湖南師范學院(現(xiàn)湖南師范大學)美術系任教,在湘5年。1963年,胡博離湘調(diào)入廣東石灣陶瓷研究所,1978年調(diào)入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胡博是中國現(xiàn)代雕塑第二代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家,其不少作品成為中國現(xiàn)代雕塑的重要代表性作品。如,為中國革命博物館創(chuàng)作的《海陸豐農(nóng)民自衛(wèi)軍》群像、入選第四屆、第六屆全國美展的作品《烈士墓前》《合力》、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的《樊於期》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想,大名鼎鼎的胡博先生之所以能“屈尊”為一個江南小城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座具有突出的時代風貌、地域風情,具有地方美術史標幟性意義的杰作,一是因了千年古城益陽“慧眼識珠”,認準了這尊“大神”,更是因了胡博先生深耕湖南5年,桃李三湘,難以割舍的湖湘情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別桃花侖東路409號,回望這座千年古城的最美城雕,我思緒難平。如果,《紡織女》能從荒草萋萋的“深閨”中走出,融入一方日新月異的天地,讓南來北往的人們走近她,欣賞她,流連她,連接起關于過去與未來的思索,關于家鄉(xiāng)的記憶與憧憬,那將是一種怎樣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下照片由山河里于2024年3月1日拍攝,雕塑處樹木遮掩,雜草叢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學以致用,借花獻佛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涿州市|
焉耆|
海丰县|
万载县|
申扎县|
兴宁市|
滦平县|
太白县|
平舆县|
建平县|
铜陵市|
东辽县|
蓝田县|
永安市|
南丹县|
清苑县|
健康|
哈巴河县|
巴林右旗|
北海市|
阜城县|
永清县|
广丰县|
犍为县|
黑水县|
江门市|
平舆县|
宝丰县|
淮滨县|
汤阴县|
新郑市|
池州市|
霍州市|
瓮安县|
内江市|
牡丹江市|
夹江县|
始兴县|
民乐县|
锡林郭勒盟|